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跟毛泽东学史(上下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作者 薜泽石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回眸历经风雨而依然雄伟的岁月河山,回味世纪伟人毛泽东对这岁月河山的指点、思索,学习毛泽东从容历史真智慧。  跟毛泽东学史,不要企及达到他所达到的高度;跟毛泽东学史,在读史明智的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本书集各朝代简史、毛泽东读史经过与评点、学习参考材料于一体,是学史不可多得的入门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研究。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理解历史,重新理解毛泽东。其中包括对夏史、商周史、春秋战国史、秦史、汉史、三国史、晋史、南北朝史、隋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以及清史的讲评,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作品的评述批注及毛泽东的史论。

目录

(上)

跟毛泽东学夏史

夏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夏代人物

禹王是做官的,但也耕田(大禹)

跟毛泽东学商周史

商周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商周人物

商纣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伯夷反对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

周公旦是为奴隶主服务的知识分子,是奴隶主的圣人

毛泽东评述批注商周事件

商朝亡国原因有两个

跟毛泽东学春秋战国史

春秋战国史述略

毛泽东评述批注春秋战国人物

郑庄公很懂得国内国际斗争的策略

我们不要宋襄公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老子有辩证法思想,但不是唯物论者

孔夫子当然是有地位的,他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孟子有人民性的一面

墨子是中国的赫拉克利特

屈原手中握有杀人刀

毛泽东评述批注春秋战国事件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我们也需要

三叹商鞅徙木立信

长勺之战胜在后发制人

城濮之战是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典范

孙膑围魏救赵,千古高手

阏与之战,秦军败于反问之计

孙膑赛马,以弱当强,以强当弱

毛泽东评述批注春秋战国作品

《诗经》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

《庄子》中有真理

《楚辞》虽是古董,但都是历史

《孙子兵法》里面很有些好东西

毛泽东评述批注春秋战国史著作

《东周列国志》值得读一下,书中写了春秋时上层建筑方面的

复杂尖锐的斗争

《十批判书》崇儒反法

毛泽东春秋战国史史论

奴隶制以春秋战国为界

六国联合抗秦说未必然

跟毛泽东学秦史

秦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秦代人物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名的皇帝

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苟子一派

毛泽东评述批注秦代事件

秦始皇统一中国应该受到肯定

焚书坑儒要商量

陈胜、吴广起义掀开了我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序幕

毛泽东评述批注秦代作品

《中庸》里有为学之道

陈胜有二误

同意贾谊关于秦亡的分析

跟毛泽东学汉史

汉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汉代人物

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项王非政治家(项羽)

汉文帝、汉景帝是守旧之君(刘恒、刘启)

韩信是青年人打倒老年人的例子

汉武帝雄才大略

赵充国很能坚持正确的主张

汉元帝以儒学治国,优柔寡断(刘爽)

王莽注意到农民问题了

刘秀是大学士,做不好皇帝

班超为抵抗而进攻,不在侵略范围之内

司马迁受腐刑而发愤

贾谊是秦汉历史专家

毛泽东评述批注汉代事件

成皋之战指导正确

文景之治是萧规曹随,没什么可称道的

昆阳之战以劣势胜优势

赤眉、绿林起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黄巾起义摧毁了汉代的封建统治

长社之战体现了奇正原则

张鲁的五斗米道开了人民公社某些做法的先河

毛泽东评述批注汉代作品

《史记》严格、准确

《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七发》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

毛泽东评述批注汉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汉书》

《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毛泽东汉史史论

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使人改过自新

陈窘教育梁上君子一事表明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

讲梁鸿的故事,教人立志气

“耕三余一”值得研究

跟毛泽东学三国史

三国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三国人物

曹操为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刘备多谋寡断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

诸葛亮的民族政策比较好

孙权是个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是从魏文帝开始的(曹丕)

王弼十七八岁就是哲学家

毛泽东评述批注三国事件

蜀汉之误始于两分兵力

官渡之战以少击众

赤壁之战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彝陵之战应打运动战

曹丕代汉令人生疑

毛泽东评述批注三国史名著

裴松之注《三国》,长篇大论搜集大量历史资料,使读者爱看

《三国志》里的《郭嘉传》值得一读

跟毛泽东学晋史

晋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晋代人物

谢安文韬武略、机智沉着

桓温是个搞分裂的野心家

王猛一眼就看透了桓温的野心

郭象无行

王羲之的书法行笔流畅,看了使人舒服

毛泽东评述批注晋代事件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南燕败于东晋,守大岘亦无用

毛泽东评述批注晋代作品

《文赋》具朴素的唯物观点,可惜太冗长了些

毛泽东评述批注晋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晋书》

毛泽东晋史史论

张宾的策略分析极重要

迁亦乱,不迁亦乱

毛泽东晋史考证

王羲之佯装熟睡保小命之事有误

跟毛泽东学南北朝史

南北朝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南北朝人物

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梁武帝(萧衍)

陈后主能诗能赋,但没有出息(陈叔宝)

王建庸人,不知政治

袁颧无能

袁粲死节

臧质是豪杰之士,一解汝南之围,二胜盱眙之敌,三克刘劭之逆

韦睿有刘秀、周瑜之风

曹景宗亦豪杰哉

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一辈子矛盾着

郦道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毛泽东评述批注南北朝事件

弑杀废帝,以弱胜强,可谓奇矣

毛泽东评述批注南北朝作品

毛泽东评述批注《南史》、《北史》

再读《陈庆之传》,为之神往

毛泽东南北朝史史论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孔琢之的推论,今犹有之

(下)

跟毛泽东学隋史

隋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隋代人物

隋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杨坚)

隋炀帝会做文章、诗词,但没有出息(杨广)

毛泽东评述批注隋代事件

隋末农民大起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评述批注隋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隋书》

跟毛泽东学唐史

唐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唐代人物

唐高祖遇事无断制(李渊)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魏徵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刘幽求能伸而不能屈

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李义府笑里藏刀

朱敬则是政治家、历史家

命系庖厨,何足惜哉(徐有功)

姚崇的十条政治纲领,简单明了,古今少见

李叔明多藏厚亡

裴度调查研究,出以亲身

慧能是中国佛教的始祖

刘知几主张写历史的人要有才、学、识

王勃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

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

杜甫的诗是政治诗

韩愈的古文对后世很有影响,写文学史不可轻视他

白居易的诗高在有平等心情

对李商隐的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

柳宗元出入佛老,唯物主义

刘禹锡发展了柳宗元的唯物主义

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毛泽东评述批注唐代事件

庞勋起义因内部分裂而败亡

黄巢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

毛泽东评述批注唐代作品

《六祖坛经》是劳动人民的佛经

马周的《奏疏》是《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

毛泽东评述批注唐史名著

《旧唐书》比《新唐书》写得好

《柳文指要》可谓解柳全书

毛泽东唐史史论

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

毛泽东蛊史考证

不能以“少小离家”一诗断定古代官吏禁带家属

跟毛泽东学五代史

五代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五代人物

朱温狡猾

南唐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李煜)

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

毛泽东评述批注五代事件

后唐灭梁胜在审机独断

弥牟镇攻防战,攻者愚,守者智

沙陀最危急之秋,亦转守为攻之会

毛泽东评述批注五代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旧五代史》

毛泽东评述批注《新五代史》

毛泽东五代史史论

杀降不可,杀俘尤不可

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

跟毛泽东学宋史

宋、辽、夏、金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宋代人物

宋太宗不知兵,非契丹敌手(赵炅)

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但没有出息

岳飞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

文天祥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司马光有毅力,有决心

朱熹是个大学者,学问渊博

范伸淹的词既苍凉又优美

陆游是了不起的大诗人

毛泽东评述批注宋代事件

陈桥兵变是一次不光彩的政变

王安石变法败在无通识,不周知社会

方腊起义是农民的反抗运动

毛泽东评述批注宋代作品

《资治通鉴》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

毛泽东评述批注《通鉴纪事本末》

毛泽东评述批注宋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宋史》

毛泽东宋史史论

主和的幕后是宋高宗

跟毛泽东学元史

元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元代人物

成吉思汗虽是老粗,但能办大事

毛泽东评述批注元代事件

十七战皆捷,只是避其锐气耳

毛泽东评述批注元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元史纪事本末》

跟毛泽东学明史

明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明代人物

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肯定

要宣传海瑞刚正不阿的精神

高启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徐霞客没有官气,跑了那么多路

毛泽东评述批注明代事件

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得民心

李白成起义是陕北人的光荣

毛泽东评述批注明代作品

《金瓶梅》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

《三国演义》:我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

《水浒传》要当政治书看,它描写了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

《西游记》有永久的魅力

毛泽东评述批注《读通鉴论》

毛泽东评述批注《智囊》

毛泽东评述批注明史名著

毛泽东评述批注《明史》

毛泽东评述批注明史史论

小知识分子有用

今犹存此弊

明代军事体制莫如今之军区党委制

毛泽东明史考证

疑赵风子、刘七并非败死

跟毛泽东学清史

清史述要

毛泽东评述批注清代人物

康熙皇帝有三个伟大贡献

独服曾文正(曾国藩)

石达开毕竟是个英雄,只是对敌人太轻信

严复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

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但没有找到通往大同的道路

谭嗣同有登高一呼之概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梁启超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邹容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简单纲领

郑板桥的每一个字,掉在地上都能砸出铿锵的声音

毛泽东评述批注清代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有社会革命的意义

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湘军失败告诉人们水军要学游泳

毛泽东评述批注清代作品

《聊斋志异》可以当做清朝的史料看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子有辩证法思想,但不是唯物论者

毛泽东评述批注原文

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打到中国,日本人叫胜利。中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国人叫失败。但是在中国的失败里面包含着胜利,在日本的胜利里面包含着失败。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证明了吗?

——摘自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任继愈讲老子是唯物论者,我是不那么赞成的。得到了天津有个叫杨柳桥的教授的书《老子今译》,他说老子是唯心主义者,客观唯心论者。

——摘自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5页。

老子传略

老子,著名哲学家。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曾当过“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今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较孔子年辈稍长。《史记》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著书称《老子》(又称《道德经》),约五千字。可能成书于战国时代,为老子后学根据老子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

学习参考

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萧子升“游学”途中,曾在宁乡境内拜访了一位刘翰林。刘翰林问他俩读过什么书,毛泽东告诉他读过《十三经》、《老子》和《庄子》,并说:“最好的《老子》注是王弼作的,最好的《庄子》注是郭象作的。”后来他们还拜访了沩山寺,方丈和他们侃侃而谈。萧子升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中回忆说:“最后谈及孔子和老子,我们觉得这是自己熟悉的问题,于是便表白了自己的意见。”可见毛泽东对老子是很熟悉的。

在读书笔记中毛泽东也提到过老子。如在《讲堂录》中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干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在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毛泽东批注道:“老庄绝学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

老子的理想社会,脱离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摒弃人类文明的创造,以一种近干世外桃源的空洞想象,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隔绝、对人类历史的隔绝。这样一种主张,和青年毛泽东立志要改造社会,学习西方的文明,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积极力量的主张显然相差较远,所以毛泽东认为其“徒为理想之社会”,这种空洞的幻想,既是无法实现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还常读《老子》一书,他在外出时,曾指名带上《老子》。毛泽东对老子的社会主张不感兴趣,他最欣赏的是其中的辩证法。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个人的富贵贫贱,国家的安危兴亡,都像自然界的“高峰为谷,深谷为陵”一样变动不居。作为史官的老子,从“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自然、历史与现实中,认识到运动变化是世界的永恒主题。

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因此,《老子》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立范畴。如:阴阳、有无、刚柔、强弱、大小、高下、前后、美丑、祸福、难易、荣辱、贵贱、损益、生死、智愚、巧拙、胜败、攻守、进退、曲直、轻重等等。这些对立面,既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依存和转化的一面,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前面引的毛泽东谈老子的福祸相互倚伏的观点,是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评述的。在这里,毛泽东教导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对一件事情不光看它有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以增强危机感,保持头脑清醒。同理,既要看其不利的一面,还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以增强信心,鼓舞斗志。毛泽东在这里举老子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话,来证明这一点。毛泽东发表这个讲话时,国内曾发生过一部分群众闹事;在国际上发生了匈牙利事件。这两件事都不是好事,但毛泽东却认为坏事可变成好事。群众闹事“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匈牙利事件由于匈牙利的同志们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间处理得正确,“匈牙利现在比过去更巩固了”。

明白了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端相互转化的道理后,接着就是如何促进这种转化了。据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孙老韩合说》一文中说,据传毛泽东曾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姑且不论,但《老子》中充满着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韬略智谋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矛盾转化的原则,这些韬略智谋毛泽东高度重视,并将之应用于革命之中。在毛泽东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在谈到战略退却时写道:“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扩大土地,还是赚钱生意的。”

这里,毛泽东就是运用了老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不计较一城一池的暂时得失,着眼于最终的获取、最终的胜利。丧失是为了取得,退却是为了前进。毛泽东对老子辩证法的运用臻于化境。

当然,智谋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阴谋,毛泽东对这一点看得比较透。1964年8月3日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明确地指明这一点。他说:

我看老子比较老实,他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打倒你,先把你抬起来,搞阴谋,写在了书上。

这一坦白和径直的分析,值得人们思考与回味。

五六十年代,我国哲学界对老子到底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又分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的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毛泽东对这场讨论也很感兴趣。他在提交给他的一份学术界讨论老子思想的综述材料上批示道:“印10份交我为盼。毛泽东廿七日上午六时”。

毛泽东对这场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前面引的第二段话,是毛泽东1968年10月31日在中共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闭幕会上的一段讲话。毛泽东说:“任继愈讲老子是唯物论者,我是不那么赞成的。得到了天津有个叫杨柳桥的教授的书《老子今译》,他说老子是唯心主义者,客观唯心论者。我就很注意这个人。后头一调查,糟糕,这个人是个什么右派嘛。”

据分析,毛泽东比较赞同的观点是老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这种观点现在已成哲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主流观点。P33-P35

后记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回眸历经风雨而依然雄伟的岁月河山,回味世纪伟人毛泽东对这岁月河山的指点、思索,学习毛泽东从容历史真智慧,在把握历史的基础上,开辟未来,应该是21世纪国人一件有意义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跟毛泽东学史》一书,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理解历史,重新理解毛泽东。这项工作做得如何,还希望读者多加批评,让我们共同做好这件工作。

本书得到了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郭德宏教授的热情帮助,郭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写了审读意见,给本书以高度评价,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国内出版的大量的历史及毛泽东研究的相关著作,我们向作者及出版者表示感谢。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本书的质量,特别是历史知识的准确无误,本书的历史述要部分主要依据权威的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简明纲要》改编,一些人物及事件的叙述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此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此次重印,再次做了史实核实订正和文字修订,特此证明。

薜泽石

2007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