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蒂尔堡的雪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楼茜林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中国交换生欧洲……作者出生于浙江宁波,200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同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同时被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录取,2006年1月至6月作为交换学生赴荷兰蒂尔堡大学学习。在蒂尔堡期间,逢假期,自助旅行了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希腊、德国、奥地利、丹麦、瑞典等国。本书摘自她的网络日记,其文字和拍摄的实景图片真实记录了一个中国交换学生在欧洲学习、旅行生活。

内容推荐

旅行是了解一个人的很好机会,有新鲜事物在身边,还能看看为人处世。要克服社交恐惧症,千万不能在旅行的时候玩自闭!

倦鸟要归巢,并不是说国外怎么不好,只有到外面走过,才能体会到这样的老话不是无病呻吟,才能明白有多么爱家,该怎么爱家。

交换学生相对轻松的课程安排令不甘寂寞的我们一个个都背起行囊走南闯北。和友人同行,在陌生的城市“相依为命”,共处的时光让我们更了解、更信赖彼此;去“他乡”看望“故知”,白天做游客,晚上开夜谈,累并快乐着;渐渐胆子大了,想尝试一个人旅行,依着自己的喜好独自行走,也陡生出许多惊喜;一个人走累的时候,和旅途中结识的朋友结伴而行,乐趣也成倍而至。

此书的文字,便都来自这样一静一动的生活,不放大,不衍生,尽我所能如实记录。虽然并不尽是欢欣,但也都是收获。

目录

2005年8月17日

处处碰壁的结果

2005年10月21日

给亲爱的们

——我们的四周年纪念

2006年1月18日

十-d,时后启程

1月19日

善行记

1月25日

拾遗

1月26日

新春愉快

2月2日

照片出炉

2月5日

Pay it Forward

2月9日

旅行序幕

2月10日

午夜惊魂

2月20日

一笔带过

2月22日

西班牙行程

2月23日

Greetings from Barcelona

2月24日

start with tragedy

2月28日

Nothing to Lose

3月9日

miSS&mess

3月11日

“我爱我家”

3月11日

原来生活可以更简单的

3月17日

入乡随俗

3月18日

无题

3月20日  

Mentor Dinner

3月22日

没意思

3月27日

夏令时

3月28日

彝目孛

春雷

3月30日

小疯狂记

4月1日

What a beautiful day 1

4月5日

黑头发,去巴黎

4月12日

终究是巴黎

4月14日

Excursion Woman

to GREECE

4月24日

悠哉

4月25日

希腊归来不看欧

4月30日

我的失败和伟大

5月5日

Chinalizing和Princess Lou

5月6日

后院起火

5月12日

近期动态

5月14日

最后之舞

5月15日

现场直播:噪音擂台

5月20日

欲走还留

5月29日

想念ALoTRA的朋友们

6月2日

惊喜后的神伤

6月6日

小老鼠的大旅行

6月26日

再见

6月28日

别离歌

词:伊能静

曲:belinda foo

6月30日

余音绕梁

7月27日

狗尾续“貂”

试读章节

2005年8月17日处处碰壁的结果

总算告一段落了,我也只能接受这个意外的结果。需要向很多朋友解释,太复杂,就在这里把前因后果记录一下吧,也算为自己作个回顾。

刚刚收到消息,拒签了,理由是,整个申请签证过程不能超过13周,而我补交NESO Certificate的时候已经超过最后期限了。 (这是我绝对不相信的,明明是七月初才递交材料开始申请的。)

好吧,从头说起,这件事有多不顺。

4月底,上海。接到通知去Tilbu rg交换,正好顺便就把需要父母签名的材料带回学校(这大概是唯一一桩一次搞定的事)。5月,香港。在对方学校网站选课,选完以后要保存、打印,偏偏我一按保存就“The page cannot bedisplayed”,屡试不成,只好把带着表格的半成品上交了事(不祥之兆吧)。

再去交照片、出生证明和英语成绩复印件,而那些原件装在一个快递信封里,在我清理东西回上海前被妈妈当作空信封全扔了。大概与这件事沾边的东西都很倒霉吧。

6月,上海。再要订保险和交一份银行存款证明,6000欧。我开了一份交过去,当时让银行冻结了三个月,因此在银行的固定格式里表述为“到9月XX日有XXXX存款”,其实是说从开证明那天到三个月后都有这笔钱。不久收到回复说证明上面必须有“银行的地址和联系电话”,而且还说“9月还没到”,他们要知道的是我“现在有多少钱”(哭笑不得),估计学校负责交换生的人从来没见过中国的银行证明(后来求证果然如此),但移民局肯定是见过的,真交到了那里其实倒可能行的。没辙,过不了学校这关,只好重开咯。改日期倒好办,可全中国所有银行的存款证明格式都没有包括地址电话,最后给我一张名片了事,哼!再交给学校,只好解释说我也没办法,全中国都这样。学校也作罢(当中还来要求说,他们要的是“Bank Statemet”,不是“Certificate ofDeposit”云云……)

7月初,香港。到OAL办了一堆手续,交掉全年学费,拿到录取信,返沪。  7月底,上海。移民局要求补件。银行存款要求从6000欧变成7700欧了!(怎么可以这样,原先的要求也都是他们定的,怎么说改就改?!)

更麻烦的是,因为我持中国护照(负责交换的部门第一次碰到),学校不知道和他们以前一直办的香港护照不一样,还需要申请一张用来认证我高中教育和英语水平的证明,人称NESO Certificate。我一打听,乖乖,这份证明需要提前四个月申请,认证时间最长两个月。还好我所有毕业证书成绩单之类的都备了公证和翻译,材料齐全。这是唯一一件在国内能搞定的事,就凸显沟通便利之优势,打几个电话去北京问问催催,居然过了个周末就办好了。这已经是8月8号的事了吧,只是寄过去要花上四天。

就在那会儿,我6月初就订好的保险又来横插一杠,催着交费。按理说,通常从订好保险到它的交费截止日期有那么二十来天,足够一个材料齐全的人办好签证。可我当中冒出这么多插曲(重开存款证明、开NESO证书),所以他们催了我两次还不够。我还不能保证成行,万一去不了,怎么敢交钱呢?但这荷兰的保险公司“威胁”要通知学校和移民局。这保险又是申请签证必备的,我怕万一他一取消保单,我的签证岂不又泡汤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赶在最后一天付了。

说起付保费,又是一段“辛酸史”。又是“中国的银行”不允许个人对公司的境外汇款,只准公对公、私对私或者个人对学校,因为外汇管制的关系。这让我缴保费变成不可能了!兜了一圈,只能请朋友帮忙用公司对公司的形式付了款,附言上说明保单号。这时,一切我应该做、能够做的就到此为止了,而且所有申请材料也已经真的齐全了,接下来就该静候佳音了吧。

于是就等来了开头的这个结果。我立即追问过去,学校总算给了解释,原来在7月底要求补件时,有规定要在两周内,学校去申请了延长,但被拒绝了,所以是真的晚了一丁点。

这些天我就一直在想,从来就没有像这样为一件事花那么多精力的(是不是经历太少了?),好像我非要得到似的,其实我就只想好好做到它要求的(如我一向所为),而且我也这么做了,结果却受到如此大的阻力,这算什么嘛!向来我都习惯于顺水推舟、浅尝辄止(不太恰当)、小试牛刀(好像更不恰当),不太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什么东西,而这样也一直还不错。这次经历是不是在暗示我:那种力排众议、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法并不适合我,而且那样的结局不一定好?

这件事的后果:很多事要回头做。原先想等签证来了再办休学,因为没时间回香港,前几天刚托Rachel办了(对不起啊,要让你白跑了),现在马上又要去办复学;原本排给我的选课时间也过了,只能去拣些人家挑剩下的课;好在宿舍还在,前几天差点给Cindy了,对不起啊不能换了,不过可以回来陪你啦!买好的保险也要退掉,这下惨了,又是一番远距离折腾……

这件事的损失:往香港和荷兰寄了n次FedEx,破费无数;一下子付了大笔学费、换了大笔欧元,错失人民币升值良机;近日购置大量御寒衣物,虽然巨便宜,但在香港毫无用处,预计两年内不会穿了;为了开通临时国际漫游,往手机里充值500块,到了香港又没用了;除了这么多财物损失,更有,跑中国银行n次,每次都办不成事,大吵n架,导致他们对我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而且一看到我就快抖了。我这段时间必情烦乱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内火攻心,在外面到处泄愤。在此,对那些我记得的不记得的发过火的银行、商店、电信公司的叔叔阿姨们赔不是了!

这件事的收获:跑了很多腿,办了很多事,知道了不少规矩,好像都很虚;发现中国距离和国际接轨尚需时日,尤其是金融业;我和荷兰的学校之间的邮件原先由OAI一转来转去,后来我们干脆越过OAI..直接联系,但OAL都有收到邮件副本,这么多接触,发生这么多问题,他们都稳坐钓鱼台“坐视不理”,是否做香港的学生就要特别独立?几个月的接触,荷兰的办事风格倒没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不过感觉的是比较刻板,不太抓紧,至少比我拖(竟然比我还拖)!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我都是一接到“命令”便立即“行事”的,他们还常常说我办得快呢;还有,我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很强硬的!

最后还有,这件事的解决办法:对方大学说会帮我保留下学期的位子,甚至可以再下学期去。但很多事都讲缘分的,强扭的瓜不甜,我现在真的不确定是不是要去,感觉好像与之无缘,那儿不属于我。P2-6

序言

启程的时候,确有想过要生平第一次好好记录每一刻。毕竟这样的机会难有第二次,而且浓缩在半年中,不长不短,对向来没什么恒心的我来说还有可能坚持下来。于是,把msn space的名字改成“Finding。Nederland”,把背景改成象征荷兰的橙色,用键盘向家人和朋友们讲述一个个新鲜的故事;翻开尘封的日记本,用纸笔为将来势必回归的平淡留下一段激荡的回忆。

作为交换学生来到欧洲,接触最多的也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们,他们趁着“文化交流”彻底疯狂了一把,让我见识了西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来自四大洲的室友们朝夕相处,分享喜怒哀乐,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不同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安静的荷兰小城蒂尔堡,我的学习生活因为他们而精彩。

 交换学生相对轻松的课程安排令不甘寂寞的我们一个个都背起行囊走南闯北。和友人同行,在陌生的城市“相依为命”,共处的时光让我们更了解、更信赖彼此;去“他乡”看望“故知”,白天做游客,晚上开夜谈,累并快乐着;渐渐胆子大了,想尝试一个人旅行,依着自己的喜好独自行走,也陡生出许多惊喜;一个人走累的时候,和旅途中结识的朋友结伴而行,乐趣也成倍而至。

去得早不如去得巧!横冲直撞地碰上了西班牙的狂欢节,中青队参赛的土伦杯,嘎纳电影节,F1大奖赛摩纳哥站,还有德国世界杯!

此书的文字,便都来自这样一静一动的生活,不放大,不衍生,尽我所能如实记录。虽然并不尽是欢欣,但也都是收获。

后记

我都记得

这个小小空问里的文字,是因为荷兰而生的,差一点就随离开荷兰而告终。后来思忖,也不必刻意怎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褪去热烈的橙,换回浓郁的紫,生活还在继续。

其实很不愿意让交换的心情一直延续,因为那实在是一种游离于正轨的生活方式,太享受,太自由,无忧无虑……只是我心里明白,其实我们都明白,回程的终点已不再是那个出发时的起点。

像被上帝从世界各个角落放到那里摆上一年半载又拎回原本的轨道,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好像你说的只是一场梦。可是,得贞,你说的那些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

我还记得,我们的旅行计划里,不约而同地都有西班牙、希腊、巴黎,于是顺理成章地做最铁的旅伴。

我还记得,Martha带着我们在巴塞罗那大街上疾走,为了买那个贴身腰包。

我还记得,在迪斯尼看立体电影,你睡着了……呵呵。

我还记得,我们把Santorini的小镇逛了个底朝天,那无忧无虑钟摆停滞的三天啊……

我还记得,虽然在西班牙遭窃,我们还是遇到不少萍水相逢的“友人”:巴塞罗那陪我们聊天的旅店主人和朋友们,马德里那些好心的年轻渔夫,还有从瓦伦西亚到巴塞罗那多出一天缘分的加拿大男。

我还记得,离开巴黎的巴士上,你说:“卉卉实在是太好了!”

我还记得,旅行久了,我们总是疯狂搜索中国饭店解馋,还可以和服务生自在地聊天。

我还记得,西班牙第一天的遭遇就让你想回家,但是最后撑了过来。而且,我们所有的旅途都越来越顺利,越来越舒服。

……  

我还记得,你叫“余哥哥”的那个嗲劲,弄得我们骨头都酥掉了。还有“余哥哥”还坐怀不乱的样子。

我还记得,你总有好方法处理一些事,像对付帽子男,像有一次火车上那个要电话的人。

我还记得,滑冰之后的咖啡馆,我们遇到一个中国通和一个正犹豫去不去上海工作的人,一番谈话、一杯热巧克力之后,他决定接受这份工作了!你还说,你喜欢这样随缘地相遇,什么也不留下地离去。

我还记得,后来你常常不想出来“ocial”,我又不能逼你又怕你会越来越不愿意出门。连红路、麦拉甚至joseph都在担心。

我还记得,我们在布鲁塞尔机场又硬又凉的椅子上过夜,在从Santorini回雅典的船上坐过夜。还满怀着人生又完整了的那份满足感。

我还记得,那天吃完饺子,小勺、禾禾、余哥哥、你和我去pub一下子跳进了夏令时。

我还记得,你的家Stappegoor让人尴尬的糟糕隔音,和许多跟它有关的故事,还好三个室友都说不同的语言。

我还记得,你生日那天我们四个在超市相遇,买了martini,难喝。一直到你在家里做东的中国晚餐,和外国人玩真心话大冒险,才罚完那瓶酒。

我还记得,雷都打不出来的你竟然骑着Yoshiko的车子风风火火地赶来grass company,为了一尝神奇饼干。

我还记得,我们有一样的帽子,在阿姆斯特丹;有一起打的耳洞,在巴黎,还有卉卉在一旁跟着揪心;有一式的头巾,在情人节。

我还记得,第一次住hostel,在布鲁日,我们怕醉汉闯进来,两人挤在一张上铺过夜;

你知道吗,最后在斯德哥尔摩,住着七个男生的八人问里我也能酣然入睡了。

我还记得,在安特卫普的火车站,我跟那个不讲理的售票员吵架,你很意外,我闷了半天;

你知道吗,后来一个人从布鲁塞尔最后一次回荷兰,用那张你坐过一程的往返票,厚着脸皮硬是撑过了两个查票的阿姨。

你离开以后,还发生了许多许多事。

我还记得,红路给我做的剪贴簿,许多照片,还有室友们的留言,我会一直收好。  

我还记得,和小勺结伴去小岛,小勺享受旅行的快乐模样。

我还记得,一个人旅行的两星期,最后几天身心俱疲,只想回家。

我还记得,威尔生日那天凌晨,我们拿着钥匙上楼去看红路和麦拉离开前布置好的生日房间。

我还记得,小勺可以一整天都放一首歌……

我还记得,禾禾家附近的中国店有好吃的虾片。

我还记得,和麦拉在客厅里看世界杯,巴西和日本,幸福的她不必担心输球,只好为丢球恼怒。

我还记得,小勺不见的那个晚上,很不应该地冲着余哥哥发火,真的对不起!其实,知道你也是为我好。不过,我当时真的替小勺担心。记得我们在西班牙遇到麻烦的时候,也要谢谢你,那么远,还要帮我们。

我还记得,离开那晚和威尔彻夜深谈,和猫咪告别;小勺送我到机场,最后一刻塞给我的礼物。

我还记得,旅行中的同路人,不会再有联系,只能心存感激。

我的mp3里留着你的歌,小勺的歌,威尔的歌,一直想起你们……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于香港中文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23: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