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素描西藏(地域生活文化中国西藏视点)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张晓明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西藏的历史、西藏的文化、西藏的宗教、西藏的风光、西藏的风俗民情、西藏的地理……你喜欢西藏吗?你对西藏了解多少?下面,我们就要讲述有关西藏的故事,与人们想象的和阅读的西藏也许有所不同,那是作者眼中的西藏。

内容推荐

进了西藏,就再也不可能真正离开。30年来,一次次重返,每回都有刻骨铭心的感悟和惦念。而在那些静坐办公室的时候,一有空就会乘着思想的牛皮船,徜徉到西藏历史与现实的长河中。于是,就有了这些关于西藏的故事。

在当今的世界,西藏是个热门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西藏,许多人都在书写西藏,西藏的历史、西藏的文化、西藏的宗教,当然,还有西藏的风光、西藏的旅游和西藏的风俗民情……可是真正了解西藏的又有多少呢?就像珠穆朗玛峰,人人都知道它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可是见过它真面目的人又有多少呢?下面,我们要讲述的关于西藏的故事,与人们想象的和阅读的西藏也许有所不同,那是我眼中的西藏。

目录

前言 结缘西藏

第一章 地理的西藏

 第一次听到斯巴宰牛的古歌

 地球物理学家讲述的青藏高原

 给地图上的青藏高原画个像

 阅读西藏地图

 在第三神女峰脚下

 羊年转圣湖纳木错

 雪山和森林的世界

 “我的护身符”——西藏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 历史的西藏

 恰白先生谈“蕃域”的由来

 猿猴与罗刹女的传说

 新石器时代的两大遗址

 天神之子聂赤赞普的故事

 敦煌的吐蕃历史文书

 藏汉交往和文成公主

 唐蕃会盟碑

 茶马古道上的商贸往来

 萨迦寺与八思巴

 京都刻印永乐版《大藏经》

 驻藏大臣与《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1904年的枪声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签订

第三章 宗教的西藏

 万物有灵观念与苯教

 天降三件宝物与佛教的传入

 王辅仁教授讲藏传佛教的前宏期与反宏期

 五个教派的来龙去脉

 噶玛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制度

 转世活佛有大有小

 达赖喇嘛称号的由来

 金册金印——清朝中央政府的敕封

 仓央嘉措:诗人,活佛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四位达赖寿命不长

 亲政于多事之秋的达赖喇嘛

 固始汗奉赠“班禅”称号

 洛桑曲杰挽狂澜重振黄教

 康熙皇帝敕封班禅额尔德尼

 第一位从金瓶中掣出的班禅

 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第四章 民族的西藏

 东嘎先生关于政教合一的论述

 1959年达赖喇嘛教权的结束

 外国人笔下的西藏奴制 

 李有义对20世纪40年代末西藏的描述

 民主改革——百万翻身农奴的盛大节日

 《林田日记》:农奴第一次举起自己的手

 成功地进行了40年的西藏民族区域自治

 倦人母女先后成为西藏人大代表

 议案,人民代表为西藏发展建言

 达赖喇嘛“高度自治”的实质是什么

第五章 文化的西藏

 在亚堆村过望果节

 关于西藏的传统节日及感想

 酥油糌粑中的人生 

 先炒青稞,再磨糌粑

 服装展示与炫耀财富

 朗玛,从宫廷走进民间

 布达拉官,西藏建筑的登峰造极

 佛像雕塑,不仅仅与信仰有关

 尼玛泽仁,传统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第六章 开放的西藏

 “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藏传佛教格鲁派主庭甘丹寺重现辉煌

 青朴修行洞感受信仰自由

 从抢救《格萨尔》说起

 藏医藏药的春天

 古老的拉萨面对新生的世界

 新世纪发展的新蓝图

 从凯松村的变化看发展

第七章 传统与现代的西藏

 从大型乐舞《珠穆朗玛》说起

 西藏历史上对现代化的追求

 “一江两河”工程的功德

 水库——生命工程

 山南的万里林带

 良种村的故事

 林芝的电话与电视村

 冬季,人们热情地消费“太阳”

 青藏铁路——新世纪的礼物

 环保——不仅仅是铁路建设的课题

 《青稞酒谣》与摇滚

 西藏,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走自己的路

试读章节

羊年转圣湖纳木错

对西藏湖泊的感受,那要晚得多了。去过了很多漂亮的湖,像羊卓雍湖,数十次从湖边经过,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现在想来,那时既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也没有欣赏美的心情,美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随着个人阅历的增加,对西藏的感受也日渐丰富和真切起来。近几年进出西藏,常常是一个惊奇连着一个惊奇,有时甚至为高原的风光、风情的原真大美感动得泪流满面。

2003年是藏历木羊年,藏族传统上有羊年转神湖的习俗,我也千里迢迢地赶去转湖。刚刚搭上飞往拉萨的班机,就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位于海拔4700多米的藏北羌塘草原。清晨我们从拉萨出发,夜雨把拉萨洗得像新的一样。绿色的树,从拉萨漫延出来,顺公路一直伸延到羊八井。远处的山脉岩层缤纷而狰狞,记录了地壳突起时的扭曲和断裂,古老的岩石上长满了青苔,好像穿上了绿袍。过了羊八井、当雄,海拔渐行渐高,树越来越矮,逶迤的雪山越来越近,大片的草地出现了。放眼望去,头顶是蓝天,中部是雪山,下面是绿色的草地,特别纯净,美丽逼人。草地上的羊群披着阳光,逆光看去,像一粒粒珍珠。

汽车一路向北,念青唐古拉莽莽苍苍一大片冰峰雪岭,绵延百里。关于这座山有很多传说:有时候它是一个佩铁剑、挽长弓、穿玉铠甲、缠黑熊皮的愤怒护法,是西藏四大山神之一,保护着一方水土,掌管着雷电、财富;有时候它又是一个穿白衣、戴白巾、骑白马的骑士,与美丽的天湖神女出双入对,生儿育女。你不能不佩服高原人那种奇妙的想象力,赋予神山圣湖以鲜活的生命。我突然有这样的感觉:走进这片山水,就同时步入了神话时代。

汽车驶上纳根拉山口,眼前豁然开朗,一汪静静的蓝湖镶嵌在念青唐古拉丛山之中。朝湖信徒和旅游者仿佛被这种肃穆的美惊呆了,纷纷停车站在山口向这美丽的神湖行注目礼。山口五彩的经幡林前,燃着桑烟,玛尼堆前供奉着哈达、白酒、糖果、点心,还有口香糖和纸币。这种不合规矩的做法也许是旅游者无法表达他们对神山圣湖的敬意,便将带来野餐的食品供奉了出来。

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的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它的明净与辽阔,无愧于天湖的美称。汽车蜿蜒盘旋,终于停在湖边的扎西岛上。那天适逢周日,岛上转湖的人真不少。西藏人深信一种说法,若要人寿年丰,就要驱邪纳福,最好的做法,就是马年朝山,羊年朝湖,猴年朝林,每12年一次。以前曾来过一次纳木错,那是一种宁静的自然美。如今的纳木错,变得更加雍容华贵,在自然中,加入了许多人文色彩。

扎西岛上有一屏天然石柱形成的巨石山崖,高有数丈,犹如岛之大门。成千上万条五彩经幡从崖顶垂挂下来,几乎将巨石山门覆盖,山风吹动着经幡,发出哗哗的巨大响声。已经变成五彩的山门内外,立着两根很高的经杆,这杆上的幡布每年都要更新一次。今年是神湖的本命年,杆顶上新装了铜饰“坚参”,是由藏东僧人做好专门从昌都送来献给神女纳木错的。一个孩子走过来,问我是否愿意也在山崖上挂一条经幡。我问怎么挂,他说只要60元请一条经幡,他帮助我挂上去。我点头并拿出钱给他,他很高兴,从包里取出一条经幡,让我写上名字,便向崖壁上攀去。身影越来越小,我有点担心,一错眼,身影便不见了。过了一会,他回到我的身边,告诉我已经挂好了。于是我知道,在那哗哗作响的经幡中,有一条是我奉献给圣湖的。

向湖边走去,沿路都是鹅卵石或风化石垒起的大小玛尼堆。小的只有三四块小石垒起,一块比一块小,叠摞在一起;大的则是众人你一块我一块地堆起的,里面一定有寄托也有渴求。走到湖边,碧波粼粼,一个永远风平浪静的湖泊。探身将手浸入清亮亮的湖水中,一种清凉滑爽从指尖传递出来。转湖的信徒们并不惧怕水的冰凉,洗头、洗脸、洗澡的都有之,还有人用手捧水喝,或者装入瓶中带走。在湖边的碎石滩上,朝湖的人起伏跪拜,甚至两三岁的孩子也匍匐在地。一种对雪山蓝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那种感受至今不能忘怀。愿每个去朝过湖的人心中,都能长泊那片宁静辽阔之海。

沿湖慢慢地前行,一路风情让人目不暇接。扎西岛的地貌十分奇特,风蚀浪蚀的岩石嶙峋斑驳。丝织的哈达,一旦被甩上山崖,很容易被裸露的岩石挂住,在崖上飘动。于是每每有人到此,都要试着将哈达往山顶上送。他们先将哈达的一端拴上石头,再用力甩至山顶,常常都能成功,只是有高有低的区别。凡转湖走到这儿的人都会献上一条,于是哈达多得像白雪一样覆盖了半边山,成为湖边一景。转经道上数十丈高的麦拉日山,就因此而挂满了哈达,被大家称为哈达山。

转经道上有一些石刻艺人,只要给上几块钱,他就能按你的要求在石片上刻上经文和佛像,也有一些刻好的石片供转经的人选购。这些石刻,对于刻的人和买的人都是功德,刻好的石片几乎全部被投人水中。一位信徒这样告诉我,我的玛尼石是送给纳木错女神的印经版,湖中一层波浪就是一张印经纸,叠叠的波浪就是一篇经文,湖心不复昼夜地印下去,是我为纳木错祈祷的次数,那么女神就会保护我们全家福寿安康。

再往前就是那块大盘石上的所谓“阴间通道”了。所谓阴间通道就是大石上一个从下到上的弯曲的洞道。圣迹介绍上说,这是检验信徒的业障多少的通道,如果你善积得多,再胖也能钻过,反之再瘦也过不去。许多人都跃跃欲试,愿意在大庭广众下检测自己的德行,通常敢试的人都能钻过。钻过的人告诉我,这个洞两头小,中间是很宽敞的,一般人通过没问题。但也确实有人使出了浑身的劲,无论怎样挣扎、凋整,就是不能通过,于是守在洞口的人就会发出哈哈的笑声。我想,缩身退出洞口的人,在此后的日子里也许会加倍行善积德、一心向佛了。

太阳渐渐西斜,蓝色的山光水色变成了金黄,大家都被这摄人心魄的奇异所震撼,深深沉浸于这世外桃源般的仙境而默默无语。

纳木错朝圣之于我,是一趟完美得无懈可击的旅行,又是一次精神和感观之大餐。

P20-25

序言

             结缘西藏

1976年我大学毕业了,那时毕业分配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大学生可是稀罕物,到处都抢着要,在学校一张详细的全国分配名单中,有3个西藏名额。不知道是不是学校担心这5个名额分不出去,还是呼唤大学生激情的需要,反正那次的毕业动员,是前所未有地隆重。一时间,我们那一届498个毕业生中竟有492人报名要求到西藏去工作。“到边疆去,到西藏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真的非常激动人心。

结果出人意料,弱不禁风的我和另外4位同学有幸踏上了西去的列车。那时,我对西藏是一无所知,既不担心青藏高原的地广人稀,也无畏雪域的高寒缺氧。一路兴高采烈地沿着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线路前往甘肃的柳园,母亲送行时的伤心话,“西藏太遥远了,从今天起只当我从来没有生过你这个女儿”,全没有听到心里去。

柳园,柳园,压根就看不到一根柳枝,有的是牦牛大的石块和扑面的飞沙,只有在清晨才有一点“大漠孤烟直”的意思。特别令人恐惧的是,这里水比油还金贵,人畜用水全是从160多公里以外的疏勒河拉来的。一位同行的大学生在梦话里说:“这个戈壁滩光秃秃的不长庄稼。到了这个鬼地方,一辈子甭想游泳啦。”

从柳园开始,我们坐上汽车沿青藏公路进藏。那个脸上总是沾有油污的司机老是一本正经地吓唬我们:“你们知道格尔木吗?那里的蚊子大得出奇,隔着蚊帐都能咬人,汽车轮子挨它一扎,都会噗噗地放气呢!”“在沱沱河过夜,那可是青藏线上最高的地方,5000多米,人在那儿,就像离开水的鱼,张着嘴喘气,一口气喘不上来,就会永远留在那里。”看见几个女孩子吓得面色发白,眨着眼睛直想哭,又赶紧哄着说:“没事,没事,再高的唐古拉,到时候也要从咱们的车轮下滚过去。”

一转眼,车轮飞转,20多年过去了。的确,进了西藏,就再也没有真正离开,西藏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事业的一部分。无论是最初作为老师,还是后来作为学者,或是现在作为编辑,我一直在关注西藏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变化,一有空就会乘着思想的牛皮筏在西藏历史的长河中,上溯三千年,去浏览历史的风景,结识历史人物。有的时候我真以为自己有资格讲点西藏的故事了,但我在看了许多又读了许多以后,反而有些胆怯了。

在当今的世界,西藏是个热门话题,许多人都在谈论西藏,许多人都在书写西藏——西藏的历史、西藏的文化、西藏的宗教,当然,还有西藏的风光、西藏的旅游和西藏的风俗民情……可是真正了解西藏的人又有多少呢?就像珠穆朗玛峰,人人都知道它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可是见过它真面目的人又有多少呢?下面,我要讲述的关于西藏的故事,与人们想象的和阅读的西藏也许有所不同,那是我眼中的西藏。因为是个学者,多少有些理性的目光;因为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十年,回到北京后,依然从事西藏工作,所以感情色彩总也涂抹不掉。用感性和理性讲述的关于西藏的故事,也许对渴望认识和了解西藏的人会有点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