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作者 汪向东//姜奇平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和政务改革的重点领域,基于独立的研究和系统的思考,本书中,就有关全国和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实际推进中的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及实施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针对电子政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偏向展开,力图为电子政务的实践提供具有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帮助,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推进提供智力服务。

内容推荐

本书由绪论、正文、6个技术附录和后记组成。正文按“理论—方法—实测—政策”组织,分4篇14章,全面探讨了公共行政不同理论流派的学说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第一次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对电子政务进行系统研究,拓展了电子政务基础理论的纵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理论分析框架;开发出一套兼顾科学性和可操作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即EGAEI法;以此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形成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诸要素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系统性认识;对国内外有关电子政务的概念、发展模式与阶段、策略、测评方法等观点的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提出“政务改革”五阶段模型、电子政务策略“坐标系”、“信息化不等式”、“双棱柱”模式等新观点,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多角度深入分析;基于上述研究之上的策略分析,对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既有基础理论根据,又有系统数据支持的政策建议。

该书适合电子政务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操作者阅读。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电子政务及其行政生态学研究:概念与基础

第一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不同定义

一、关于电子政务定义的不同说法

二、关于电子政务定义的不同方法

三、关于电子政务定义强调的重点

四、关于电子政务定义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我们对电子政务定义的认识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及我们的观点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实践模式

 第一节 战略与愿景

一、相同战略口号下的不同愿景:以三个领先国家为例

二、多样化的电子政务战略愿景

三、电子民主的战略愿景及其差异

 第二节 优先顺序与发展重点

一、造成优先顺序与发展重点不同的原因

二、从重点项目布局看电子政务的优先顺序

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异

 第三节 领导力与组织

一、电子政务战略与政策的决策机构

二、电子政务的实施推进与部门协调的机构

三、电子政务的顾问咨询与社会参与机构

四、政府CIO机制

 第四节 电子政务立法

一、电子政务的专门立法

二、已有的法律法规的覆盖范围

 第五节 资金筹措与投入

一、政府投资

二、多元化筹资模式

三、多元化筹资的案例

 第六节 发展结果

一、联合国的电子政务就绪调查结果

二、爱森哲的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调查结果

三、世界银行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率的调查结果

第三章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从不同发展模式归纳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以联合国DPEP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的研究为例

一、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测评的特点

二、联合国报告的五阶段模型:特点与不足

 第二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观点变化——以爱森哲为例

一、爱森哲最初使用的分析方法

二、爱森哲分析方法的后续变化

 第三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其他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类似联合国年报告中采用的以政府网站界面的功能发展为主划分阶段的观点

二、将电子政务所要求的政府流程重组或整合构成特定发展阶段的观点

三、强调政府本身的转型作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观点

四、其他观点

 第四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定位

一、关于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归纳的几点看法

二、认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实践意义

三、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政务环境与行政生态学的引入

 第一节 政务环境及其影响要素

一、政务环境的概念界定

二、政务环境要素

三、政务环境与行政系统的互动关系

 第二节 行政生态学的理论方法

一、行政生态学的由来

二、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确立

三、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后续发展和理论方法的意义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环境及其要素的确定:里格斯理论方法的改造

一、经济环境

二、行政环境

三、沟通环境

四、人文环境

第二篇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研究:理论与策略

第五章 电子政务相关的公共行政理论

 第一节 现代化行政的逻辑:一个概述

一、第一次现代化的行政逻辑

二、第二次现代化的行政逻辑

 第二节 韦伯官僚制

一、韦伯官僚制的行政生态分析

二、案例分析:希腊的行政现代化

 第三节 公共选择

一、公共选择的行政生态分析

二、公共选择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电子政务策略

 第四节 新公共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的背景比较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五节 新公共行政

一、新公共行政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

二、新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发展

 第六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古典源头:《法兰西内战》

二、作为政治理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

三、作为行政理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

第六章 电子政务的公共经济分析与模型

 第一节 公共产品供求分析:传统公共经济分析的基础

 第二节 传统官僚制经济分析

一、效率的概念

二、对官僚制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 现代官僚制的经济分析

一、公共选择的经济分析

二、电子政务的职能模式

 第四节 公共管理流程化的经济分析

一、边际成本递减与边际收益递增的原理

二、电子政务边际收益递增的条件

三、科层化与基于网络的流程再造

 第五节 新公共管理模型分析

一、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分析特点

二、流程治理的模型分析

三、流程再造模式的电子政务效能模型

 第六节 公共管理的需求分析

一、公共管理中需求分析的背景

二、公共管理和行政理论中的需求分析

三、公共选择观点、新公共行政学派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区别

 第七节 民主行政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观点

一、公共产品供应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W-L模型)

二、公共选择的民主行政观点:代议制电子政务民主模型

 第八节 新公共行政学派的观点:参与型电子民主模型

一、影响电子政务模式的新公共行政学派的特点

二、参与型的直接电子民主模型

 第九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分析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

二、全面响应型的电子政务模型

第七章 电子政务相关的公共行政绩效目标

 第一节 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一、动因

二、绩效目标

三、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绩效取向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第二节 现代官僚制模式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一、动因

二、绩效目标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绩效评估实践

四、与现代官僚制模式结合的电子政务绩效取向

 第三节 流程服务型政府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一、动因

二、绩效目标

三、服务型政府流程再造的实践案例

四、与政府流程再造相结合的电子政务

 第四节 新公共行政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一、动因

二、绩效目标

三、电子民主与电子政务的绩效取向

 第五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模式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一、动因

二、绩效目标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的最终评价标准

第八章 电子政务的策略组合

 第一节 电子政务策略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区别

 第二节 电子与政务的关系及电子政务的策略组合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不同阶段的电子策略

 第四节 电子政务不同阶段的政务策略

一、技术应用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二、管理信息化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三、扁平服务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四、电子民主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五、全面响应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第五节 电子政务策略组合的坐标系

第三篇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实测

第九章 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测度

 第一节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测度方法

一、对国内外电子政务测评方法总体发展的讨论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的测评方法的几个典型案例

 第二节 行政系统—政务环境的测度

一、对行政系统—政务环境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解

二、政务环境的测度及其指标选择的原则

三、电子政务完整测评的体系构成

 第三节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EGAEI)法

一、我们前期研究行政系统—政务环境采用的测评方法:EGAEI法1.0版

二、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法的改进:EGAEI法2.0版

第十章 国际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第一节 40个国家2005年数据样本的特点

 第二节 国际行政生态环境

一、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经济环境

二、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行政环境

三、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沟通环境

四、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 国际电子政务系统的量化

 第四节 国际电子政务环境的行政生态分析

一、国际电子政务环境行政生态分析综述

二、国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分析指标分述

第十一章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第一节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分析

一、数据说明

二、问题设计

三、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四、对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二节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二、行政环境分析

三、沟通环境分析

四、人文环境分析

 第三节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与政务环境的行政生态关系分析

一、经济发展阶段与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相关分析

二、行政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的相关分析

三、沟通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的相关分析

四、人文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的相关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篇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研究:实施与对策

第十二章 我国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瓶颈阶段的挑战

二、政策调整:对短缺挑战的回应

三、信息产业起飞:回应的结果

四、信息化进入应用主导的新阶段

 第二节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

一、“政府上网”前

二、“政府上网”

三、“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进展

 第三节 信息化新阶段的挑战与电子政务的政策诉求

一、新阶段的挑战

二、电子政务的政策诉求

三、以电子政务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诉求与现实的矛盾

四、几点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新战略

一、《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电子政务的部署

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三、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

第十三章 我国电子政务的实施与应用

 第一节 电子政务:从决策到实施

一、通过实施对决策阶段的相关预判进行检验

二、决策与实施的互动和对决策进行动态管理

三、从决策到实施:“金桥工程”的案例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关键实施因素

一、关键实施因素法(CII)与电子政务研究

二、电子政务关键实施因素的备选框架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状况

一、从政府网站测评到用户端的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状况调查

二、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调研的关注点

三、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调查及其结果

第十四章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分析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第一节 中国特色行政生态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特色电子政务的特点

一、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新型工业化的电子政务

二、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官僚制条件下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电子政务

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引领行政变革的力量

四、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器

 第三节 中国特色行政生态环境下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定位

一、初步发展阶段的总体发展阶段定位

二、双棱柱型的阶段性基本模式

三、职能导向与流程导向的平衡

 第四节 根据中国特色行政生态条件分类指导电子政务

一、加强行政协调,突破条块分割体制

二、在发达地区、窗口部门和试点领域先行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打造服务型政府

三、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入手,为整合电子政务创造条件

四、探索跨部门协调机制创新,鼓励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

 第五节 各类电子政务都必须面向应用和需求并讲求实效

一、以应用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

二、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

三、建立和完善效益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第六节 加大对公共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

技术附录一 国际电子政务环境的统计分析

一、经济环境统计分析

二、行政环境统计分析

三、沟通环境统计分析

四、人文环境统计分析

技术附录二 国际电子政务系统统计分析

技术附录三 国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统计分析

一、40国电子政务的经济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二、40国行政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三、40国沟通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四、40国人文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技术附录四 国内23个省级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调查结果的描述分析

一、国内23个省级地区电子政务阶段调查的基本数据

二、“政务变革”阶段数据的统计特征

三、“政府上网”阶段数据的统计特征

四、对“政务变革”阶段与“政府上网”阶段数据的相关分析

技术附录五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环境分析的指标与相应数据

一、政务环境指标数据选取说明

二、经济环境分析

技术附录六 国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统计分析

一、经济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二、行政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三、沟通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四、人文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后记

鸣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