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子(精)/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的代表之作,主要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书呈现的原著原文,且有译文。

内容推荐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征《庄子》一书中。作为一位哲学家,庄子继承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并把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对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世常以[老庄]并称。作为一位文学家,庄子以其超凡脱俗的思想、诡谲奇特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文风使其散文成就高唇于先秦诸予散文之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庄子》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目录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马蹄

肤箧

秋水(节选)

至 乐(节选)

达生(节选)

山木(节选)

外物(节选)

盗跖(节选)

试读章节

《齐谐》,是一部记载神奇怪异事情的书。《齐谐》中记载说:“当鹏飞往南海的时候,两翼拍击水面,激起高达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海风盘旋而上,直达九万里的高空,这只鸟是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飞往南海的。”如奔腾野马的雾气也好,空中飞扬的尘埃也好,凡空中活动的生物都是靠着风力的吹动而在空中飘荡的。天的深青色,难道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它高远得看不到尽头造成的错觉呢?大鹏从天上往下看,也同人向天上看一样,都是这个样子而已。

进一步说,水的积聚不深,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之处,一棵小草就会浮在水面如同一只小船;如果放只杯子在上面就会动不了,那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风积蓄的力量不大,就没有力量承载鹏的巨大翅膀。所以,鹏高飞九万里,就是因为大风在它的下面托着它,然后它才能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东西阻碍它,然后才能按计划飞向海南。

寒蝉与小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从地面疾速飞起,遇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就停下来;有时或者飞不上去,那就落在地下罢了。为什么偏偏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飞往南海呢?”

到近郊林野去,只要携带三顿饭就能当天往返,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的地方去,就要用一夜的时间捣米备粮;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需要提前三个月准备用粮。寒蝉和小斑鸠,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呢!

见识短浅的小智不如见识深远的大智,寿命短的小年不如寿命长的大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蟪蛄则不知春秋,这就叫做小年。楚国的南方有只大龟,把五百年当做春,把五百年当做秋;上古时代传说有棵大椿神树,把八千年当做春,把八千年当做秋,这就是长寿。但是彭祖至今还以长寿而闻名于世,而谋求长寿的人们往往拿彭祖做比较,这不是很可悲的吗?

商汤询问夏革也有这样的话:“草木不生的北极荒原之地,有个大海,就是天池。那里有种鱼,它的宽度有数千里,没有人能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那里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鹏,脊背像泰山那样高大,翅膀像遮天盖地的云彩。鹏奋起而飞,盘旋而上直达九万里的高空,穿越云气,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方飞去,将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鹩讥笑大鹏说:‘你将飞向什么地方呢?我跳跃而飞向空中,不过几丈高便飞回地面,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算是我飞翔的最高境界了。而你究竟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便是小与大的区别了。

所以,有的人才智能够胜任一官之职,有的人品行能够庇护一乡之地,有的人品德能够迎合一国之君,而有的人能够取信于一国之民,这些人自鸣得意,也就如同那些小雀一样了。宋荣子也讥笑这些人。哪怕全社会的人都赞扬宋荣子,他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沮丧。他能够确定自我与外物的区别,辨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荣誉虚名,并不汲汲追求。虽然如此,宋荣子还是未能达到超然物外、逍遥无为的最高境界。

列子能够乘风行走,样子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能返回来。他对于获得幸福,从不汲汲追求。他虽然免于步行的劳苦,但还是要有所凭借的。若能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应自然界的意外变化,邀游于无边无际的自由境界,他还依赖什么呢?所以说:至德之人没有自我,神化之人超脱功利,圣明之人不求名位。

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已经升起来了,火把还不熄灭,它要与日月比光,岂不是很难吗?及时雨已经下来了,却还要提水浇灌,这对润泽禾苗,岂不是徒劳吗?你若立为天子,天下一定会太平,而我还徒居天子之位,我真是自愧能力不足。请允许我把天下让给你。”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天下既然已太平,而我还来代替你,我难道是为了名声吗?名声,是实体的派生之物,我难道要去追求这派生的东西吗?鹪鹩在深林里筑巢,不过占有一条树枝;偃鼠到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你回去算了,我要天下做什么呢!厨师即使不下厨房烹饪,主持祭祀的人也不会越位去代替他做厨师的工作!”

肩吾向连叔请教说:“我从接舆那里听到的话,大都是夸大言辞而不着边际,侃侃而谈而离题万里。我惊异于他的话,他的话像天河那样无边无际,与一般人的想法相差甚远,实在是不近人情啊!”连叔问道:“他都说了些什么话?”“他说:‘藐姑射山上,有一个神人住在那里。他的皮肤像冰雪那样洁白,体态像少女那样柔美,不食五谷杂粮,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邀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凝注专一,能使万物不遭病害,年年五谷成熟。’我因此认为接舆的话是谎言,不值得相信。”连叔说:“是啊!瞎子是无法让他看到文采的华丽的,聋子是无法让他听到钟鼓的乐声的。难道只有形体上有聋子和瞎子吗?人的思想也有聋子和瞎子。这里所说思想上的聋子、瞎子,好像就是你肩吾。那个神人,他的品德,将包容万物为一体,世人却期望他治理天下,他哪里会把忙忙碌碌的天下俗事当回事!这种神人,外物无法伤害他:洪水滔天淹不死他,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枯焦,他也不会感到炽热。神人留下的细小的尘垢和秕糠糟粕,就能陶冶铸造成尧、舜这样的所谓‘圣人’。神人哪里肯把料理琐屑的外物当回事呢?”

宋国有个人采购帽子到越国去贩卖,但越国人却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用不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稳定了国家政局,然后到藐姑射山、汾水北岸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惆怅地神游世外,忘记了自己身居天下之位。

惠施对庄周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下去结成的大葫芦,能容纳五石的东西。用葫芦来盛水,它质地脆弱不坚固,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无法提起来;把葫芦剖开做成瓢,又浅得没法盛东西。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砸烂了。”庄周说:“先生原来是不善于使用并发挥它的长处啊!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治皮肤冻裂药膏的人家,世代以在水中漂洗丝绵为业。有位客人听说此事,愿用百金购买此药方。宋人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道:‘我们祖祖辈辈从事漂絮的劳动,所得不过只有数金,如今一次就能卖药方而得百金,让我们把药方卖给他吧。’客人买到此药方,便带着它去游说吴王。适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吴王就派他统率军队。冬天,吴军与越军发生水战,大败越军。吴王便划定一块土地封赏他。能够使手不冻裂,药方是一样的;有人能用它获得封赏,有人却只能靠它以漂絮为生,是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而今你有能容五石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当做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上,而却忧虑它太大无处可放呢?先生还是见识浅薄不通道理吧!”

惠施对庄周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树。它的树干疙瘩盘结,不符合木匠划直线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曲曲,也不符合圆规和角尺取材的尺度。把此树种在路旁,木匠都不屑一顾。现在你的言论,夸大而无用,就像我家的臭椿树一样,大家都会舍弃它。”庄周回答说:“你难道没有看见野猫和黄鼠狼吗?低下身子伏在地上,等待捕食出游的小动物;东西腾跃跳动,不避高低,或踏中机关,或掉入陷井,或死于网中。还有牦牛,它的身体大得像遮天蔽日的云彩,它能做的事情可以说很多了,却不能捕捉老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忧虑它没有用处,为何不把它栽在空虚无有的地方,宽广无人之处,任意地悠游在树旁,自由自在地躺卧在树下。不会遭到斤斧砍伐,没有东西会伤害它,没有用处,哪里会有困苦呢!”

P18-22

序言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作为一位哲学家,他继承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并把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以其超凡脱俗的思想、诡谲奇特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文风使其散文成就高居于先秦诸子散文之首。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小吏,后隐居于“穷间陋巷”,以织履糊口谋生,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庄子·外物》篇中说他“家贫”,曾“往贷粟于监河侯”,《山木篇》记载他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和用麻绳拴着的破鞋子,可见处境十分艰难。但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击垮他的意志,反而助长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气。他曾衣着破烂不堪地去面见魏王,而且脸上没有丝毫的惶恐惭愧之色(《山木》)。楚王曾派人请他进宫总理朝政,正在钓鱼的他却仍然从容垂钓,甚至连头都不回一下,风趣地表示宁愿像泥塘中爬行的龟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秋水》)。他蔑视执政,鄙薄富贵,拒入仕途,安于贫困,他以惠施为友,相互切磋学问,著书立说。后来,老、庄同被奉为道家之宗。唐玄宗大兴道教,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

庄子生活在我国战国时代中期,与魏惠王同时。当时正是秦、齐、楚、韩、魏、赵、燕七雄争霸天下的时代,兼并战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反对非正义的兼并战争,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黑暗社会极为不满,从而形成了他鲜明的政治思想。

第一,揭露黑暗的政治情怀。庄子虽主张“无为”,并入于虚无,但他并未真正忘怀政治,而是心系天下。他曾对尧舜以来统治者的残暴行为一一加以痛斥,《列御寇》中揭露宋王的残暴,《则阳》中揭露秦王、卫灵公的腐朽,《说剑》中鞭笞赵文王杀人为乐的行为,都深刻尖锐。在《德充符》中,庄子形容当时人们的处境是“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意思是说,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人,就像被赶进了神射手羿的射程之内,不被残杀至死,倒是偶然的。在《嗽箧》篇中,他把一切“有国者”比喻为最无耻的大盗,把“王权”比喻成大盗们掠夺的赃品,愤怒地宣告:“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第二,反对争霸的政治主张。庄子反对战争,在他看来,黄帝之所以不能达到至德,原因就在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在《人间世》里,他借颜回的话说明卫君好战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他认为,战争都是由于好名、好利引起的,并举尧进攻丛枝、胥敖,以及武王伐纣的实例说明战争的起因在于贪图名利。

第三,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庄子完全继承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认为最为理想的“至德之世”是回到那种没有战争、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这虽然是一种倒退的消极理想,但也表达了人民对平等自由社会的向往。

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他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也是其文学表现的重要决定因素。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继承了老子哲学思想的许多要素,而且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又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第一,追求思想的绝对自由。这种思想最集中地表现在《逍遥游》中。“逍遥”一词是庄子首创,所谓逍遥游就是抛弃一切物累和一切拘束,自由自在,任性而游。庄子认为,宇宙巨如大鹏,细如雾气,都是不自由的,因为它们都有所待,即有所凭借。只有无所待,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即“无我”,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清静无为,自由自在,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但是,庄子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这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创立相对主义学说。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即:“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齐物论》)。在他看来,一切事物都没有质和量的规定性:没有大小之分,泰山与秋毫大小无别;没有时间之别,殇子的短命与彭祖的长寿是相同的。至于大知和小知、大年和小年、大鹏与小虫也都是一样的。《秋水》中有一段相对主义的名言:“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梯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就是说,从道来看,万物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从量上看,从万物大的方面来说都是大的,从小的方面来说都是小的;从功能上看,从万物有用的角度来说都是有用的,从无用的角度来说又都是无用的;从取向上看,从万物对的方面说都是对的,从不对的方面说又都是不对的。

庄子的相对主义学说,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给人们观察自然和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历史上许多自然和社会的问题,正是按照事物的相对性在演变的。当然,庄子否定认识绝对真理的可能性是错误的。

第三,主张“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庄子主张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秋水》中有一个寓言说楚王以千金聘庄子为相,庄子对来者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三千年,楚王恭恭敬敬地把它的尸骨装入盖有丝巾的竹箱里,供奉在庙堂上。这只龟是愿意死而留下尸骨以显其尊贵呢?还是宁愿生而拖着尾巴在泥塘里爬行呢?”来者脱口而出:“当然愿意活下来,宁可拖着尾巴在泥潭中爬行。”于是庄子说:“我正是愿意效法那只在泥潭里爬行的龟,自由自在地生活。”《支离疏》中讲支离疏虽是形体残疾,却悠然自得,顺乎天然。庄子还反对人为约束,主张恢复自然本性。他在《马蹄》篇中愤怒谴责“治马”的伯乐、“治埴”的陶者和“治材”的匠人。庄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世“崇尚自然”美学思想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是十分高超的,正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的那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具体来说,庄子散文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象壮阔,意境怪诞。如(《逍遥游》,文章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大鲲巨鹏开端,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常神奇的画卷:北海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鱼,这鱼之大已够惊人了,而一忽儿又变化为鸟,更使人感到惊奇莫测。这只大鹏鸟飞起来“翼若垂天之云”,向南飞时要到九万里的高度,景象多么壮阔!鱼之大、鸟之大、变化之奇都让人惊叹作者的想象力。而谁又能想到这“不知其几千里”的鲲,其实只是一种鱼哩!正像在蜗牛角上的两国战争,由大而小,也表现出其想象的丰富和构思的奇特。再如,《秋水》篇写那种浩渺苍茫的景象:“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还有《达生》篇写孔子观于吕梁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等,都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无穷的想象力,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回味。

第二,用语犀利,辛辣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庄子对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丑恶行径,都能用犀利的笔触予以无情的讽刺。如《徐无鬼》篇对魏武侯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反美其名日“爱民”、“为义偃兵”的虚伪性,给予了冷嘲热讽;《则阳》篇讽刺诸侯发动兼并战争,就好像在蜗牛左右角厮杀那样可笑;《外物》篇把两个伪儒盗墓时的丑恶心态描绘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这些都说明庄子是我国最早的讽刺文学大师。  

第三,巧用寓言,形象奇幻;善于比喻,生动活泼。庄子擅长形象思维,《庄子》一书中绝少枯燥说教。他把深刻的哲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故事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地表现思想。“寓言”一词就是首见于《庄子》一书。庄子的文章中往往一个个故事环环相套,据统计,仅《庄子·内篇》7篇就使用了近50则寓言故事,如《养生主》全文5段,只有第一段总论养生之道,其余四段均是寓言或比喻。由于庄子散文善于使用明喻、暗喻、正喻、反喻等巧比曲喻手法,就使得他的文章含蓄蕴藉,富于变化,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庄子是古代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有些成语至今人们还经常使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就收入庄子的成语一百多条。诸如踌躇满志、鹏程万里、大相径庭、不近人情、白驹过隙、朝三暮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薪尽火传、栉风沐雨、相濡以沫、鬼斧神工、亦步亦趋、得意忘言、摇唇鼓舌等等,均源于《庄子》一书。这些成语语言精炼,概括力强,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一笔财富。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文52篇。晋代郭象注《庄子》时,只剩下33篇,即内篇7、外篇15、杂篇11,流传至今的33篇《庄子》即是郭象注本。

《庄子》一书在真伪问题上争议很大,而且从晋朝就已经开始了。宋朝疑之更多,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所著,而对外篇、杂篇提出种种怀疑。苏轼更具体地认定《让王》、《说剑》、《盗跖》、《渔父》4篇为伪作。关于古籍的真伪问题,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应持谨慎态度,所以本书在此并不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本书选注庄子散文12篇,其中有些篇章为节选,所选篇章皆以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个别字、词、句,参照其他版本进行了订正。题解、注释和今译,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前贤及今人的著作,由于体例关系,恕不一一说明,在此谨致谢忱。

本书在注、译的过程中,夫人米晓燕,友人赵立恒、孙建华做了许多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