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与文学及其他/大家经典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朱光潜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讲述他怎样跟文学打交道,怎样走上美学理论研究的道路,一些甘苦,一些心得,一些愉悦。全书各篇谈说的方面广泛,以诗或诗论为中心,穿插对王国维、柏拉图、阿诺德等中外美学家思想的精彩评述,对文艺理论进行细致地疏解。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早年有关文艺理论方面论文的结集。这些论文或谈论自己走向美学理论研究的道路,或评论阿诺德、柏拉图、王国维等中西美学家的理论,中心问题是“诗”,论诗或论“诗论”。

目录

增订版自序

我与文学

谈学文艺的甘苦

谈趣味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诗的隐与显

 ——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

诗的主观与客观

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

悲剧与人生的距离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柏拉图的诗人罪状

 一

 二

 三

 四

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

 一 欧洲文学批评史的鸟瞰

 二 近代美学与唯心派哲学的渊源

 三 近代美学的基本原理

 四 批评与创造的关系

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

 ——给《天地人》编辑徐先生

理想的文艺刊物

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

附录一 《孟实文钞》序

附录二 小泉八云

附录三 阿诺德

附录四 诗人的孤寂

附录五 原序

试读章节

我生平有一种坏脾气,每到市场去闲逛,见一样就想买一样。无论是怎样无用的破铜破铁,只要我一时高兴它,就保留不住腰包里最后的一文钱。我做学问也是如此。今天丢开雪莱,去看守薰烟鼓测量反应动作,明天又丢开柏拉图,去在古罗马地道下阴森曲折的坟窟中溯“哥特式”大教寺的起源。我已经整整地做过三十年的学生,这三十年的光阴都是这样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地过去了。

在现代社会制度和学问状况之下,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一个人总得在许多同样有趣的路径之中选择一条出来走。这已经成为学术界中不成文的宪法,所以读书人初见面,都有一番寒喧套语,“您学哪一科?”“文科。”“哪一门?”“文学。”假如发问者也是学文学的,于是“哪一国文学?哪一方面?哪一时代?哪一个作者?”等问题就接着逼来了。我也屡次被人这样一层紧逼一层地盘问过,虽然也照例回答,心中总不免有几分羞意,我何尝专门研究文学?何况是哪一方面和哪一时代的文学呢?

在许多歧途中,我也曾碰上文学这条路,说来也颇堪一笑。我。立志研究文学,完全由于字义的误解。我在幼时所接触的小知识阶级中,“研究文学”四个字只有两种流行的涵义:做过几首诗,发表过几篇文章,甚至于翻译过几篇伊索寓言或是安徒生童话,就算“研究文学”。其次随便哼哼诗念念文章,或是看看小说,也是“研究文学”。我幼时也欢喜哼哼诗,念念文章,自以为比做诗发表文章者固不敢望尘,若云哼诗念文章即研究文学,则我亦何敢多让?这是我走上文学路的一个大原因。

谁知道区区字义的误解就误了我半世的光阴!到欧洲后见到西方“研究文学”者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所有的准备,才懂庄子海若望洋而叹的比喻,才知道“研究文学”这个玩艺儿并不像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尤其不像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有趣。文学并不是一条直路通天边,由你埋头一直向前走,就可以走到极境的。“研究文学”也要绕许多弯路,也要做许多干燥辛苦的工作。学了英文还要学法文,学了法文还要学德文、希腊文、意大利文、印度文等等;时代的背景常把你拉到历史哲学和宗教的范围里去;文艺原理又逼你去问津于图画、音乐、美学、心理学等等学问。这一场官司简直没有方法打得清!学科学的朋友们往往羡慕学文学者天天可以消闲自在地哼诗看小说是幸福,不像他们自己天天要埋头记干燥的公式,搜罗干燥的事实。其实我心里有苦说不出,早知道“研究文学”原来要这样东奔西窜,悔不如学得一件手艺,备将来自食其力。我现在还时时存着学做小儿玩具或编藤器的念头。学会做小儿玩具或编藤器,我还是可以照旧哼诗念文章,但是遇到一般人对于“研究文学”者“专门哪一方面?”式的问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置之不理了。那是多么痛快的一大解脱!

我这番话并不是要唐突许多在外国大学中预备博士论文者,只是向国内一般青年自道甘苦。青年们免不掉像我一样有一个嗜好文艺的时期,在现代中国学风之中,也恐怕免不掉像我一样以哼诗念文章为“研究文学”。倘若他们再像我一样因误解字义而走上错路,自然也难免有一日要懊悔。文艺像历史哲学两种学问一样,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如果入手就想造成一个尖顶,结果只有倒塌。中国学者对于西方文艺思想和政教已有半世纪的接触了,而仍然是隔膜,不能不归咎于只想望尖顶而不肯顾到基础。在文艺、哲学、历史三种学问中,“专门”和“研究工作”种种好听的名词,在今日中国实在都还谈不到。

这番话只是一个已经失败者对于将来想成功者的警告。如果不死心塌地做基础工作,哼哼诗念念文章可以,随便做做诗发表几篇文章也可以,只是不要去“研究文学”。像我费过二三十年工夫的人还要走回头来学编藤器做小儿玩具,你说冤枉不冤枉!

P1-3

序言

抗战前我曾应良友公司的请求,把一些论文艺的文章集成一册,题为“孟实文钞”印行。不知是第几版快卖完了,良友公司突然来一封信向我宣告破产,将原书版权交还。他们破产,我的书和版税自然也都随之破产了。本来我想把这事就如此了结,不再去理会它;不料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时常来信问起这书,引起我把它重印的念头。从前印这书时,我曾自认“未能免俗”;现在再印,自然仍是“未能免俗”。如果不想人看,我当时就未必写,虽是“未能免俗”,也许是“人之常情”吧?

原书题为“孟实文钞”,实在太冒昧,它容易引起从前许多“文钞”“诗钞”的联想。我原来也没有妄自期许的意思,只随便循旧例定那么一个名称。这究竟不妥,所以取书中第一篇的题目改用今名。这几年中我另外写过几篇论文艺的文章,大半没有保留,留下来的两篇——《理想的文艺刊物》和《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大致说明了我的理想和经验,与本书其它各篇性质相近,所以附载于后。

           1943年3月,嘉定武汉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