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话终极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林罗华//李金声//杨文红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纪录忏悔者迟到的眼泪,倾听死刑犯最后的告白!

本书系从正在热播的同名电视栏目遴选出二十个收视率高、影响巨大的大案要案,重新给与文字加工整理而精心编就的社会读物。这二十个案件涉及家庭伦理、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本书在选材上更为精粹,情节上更为紧凑,悬念迭出,跌宕起伏,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电视节目短暂而枝蔓的不足,是本较有可读性和教育性的社会读物。

内容推荐

《终极对话》是一个孕育了四年才诞生的栏目。终极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自然生命的终结;本栏目主要采访对象是那些可能判处极刑,也就是所谓的三大刑: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对这些人来讲,自然生命基本终结,因而和他们的对话可以算得上是终极对话。二是指政治生命已经终结;检察机关负责查处职务犯罪案件,栏目所采访的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是职务犯罪嫌疑人,这些人原来大多都是职务不同的官员,在他们政治生命终结以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有什么话要说,这些也是一般电视观众所关心的。

目录

婚外恋酿成的苦果

被埋葬的亲情

被魔鬼吞噬的新娘

杀父怨气何处来

滴血的亲情

绝路无归

“离婚了,我不罢休”

卖官的组织部长

小小保管员,疯狂捞大钱

运毒末路——上海特大团伙运输毒品案

斩断毒魔黑手

伸向少女的黑手——天台特大系列轮奸案

聊天起祸端,网吧出命案——赵伟东、许淞铭、徐鸿涛伤人致死案

最后的告白——王勇、盛信彪入室抢劫杀人案

发财梦在罪恶中破灭——吉林磐石特大抢劫运钞车案

杀子凶徒——罗章领杀人案

从教师到死囚——范中彬绑架案

残酷的谎言——宗翠平杀人案

自尊的代价——杨辉灭门案

试读章节

婚外恋酿成的苦果

引子

2003年11月5日中午,曹市弄,上海市黄浦区里一条非常窄小的街道,在这座上海的老式住宅区里,以往中午的宁静被一阵令人不安的吵闹声打破,从街道的一户人家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叫骂和碎酒瓶破裂的声音,是夫妻之间发生的口角还是邻居之间的纠纷?不长时间之后是一阵刺耳的110警车和120救护车的警笛声,这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进一步感到不祥的气氛。几分钟后,一名血肉模糊的中年女子被抬上救护车,眼尖的邻居立刻辨认出这名女子即是他们的邻居薛某,此时身中数刀、流血不止的薛某早已不省人事。跟随救护车之后,被警车带走的则是住在薛某对门的他们熟悉的另一位邻居许华森。

这一幕惨景不禁让人疑惑重重。俗话说:

远亲不如近邻,仅有一墙之隔的邻居却以刀光剑影相见。

好男不和女斗,堂堂七尺男儿却杀了手无寸铁的弱小女子。

一切的疑惑都要从薛某与许华森之间的关系谈起。关于许华森,邻居们都说这个人平时不太爱说话,所以也就很少与人交流。关于薛某,邻居之间早已是议论纷纷,虽与丈夫离婚,不久之后又搬回这里,过着夫妻一般的生活。但同时,许华森与薛某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则在这个小街道里已不是什么秘密……

许华森为什么会拿刀杀死婚外恋的情人,当天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邻居,又如何发展成为婚外恋?双方的家庭在这场惨剧中都已是家不成家,现在又如何去面对这一切?回答这些问题,还要从认识许华森和被害人开始。时年四十八岁的许华森已于2003年11月17日经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在我们采访这个案件的时候正关押在黄浦区看守所。

采访犯罪嫌疑人许华森

记者: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

许华森:我们是2000年五六月份开始的。

记者:怎么样开始的?

许华森: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关系了,有性关系了。

记者:是她主动找你,还你是你主动找她的?

许华森:对,她主动的,因为她老公在城隍庙小商品市场做生意,做生意期间,就和外地来的做生意的女老板搞婚外恋,他老婆(薛某)知道了,知道了就吵,吵了以后她就把城隍庙这个摊位卖掉了,不给老公做了。他老婆(薛某)脾气很犟的,报复心理也很强,所以她想跟我好来报复她老公。

案情提示

许华森和被害人是隔壁邻居,两家平时就来往较多,被害人经常和许华森的妻子一起外出逛街购物,许华森说她们就像是两姐妹。所以,一开始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受到双方家庭的怀疑。然而,许华森八十多岁的父亲却看出苗头不对。

采访犯罪嫌疑人许华森父亲

许华森父亲:我就跟我儿子讲,下次她再来,你不要叫她上去。我讲孤男寡女到楼上呆着给人家看着也不好看。你们就是正当关系,有人也讲闲话的。我就不跟她(薛某)讲话了,我讲你别到我家来了,(我的)这个儿媳妇很好的。

案情提示

老人的话并没有终止他们的私情,两个人自然还是偷偷地花前月下,出双入对。许华森说,当时在两个家庭还不知道他们关系时,自己曾向薛某提出过分手。

采访犯罪嫌疑人许华森

记者:有没有想过分手?  许华森:头一次跟她提出来,她就犯病了,把我吓死了。她一听到我要离开她了,她就发那个抖抖病了,不是抖抖病是抽筋,她一抽筋我吓死了。她跟我讲,她这个病发了两次,头一次就是她老公骂丈母娘,她气得发这个病,到医院去抢救的。她说现在是第二次,为什么?就是证明她是真的生气才会发这个病。

采访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案件承办人施颖埏

记者:今天是和他(许华森)第几次交流?

施颖埏:第一次。

记者:今天第一次接触下来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施颖埏:我觉得他是一个自我感觉很好的人,但是同时他也蛮冲动的。也就是讲我觉得他缺少一点成熟成年男子应该有的考虑事情很周到的能力,纯粹就是感情用事。

记者:可以说他当时做这个事是因为一时冲动?

施颖埏:对,我是这样认为的。他失手导致薛根妹死亡肯定不是他蓄谋已久的,这和其他的蓄谋已久的故意杀人案有很大区别。他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我是这样认为的。

记者:那你觉得他的性格当中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施颖埏:第一,他懦弱;第二,处理事情缺乏果断决绝的能力。这两点是很主要的。

记者:具体表现在哪里?

施颖埏:就是说因为据许华森自己跟我讲,以及其他证人证言,反映被害人薛根妹是一个脾气很倔、逆反心理非常强的人。你让她往东,她非往西不可,你让她往西,她就往东。许华森在对待薛根妹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他是很懦弱的,在脾气上他是不能跟薛根妹相抗衡的,所以说才导致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件事情上忍让。但是他又不敢真正和薛根妹分手,两个人关系就一直拖着。这种事情纸包不住火的,最后就发生了现在这样的下场。

案情提示

就这样,两个人的私情一直保持到2002年的上半年,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们的关系已经在小弄堂里传播开来。而且被害人的丈夫不但来了个捉奸在床,还把事情告诉了许华森的妻子。

采访许华森妻子

记者: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的?

许华森妻子:她老公说他们已经好了有一年多了。他是跟我这样讲的,当时我自己也想不通,怎么会有这种事?后来我就跟我老公吵架了。

记者:都说了些什么?

许华森妻子:我就说你怎么会做这个事情,我倒是很相信你们的,到最后你们倒是把事情做到家门口来了,我怎么想得通?当时我问他,他不承认的。他肯定不承认的,因为没有捉住他,肯定不承认的,只不过是听说。后来我就跟他吵起来了,吵起来以后我就拨了110。

案情提示

家庭深陷危机,婚外私情一暴露,双方家庭的争吵也达到了白热化。吵架打架的事也时有发生,此后的日子里,拨打110报警电话成了许华森家里的常事。

采访许华森

记者:中间你也曾经犹豫过,却为什么没有离开她?

许华森:她一直逼着我,要我出去,我就是不肯。她白天叫我出去,我基本都出去。因为白天老婆不在家里,晚上老婆在家里,两个家离得太近。要是我要出去,我老婆她老公都盯着,只要两个人不在家里肯定在一起。比方说,有一次她出去了,我也有事出去了,两人并不在一起,两个家里却认为我们在一起。也就是说,只能一个人出去,一个人在家里,就没事了。只要两个人不在家里,肯定是在一起。所以,我一直在劝她,我们还是分手好,好聚好散。

记者:为什么白天她叫你,你还出去呢?干脆分手就避而不见。

许华森:对,你要是不去啊,她就盯着你不放。我上班,下班的时候九点钟,她就到单位门口等我。我晚回家半个小时,回到家就要跟老婆吵。有时候她拖着我在外面吃饭,一吃要吃到十一点多,回到家里我只好吹牛,老婆又和我吵啊。

案情提示

双方家庭的激烈争吵让许华森不堪重负。这时候,许华森也感到有些对不住妻子,再次向被害人提出分手。而此时被害人却向自己的丈夫提出了离婚。不久之后,他们离婚了。

采访许华森

记者:她离婚之后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许华森:她叫我到陆家浜路,这个楼上,她为了对我表示爱要跳楼自杀。她抱着我穷哭,所以我答应她不离开她,她说你要离开我,我一点面子都没有了,我这辈子没有办法做人了,所以我就答应她我不离开她。

P1-5

序言

张本才

《终极对话》是一个孕育了四年才诞生的栏目。大约在1999年或更早些时候,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赵炎先生(曾任《终极对话》的制片人),他说想和《检察日报》共同办一个法治电视栏目。当时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法制栏目已经很多了,除了少数几个定位准确的以外,大多都流于平淡,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我对赵炎讲,不办则已,办就办好,一定要办成一个精品栏目。考虑到检察宣传的需要和栏目的个性,我建议新栏目的名称叫《终极对话》。终极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自然生命的终结;本栏目主要采访对象是那些可能判处极刑,也就是所谓的三大刑:死刑、死缓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对这些人来讲,自然生命基本终结,因而和他们的对话可以算得上是终极对话。二是指政治生命已经终结;检察机关负责查处职务犯罪案件,栏目所采访的对象有相当一部分是职务犯罪嫌疑人,这些人原来大多都是职务不同的官员,在他们政治生命终结以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有什么话要说,这些也是一般电视观众所关心的。

策划方案就这么聊出来了,但栏目真正办起来,则是2002年上半年的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由于采访和操作上的各种困难,栏目并没有彻底实现我们的初衷。2004年转由东方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合作以后,开始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至今已经播出了一百八十多期。由于采编人员的不懈努力,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收视率稳中有升,已经成为上海地区家喻户晓的一个品牌电视栏目,对宣传法制,特别是对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大众媒体,电视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而法治作为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依法治国的理念也经深入人心。所以,摄像机更多地聚焦在社会法治领域,就成为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法律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和调整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所追求的法制社会,并不是一堆条条框框,并不全是惩戒和处罚,而应该是公平、正义、和谐和文明。近年来,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包括检察改革在内的司法改革步伐加快。司法改革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明执法、执法的人性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司法机关专政的痕迹过重,执法重实体轻程序,不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接受监督的意识较差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在当前的改革中已经逐步得到解决,有的还需要全社会作出更艰苦的努力。法治媒体,特别是电视法治栏目,对这些变化应当高度重视,及时地报道和评论对深化这场改革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要彰显司法文明就应该注重先进的法治理念的培养。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讲,我们当前的司法改革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调整观念的过程。法律曾经被认为是剑、是枪,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它不应当只是一把单纯的杀敌之剑。法的这个角色的转化,带给社会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目前,一些陈旧的法律观念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的舞台,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头脑。我们在媒体上,特别是在一些案件报道中,仍然还经常看见一些反法治的现象和暴力色彩很浓的语言。希望在《终极对话》栏目中,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做法治报道的表率,而且应该更多地捕捉那些执法活动中闪烁司法文明的细节,由此来彰显司法进步和司法文明。

要彰显司法文明,注重执法活动的人性化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2002年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获奖的摄影作品中有一幅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法院开庭的场景,一个被告人由于腿部残疾上楼困难,一个司法警察背着他爬上楼梯,走向法庭。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被告人都是坏人,司法警察则代表着正义,让代表正义的人背着坏人,这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现代法理告诉我们,未经人民法院审判的被告人,任何人都不得认定他有罪,无罪的人是不应该受到任何惩罚的;退一步讲,即使他已经被人民法院的判决认定有罪,他的基本人权也必须得到保障。现在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在大众可以见到的场合,被告人头上通常都被戴上一个头套,目的也就是保护被告人的自尊。这虽然都是一些细节,但正是这些小事,证明了中国法制的巨大进步。

《终极对话》今年改版以后,节目我看的比较少,但听负责影视工作的李金声同志介绍,并通过收视调查情况看,栏目的质量提高很快。借栏目组将其中的精品文稿编辑成书的机会,对栏目的所有采编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祝《终极对话》越办越好。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兼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