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益五脏调养汤》系列之益肝调养汤,重点介绍了肝脏的虚证和病症的概要情况、类型、饮食原则、饮食宜忌,以及不同汤方对肝脏的调养情况和作用。所列汤方以滋补健身、防病疗疾、口感较佳、制作方便、功效突出为原则,对具体调养汤方的原料、制作、食法、功用、注意事项等一一作了详细介绍。这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有效地进行强身健体,寓养生、疗疾于汤补之中,达到亦食亦养、亦养亦治的目的,从而使自己得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它完全适合现代人养生的需求,是每一个追求自然、关爱健康的现代人食补食养、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必备书籍。
《益五脏调养汤》系列计有《益心调养汤》、《益脑调养汤》、《益肝调养汤》、《益肺调养汤》、《益肾调养汤》、《益脾胃调养汤》6本。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保健医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诸多特征。“寓医于食”,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并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食用者既可以感受到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享用中达到治疗及保健的效果;既是一种饮食文化的精神享受,又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书为益肝调养汤,以汤在保养肝脏中的作用为中心,将各种滋补强身、防病健体作用的食物和药物,依据中医理论进行合理调配,集色、香、味、形、创意、功能于一身,融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烹饪技术、饮食文化于一体的高品味、高营养价值的膳食。
一 肝与汤补
(一)肝为“将军之官”
五脏。在中国传统医学上是指心、肝、肺、脾、。肾五个部分,为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肝是五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胁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中,肝为“将军之官”,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肝一方面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保持气血运行有序、脏腑功能协调一致的器官,它使机体的各种活动保持平衡和富有生机。肝脏疏泄失职则气机不畅,气血逆乱郁滞,水道不通,脏腑不和,机体的功能活动难以协调一致,、必然发生疾病。另一方面,肝主藏血,对妇女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脾胃化生之血,在心脏的主导下运行全身以适应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而所余的部分就要贮存于肝,以备机体所需。正如古人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正是由于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对妇女生殖系统周期性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是经、带、胎、产的基础,所以又有“肝为女子之先天”的说法。
由此可知,肝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主藏血和主疏泄两方面。下面我们将分别详细论述。
(二)肝的作用
肝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肝脏是维持碳水化合物贮存及适当分布的中心部位。肝脏通过4个主要途径来维持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平衡,即糖原贮存、糖原异生合成葡萄糖、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和糖类转化为脂肪。维持血糖的恒定是肝脏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主要作用。肝病变后,肝内糖原的合成、贮存、释放都发生障碍,使血糖不稳定,不仅使机体利用糖原发生障碍,而且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和乳酸堆积等。
2.肝脏是脂肪代谢的场所。肝脏为三酰甘油、磷脂及胆固醇代谢的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酸盐,可促进脂肪的乳化及吸收,并活化脂肪酶。患肝病时,肝内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没有足够的胆汁流入肠腔'_使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发生困难。随之而出现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吸收减少,机体则因缺乏这些维生素而患某些疾病。
3.肝是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肝脏每天能合成清蛋白12~18克。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道经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大部分氨基酸从门静脉输送到肝脏,有80%能在肝中合成蛋白质,如血浆、球蛋白、某些补体成分等,还能合成内生性肝蛋白,即肝铁蛋白。当肝功能衰竭时,消化发生障碍,氨基酸吸收受抑制,结果蛋白质合成减少。肝脏不但能合成蛋白质供给生长需要,而且还有贮存蛋白质和维持血浆蛋白与组织蛋白之间的动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肝脏疾病严重时,使血清蛋白总量和清蛋白降低,这就可能发生低蛋白性浮肿、腹水等现象。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发生障碍,蛋白质构成的酶,如凝血酶原等减少,可导致出血症状。同时肝脏在血胆红素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当肝脏发生病变时,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加,形成黄疸。
4.肝脏不但能贮存多种维生素,而且直接参与其代谢过程。如分泌胆盐,促使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又如肝脏含有胡萝卜素酶,使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人体约有95%的维生素A贮存于肝内。还如许多B族维生素在肝内形成辅酶,参与各种物质代谢。
5.肝脏能将激素“灭活”。肝脏能将许多激素分解,使其失去活性,叫做激素“灭活”。有肝病的人不能有效地灭活雌激素,使之在肝内积蓄,或引起性征的改变,如男性乳房发育。雌激素还有扩张小动脉的作用,肝病患者手掌可出现红斑,俗称“肝掌”,或是因局部小血管扩张扭曲形成蜘蛛痣。如醛固酮和糖皮质激素灭活障碍,使得水和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 6.肝脏具有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不论是外来的或是自身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成为比较无毒或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最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肝脏的解毒作用主要以氧化和结合两种方式进行。
7.肝脏的排泄作用。肝细胞不断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一般先由肝保存,以防止向全身扩散,然后再缓慢地随胆汁排入肠腔和体外。
(三)肝的病理变化
肝的主要病理变化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会使人头晕目眩、耳鸣如蝉、面色无华、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夜盲、肢体麻木、筋脉拘挛、肌肉咽动、爪甲不荣、妇人经少或闭经等。因肝血不足而引起的上述各种病症,只有在补养肝血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缓解和消除。
2.肝阴亏虚。肝阴亏虚会使人耳鸣,其特点是鸣声低微、按之可减,头痛目眩,潮红盗汗,口干咽燥,舌干红,脉弦细数等。因肝阴亏虚所引起的上述各种病症,只有在滋补肝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缓解和消除。
3.肝火上炎。肝火上炎会使人面部具有明显的火热征象: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耳鸣如潮等。因肝火上炎所引起的上述病症,只有在清肝泻火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缓解和消除。因为肝火一泻,上述病症就会自然好转。
4.血虚生风血虚生风会使人眩晕,视物模糊,面色萎黄,肢体麻木或震颤,肌肉啁动,或皮肤瘙痒,舌淡,脉弦细等。因血虚生风所引起的上述病症。只有在养血熄风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缓解和消除。
总之,肝脏有病时,如肝功能失常,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就会发生障碍,结果使机体缺乏营养。故要使肝脏正常的发挥作用,人们就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汤补在肝脏的饮食保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四)汤补肝脏的功效与作用
正确应用汤补肝脏的关键是必须掌握汤补品的功效。具体地说汤补肝脏具有两大功效:一是滋养肝脏,二是补益阴阳气血。前者是讲汤补能够补养人体的肝脏部位,使他们坚固有力。后者是讲汤补能够补养人体肝脏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使他们平衡协调。
1.滋养肝脏。汤补就是通过对肝脏的滋养而发挥作用的。汤补对肝脏的滋养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酸味入肝,二是以脏补脏。 酸味入肝。各种食物或中药做成的补汤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作用,既有其特定的亲和作用(喜),亦有不利作用(攻)。凡是味酸的,首先作用于肝,味苦的作用于心,味甜的作用于脾,味辛的作用于肺,味咸的作用于肾。由上可知。酸味作用于肝,如果日常能够经常服食,便会增强肝脏的功能,进而对全身组织器官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一般的规律。但是,如果服食过多、过久,亦能起反作用,肝气偏盛而产生疾病。当然,酸味入肝,仅指一般而言。有些汤补品未必完全符合这个规律,还应具体分析。
以脏补脏。以脏补脏就是服食动物的脏器组织所做成的补汤,能对人体相应的脏器组织发挥补养作用。一般以用猪、羊的内脏为多,因为猪、羊内脏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基本上与人的相近。尤其以猪的内脏更为相似,所以,补养作用也就明显,此即“同气相求”的效应。例如,、猪肝功能补肝养血、益虚劳等。以脏补脏已被临床证实为行之有效的汤补方法。
2.补益阴阳气血。
能调整阴阳。使之达到平衡。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属阴,生理功能属阳。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或偏衰的结果。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汤补是食补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滋润燥烈各异。一般地说,寒凉滋润者属阴,功能滋补阴液;而温热燥烈者属阳,功能温补阳气。人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应用寒凉、滋润而具有补阴作用的汤补品。若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应用温热、燥烈而具有补阳作用的汤补品。这就是补其阴或阳的不足,而使阴阳达到新的相对平衡。
能直接或间接的补充和促成气血的生成。气和血是指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和基本功能。对于人体至关重要。汤补品补养气血津液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补养,即汤补品所含营养物质中具有构成气血津液的必要成分。可以起到直接补充的作用。二是间接补养,即汤补品能够调整脏器(尤其是与化生气血津液有关的脏器)的功能,从而促进气血津液的生成。
以上分别阐述了汤补滋养肝脏和培补其阴阳气血的两大功效。需要指出的是,这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应用汤补时必须综合考虑。人体肝脏器官的虚证有气、血、阴、阳不同性质的虚,而应分别施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法才能奏效。
(五)补肝汤中的常用食物和中药
1.补肝汤中的常用食物:胡萝卜、菠菜、西红柿、黑芝麻、黑豆、香菇、樱桃、荔枝、榛子、海松子、刺玫果、白糖、猪肉、猪肝、猪脑、黄牛肉、牛筋、牛肝、羊肝、羊脊骨、兔肝、鹅肉、鸡肉、乌鸡、鸡肝、鸽肉、鹌鹑、鹌鹑蛋、青鱼、鲈鱼、带鱼、甲鱼、龟肉、墨鱼、鲍鱼、海蜇、鱼鳔、淡菜、蛤蜊肉、蚌肉、泥螺等。
2.补肝汤中的常用中药:白芍、赤芍、女贞子、天麻、川芎、川断、三七、当归、丹皮、墨旱莲、桑葚、桑寄生、枸杞、灵芝、鸡血藤、牛膝、决明子、何首乌、杜仲、酸枣仁、五味子、山茱萸、石斛、熟地黄、菊花、槐花、鳖甲、龟板、阿胶等。
P1-4
汤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五脏功能的保养,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汤是太熟悉不过的了。它是我们一日三餐中常见而又必不可缺的食品。汤在饮食中的重要性,从许多吃遍了山珍海味的美食家和老厨师坚持“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的信条中就得到最好的证明。确实如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一桌丰盛的宴席,还是一餐最普通、最平常的家庭便饭,如果没有汤,即使美酒佳肴十分丰富,也会使人感到有所缺憾。人们为何对汤有如此的厚爱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汤具有以下的特点和作用:
一、汤是鲜之源,鲜是它的主要特点。据考察,“鲜”字的产生与汤有关,至今,我们从“鲜”字上,仍可看到汤在古文化里所留下的痕迹。根据我国象形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我们不难发现“鲜”是“鱼”和“羊”之合。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漫长的烹调发展中得知,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尤其在味精产生之前,我国的烹调十分讲究制汤调味。而烹饪中的主要鲜味是来源于汤。由此可知,汤是鲜之源,鲜是汤的主要特点是千真万确的。
二、汤能引起食欲,刺激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和吸收。汤的鲜味,对于人们口中的千百万味蕾有着极强的诱惑性。它不仅能润滑口腔和肠胃,还能刺激胃液的分泌,从而引起较强烈的食欲,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并可使汤中的营养成分为人体所吸收。近年来的科学证明,最好是饭前、饭后都喝些汤。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只有在饭后饮汤的习俗,目前在南方部分地区,尤其是广东才有饭前饮汤的好习惯。
三、汤是人类“廉价的健康保险”。汤更主要的是具有食养、食补、食疗的作用。实践和科学证明,经常合理地饮汤,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我国有句俗话: “饭后喝碗汤,老了不受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用汤进行食养、食补、食疗不仅在我国被长期广泛应用,就是在全世界也广为流传。
既然汤有如此诸多好处。在我国目前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特别关注和重视汤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特编著了《益五脏调养汤》系列,计有《益心调养汤》、《益脑调养汤》、《益肝调养汤》、《益肺调养汤》、《益肾调养汤》、《益脾胃调养汤》6本。该系列书是以汤在保养五脏中的作用为中心,将各种滋补强身、防病健体作用的食物和药物,依据中医理论进行合理调配,集色、香、味、形、创意、功能于一身,融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烹饪技术、饮食文化于一体的高品味、高营养价值的膳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饮食保健医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诸多特征。“寓医于食”,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并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食用者既可以感受到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享用中达到治疗及保健的效果;既是一种饮食文化的精神享受,又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同时,本系列书还重点介绍了五脏的虚证和病症的概要情况、类型、饮食原则、饮食宜忌,以及不同汤方对五脏的调养情况和作用。所列汤方以滋补健身、防病疗疾、口感较佳、制作方便、功效突出为原则,对具体调养汤方的原料、制作、食法、功用、注意事项等一一作了详细介绍。这样读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有效地进行强身健体,寓养生、疗疾于汤补之中,达到亦食亦养、亦养亦治的目的,从而使自己得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它完全适合现代人养生的需求,是每一个追求自然、关爱健康的现代人食补食养、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必备书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汤方中凡涉及保护动物、植物,均以人工饲养且国家允许食用者代之,如无人工饲养者本书概不收入。
由于时间仓促和我们的知识所限,该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