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部门法中,刑法相对来说是与政治联系较为紧密的,当然最为紧密的应属宪法。因此,从政治视域对刑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会得出独特的结论。从本书的内容来说,基本上涉及刑事立法权与刑事司法权这两个部分。对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进行某种政治学的分析,其中包含的一个主题就是民主:立法民主与司法民主。
本书虽然是以政治为视域,但分析的都还是刑法问题本身。作为一种超规范的思考,它可以使我们对刑法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开阔,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学术境界。
“政治视域”由“政治”和“视域”两词组成。理解政治视域的刑法思考,关键在于对“政冶”的框定。在我国,“政治”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相当宽泛而意义相对模糊的术语。此处“政治视域”巾的“政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一些刑法问题进行政治视角的分析,例如刑法类型的政治分析,刑民立法的政治性论争等;二是对刑法中一些与政治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政治犯(罪),剥夺政治权利的革新,“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的设置等;三是对一些刑法问题进行权力分析,例如刑事立法权的运行,刑事法律解释权力的配置,附属刑法立法权力不同语境的追问等。通过此种跨学科的“政治视域”研究,意在促发围人对“政治”的适度关注。
第一章 刑法类型的政治分析
一、宪政刑法与非宪政刑法
二、法治刑法与非法治刑法
三、自由刑法与威权刑法
第二章 关于政治犯罪的思考
一、内国刑法中“政治犯罪”的思考
二、国际刑法中“政治犯罪”的思考
第三章 刑民立法的两次政治性论争
——以双方所持宪法理据为中心
一、1990年围绕应否修改反革命罪的论争
二、“物权法(草案)”是否违宪的争论
三、两次论争的若干比较思考
第四章 附属刑法立法权力不同语境的追问
一、附属刑法的表现形式
二、附属刑法的规定方式
三、附属刑法的两个解释学问题
第五章 刑罚权迷思还是立法权惯性
——关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思考
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立法概览
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功能定位
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范解释
第六章 晚近刑事立法权力运行的若干思考
一、刑事立法权力物化新形态
二、刑事立法权力裁决性的凸显
三、刑事立法权力运行的适度与理性
第七章 刑法立法解释权力的配置及运行思考
一、现行法律解释权力配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二、立法解释及刑法立法解释学理界定若干问题的思考
三、刑法立法解释权力运行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八章刑事民主立法中专家参与的文本实证分析
一、“民主集中制”的一般性理解
二、刑事民主立法中专家的参与
第九章 “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类罪设置的反思
一、“民主权利”是“about”还是“of”关系
二、“民主权利”是宪法学概念还是刑法学概念
三、“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保留、并存还是更名、分立
第十章 “剥夺政治权利”的宪法解释及去政治化改造
一、作为限权条件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宪法解释
二、作为刑种的“剥夺政治权利”去政治化改造184
第十一章 合理界分立法事权和司法事权
——晚近司法解释“出罪”与“升格”现象的评析
一、罪状要件设置与档次划分是立法事权
二、具体罪名法定从重情节的规定是立法事权
三、《刑法》第13条“但书”的出罪机能发挥是司法事权
第十二章 刑法若干政治类语词疏议
一、“国家工作人员”疏议
二、“恐怖主义(犯罪)”疏议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疏议
第十三章 司法民主、司法为民及司法改革的关联思考
——一位参与司法改革实践的刑法学人的理论初探
一、“司法民主”范畴的界定与确立
二、司法为民及司法民主的关联思考
三、司法民主的具体形态
四、司法民主理念对司法改革的影响
术语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