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第5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郑水泉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安泰科技,由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冶金与金属材料研究院——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发起,注册资本24416万、营业年收入近8亿、年净利润8000万元,公司净资产达10亿以上,雇员总数近千人并由众多研管精英领衔的高科技股份公司……

才让总裁,是中国第一届留美工商管理硕士、第一个藏族MBA、中国人民大学2001届工商管理博士、北京市第一届留学人员创业奖得主、中关村科技园区第二届优秀企业家、冶金部科研院所十大杰出青年、冶金部新长征突击手……

一艘扬帆起航的新材料“航母”——安泰,自身具备一种国有大企业的深厚底蕴和尊贵品格。

一个踏出深闺人渐识的国企CEO——才让,浑身萦绕一种耐人寻味的精英做派和“贵族”品味。

走进安泰,感受国有新型企业的巨人风采;走近才让,领略正统精英的贵族品格。

一种成长方式:选择与放弃

曾有一支动听的歌,吟唱香巴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人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那是通往神仙居住的地方。”藏语里,香巴拉意指“天堂”,而甘南就是藏人的香巴拉。

历史上的甘南草原,是藏族现代化的跳板。1957年,才让就出生在这里。

也许,佛教弟子坚信是佛祖保佑前程,基督徒或认为是上帝引导众生。然而,才让的成长,皆因正确的抉择而避免坎坷:

中学毕业,放弃儿时“骑马扛枪,当兵入伍”的梦想,来到玛曲当牧民;牧区几载,1975年表现优异的才让放弃擢升团州委领导的机会而进入农机所;1982年大学毕业归心似箭,他却分配到了北京;1984年,在钢铁研究总院做科学研究的才让赶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学习工商管理。

选择正确,终生受益。牧民的经历使才让对底层人民的“淳朴善良和艰难生活”感同身受;进入大学,来到研究院,人生道路全新开启;赴西取经,则使才让在管理的世界表演精彩人生!

而才让的成功,则由果断的放弃而铸就辉煌:

1987年学成归国,才让放弃到班禅大师身边工作的机会;1993年被选派到中央党校学习,但放弃到冶金部机关任职;1998年携妻女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教授,则又放弃了优越的待遇和高薪诱惑,回国效力。

显然,才让相对完满的人生,不乏一种被动的选择,但掂量服从却决不盲从。才让的成功因果断放弃而造就、灵活变通而执著坚毅。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关键的地方只有几步。才让奋斗数载,安泰科技于千禧年上市,作为国企舵手的才让,正驾着高科技“航母”,驶向光明的航程。

一种成熟个性:创新与前卫

才让个子不高,走路稳健;声音柔和,却具穿透力。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精明和自信;气定神闲的姿态,含蕴着沉静。而温和外表下,萌动的是一种前卫创新、积极进取的现代性理念。

1984年,国务院四部招考国管干部赴美留学。在国内还“不知MBA为何物”之时,才让抓住机遇,实力竞争,成为走出国门的践行者。

如果说,“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是一种挑战生存的异邦文化想象,那么藏胞才让在纽约州立大学的经历,却“收获了一种创新的精神,培养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品质”。

然而,当38名MBA学子于1987年满腔热血回归祖国,国家经委撤销后MBA精英虎落平川。但永不服输的才让连同《中国青年报》记者发出《命运备忘录:MBA SOS》。

当重获自由身的同学们纷纷飞向深圳、蛇口和海外时,才让却坚守阵地,仍服务于钢铁研究总院。泥沙俱下,流言飞语漫天飘:“从美国回来了个叫才让的小伙子,穿着牛仔裤,拿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一套来对付我们了!”

才让知难而进,坚决转变单点技术突破、填补国家空白而走科技产业化之路,并提出以“三T”理论为基础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明确承包基数,实行成本核算,成立银行结算中心……改革措施相继出台,钢研院效益大增,众人皆大欢喜。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让联合在京九部所属院所继续深化科技体改之路,报告直呈中央,四大科技政策由此出台!才让还向国家科委提交了软课题报告,明确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研究院所道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易·系传》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深谙变革之理的才让援引《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他经常说,在当今社会“变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才让,在人才济济的钢铁研究总院崭露头角:从财务处长、副总经济师到34岁就被任命为国家大型综合研究总院的副院长,并在不惑之年出任安泰科技CEO的要职。

还记得,在一次新疆召开的全国科技体改会议上,年轻的才让和国家科委领导就科技体制的改革拍案直驳。但多年后,才让检讨年轻时的无畏鲁莽:“中国人传统尊师,中庸之道,要给人留有余地,总觉得有点过。”

显然,在才让那里,儒家文化已连同黄河水悄无声息地融入血脉。才让深知,西方现代的企业变革,激烈的竞争机制常导致温良人性的缺席。故他适时倡导:“以人为本,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同步成长”;恰当坚持“内方外圆”的策略:“内部讨论,各抒己见;对外决策,无条件执行。”从而走出了一种传统与现代结合、中西互补的管理之路!

人生有起有落,当生命处于常人看来无法逾越的境地时,才让却将困难当磨砺,从而上演精彩人生。

千禧年的10月前,彻夜失眠的才让经常站立阳台等待黎明:“昏暗的天空逐渐散去,小鸟在树枝上歌唱。清洁工开始打扫卫生,然后绿荫下慢慢冒出晨练人……”因法律纠纷而即将把所有上市努力付诸东流时,在“地方省长都要惧三分”的监管机构那里,才让激昂陈词,一口气40多分钟的陈词,动情之处才让与同人潸然泪下,令听者感触甚深,无不动容。

是的,自古铁汉也柔情,肩负重担,又有多少人能一笑而过!

这,就是真实的才让——一个具有成熟个性,又不乏人性的现实中人。P2-P5

后记

《后记》的开始意味着写作工作的结束,同时也是对本书从策划到采编到最终成稿过程的简单回顾。随着七十周年校庆的临近,全校上下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一系列庆典活动,我们也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为学校七十周年华诞献礼。《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已经出版了四集,每一集的出版都记录了一个时期内人大校友的先进事迹,都凝聚了人大师生对校友的牵挂之意和景仰之情,都凝结着采编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丛书的出版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也得到了广大校友的肯定和配合。前四集取得的成功既是对以前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给我们编写第五集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为了在前四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本书采编组在编委会的指导下集思广益,召开了一系列策划研讨会,“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催生了奇思妙想,大家在遴选标准、采访要点、写作风格、编排版式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良策。2007年的春夏之际,对于本书采编组来说是一个战斗的春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经过紧张有序的外出采访活动,直至50余位校友专访稿件的最终完成,所有采编人员都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回首这段日子,可以回忆的事情很多,值得感慨的事情很多,但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人大校友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他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他们对人生的感知体悟,他们对人大学子的殷切期望,都使我们很受触动。几个月以来,我们从这些校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接受我们采访的校友中,不乏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接受采访,审改稿件,提供照片,甚至有的校友忍着剧痛在病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令采访的同志为之动容。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的采访、写作、编辑工作,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福建校友会、上海校友会、江西校友会、广东校友会、四川校友会、河南校友会、河北校友会、香港校友会等各地校友会的大力协助,得到了学校办公室、校友办、经济学院、新闻学院、文学院、商学院、历史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处、院系的积极配合,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热情帮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宗元女士为本书的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因此完全可以说,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谨对各个单位、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各种原因,本书难免存在不足和失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朋友、特别是校友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编辑部

2007年9月

目录

来自香巴拉的成功企业家——访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才让

我愿是激流——访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崔煜芳

创新思维 快乐民生——访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行长陈金洪

筑居·筑人·筑境界——访1981级校友戴志康

忠诚法治 公正为民——访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范仁善

浩瀚闽江的摆渡者——访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彭照杉和副局长施亚光、肖济通

宝剑锋自磨砺出——访烟台大学校长郭明瑞

黑土地,与他的“三农”情结——访吉林省省长韩长赋

在工作中体会成长的乐趣——访毕马威中国合伙人郝荃

务本求实 自强不息——访原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

翱翔天山一家燕——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胡家燕

包容之心乐观天下事感恩之意执著为民情——访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胡静林

修身 勤政 心为民——访北京市副市长吉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访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副行长姜波

一帧珍贵的合影 一生信念的支撑——访国政系1963级校友蒋含宇

万善德为本 百行孝当先——访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原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

信息王国任翱翔——访中国经济信息网公司总经理李凯

因爱而生——访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萍

股市搏风浪淡定看人生——访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

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的普通一兵——访中山大学教授刘歌德

俯仰都无愧色——访新闻系1960级校友刘济民

以身报国志高远——访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

书生将军的使命和探索——访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刘奇志少将

中国影视翘楚和他的“海润”传奇——访海润国际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燕铭

修身 报国 行天下——访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倪小庭

经世笃学 其乐融融——访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

功到自然成——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潘功胜

从崇明农场到中南海——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

“为万世开太平”——访1979级校友盛洪

实事求是的践行者——访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社长石太林

让公正创造和谐——访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

戏外人生——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谭霈生

企业家是这样炼成的——访1964级校友王煌今

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传播者——访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

书山有路勤为径——访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莹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访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

修身“立”业 “刚”强执著——访《通信世界》周刊社长兼总编项立刚

特别的爱:给母校,给家乡——访江西省副省长熊盛文

忠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余品华

道路与梦想——访国泰土地整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星

心系人民 荣辱不惊——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

与教育同行20年——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

《无字》有思:用生命写作的作家——访著名作家张洁

努力做对祖国人民有用的人——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启华

坎坷的历程 不懈的追求——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

无花果之歌——访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张学恒少将

传媒少帅22年人生阅读——访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张延平

教诲无垠 受益终身——访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坚

白发任凭衰彻底 丹心依旧火成团——访北京大学教授赵宝煦

华丽与平凡——访1977级校友赵素英

后记

序言

祝福人大 祝福校友

从抗日烽火中诞生的陕北公学成长为新中国第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型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她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了一批批党政公务人员、学界翘楚、商界领袖、名师大家、媒体精英、军队将官、时代先锋……各行各业的人大校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母校增添了莫大的荣誉。前天昨天,他们以人大为自豪,今天明天,母校以他们为骄傲。人大校友是人大为社会贡献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才宝库,是人民共和国的优秀建设者。

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其目标和任务说到底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好坏,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决定了大学水平的高低、贡献的大小、影响的强弱。校友是学校的延伸,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是衡量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尺。校友的贡献和成就,也是学校的贡献和成就。

《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题写书名,辑录人民大学校友专访事迹的系列书籍,迄今已经出版四集,先后成书于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登载了230余名校友的事迹,在校内外、乃至海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第五集,收录了50余位校友的采访事迹。他们是人大校友的代表,是人大校友的缩影,分布在党政机关、教学科研、新闻传媒和商界、军界等众多行业。在他们身上,参与采访的师生们深深感受到广大校友对母校的牵挂和眷恋,对母校发展成就的由衷骄傲与自豪,对母校发展前景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深深感受到人大师生与人大校友有着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早日把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部完整的校史是由师生共同书写的,而其中最精彩的续章往往要靠走出校门的校友们独立完成。人民大学只有一所,而她的学生却成千上万,在一定意义上讲,哪里有人大的校友,哪里就有人民大学。学校的影响因校友而扩大,学校的地位靠校友去巩固,学校的优良校风、学风靠校友去传扬。

亲爱的校友们,在母校即将迎来70华诞的喜庆日子里,热烈欢迎你们重返母校,追忆风华正茂的求学岁月,畅谈绚丽多彩的奋斗历程,展望前程似锦的未来前景。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民大学都以她的学生为荣;不论是地老还是天荒,校友们都会心仪母校,感念母校,支持母校。

让我们携手并肩,奋发努力,为早日实现“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喜庆的日子来临之际,我们祝福人大校运昌隆,祝福校友前程似锦。

马俊杰

2007年9月 于人大明德楼

内容推荐

呈现在你面前的这部《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第五集,收录了50余位校友的采访事迹。他们是人大校友的代表,是人大校友的缩影,分布在党政机关、教学科研、新闻传媒和商界、军界等众多行业。在他们身上,参与采访的师生们深深感受到广大校友对母校的牵挂和眷恋,对母校发展成就的由衷骄傲与自豪,对母校发展前景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深深感受到人大师生与人大校友有着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追求——早日把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编辑推荐

《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同志题写书名,辑录人民大学校友专访事迹的系列书籍,迄今已经出版四集,先后成书于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登载了230余名校友的事迹,在校内外、乃至海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本书是《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专访录》第五集。本书收录了50余位校友的采访事迹。他们是人大校友的代表,是人大校友的缩影,分布在党政机关、教学科研、新闻传媒和商界、军界等众多行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