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针眼”,如何防治?家庭常备外用药小儿可不可以用呢?什么是俗话说的“鬼风疙瘩”?小儿口角经常起疱是什么原因?“对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庆大霉素是儿童耳聋的罪魁祸首?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会得中耳炎吗?……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儿童家庭医护大全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
作者 | 郑泽霖//莫秀芬//谷树严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什么叫“针眼”,如何防治?家庭常备外用药小儿可不可以用呢?什么是俗话说的“鬼风疙瘩”?小儿口角经常起疱是什么原因?“对眼”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庆大霉素是儿童耳聋的罪魁祸首?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会得中耳炎吗?……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内容推荐 本书是编者——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郑泽霖邀请部分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从临床和预防医学各科角度,讨论各年龄段儿童的喂养、保健、疾病的治疗和看护的科学普及读物。 这是一本非常有特色的保健类书籍,希望它能成为家庭的良师益友。 目录 第一章 小儿生长发育 1.如何保障生出健康宝宝 2.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3.怎样看护初生的小婴儿 4.婴儿体重多少属正常 5.小儿身高增长的规律你知道吗 6.婴儿的囟门如何反映健康状况 7.脑袋大的小儿一定聪明吗 8.如何防止婴儿睡觉时把头睡偏 9.流涎是不是病 10.小儿牙齿发育过程 11.怎样评价小儿体格生长 12.怎样使小儿长得高 13.小儿如何进行预防接种 14.不同年龄阶段小儿保健有哪些特点 15.看护6岁前小儿要注意什么 16.怎样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17.怎么知道青春期来了 18.关于月经的一些问题 19.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应怎样保健 第二章 儿童精神心理发育及行为障碍 1.小儿精神心理发育知多少 2.小儿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哪些 3.小儿运动发育正常吗 4.小儿怎样才能学会说话 5.儿童易发生哪些心理行为障碍 6.为什么小儿会有吮指癖和咬甲癖 7.什么是屏气发作 8.儿童睡眠障碍要紧吗 9.什么是习惯性擦腿动作 10.小儿长大了为什么还尿床 11.什么是多动症 12.顽皮多动就是多动症吗 13.自闭——儿童孤独症有哪些表现,怎么办 14.口吃该怎么办 15.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16.怎样对待独牛子女 17.怎样对小儿进行早期教育 18.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19.怎样呵护才能使小儿心理健康 第三章 小儿营养及营养缺乏病 1.小儿营养需多少 2.为什么说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 3.哺乳的学问知多少 4.吐奶和溢奶有区别吗 5.人工喂养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吗 6.怎样配制鲜牛奶和调制奶粉 7.婴儿如何添加辅助食品 8.周岁后幼儿的膳食应怎样调配 9.“豆芽菜”是怎样发生的 10.为什么小儿会食欲不振 11.小儿不爱吃饭怎么办 12.小儿成丫“小胖墩”怎么办 13.怎样给小儿补充水分 14.果汁饮料和“垃圾食品”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15.为什么婴幼儿易患佝偻病 16.怎样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7.单纯补钙能治疗佝偻病吗 18.什么是低钙抽搐 19.小儿应怎样补充钙剂 20.怎样知道小儿缺锌 21.如何预防铁缺乏 22.不要忽视儿童的碘缺乏 第四章 儿童内科常见病 一、消化内科 1.小儿何时需要求医 2.哭闹是疾病的信号吗 3.小儿体温与发热 4.小儿反复呕吐是怎么回事 5.粉白的宝宝变黄一定足生理性黄疸吗 6.什么是生理性腹泻 7.小儿腹泻有哪些症状 8.小儿腹泻为什么会迁延不愈 9.怎样识别小儿腹泻脱水 10.小儿脱水并不一定打吊针——介绍一种u服补液盐 11.腹泻要不要禁食,是否要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12.秋季腹泻怎样防治 13.小儿腹泻怎样护理 14.小儿为什么会便秘?怎么处理 15.什么是小儿肠痉挛 16.小儿肠痉挛有何表现?如何治疗 17.儿童消化性溃疡 18.为什么小儿夜间磨牙 二、呼吸内科 1.为什么小儿容易患呼吸道感染 2.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何对策 3.感冒——形式多样的表现你认识吗 4.怎样防治感冒 5.什么是喘憋性肺炎 6.急性支气管炎与哮喘性支气管炎有什么区别 7.小儿患r肺炎怎么办 8.儿童哮喘是怎样发生的 9.什么是过敏性咳嗽 三、心内科 1.小儿脉搏、心率、血压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2.怎样看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3.心律失常和心脏杂音都是心脏病吗 4.病毒性心肌炎应怎样对待 四、泌尿内科 1.如何分析小儿尿常规检查结果 2.小儿为什么易患尿路感染 3.小儿得了急性肾炎怎么办 4.怎样预防肾病复发 五、血液内科 1.怎样看懂儿童血象报告 2.婴幼儿为什么易患缺铁性贫血 3.怎样防治缺铁性贫血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哪些特点 5.假性白血病和真白血病有什么不同 6.蚕豆病是怎么回事 7.怎样辨别小儿真假败血症 8.小儿腿上出现淤点、淤斑是怎么回事 六、神经内科 1.怎样才能发现小儿脑膜炎的蛛丝马迹 2.小儿智力低下的原因何在 3.治疗小儿癫痫怎么用药 4.癫痫患儿应坚持长期服药吗 5.怎么预防和处理小儿脑性瘫痪 6.什么是舞蹈病 7.伸舌样痴呆是怎样发生的 七、内分泌科 1.既小又呆是什么病 2.小巧玲珑——一个小精灵是怎么回事 3.儿童关节肿痛都是风湿热引起的吗 4.怎样防治小儿风湿热复发 5.类风湿病和风湿热是一回事吗 6.苯丙酮尿症是怎么回事 7.为什么儿童也会患糖尿病 8.怎样对待糖尿病患儿 9.警惕儿童性早熟,父母应注意哪些问题 八、传染病 1.烧疹——热退疹出是怎么回事 2.腮腺肿大会影响小儿的健康吗 3.“四代同堂”的皮疹——水痘应怎样预防 4.什么是手足口病 5.猩红热是怎么回事 6.百日咳真要咳百天吗 7.百日咳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8.你能读懂乙型肝炎的化验单吗 9.乙型肝炎可由母婴传播,有没有父婴传播 lO.接种过麻疹疫卣还会患麻疹吗 11.麻疹早期症状有哪些 12.风疹与麻疹有什么不同?风疹的危害有哪些 13.小儿患结核病怎么办 14.儿童会感染艾滋病吗 15.儿童会感染SARS吗 第五章 儿童外科常见病 一、基本外科 1.新生儿脐炎和婴儿脐疝是怎么回事 2.怎样区别新生儿头颅血肿和产瘤 3.出生后不能进食怎么办 4.幼儿肛周、会阴奇痒是怎么回事 5.蛔虫病对小儿有哪些危害 6.全身麻醉对小儿智力有损害吗 7.小儿也会患癌症吗 8.教你物理退烧法 9.患了急性淋巴结炎会怎么样 10.什么创口都可用创可贴吗 11.先天性畸形适宜手术的年龄 12.儿童腹痛怎么办 13.小儿得了小肠疝气怎么办 14.什么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15.阑尾炎有哪些症状 16.先天性巨结肠多见吗 17.认识小儿肠套叠 18.肠套叠发作时该怎么办 19.小儿脱肛怎么办 20.什么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什么要做手术 21.什么是先天性胆管闭锁 22.怎样治疗梗阻性黄疽 23.长时间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痛是怎么回事 二、泌尿外科 1.小儿包茎需要处理吗 2.小儿尿床是病吗 3.幼儿憋尿怎么办 4.小儿尿血怎么办 5.阴囊里没有睾丸是怎么回事 6.睾丸未降需及时治疗 7.睾丸扭转不可忽视 三、脑外科 1.摇晃婴儿会引起脑损伤 2.腰椎穿刺会损伤脑子吗 3.如何处理小儿头部外伤 4.脑损伤患儿应怎样进行康复治疗 5.如何对脑损伤患儿正确地进行早期干预 6.怎样识别脑瘫与缺钙 四、骨科 1.如何预防小儿脊柱侧弯 2.小儿也会累出颈椎病吗 3.小儿骨畸形,早期有哪些特征 4.关节化脓是怎么回事 5.小儿走路时脚尖老朝里是什么病 6.“歪脖子”是怎么回事 7.瘸腿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8.如何及早发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第六章 儿童口腔常见病 1.恒牙替换乳牙时应防止双排牙 2.乳牙早失怎么办 3.小儿几岁开始刷牙?每天刷几次较合适 4.刷牙时出血怎么办 5.怎样才能保护好“六龄齿” 6.“虫牙”,是不是牙里真的长虫子 7.为什么小儿易患龋齿 8.什么是“鹅口疮”?得了“鹅口疮”怎么办 9.牙齿变色是怎么回事?“四环素牙”如何预防和治疗 10.小儿舌背出现地图样变是什么病?怎么治 11.地图舌要治疗吗 12.舌背有裂纹是什么病?怎么治 13.“三瓣嘴”怎么治 14.何滑“狼咽”?怎么治疗 15.牙齿外伤脱落怎么办 16.小儿拔牙应注意哪些问题 17.牙齿排列不齐的危害有哪些 18.儿童什么时候矫正牙齿最适合 19.儿童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危害有哪些 20.为什么“虎牙”不能轻易拔除 21.“地包天”(反袷)一定要矫治吗 第七章 儿童耳鼻喉科常见病 1.鼻子经常出血要紧吗 2.经常抠鼻子会有哪些危害 3.患了慢性鼻炎必须要吃消炎药吗 4.小儿鼻子总是不通气是怎么回事 5.小儿头痛为什么要检查耳鼻喉 6.鼻子碰伤以后怎么办 7.小儿总爱“咳”嗓子该怎么办 8.小儿摘除了扁桃体免疫力就下降了吗 9.小儿睡眠打呼噜是男子汉的象征吗 10.鱼刺卡住嗓子该怎么办 11.小儿声音嘶哑的常见原因及后果 12.小儿脖子上出现肿块要紧吗 13.呼吸道异物好危险 14.抠耳朵是好习惯吗?有了耳蚕怎么办 15.游泳时耳朵里进水会得中耳炎吗 16.耳朵有病为什么给鼻子治病 17.“耳仓”是有福的象征吗 18.耳朵里进了虫子怎么办 19.为什么说庆大霉素是儿童耳聋的罪魁祸首 20.你听说过“男声女调”吗 21.听觉器官是小儿学说话的基础,对吗 第八章 儿童眼科常见病 1.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会流泪不止,甚至眼角流脓 2.什么叫“针眼”,如何防治 3.什么是霰粒肿 4.为什么有的小儿眼皮抬不起来 5.“烂眼边”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6.红眼病是怎么同事?怎样预防和治疗 7.沙眼真的是风沙引起的吗 8.什么是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9.何谓“猫眼” 10.小儿也会得白内障吗 11.先天性青光眼怎么治 12.“对眼”是怎么回事 13.如何发现小儿患了远视 14.近视眼是怎样得的呢 15.近视有什么危害呢 16.患厂近视眼该怎么治疗 第九章 儿童皮肤科常见病 1.小儿皮肤病有哪些特点 2.小儿皮肤病有哪些常见原因 3.怎样预防小儿患皮肤病 4.家庭常备外用药小儿可不可以用呢 5.婴儿湿疹是怎么回事 6.接触性皮炎怎么办 7.什么是俗话说的“鬼风疙瘩” 8.蚊虫等叮咬后起疱发炎怎么办 9.药疹是怎么回事 10.小儿易出热痱子怎么办 11.脓疱疮具有高度传染性 12.头癣是怎么回事?会不会传染 13.小儿口角经常起疱是什么原因 14.什么是“水瘊子” 15.疥疮为什么晚上痒,怎么治 16.银屑病足不是去不了根 17.真有“鬼剃头”吗 18.小儿脸卜起了“小豆豆”怎么办 第十章 小儿用药 1.小儿药量怎样计算 2.切莫滥用抗生素 3.小儿发热怎样用退热药 4.小儿发热慎打针 5.警惕小儿药物中毒 6.小儿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怎样急救 7.应用免疫球蛋白要选择好适应证 8.治疗小儿病毒感染应选哪些药 9.幼儿常吃补药好不好 第十一章 小儿急救 1.家庭内如何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2.婴儿急救常识有哪些 3.幼儿急救常识有哪些 4.切割伤怎样急救 5.2~3岁幼儿容易发生哪些事故 6.如何处理虫咬伤 7.触电(电击伤)如何处理 8.小儿被动物咬伤怎么办 9.癫痫患儿抽搐发作怎么办 10.小儿急性中毒怎么办 11.高热惊厥怎么处理 12.怎样预防小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13.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14.怎么预防铅中毒和“铅恐慌” 15.小儿弄坏体温计危险吗 16.学龄小儿眼受外伤怎么办 试读章节 1.如何保障生出健康宝宝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一对夫妇一个孩”,谁都希望有一个可爱健壮的宝宝,那么怎样才能使胎儿正常发育健康出世呢?要知道怀孕早期即是胚胎发育期,母亲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都能透过胎盘;某些药物疫苗和病毒也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尤其在怀孕头12周内,如果妈妈患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可造成胎儿畸形。母亲生育年龄以20~28岁最佳,早育——十几岁生育较易使胎儿患神经发育缺陷疾病;晚育——35岁以七产妇生出先天愚型患儿的概率提高。孕妇要有良好的营养才能避免贫血、流产、早产和死胎,如营养缺乏,可致小儿出生时体重过低、脑发育受损和抵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降低。孕妇饮酒可使胎儿酒精中毒、致生长迟缓、早产、智力低下、身体畸形。孕妇吸烟会延缓胎儿身体发育增加自发流产、早产的可能性,降低新生儿体重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孕期接触放射线,可致死胎,或出现胎儿脑损伤、基因突变、先天畸形、代谢病等。孕期母亲睡眠障碍、情绪烦躁、不开心也易致早产,或小儿生后活动过度、易激动、睡眠障碍、过度哭叫等。 因此,要想有一个聪明健壮的可爱宝宝就必须: 妊娠早期预防病毒感染。 勿吸烟喝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化学药品等。 要合理营养,适当活动,充足睡眠。 还要有好心情,保持情绪稳定。母亲身心健康,宝宝才会茁壮。 2.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宝宝离开妈妈为他安排的属于自己的宫殿,来到这个大干世界,开始一种生理功能完全独立的生活,有一系列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现象。 (1)生命体征:呼吸快达40~50次/分;脉搏快达120~140次/分。体温调节能力差,尤其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体温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不稳定,所以,要注意保暖,温度又不能太高,室温保持在18~22℃较为适宜。另外,新牛儿睡眠时间也较长,每天在20小时左右都是正常的。 (2)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由于摄人不足,胎便排出和水分丢失,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3%~9%),俗称“塌水膘”。有时可能还伴有体温轻度升高,即脱水热。体重下降在出生3~4天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3)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为粉红色,2~3天后就会发现有些宝宝的皮肤发黄,有时巩膜(白眼珠)也发黄,皮肤一般为浅黄色,局限于颈面部,也可波及躯干,1~2周内消退。这些新生儿除皮肤发黄外,全身情况良好,无伴随症状,这属于牛理性黄疸。足山于新生儿出生后对血液中红细胞的需求量急剧减少,只需要胎儿时期2/3量的红细胞就可完成气体交换的供氧任务,那么将有上百万多余的红细胞“下岗”,它们所释放的胆红素,功能还不太完善的肝脏不能及时处理而表现黄疸。给新生儿多喝葡萄糖水会促使黄疸消退。如果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者黄疸程度较重,甚至迟迟不退时,应该请医生进行检查,以排除病理性黄疸。 (4)“马牙”:在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出现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的隆起颗粒,俗称“马牙”。于出生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属正常现象,不可用针挑或布擦,以免损伤黏膜引起感染。 (5)乳房肿大:男女新生儿均可发生。于出生后3~5日出现,如蚕豆大小,是由于母体经胎盘供给胎儿的孕酮催乳素突然中断所致。多于生后2~3周消退,不需处理。切勿挤压,否则,可致感染。 (6)假月经:部分女婴在出生后5~7日可出现阴道流出少量血液,持续1~3日自止。这是由于母亲体内的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不必处理。 3.怎样看护初生的小婴儿 看到可爱的小婴儿出生,父母和家人都开心极了。如何应付新生儿的各种问题,是年轻父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父母了解一些科学育儿的常识。认清常态还是病态,尽快掌握从未经历过的一系列看护手段,以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新生儿出生即具有最基本的进食动作,如觅食、吸吮和吞咽。生后半小时即可喂母乳,因为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天然食物,切勿强调各种原因而忽视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可从每3小时一次开始,每口7次,或按需哺乳。喂哺前妈妈应洗净奶头,喂完奶后,将婴儿竖抱起轻拍背,以防溢奶。从3~4周开始可以给婴儿滴喂浓缩维生素A、D和维生素C。 新生儿体温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室温应维持在18~22℃。如室温过高,进水少、散热不足,可使体温增高,发生新生儿脱水热,多喂水即可恢复;如室温过低,婴儿受寒容易发生皮肤硬肿,影响吃奶、活动,甚至危及生命。应注意给新生儿保温,可用棉衣、棉被、暖箱、火炕或放置母亲怀中取暖。如皮肤或四肢发凉,体温36℃以下可放热水袋于婴儿两侧或足端(注意勿烫伤)。 新生儿皮肤黏膜娇嫩,要注意保护。初生时身上的胎脂可用植物油抹除;每日洗澡,便后冲洗臀部;尿布要柔软、吸水、干净;衣服宜肥大、质软,不宜带纽扣。脐带残端要保持清洁,脱落后要保持干燥,如有黏液或少量渗血,用碘酒涂抹;口腔可喂温开水清洗。 新生儿要避免与病原接触,如果家中有患者,要注意隔离。生后第二天应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以预防结核病和乙型肝炎;还应接受苯丙酬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筛查,以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4.婴儿体重多少属正常 体重是代表体格生长尤其是小儿营养情况的最易取得的重要指标。体重不增或过轻可能是营养不良,体重过重可能是肥胖病。因此,了解各年龄小儿体重的正常范围十分必要。 发育正常的新生儿出生体重约3千克,年龄越小,体重增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头半年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头三个月每月增加0.7~0.8千克,后半年每月增加0.3~0.4千克。故3个月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即6千克;一周岁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即9千克。P2-5 序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对儿童健康传统观念的不断完善。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儿童健康水平的改善,对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儿童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国家重视妇女儿童保健,实施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项目,加强母婴保健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婴儿死亡率200年为32.2%0。,2005年下降至19.O‰;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0年为39.7‰;2005年下降至22.5‰;孕产妇死亡率2000年为53/10万,2005年降至47.7/10万。 国家重视预防为主,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把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儿童规划免疫疫苗接种率维持在85%以上。 国家重视健康教育,制定了《全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规划纲要2005~2010年》,把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治本措施大力开展。 保障儿童健康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它面临许多问题,有时甚至是严峻的挑战。健康不仅仅要求没有疾病,而且要求身体、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联合国对老年人健康提出的口号是“千万不能死于无知”。我想可以借鉴此理念,对儿童保健提出“千万不能育于无知”的口号,健康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但是儿童获得健康权利的自身能力十分有限,儿童健康和成长是在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的,全体社会成员、家庭和国家都应该担负起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的责任。在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更广泛的范围内,在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改善和创建有利于儿童健康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儿童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实现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郑泽霖教授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五十年,他热心于医学教育事业,先后参加编写并出版四十余部医学专著,主编医学专著两部。我很高兴的是郑泽霖教授不仅编写医学专著,还关怀儿童健康事业。《儿童家庭医护大全》是他邀请部分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从临床和预防医学各科角度,讨论各年龄段儿童的喂养、保健、疾病的治疗和看护的科学普及读物。这是一本有显著特色的书,我乐于为它作序,希望它能成为家庭的良师益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副部长 2007年8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儿童家庭医护大全》是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郑泽霖教授,邀请部分医学高等院校教师,从临床和预防医学各科角度,讨论各年龄段儿童的喂养、保健、疾病的治疗和看护的科普读物。这是一本有显著特色的书,我乐于为它作序,希望它能成为家庭的良师益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副部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