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视野丛书》是由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等专家学者通过总结多年从事地球科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经验而著述的一套科普读物。该丛书共有6册,包括:《谈天说地》《探识地球》《健康寻源》《水的警示》《分享海洋》《珠宝奥秘》。本书介绍了地球上各种各样形态的水,并重点谈了两个关于水的社会问题:一是与人类健康有关的饮用水,二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的警示。
这套丛书抓住当前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抓住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通过自问自答、讲述引人入胜的典型事例或故事,以及用讨论和思辩的手法,在向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唤起人们关爱人类生存的环境——地球,并告诉人们如何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丛书内容丰富,科学严谨,反映了地球科学的最新成果、21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新课题。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具一定原创性的科普著作。
本书介绍了地球上水资源的数量和特性,告诉人们水是生命之源。并从我们身边的水谈起,引伸到水的来龙去脉。对目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饮用水作了的粗略分析,告诉人们饮用什么样的水有利于身体健康。通过分析水资源的危机,警示人们要共同关心和爱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以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用水确实大有可为
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办法,无非是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对于节约用水的口号,我们早已听过,有的人似已听得疲沓了,认为没什么可做的了。实际上可不是这么一回事,节水的潜力还大着呢。
现在我们提倡建立节水型社会。其含意是在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仍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用水环境。这就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为此目的,应该让水危机意识深入人心,养成人人爱护水、处处时时节约用水的局面。
节水是提倡合理、高效用水,不要浪费,并不是限制人用水。认真来看,目前用水浪费的现象到处存在。所以专家认为,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在丝毫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农业可以减少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90%的用水;而城市减少30%的需水也不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日本宣传节水,在小学生的文具上都有节水标记。纽约市长在1981年水源紧张时委派全市儿童担任纽约市“副市长”,协助市长监督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节约用水。这叫做节水也从娃娃抓起。
以色列早就制定法规实施农业滴灌。自那以后农业产值已增加了12倍,但耗水量没有增加。农学家还提出在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根据需要实施精确灌溉,可以使水的利用系数从目前的30%~50%提高至85%~90%。
甘肃省针对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推出“121”雨水集流工程。要求每个农户建100平方米集水面积,修2个集水坑,建1亩水浇地。
美国不少州推行耐旱风景。用耐旱、美观的植物替代绿化中的草坪。图森市规定风景区草地面积不得大于10%,以此减少喷灌用水。
居民用户取消用水包费,分户安装水表,节水率可达20%~60%。实施计划用水更可有效地限制用水大户的浪费。新加坡对用水超定额者加收15%的节水税。在普通家庭,如果准备几个塑料水桶,收集洗衣机的排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收集洗菜的剩水可以浇花。这都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节水行动。
美国加州对制造厂严格要求节水。冷却水、加工水再循环,减少喷嘴流速,持续水流改为间断水流,废水处理再用,监查漏水……以此节水20%。美国制造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系数已从1954年的1.8次提高到2000年的17.08次。
工艺改进的节水潜力相当巨大。氧气转炉炼钢比老式平炉炼钢节水85%~90%。
供水系统管网的漏水问题在世界上很普遍。日本东京漏水率曾达15%。为此,从1980年起市政用不锈钢管替换铸铁管,至今已更换了7 800千米,大大减少了漏损。还可应用测漏器查测埋在地下的水管漏水,及早发现和堵住漏失。使用节水型水龙头也可防漏和节水。公共卫生问小便池的感应自动冲洗也能明显节水。
在实施了废水集中处理的地方,使用中水等于节省了清水供水。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就用两套水管线,分别供应清水和中水。香港办公楼和住宅冲洗厕所的用水都是另一套管线,用的是海水。P154-155
地球——茫茫宇宙中惟一孕育高级生命的星体,星移斗转,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气象万千。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演化、繁衍、摄取、发展,由受控于自然逐步走向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对地球的认识、探索、研究、利用,逐渐发展成一门研究地球的形成、特征、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地球科学。
纵横几千里,上下数千年。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球科学获得长足进展。从18世纪开始,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带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飞跃。如煤的大量发现和开采,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当时的工业革命。再如大规模油田的发现和开发,铀、钍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又为内燃机和原子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地球科学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可能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大大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地球科学从资源时代发展到环境时代。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的挑战,保证人类持续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
科学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为科学进步提供保障。地球科学伴随着人类进步,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地质、地理、气象、环境及其有关的边缘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集中了人类最高智慧的新技术手段,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学科基础。地球科学在人类实践和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对于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对于反对迷信邪说和伪科学,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国土资源分会,聚集了300多名离退休的老科技工作者。十几年来,他们以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为宗旨,坚持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不顾双鬓作雪,始终寸心如丹,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近年来又组织部分老科技工作者,策划、编撰了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地球科学丛书,奉献给社会。这套丛书着重针对当前人们在认识地球科学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抓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通过自问自答,讲述引人入胜的典型事例、故事,采用或比拟、或讨论思辨等写作手法,在向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告诉人们怎样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去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是科普丛书中的一支奇葩。
我相信,丛书的出版发行一定会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做出应有的贡献。借此,感谢国土资源分会老科技工作者的春蚕精神!感谢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鼓励和支持!感谢地质出版社的付出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