公元2003年,《一路风景》(上下册)上市,如平地惊雷,横扫图书市场,一路狂销,至今已发行近20万套!公元2007年,4年后《一路风景》卷土重来,全力推出“升级版”(全16册),更多更精彩的“风景”尽在其中,势必再掀购书狂潮!!公元2043年,40年后,曾经的小读者,在饱览世界风光和人生风景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说:正是这套叫《一路风景》的文学书籍,影响了我一生!!
阅读是一种低成本的成才方式。让孩子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将会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明智选择,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而言,它比弹钢琴、学外语、补奥数更加有效。它对小读者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儿童文学》杂志由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联合创办,风雨四十年,哺育三代人,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儿童文学》只收录纯而又纯文学作品,品位高雅,可读性强,既教读书,又教做人,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读者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2003-2005年间,《儿童文学》杂志将其40年的作品加以整理、精选、汇编,推出了“《儿童文学》典藏书库”,其中包括《一路风景》、《盛世繁花》、《岁月留香》等书,总发行150多万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儿童文学读书热潮。应读者之需,我们将原《一路风景》(上下两册)加以升级,增加更多精彩内容,扩充到16册,几乎将近些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最优秀作品一网打尽,基本能代表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水准。与此同时,本套书采用更加大气精美的装帧,力争让小读者得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审美享受,真正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我问老鼠:“我有多少利息?”
小老鼠说:“让我算一算。”
小老鼠拿出一个桃树叶大小的木算盘,两只前爪在算盘上一阵噼里啪啦,说道:“存期一个月,月息三厘,刚好一角。说着就从墙洞里拿出一个钢锄儿给我。
我真不相信这是真的。我拿到钢镚儿后,认真查看一番,确认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钢镚儿时,顿时对老鼠产生了好感。
我将油灯靠近墙洞,细细将它打量了一番。只见它,个头特大,黑毛白须,最奇的是那老鼠的两只眼睛周围长了两圈白毛,加上他那尖尖的嘴巴,滑稽的表情,极像古时候钱庄里的账房先生,因此,我就称他为账房先生。
我困了,我和账房先生告别,账房先生说:“欢迎来存款。”
第二天,我用取出的钱中的一半买了许多小玩意儿。当我把小玩意儿分给小伙伴,小伙伴们答应绝不泄密时,我将墙洞储蓄所的秘密告诉了他们。小伙伴们听了都很兴奋,纷纷掏出自己的零花钱,请我帮他们来存。
这样我和账房先生的交往越来越多了。后来我终于明白,储蓄所不仅可以存钱,而且还可以借钱,这正解决了我和小伙伴们眼下所遇的一大难题。原来,我和小伙伴们早就向往着逛一趟县城,县城离我们牛屎凹五十里,来回光车票钱就要好几块。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不知账房先生愿不愿意帮助我们。
我将心事告知账房先生。账房先生爽快地答应了,但要求我们必须两个月内连本带息还清。
我,尿壶,臭鼻子,舂旦,瞎球,巧云终于实现了逛一逛县城的愿望。
县城里果然热闹,不仅川流不息的人群像逢大会,而且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简直令我们眼花缭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城门口看到的一个戏法表演。
耍戏法的是一位须眉皆白的老翁,老翁的伙伴和道具只是一狗、一鼠、一箱、一锣而已,但表演却十分精彩。老翁的戏法中有一个绝活叫“小老鼠算账”。老翁将观众扔给他的钱,多是些钢镚儿拾在草帽里,从袖筒里喊出一个浑身清灰的小老鼠,请他给算一算草帽里头的钱数。小老鼠坐在帽檐上,胸前放一个桃树叶大小的小算艋,一只爪子啪嗒、啪嗒数草帽里的钢镚儿,一只爪子噼里啪啦拨动算盘珠,数来数去,草帽里的钢锄儿正好九枚。小老鼠算好了账却不愿回袖筒去,而是跳下帽檐朝观众走来,伸出爪子来向观众乞讨。这时老翁说:“小老鼠要凑够一个整数才肯回去呢。”大伙十分好奇,就有人投给他一枚钢镚儿,小老鼠又啪嗒、啪嗒数一阵,这下够十个钱了,小老鼠满意地向大伙作个揖,高高兴兴地回到袖筒里去了。老者接着耍戏法,过一会又让小老鼠出来数钱,小老鼠这次数来数去是八枚钢铺儿,直到有人投给他两枚钢铺儿,小老鼠才肯下场,这样老翁才能接着表演其他的戏法。
老翁的表演令我和小伙伴们大开眼界,尤其是小老鼠的精彩表演令我们终生难忘。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我们早将借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但账房先生却找上门来了。
我们一时实在弄不到这笔“巨款”,于是就想赖账。
账房先生一回回催我们,我们不但不还钱,而且还拿老鼠夹子吓唬他。
账房先生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地骂我们全是泼皮二赖子。后来实在气急了,便决定向一鞭子告状。
这下我们全慌了。 一鞭子是我村辈分最长的长辈,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善于为人排忧解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尤其看不惯父母对小秧秧们的溺爱。主张棒头出孝子,把小秧秧们看做小树,不理不成材。而且为此专门请皮匠做了一根软牛皮鞭子,遇到哪个小秧秧不走正道干了龌龊事,就当众扒开屁股蛋给他一鞭子。虽说这鞭子是经过特殊工艺制作的,打起来只伤皮肉,不伤筋骨。但那当众扒开屁股蛋的滋味实在令小秧秧们望而生畏,况且一鞭子还兼任我们学校的校长,尽管他大字不识一斗,但我们学校的老师、学生没有一个不尊敬他的。
我们当然不愿挨一鞭子的一鞭子。
我们不得不绞尽脑汁想点子弄钱。
别的办法都行不通,唯一的办法是割马草。离我们牛屎凹二里路有个军马场,每天收购大量新鲜青草,十筐青草一角钱。
我和臭鼻子、尿壶、瞎球、舂旦、巧云说定了,放学后每人割两筐青草,大家谁也不能偷懒。一连几天干下去,我们手里便有八枚钢镚儿了。割青草又累又渴,大老远看见军马场门口卖冰棒的小货郎,嘴里就止不住淌酸水。但大伙忍住了,大伙掬一捧河水洗洗脸又干起来,大伙像城门口算账的小老鼠一样把卖青草的钢镚儿一个个攒起来,等攒到一个整数时,便去还给账房先生,这样我们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借款还清了。
从此,我们也得到了账房先生的信任,以后我们急着用钱时就求助账房先生,好借好还。还替账房先生拉存款,彼此完全成了铁打之交的好伙伴。
再以后,我进城上了中学,大学。这期间的一切学杂费用、生活开支都是从账房先生那儿借来的,直到我大学毕业后工作三年才将我的所有借款还清。
一晃十年过去了,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三室一厅,但却时常想念起故乡的那座老屋,不知账房先生还健在否,祝他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原载《儿童文学》1998年第3期
P21-23
再书盛世纯真
海 飞
丰收着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和代表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方向的《儿童文学》杂志,从1963年创刊以来,走过一个又一个十年,在她迎来四十华诞之际,推出了1993~2003《儿童文学》十年精华本《一路风景》。甫一面世,便获得了读者的高度好评和市场的热烈回应,在琳琅满目的少儿图书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盛世多彩文,一路好风景。《一路风景》收录了1993—2003年《儿童文学》杂志上各种文体的精品佳作,但由于上下两册的篇幅限制,很多经典作品并未收录其中,很多新秀作家只能被忍痛割爱,不可不称之为一种遗憾。应广大读者的需求与期待,以及《儿童文学》自身追求尽善尽美的宗旨,《一路风景·升级版》的诞生便成了一桩水到渠成的美事。
升级版,顾名思义,一定是比原来的版本在质与量上都有所提高。首先时间的跨度突破十年的界限,从2003年顺延到2005年。篇幅上,从原来的上下两册扩容到八本小说、三本童话、三本报告文学、两本散文,共计十六册,充分囊括了《儿童文学》近十二年间的佳作,弥补了《一路风景》的遗珠之憾。装帧上,几百幅清新雅致的插图为升级版锦上添花。再加上编辑的精彩点评,升级版之升级可谓名副其实,真材实料,不愧为一套值得收藏的佳作精品。
1993年,我被任命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有幸与《儿童文学》杂志在十几年中一路同行,亲自感受《儿童文学》杂志的努力与奋斗,亲自感受《儿童文学》杂志的发展与繁荣。十多年里,《儿童文学》有三大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也是《儿童文学》杂志之所以这么多年来旗帜不倒,且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原因——一是她追求儿童文学的纯真。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袭来,许多文学杂志、文学作品被铜臭所污染,失去了纯洁,失去了真诚,有的商品化,有的粗俗化。《儿童文学》杂志高举纯真的旗帜,自觉地捍卫着文学的纯洁性,虔诚地守望着这方圣洁净土。打开《儿童文学》杂志精选集,追求文学艺术的纯真历历在目,可敬可叹!这使《儿童文学》杂志始终保持着全国一流的文学品位。二是追求儿童文学的发展。文学不能刻舟求剑,文学只有发展才有新的生命。《儿童文学》杂志高举发展的旗帜,鼓励创新、倡导创新。在全国文学期刊不断萎缩,不断变样,甚至停刊停业的不景气局面中,《儿童文学》杂志却一路高歌,年年攀升,风景独好,印数高达50万册,出现了“不降反升”的“《儿童文学》现象”,难能可贵。三是追求儿童文学新人。《儿童文学》杂志高举育人的旗帜,在办好刊物、呼唤名作的同时,大力培养文学新人,专门让“生面孔”露脸。无论成人作家还是少年新苗,都有机会在《儿童文学》的沃土里茁壮成长。比如这次《一路风景·升级版》收录的作家里,既有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金波、张之路、常新港、周锐、聪聪等,又有近年来在儿童文学舞台活跃着的中流砥柱牧铃、彭学军、张品成、老臣、薛涛、张洁等,更有一批最新崛起的后起之秀三三、许敏球、张留留、安花儿等,一派长江后浪追前浪的繁荣景象。
十二年,正是一个轮回,《一路风景·升级版》既是《儿童文学》杂志十二年来的精品回顾,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十二年来的一个缩影,更是研究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新世纪发展方向的精美宝贵的文本资料。
文学是永恒的,《儿童文学》杂志追求的纯真的儿童文学更是永恒的。《一路风景·升级版》再书盛世纯真,一定能成为读者书架上一道美丽的文学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