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达尔文密码(人性与财富的进化)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孟庆祥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财富的秘密隐藏于人性之中,每一种人性都是过去数百万年有利于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亚当·斯密若能读到《物种起源》,也许经济学的大厦将建筑在进化的思想基础之上。现在是进化思想长出新芽的时候了!

在本书中,作者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了财富和企业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企业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它的生死存亡都是与周边的环境,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相互联系、相互依籁、相互斗争的结果。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了财富和企业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企业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它的生死存亡都是与周边的环境,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相互联系、相互依籁、相互斗争的结果。人们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对自然的生存环境却相当缺乏思考。进化论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人们思考诸多问题的框架,进化论的成果有时又可以给人们直接的启发。

进化论之于经济的最后境界是要把进化融入到我们的思想,时时刻刻用进化思想解释世界、探索未来,因为符合进化规律未必被选择,但如果违背进化规律,则会被淘汰。

目录

序言 为什么公司是进化的产物?

前言 为什么是进化

第一章 人性与财富

第二章 达尔文的学说

第三章 超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第四章 文化的起源:进化的延伸表现

第五章 试错有理

第六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第七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第八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第九章 自私的由来

第十章 鹰派的终结

第十一章 生存斗争

第十二章 竞争与协作

第十三章 进化压力

第十四章 三种自然选择

第十五章 分化

第十六章 同化

第十七章 预知未来

后记 进化与投资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财富必定和贪财有关,人类的组织必定和权欲有关,人为何会对超过生存和繁殖意义的财富如此贪恋呢?人们又为何如此热衷于权势?很多人都把原因归于性。马特·里德利在《红色皇后——性与人性的演化》中写道:

努力追求权势,然后利用权势赢得女人,生育子女;努力追求财富,然后利用财富勾引旁人的妻子,生育私生子。这个规则最早源于以一块鱼肉或者蜂蜜换取邻居漂亮太太春风一度,一直到流行歌手殷勤地请模特跨进他的宾利汽车。虽然鱼肉被换成宾利汽车,传统可是一脉相承,没有间断过。财富和权势永远是获得女人的手段,而女人是使基因永存的手段。

里德利显然想把诸如人类追逐权利、财富等归根于性。希腊船王奥纳西斯说:“如果没有女人,世上的金银财宝全都毫无意义。”亨利·基辛格则断言:“权势是最强力的春药。”权势、财富等虽然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不能轻易据此推断,是性选择使人们具备追逐权利、喜欢炫耀、贪图财富,进而推断人的进化主要是性选择的结果。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到底是性选择起主导作用还是自然选择更为关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假如性选择是关键,人类绝大多数行为就很容易与性联系在一起。如果人是生存选择的产物,要把人类的很多习性和性联系在一起就有可能是比较勉强的。

为了推断这个问题,我发现有一个简捷的途径,生存选择对两性有非常相近的压力,因此两性的共同性特征通常都是生存选择的结果。而性选择对雌雄两性形成选择压力差异是非常大的,两性不同的外在或者内在特征一般都看成是性选择的结果。

科学家甚至仅凭动物的体形和外在特征就可以判断这种生物的性规则和繁殖策略。例如,雄性海象的体形比雌性海象庞大许多,科学家可以断定海象是多妻制的,雄海象之所以进化出如此庞大的体形,是因为在交配中遭受的选择压力大。我们设想有一群海象雄性若干只、雌性50只,假如雄性具有较为平等的交配机会,争取交配没有计谋可言,仅凭力取,比如说体力排名前40名的可以留下后代,只有10只遭到淘汰,这样对雄性海象体形的选择压力就比较小。若交配权非常集中,只有排名前三的雄性才能获得交配权,它们下一代就都是最大的三只雄性海象的后代。虽然雌性小海象也都有一个大个子的父亲,但是,在子代中,个子最小的雌性照样可以生儿育女,而雄性只有排名前几位的才有这种机会,于是很多代之后,就会形成雄、雌海象巨大的体形差异。这和赌博的道理是相同的,要想赢得大的奖赏,就需要花大本钱。

伟大的达尔文当然不会疏忽这个逻辑,他相信雌雄之间若存在差异,主要应该归因于性选择:

任何动物的雌雄二者如果具有相同的一般生活习性,但在构遣、颜色或装饰上有所不同,我相信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性选择所引起的:这就是由于一些雄性个体在它们的武器、防御手段或者美观方面,比别的雄性略占优势,而这些优越性状在连续世代中又只遗传给雄性后代。然而我不愿把一切性的差异都归因于这种作用,因为我们在家养动物里看到有一些特性出现并为雄性所专有,这些特性分明不是通过人工选择而增大了的。

对一群雄海象的统计表明,4%的雄海象获得了88%的交配权利,剩下的96%雄性则只获得了12%的交配权。位于支配地位的海象收获如此巨大,所以在进化竞争中所支付的成本显然就会比较高。同时,考虑到近前利益,争夺交配权的斗争也非常惨烈,在交配季节,雄海象为了争夺几处优良的海滩,会打得皮开肉绽。

狮子和老虎的亲缘关系非常近,甚至它们之间还能交配生出后代。由于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老虎生活在森林里,群居不会得到狩猎的优势,所以喜欢独处,而狮子生活在草原,群居让它们得到食物的代价更低,因此演化出了群居的习性。于是,雄性狮子交配中竞争强度就比老虎大,这是雄狮和雌狮外形差异巨大而老虎的外形雌雄则比较接近的原因。

如果群居动物是杂交型动物,即使是位次很低的也有交配权,也可能留下后代,这种情况下,体力的竞争就转化成暗中的潜规则的竞争。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群居动物,前者是多妻制的胜者通吃交配规则,后者则是诸侯制度的交配方式,位次的也仍然具有交配权。

于是,在黑猩猩中,竞争在争夺卵子的过程中展开了。这种争夺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人海战术,精子多的一方获得和卵子结合的概率要大。这样一来,黑猩猩的体能竞赛就转化成睾丸竞赛,尽管黑猩猩的体重只有大猩猩的1/4,睾丸重量却是大猩猩的4倍。而大猩猩则没有这个必要,只要在群体中位次越靠前就能留下越多的后代,不需要采取人海战术的方式争夺和卵子的结合权。

总之,若是性选择导致动物的进化,必定会留下明显的性特征。人类相对于古猿和他的近亲而言,最显著的特征是脑容量的变化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在贪财和权欲这一点上,男女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所以恩格斯的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应该是对的。如果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通常都是和性选择有关。

《流星花园》里面的杉菜始终拒绝道明寺的追求,美作劝杉菜答应道明寺,他说:“道明寺是我们几个中最能打架的。”这句不经意的台词,其实暗合了进化论的原理,擅长打架、具有攻击性显然是男性区别于女性的特征(大约相当于第二性征)。我们可以推断这种特性是性选择的结果(生物学家也有人认为攻击行为另有原因,在此不详述。我则认为至少从男女的差异性这一点上看攻击性是和性有关的,自然界雄性的攻击性是多么的普遍!),所以街头的小痞子总是领着漂亮的女友,“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是再正常不过的。

进化在很多时候会和我们的主张冲突,让我们感到惋惜,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我随手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这些例子都不是从其他书上抄下来的。进化论比我们知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趣得多。当你明白了进化的道理之后,你明白的事实真相不会比我少。只要明白了,关键就找到了,就像杜拉克所说,我不告诉别人怎么做,只说是为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已经足够了。

权力、地位、财富对生存的意义可能比对性的意义更直截了当。炫耀如果有利于改善自己在群体中的排名,从而有利于生存,而不仅仅是为了性,那么为何不去炫耀呢?任何一次饥荒时,财富状况都是生死攸关的,而狩猎、掠夺和战争中,具有权势的人显然生还的可能性更大,所以自然选择也倾向于权力、地位、财富这几种东西。P11-13

序言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了。这是一本后来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作,但在19世纪后半叶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观点并没有被科学界所接受,人们对它的争论和怀疑,就像对其他很多最新产生的科学研究一样多而荒诞。甚至,在这本多达三十多万字的书里,即使达尔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回答世间的质疑”,但他还是总结说“全书是一篇绵长的争论”。

历史上,关于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的争论,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发生在《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的1860年6月30日的牛津大学。当时,牛津主教韦尔伯福斯问自称“达尔文的斗犬”的托马斯·赫胥黎:“究竟是他的祖父一族还是他的祖母一族是从猴子传承而来的?”这个讥讽理所当然地引来哄堂大笑,显然在听众看来,被视为猴子的后裔是一件可耻的事。赫胥黎对此的回答有多个版本,据他后来在一封信中的回忆是:“如果问我,我是愿意有一个可怜的猿猴当祖父,还是愿意有一个有着很高的天赋和巨大的影响力,却利用这些才能和影响力纯粹只是为了在庄严的科学讨论中进行讥讽的人当祖父,那么我毫不犹豫地断言,我宁可选择猿猴。”

这个故事在孟庆祥看来是进化学说在人类情感方面受到的困扰的一个典型。在距离《物种起源》发表已经将近150年的今天,这类争论早已因科学的研究印证而烟消云散,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所产生的影响力,至少在经济学领域产生的影响力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孟庆祥在本书的开篇就写道:“把进化论和人性以及经济结合在一起的著述不算太少,但是深度有限,本书就是要尝试深入浅出地解释进化论之于人性和财富的深入而广泛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有野心的著作。

我完全同意孟庆祥对公司进化的阐述,他认为,理解进化逻辑是进化论研究企业和经济进化最关键的意义。进化的逻辑几乎可以揭示所有的疑问,其原因在于企业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它的生死存亡总是与周边的环境,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斗争。人们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对自然的生存环境却相当缺乏思考。进化论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人们思考诸多问题的框架,进化论的成果有时又可以给人们直接的启发。

在叙述的开始,孟庆祥就设置出了一个问题: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它的发展过程和生存状态,同样是纷繁复杂的,它们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发展成你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而将来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了解多少?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能不能解释企业的发展规律,也即企业的进化呢?

在二三十年前,很多中国公司都是以代理起家的,随着代理商对原厂商巨大利益的发现,最终走上了开始仿效、研制自己的产品并进入市场的发展道路。在开始的时候,这种仿效而来的研发产品进入市场时,因产品质量、性能等种种原因,进入的并不大顺利,但幸运的是,这些由代理商演变而来的企业,“正好赶上了需求大爆发,产品尽管稚嫩和脆弱,但生逢其时,肥沃的市场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正好允许它们生长、改进。”“随着市场的拓展,产品也不断升级,从单一的产品向相关产品延伸。”而“与此同时,公司的组织、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每当调整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方式时,公司就跃迁到一个新的阶段,以迎接新的竞争和挑战。”正是经过这样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生长规律,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环境,这些当初的小公司,逐渐的发展为了今天的大公司。

在这样的描述过程中,孟庆祥给出了一个很新奇的结论:公司是个进化的动物。同时,他也对中国企业的进化进行了一次近乎残酷的判断和考问:从进化的角度看,中国缺乏伟大的、长寿命的企业正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过程,而非一个悖论。从2006年起,中国很多大企业的利润暴增,规模迅速扩大。以进化的眼光来看,我倒反而担心起来——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演化已经到了成熟期?为什么中国企业缺乏品牌,价格利器总是先行?哪些行业会趋于集中?哪个特征可以预示一个行业处于成熟期还是生长期?为什么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比其它行业的老板更有钱?为什么“杀手型”业务或者产品总是可遇不可求?

如果沿着作者的思路,将这种演进向纵深处扩展,便可看到这样的规律:

当公司的规模达到了一个境界时,就为它们向新的地理环境和市场范围拓展累积了能量。于是,这些在产品组合和质量逐渐趋于接近的公司,便会通过因劳动成本低廉造成的优势具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本钱。于是,“新的战斗序幕拉开,原来的行业领先者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后来者取代先行者也不是历史的必然,产业开始升级和调整”,在产品达到成熟期,很难再产生差异化和领先优势时,“便会试图在服务模式、新的营销手段上不断发明创造,以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寻求更大的突破和进一步的发展。

借助这个分析,环视四周,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企业中,如今已成长为大公司的联想、华为等,其进化规律莫不是如此。难怪作者得出如下结论:公司发展的轨迹根本不是什么远见和完美设计的结果,完全是进化的结果。

就像这个世界上的任何问题都是多解的那样,这或许不是作者要给我们的唯一答案,那么,对于更多的答案,我们还是从书里自己去探寻吧。

孟庆祥多年从事中国公司研究,他在理论架构的搭建和商业文字的叙述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作为中国商业的观察者和蓝狮子的出版人,我很高兴看到这部作品的出版,并感谢庆祥对中信出版社和蓝狮子的信赖。我想,在中国商业管理思想的探寻进程中,勤奋而敏锐的孟庆祥为我们解开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达尔文密码”。

后记

写完本书之后,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实际用途?”

如果要说到它的实用价值,我觉得投资是最能直接从进化上吸取营养的。投资是一个靠眼光吃饭的行当。但是,人们通常是很难有眼光的。这一点,在前文中已经论述。

投资者并不是经营公司,需要有“沙里淘金”,发现长远趋势的能力。那么,我们如何诉求我们自身缺乏的素养呢?答案可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找到一种尚未被世人熟知的方法,这样才有可能超越平均概率,成为胜者。

我认为进化理论可能会给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因为这是一个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开发的“大理论”。

世界上最著名的风险投资——红杉资本也许是深谙其道、秘而不宣。他的创始人唐·瓦伦丁曾经宣称,自从自己1959年进入硅谷,“没有什么是革命性的,全是进化”。就是说,所有技术进步都是相互呼应的,所以投资决策并非凭空而来。瓦伦丁所说的进化显然是产品和行业复兴的先后顺序,本书用相当的篇幅探讨了这种规律。在这里我

第一点,历史都是相似的,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对于投资者而言,经验当然重要。一个是行业经验,一个是历史经验,前者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单说一说后者。现在据说有一些投资公司非常注重在传统行业的投资,比如投资于物流、投资于饭馆、投资于酒店等等。

原因是投资者发现了历史的相似性,认为美国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中国也会发生。物流行业曾经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纵向整合到横向整合的过程。酒店、饭馆等也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原则上看,历史的确具有相似性,因为经济进化中有内在的逻辑是不变的,如比较优势、行业转移、大者取胜等等。

不仅仅是投资者,很多产业的从业者也了解一些经济发展的历史。大家都仿效的结果一方面会使经济发展加快,另外一方面,也会使竞争强度加大。这种行为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影响发展进程,这就是历史并不重复的原因之一。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环境的不同和改变,使得历史经验需要修正。比如,中国曾经有数百个汽车制造厂,这和美国一个世纪之前是相似的。但是,美国当年的情况是汽车这个品种在发明、成长和创新,而今天,中国则是成熟工业的转移或者再造。

美国的金融行业是在自由市场环境下由众多的小银行竞争、兼并、消亡演变过来的,在这种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业务类型和商业模式,生物学上称其为分化。中国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经历由少到多的这个过程。再比如,餐饮行业,美国人可以做成麦当劳,主要并非标准化这么简单,而是在特定背景下演化出来的产物。中国可能就不一样,本来可以赚钱的饭馆,但是一上市就可能因为管理成本的增加、税收的标准化等诸多原因不赚钱了。

进化论的思想让我们在考察历史时,非常习惯地加上环境变量,这样我们就能较为可靠地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第二点,投资于模仿,不投资于创新。

投资总是和创新密不可分,这很自然,因为不创新通常风险就比较小,当然预期的利益也比较小。对于一个有把握的业务,企业更愿意在传统渠道上融资,而不是出让股份。

然而,在中国很多成功的投资或者创业故事不过是对美国的某个故事的翻版而已,我不认为这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或者科技落后等等。从进化的角度看,穷则思变,这里的穷是穷尽的意思,美国无论经济和科技都处于顶峰,它们是非常“穷”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比较倾向于选择创新者。而我们已经有现成的榜样了,不“穷”就很难变。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中国所谓创新其实就是最早的模仿。

对于投资者而言,同样遵从这一条。当然,这种模仿并非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根据中国特定的环境加以改进,而且要不断的改进,我们通常管这个叫做进化。为什么雅虎中国不如新浪,Google在中国不如百度,亚马逊在中国也拼不过当当?就是因为中国的这些模仿者是聪明的模仿者,通过他们的改进,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适应性。改进也可以看做是创新,但比完全的创新风险小,收效快。

要想有效地改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承认各种环境的差别,所谓“世界是平的”那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现实。其次,要努力深入地找到这些差别,根据这些差别设计你的商业。

第三点,利用波段,拯救危机。

最后,我想讲一讲投资的时机问题,这是所有投资问题的核心。随便我们翻看哪一段历史都会找到大把的投资机会,无论是炒股还是炒房,无论投资于实业还是资本,因为经济总是波动的,这一方面和人性有关,另外也是进化的结果。

不幸的是,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超越我们的同类,超越他人。现在的做法是借助大量的数学工具,希望能够以此计算未来。我相信这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我同时也相信,这是被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化了的手法,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学,它们都非常支持确定的因果关系。问题出在现实世界是多解的,有多种可能性。

粗略地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股市与楼市的泡沫与崩溃,我发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倍数关系大体相似,规律几乎相同。我隐约感觉到这些并不是由利率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它最根本的原因是数百万年进化出来的人性。贪婪和恐惧若可以量化,就可以准确预测经济周期。

进化最典型的特点是原因和结果之间,并不是一次性的作用,而是互为因果的强化。经济的巨大波动就是正向反馈的“庞氏效应”造成的。

所谓掌握时机,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好这些波段。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寄希望于我们会长出远见来,也无法通过数学手法超越常人。我推荐的一种方法是要尽量彻底的摈弃我们与生俱来的、和别人一样的、看问题的方式和操作手法。

这种转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偏偏不要以赚钱为目的,一定从悬壶济世的角度去看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做危机的拯救者,而不是赚钱的人。

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股票从16000多点跌到了6000多点,香港金融面临崩溃,时任财政司长的曾荫全主持救市,如果救市不能成功,香港数年来积累的财政将毁于一旦,他的压力十分巨大。当1000亿港元投进去之后,成功了!今天指数已经是6000点的将近4倍了。

当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时,看着惨不忍睹的股市,政府当然非常闹心,想尽办法,出台各种利好政策,8年之后,股市启动,现在上证指数已经接近当年的5倍,深证已经超过6倍。

政府就真的这么神奇吗?绝对没有,翻看一下政府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记录都是很糟糕的,不论是淡马锡控股还是国家投资银行。

经济波动内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人的心理及判断有关,能够获得较大利益的方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超越我们的同类。如果你是一个国内的投资者,做好大波段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政府,你的任务就是调整市场中过于剧烈的波动。中国现在资本过剩,所以想方设法到国外证券市场投资,这种投资必然要以赚钱为目的。我敢说,最后必然赚不到钱,因为任何一个市场中,当较为贫困的人都出手去购买资产时,就意味着崩溃的来临,因为能量已经快消耗殆尽了。反之,我们虽然不是富裕的国家,若以世界政府的角度思考全球的问题,一定会既做了好事,又赚了大钱。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慈善事业应该像经营企业一样成效才大,但是,还没有人说过做企业、做投资应该像做慈善事业一样,我推销的就是这种观念,这完全不是一种所谓的价值观,而是一种进化的逻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