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魔鬼成语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史荣新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蕴含着的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的精神,对人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成语的理解应把握其人文属性和对人情感的熏陶感染,而不应是对其表层含义的一成不变的粗浅理解。你可以在人生中细品成语,在成语中感悟智慧!

内容推荐

作者在本书中以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树立新的观念,少了一些空洞的说教,更多地是关注人的心灵和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使我们的思维不脱离时代的步伐,使读者真正把握其内在人文内涵。  

解读成语,就是解读我们的苦乐人生。

目录

前言 用成语解读苦乐人生

第一辑 人性的张扬

 知足常乐:快乐有它的分量,没办法贪多

 随波逐流:适者生存的一种方法

 无欲则刚;一种理想的境界

 安贫乐道:靠觉悟干事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贪生怕死:人最基本的权利

 庸人自扰:烦恼无根日日生

 喜新厌旧:人性的表现形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值得我们奉为价值目标

 孤芳自赏:安身立命之本

 齐人攫金:强烈的动机导致盲目的行为

 水秀于林风必摧之:嫉妒成性的证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性的盲点

 宠辱不惊:真名士自风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本是毒

 助人为乐:结果往往是双赢

 君子之交:人际交往的一个误区

 韬光养晦: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策略

 自知之明:比才能更早见,更优美,更珍奇

第二辑 世态的盛语

 愤世嫉俗:斜视久了的眼睛看什么都不顺眼

 瓜田李下:适当地限制自己的自由

 人言可畏:走自己的路就是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天赋如沃土,耕耘方有成

 买椟还珠:不再是舍本逐末

 三人成虎:可怕的从众心理

 以貌取人:传统的心理惯性依然顽固地存在

 矫枉过正:国人心态中一种不成形的毛病

 言过其实:冷漠与恭维交错呈现

 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知

 疑邻盗斧:唯心主义先验论

 马马虎虎:民族的痼疾

 言而无信:内心极其虚弱的表现

 杞人忧天:精神上的感冒

 鸡鸣狗盗:不要轻视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

 数典忘祖:不必一味向后看

 自以为是:浓厚的小农意识传统

第三辑 思维的花朵

 井底之蛙:天地小也有天地小的好处

 水滴石穿:从质变到量变

 望洋兴叹:存在决定意识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表达了矛盾转化的思想

 郑人买履:思想上的误区

 掩耳盗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的结果

 吹毛求疵:一种近平于强迫症的心理问题

 倒行逆施:不协调也是一种美

 盲人摸象:一个问题可以有不止一个正确答案

 过犹不及:自然是道

 异想天开:用不同常规的想法去处理问题

 缘木求鱼:重要的是过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认识论中的辩证原则

 蜀犬吠日:共性与个性相互转化

 庄周梦蝶:否认客观事物标准

 胸有成竹:从必然向自由的发展过程

 千金买骨: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

 朝三薯四:创新的思维方式

 守株侍兔:个人的策略很重要

 无中生有:一切创新思维的哲学基础

第四辑 文化的传承

 愚公移山: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之一

 程门立雪:师道尊严的体现

 暴殄天物:让人心疼的一个词

 不求甚解: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复”乃学习之母

 厚德载物:容人之短,恕人之过

 地大物博:并非奢侈浪费的原罪

 学而优则仕:人类文明的载体

 忍辱负重: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有容乃大: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别无长物:活得简单才能自由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的必要条件

 识时务者为俊杰:掌握趋势就是掌握未来

 以柔克刚:人类的一种大智能

 外圆内方:人生修养的一个标尺

 满招损,谦受益:人一自大,他的天地就小了

 大巧若拙:顺应自然的规律

 从容不迫:保存能量的切实的办法

 一日三省:成功者的箴言

 大道至简:人最根本的是要战胜自己

 叶公好龙:悠远的历史心理

 光明磊落:往往是对现实法则的挑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关系中的白金定律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天人合一的体现

 以退为进:巧妙的人生哲学

 死而不朽: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

 难得糊涂:一种虚静、淡泊的心灵状态

 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实质

 穷则思变:走出困境的“武器”

 居安思危: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试读章节

《列子·说符》中有一则“齐人攫金”的有趣故事。说有个齐国人,一大清早,赶到集市上去买东西。当他走到一个金银铺前的时候,竟当众抢起金银铺的金子来,然后抱着金子就逃。铺主立时叫来士兵把他抓住了,抓至官府,官吏审问他说:“铺子旁边有那么多人,你为什么敢抢金子呢?”只听这人答道:“抢金子的时候,没看见别人,只看见金子。”在我们看来,这个齐人的行为很可笑,更不可理解,但它正道出了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动机的影响。可以说,是过于强烈的抢金动机使这个齐人做出了事后也许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议的愚蠢举动。

1.动机强度影响人解决问题的思维

动机就是指推动和指引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它能唤起人的行动,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这一活动。

我们人类的活动总是有目的的,特别是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需要艰苦而紧张的智力劳动,更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一目的就是解决问题的动机,它维持思维活动的始终。很难想象,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的人,一个对问题的解决无一定动机的人,能够去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坚强的毅力,也就谈不到在思维活动中有所建树。所以,动机水平太低,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那么,是不是说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呢?为了探讨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心理学家伯克曾以黑猩猩为对象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前预先把不同的黑猩猩分别饿2、6、12、24、36、48个小时,然后分别把它们关在铁笼子里,铁笼子外面一定距离处放一串香蕉,香蕉附近放一根长棍。在背离香蕉的笼子的另一端放一根短棍。我们就看到,在这种情景中的黑猩猩首先站在靠近香蕉的笼子一端,眼望着香蕉。但要想吃到香蕉,它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先拿到笼中的短棍,用短棍将长棍拨过来,再用长棍去够香蕉,不过,笼中的短棍是放在背离黑猩猩站立的方向,不容易被看到,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黑猩猩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些黑猩猩是不是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

饿2小时的黑猩猩才吃过东西不久,要拿到香蕉的动机相当低,所以它注视了香蕉不久,注意力就转而被笼子本身这个无关因素吸引,东走西逛地看起笼子来了,似乎已忘记了要解决的问题。而饿上48小时的黑猩猩,看到香蕉却是迫不及待了,动机特别强烈,这时的它就像那个当众抢金的齐人一样,眼里只有香蕉。它伸出爪子去够香蕉,但总够不着,就目瞪着香蕉发脾气,用尖声叫喊来“不成”,根本没有注意到笼子的对面还有根可以利用的短棍,所以,这个黑猩猩也没有顺利解决问题。而只有那动机强度适中的黑猩猩,才最终用正确的方法拿到了香蕉。

这表明,当动机强度很低时,活动效果很差,因为这时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活动易受干扰,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有效的解决问题。随着动机强度的增加,活动效果也逐渐提高,动机强度适中时,活动效果达到最优水平。而此后动机强度再增加,活动效果会转而下降。这是因为动机太强,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在目的物上,使思维活动的领域变得十分狭窄,思维僵化,人就会忽略情境中其他的对于解决问题可能是很重要的线索。就如故事中的那个齐人,由于整日梦想发财,对金子的占有欲极端强烈,一见到金子,周围的一切就都“视而不见”了,才做出了愚蠢的举动。

所以,“齐人攫金”的故事应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在解决问题时,将动机水平调节到最适中的点上,你将站在钟型曲线的顶峰。

人要顺利解决问题除自身要有适当的动机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

2.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扎实雄厚的基础知识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因素,同时,知识面越广博,联想的天地越大,机遇越多,创造的成功率也越高。比如,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摘录了1500多本书的资料。古希腊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晓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美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可以说,任何专门的创造性成果都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对一般问题的解决也是如此,也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下面,你不妨看一看日常生活中的这两个故事,去体会知识的作用。

故事一:有个捕鸟者,很熟悉鸟的习性。有一次:他在湖边支起了一张大网,果然有许多鸟都陆续钻进去寻食。过了一会儿,他见网里的鸟已不少了,就上前去收网。但他的行动被网里的鸟发觉,它们一起振翅高飞,竟将网带上了天空。怎么办?追!他亳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于是,网在天上向前走,他在地上跑着追。有许多人看见这一情景,都半带嘲讽地劝他说:“别瞎费事了,你这样追是怎么也追不上的。”捕鸟者回答说:“谁说我追不上呢?天快黑了,鸟就要各自归巢,必然会各奔东西,它们一乱飞,网一定会掉下来。”果然,他的判断对了,不久鸟就开始乱飞,网坠了下来。所有的鸟,无一漏网。这不正是由于捕鸟者熟知鸟的习性这方面的知识,从而采取了正确的行动,才使问题的解决达到预定的目的吗?

故事二:11世纪,埃及有位克娄巴特拉女王,她有一个十分嫉恨她的妹妹。当时,女王有一顶闻名于世的宝物——金冠,上面有一颗被称为“埃及的眼泪”的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有一天,女王的侍女拖着王妹的女佣来向她报告说:“女王陛下,‘埃及的眼泪’被人偷去,并且被她吞到肚子里去了。”女王听后,十分恼怒。她想:惩罚女佣倒很容易,可怎么样才能将珍珠取出来呢?女王又极不愿剖开女佣的肚子,这样鲜血会沾染珍珠,她十分焦急。这时,歹毒的王妹前来献策了。她说“人喝多了醋就会泻个不停,你让她多喝点醋,珍珠不就会随着排泄出来吗?”女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果然让这个女佣喝了大量的醋,可珍珠并没有排下来。因为这本来就是王妹设下的圈套,珍珠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浸在醋中就会溶解。女王被王妹欺骗了,“埃及的眼泪”消失在女王的无知中。

知识可以增强人们思维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可以拓宽人的思路,开阔人的视野。解决问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就如同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空袋难以直立。”

思维需要知识,创造需要知识,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知识,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但在知识经验的运用中,还必须注意。P25-27

序言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其蕴含着的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的精神对人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成语的理解应把握其人文属性和对人情感的熏陶感染,而不应是对其表层含义的一成不变的粗浅理解。其实平时我们对成语的理解仅仅是剥开了其表皮而已!比如,那个著名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所有的词典里对其的解释都是“仗势欺人”。这个解释应当说没有错,那只狐狸确实是利用了老虎的威力,在众兽面前耀武扬威了一回。我们现实社会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小丑”。

可是,这个成语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仅此而已吗?我们难道不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智能的力量吗?那只狐狸在厄运面前,不甘于就那么被老虎吃掉,这才灵机一动,想出了如此高招,化险为夷。这难道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启示意义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导演的“空城计”不就是“狐假虎威”的翻版吗?本来没有“势”,却凭空造出来一种“势”来威慑对方,使自己绝处逢生,这是多么高超的人生策略啊!

可能有的人认为成语的意思是固定的,不可以随意歪曲。前不久关于成语“美轮美奂”的话题,时常见诸报端。不是因为“美轮美奂”这个成语运用的广泛,出现的频率高,而是因为有人认为央视猪年春晚主持人董卿晚会上的口误,以及于丹教授《百家讲坛》上将成语“美轮美奂”用错,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猪年春晚上,主持人董卿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小城雨巷》之美,而在荧屏上讲《庄子》的于丹教授称舞蹈《千手观音》真是“美轮美奂”。

为什么网友会认为“美轮美奂”用在这两种情况下是错的呢?因为该词原义只是用来形容建筑的,大家对这种解释的认同也是根深蒂固的。对此,《咬文嚼字》杂志社的语法修辞专家王敏在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轮美奂”在古书中固然只能形容建筑,但这属于“渐变词”,词义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中就这样解释美轮美奂:原来形容新屋高大,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我们不必对此太较真,对董卿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于丹和董卿对成语“美轮美奂”并没用错地方。时代发展了,文化的内涵肯定也要增加新的元素,我们尊重传统,但也不要在旧纸堆里固步自封。我们要时常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理论,树立新的观念,才能触摸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落伍了让人笑话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思维的更新不能脱离正确的轨道,若像台湾叫阿扁的那位政客,夸“社工的贡献”真是“罄竹难书”那就贻笑大方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想法,猪年的春节刚过,我就着手写了这样一本关于成语品读的书。由于我把这本书定位为“大众读物”,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少一些空洞的说教,更多地是关注人的心灵和我们置身其中的现实世界。如此说来,成语其实就是我与读者沟通的桥梁而已!解读成语,就是解读我们的苦乐人生。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