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探险珠峰(中国西藏视点)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周正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人类向珠穆朗玛峰的挑战过程,这也是一部高山探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它记录了高山探险各个不同阶段的历程、战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成功的奥秘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人们在挑战珠峰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一些自然现象和变化的规律。这对今后的科学考察、经济开发和国防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向珠穆朗玛峰的挑战过程,也是一部高山探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它记录了高山探险各个不同阶段的历程、战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成功的奥秘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人们在挑战珠峰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一些自然现象和变化的规律。这些,对后来者无疑有所裨益,对今后的科学考察、经济开发和国防建设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珠穆朗玛峰仍然是世界各国探险家和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随着经济和科学的日益发展,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必将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少年投入这项极有意义的活动中去。本书如能对他们从事此项活动有所启迪和帮助,将是作者的最大欣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然珠峰

 地球最高级

 成长中的最年轻地质单元

 珠峰自然保护区

 珠峰地区的动植物

第二章 冠名珠峰

 三姐珠穆朗玛

 大清钦天监官员胜住等入藏测绘

 珠峰如何变成埃佛勒斯峰

 中国人为珠峰正名

第三章 探险珠峰(上)

 藏人对神山的禁忌

 英国人的特权:七次冲顶

 二战后各国探险家的努力

 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希拉里和丹增的成功

 瑞士队一箭双雕

第四章 探险珠峰(中)

 中苏联合队的组建

 公鸡母鸡和鸡蛋妈妈

 关于中国女队员登顶问题的争执

 阿巴拉科夫对我的指责

 莫斯科一北京峰的命名争执

 结组长斯科勒巴卡托夫给我的启发

 伊万诺夫和苏共党的小组会

 中苏联合侦察

 中苏联合队的离奇解体

 周总理的问题与支持

 意外的情报

 珠峰脚下的新村

 周总理的新指示

 刘连满的奉献

 把国旗和毛主席像留在珠峰顶

 刘连满的“遗书”

 中国队创造的奇迹

 中苏希夏邦马峰合作之议

第五章 探险珠峰(下)

 美国队登顶并会师珠峰

 从珠峰滑雪下山的日本人

 多国联合登山队鲜能成功

 希拉里解析意大利队

 日本队秋季登顶成功

 首位登顶女英雄田部井淳子

 中国觇标与梯子

 首支英国队从西南壁登顶

 “无氧”与“全天候”攀登珠峰的新时代

第六章 喜马拉雅的“铁器时代”

 日本队捷足先登

 莫须有的贡嘎山特务

 突破“季节禁区”

 美国队开创东壁路线

 4支日本队各出奇招

 《植村直己的故事》拍摄奇迹

 关于高山向导的思考

 或成功或失败的各国珠峰队

 中日尼三国队员成功“双跨”

 22小时登顶与乘滑翔器下山

 登顶人数最多的中美苏珠峰联合队

 切森单人“无氧”登顶

 世纪末创造奇迹

 102人登顶的1992年

 攀登珠峰的各种第一

第七章 长眠珠峰

 英国人的质疑

 英国人对解开“马、欧之谜”的执迷

 揭开谜底的一线希望

 多年的努力

 美国探险调查队找到马洛里

 美国队成功的原因

第八章 珠峰气象知识与天气预报

 珠峰南北气候不同

 珠峰南北攀登气象条件不同

 正确选择登山季节

 扬起哈达暗示风云

 “狭管效应”带来大风

 背风波涛暗藏玄机

 地面风速朝夕巨变

 风冷效应牢记在心

 河水径流日差很大

 做好登山天气预报

第九章 有关珠峰的一些技术问题

 “人类死亡地带”与“生物禁区”

 攀登珠峰的“三脊路线”

 珠峰三壁

 南北两侧登顶孰难孰易

 珠峰顶上的风力和气温

 珠峰登顶中的向导与高山协作——夏尔

 巴、藏人、牦牛

 中国西藏登山队

 全球14个8000米以上峰群与29座8000

 米高峰

附录/中国和世界的高山

参考书

后记

试读章节

藏人对神山的禁忌

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西藏人民认为,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有神灵居住。这些神灵有时有形有时无形,它们时刻关注着生灵的一举一动,掌管着风云变幻、人间疾苦甚至灵魂超度。对它们最好的礼敬方式,就是朝拜,用双脚或全身(五体)投地的方式围绕这些神灵栖居的山或湖进行绕转。可以说,西藏男女老少大都有过朝山拜湖的经历。有些人还在襁褓中,就已经在母亲的背上转过神山圣湖了,而且往往朝拜的不止一山一湖。至于爬到神山山顶,将神山踩在脚下,那是想都不曾想过的。

西藏人的神灵意识,源自佛教传入西藏以前久远的苯教观念。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将世界分为天、地和地下三界,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神性,神鬼主宰世间一切。由于西藏高原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极富想象地将各路神灵具像化。在他们的生存意识里,无时无刻不晃动着它们雄伟凶悍的形象,从而产生敬畏。佛教进入西藏,遇到的最大阻力和挑战首先是苯教,二者纷争数百年,书写出充满腥风血雨的藏传佛教史。藏传佛教吸取了苯教的大量精髓,实际上已是西藏本土化宗教,正是这种本土屙l生使它能在取得统治地位后对苯教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而与此同时,苯教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它的根深深扎在雪域大地,直到今天,在藏区的各个地方,少量的苯教寺院仍然耸立并拥有信众,影响依然存在。所以,在西藏就形成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同样的一座山、一个湖、一条江河,苯教有苯教的说法,佛教有佛教的说法。

西藏的山神大致分为四个系统:雅拉香波山神、廓拉卡日山神、罗杰康娃桑布山神、念青唐古拉山神。这四大山神分别位于西藏的东南西北四方,各有自己的领地和众多的伴神和侍神,但它们的职责和权限并不局限于各自的属地,像念青唐古拉山神,它不仅拥有卫藏四茹的辽阔领地,它还护佑着锡金王国的生灵,同时,也是西藏最早的寺庙桑耶寺和拉萨城内布达拉宫所在地红山的保护神。四大山神中,雅拉香波山神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砻河谷的雅拉香波山上,是吐蕃王室的保护神,最著名的苯教大神之一,后被莲花生大师收服为佛教护法神,传说他躯体自如海螺,手持短矛和水晶剑,坐骑是像一座山一样的白色牦牛,牦牛的口鼻里不断有雪瀑喷射,他统领着10亿战神,威力巨大无比;廓拉卡日山神居住在“南方之岩”的洛扎境内,被认为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主人公格萨尔王的精魂。他也是一身洁白,一手握短矛,一手提狼头,坐骑是一匹能飞翔的白马,10万个手持盾牌和兵器的巨人围护在他那用宝石和水晶砌成的宫殿的周围。罗杰康娃桑布山神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他日夜镇守着河湖里的宝藏,他手持黑旗和宝剑,幻化成绿色的身形巡弋在辽阔的江河之上;念青唐古拉山神居住在藏北草原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7117米的主峰,山上终年积雪不化,云遮雾障。他是绵延千里的整个念青唐古拉山脉的统治神,他白衣白马,一手持藤杖,一手持水晶念珠,念青唐古拉山脉所有360座山峰的山神簇拥在他身旁。有关他的故事在藏区广为传播,家喻户晓的是他为阻挠来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在藏地传扬佛法,一次次和莲花生大师较量,虽然最终落败并被收服,但他表现出的这种胆量和勇气无疑是人类自身精神的体现。

除了人们公认的这四大山神之外,还有许多的山神,有些在某一地域享有盛名,有些为某一教派特别推崇。如位于青海湖畔的阿尼玛卿山系,其山神名为玛卿伯姆,苯教认为他是苯教的保护神,是雍仲苯教教义的维护者,尤其受青海果洛藏区人们的崇拜。对这位山神的祭祀有一整套繁琐的仪规。首先是在某一特定的吉祥日,要展示绘有这位山神各种不同化身的唐卡画,在画前要摆放各种山神喜爱的供品和他固定使用的兵器,然后通过占卜和诵经作法将山神从他的居住处请来,享受人间的供奉和尊崇,祈求山神护佑人畜免遭病疫,保一方平安。这种祭祀多少代表了人们对山神一类神灵通行的崇敬方式。

在西藏,山神和神山两个概念往往重叠在一起,统称为神山。但通过对山神和神山的了解,还是可以将它们剥离的:山神是山体本身的神化,在对山神化时,人类是拿自身作为参照的,山神们不仅有夸张的人形,还有人的七情六欲,他们几乎都有配偶,配偶有的同样是神山,也有的是圣湖。他们有喜怒哀乐,甚至有性格特点,他们是一个庞大且独立的神祗系统。而神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某位特定的个体的神,而是因为有神灵居住,也可以说是神的道场,不仅神灵众多,而且可能是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的神灵汇居一处,因此自然成了神山。在西藏,最有代表性的神山有两座,一座是冈底斯神山脉中的冈仁布钦,一座是杂日神山。西藏历来有“马年转冈底斯山,猴年转杂日山,羊年转纳木湖”之说。

P37-39 

珠峰顶上的风力和气温

记得1983年10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的主持人宋世雄同志给我打来电话,问我珠穆朗玛峰顶上的最大风力到底有多大。我当时答复他说:“按照1976年12月中旬,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发表的数据是92米/秒,这个数据是目前最可靠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是美国队于当年5月安放在珠峰顶上的摇控测量仪器所发回的数据,此后它就再也没有发回任何信号来,不是仪器被大风吹跑了,便是仪器本身损坏了。我们也只能说92米/秒是最可靠的数据。”

宋世雄为什么打电话来问我这爪J隋况?原来,几天前有位登山家在中央电视台做电视广播讲话时说“珠穆朗玛峰顶上的大风比十二级还大好几十倍!”他的讲话播出后,不少观众打电话或写信询问主持人,“这个比十二级还大好几十倍的大风是什么风?它是怎么样计算出来的?”

这位登山队的队长,不懂得最基本的科学道理,就更不用说气象知识了,正因为这样,他才会讲出这样无知可笑的荒唐话来。其实,作为一个高山登山家,应该懂得最起码的气象知识,因为高山登山和高山探险,气象是最重要的。我们常说攀登高山成功与否“三分在人,七分在天”,这个天就是天气的变化。

根据国际气象联合会的规定:凡风速每秒32~38米的风就是十二级大风,超过这个速度也算十二级,因为超过38米/秒的风太少了。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又是怎么样测出这个92米/秒的昵?1976年,美利坚合众国(USA)建国200周年。为了向200周年献礼,美国高山俱乐部组织了一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以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来庆贺。这支登山队把最新研制成功的摇控测试风速和气温的仪器安放在珠峰顶峰上,它不但能随时自动收集在顶峰上的风速和气温情况,而且随时能将数据发送回来。1976年12月中旬它们发送回来的珠峰顶峰最大风速是92米/秒,最低气温是一52℃。 这两个数据是目前最可靠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它只是1976年12月中旬的气象情况,而12月中旬也不一定是一年中珠峰顶峰风速最大或者气温最低的绝对时候。不过,在没有更新的数据之前,我们也只能使用这个比较可靠的数据了。

P282-283

序言

1955年6月,我国派4位青年前往苏联的登山教练员学校,学习登山运动的战术和技术。组织上安排我担任翻译兼学员。这一极为偶然的机会,使我成为新中国最早接受这门知识和技术的人。学习结束后,我们又和苏联登山队员一起,登上了吉尔吉斯境内、帕米尔高原上的“十月峰”和“团结峰”,创造了新中国第一个登山高度记录。我发现,原来大山有那么多的奥秘,攀登高山还有那么多的学问。从那时起,我和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旅程。

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高山探险和高山科学考察,直接参与国内和国际合作的一些重大登山活动。出于兴趣和工作的需要,我学习关于山的知识,研究山体的结构、山间各种危险的形成、攀登高山的战术和技术;研究国内外登山的历史和现状,分析高山探险的经验和教训。所有这一切,成了我生活的主要内容,大山的无穷奥秘和魅力,吸引我笔耕不止,乐在其中。

珠穆朗玛峰是全世界万山中的王者,是五大洲高山中的明珠和瑰宝,也是我国神圣的领土。千百年来,它沐浴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屹立在地球的最高点,吸引着众多的高山探险家前来挑战。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类就开始挑战珠峰,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953年5月29日才由参加英国珠峰探险队的新西兰人E·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人丹增两人登上珠峰,第一次揭开了珠穆朗玛峰的神秘面纱。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人们前仆后继,为征战珠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牺牲,谱写了许多悲壮、可歌可泣的篇章,也获得了令人惊异和欣喜的重大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向珠穆朗玛峰的挑战过程,也是一部高山探险事业的发展历史。它记录了高山探险各个不同阶段的历程、战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成功的奥秘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人们在挑战珠峰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一些自然现象和变化的规律。这些,对后来者无疑有所裨益,对今后的科学考察、经济开发和国防建设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珠穆朗玛峰仍然是世界各国探险家和登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随着经济和科学的日益发展,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必将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青少年投入这项极有意义的活动中去。本书如能对他们从事此项活动有所启迪和帮助,将是作者的最大欣慰。

后记

关于珠穆朗玛峰,国际上有许多文献史料和书籍。在纽约美国高山俱乐部的图书馆里,我见到过1921年到1953年期间英国和其他国家出版的大量书籍。这些厚重的图书,系统、全面地记载了各国,特别是英国多次挑战珠峰的经历。在日本山岳会的图书馆里,也有英、美出版的大量原书、史料以及这类书籍的日译本。由于时间的关系,当时我仅能重点阅读其中某些篇章。这些史料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由此我想参考这些珍贵的资料,为我国青少年和山地科学工作者们写一本这方面的书。

2003年全世界纪念人类首次征服珠穆朗玛峰50周年之际,《中国西藏》杂志社的领导,特别是在藏学博士周爱明女士和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教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本书中珠峰历史部分是周爱明博士撰写的,珠峰的气象一章为高登义教授所作。可以说本书是我们三人合作的结果。更大量的文献和史料来源,则是英国的S.Audrey女士、美国的N.Clinctl先生、Pete Schoerling先生、Tom Horbein先生和日本的渡边义一郎先生、田村达弥先生、坂井南雄治先生等好友所提供。此外,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和刘连满以及李志新、王勇峰等同志的口述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在这里谨向这些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希望各界人士和读者批评指正。

2003年12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7: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