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雅歌,灼灼华章;诗风墨韵,万千气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在鄱阳湖滨、赣水流域的这一方热土繁衍生息,辛勤耕耘,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
江两传统艺术受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共同影响,源深流漫,百川汇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皿、神秘古老的傩舞艺术、卓然成家的江西画派、惊世骇俗的书法风格、高昂古朴的弋阳歌腔……都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不朽的华章。
乐舞同源,文野辉映;笔歌墨舞,气韵升腾。赣人斑斓独特的艺术创造,映照着中华文明的神圣殿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赣鄱华章/经典江西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褚兢//安吉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悠悠雅歌,灼灼华章;诗风墨韵,万千气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民们在鄱阳湖滨、赣水流域的这一方热土繁衍生息,辛勤耕耘,以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 江两传统艺术受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共同影响,源深流漫,百川汇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皿、神秘古老的傩舞艺术、卓然成家的江西画派、惊世骇俗的书法风格、高昂古朴的弋阳歌腔……都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不朽的华章。 乐舞同源,文野辉映;笔歌墨舞,气韵升腾。赣人斑斓独特的艺术创造,映照着中华文明的神圣殿堂。 内容推荐 江西古代文学艺术的光辉成就,既凝聚了江西文学家、艺术家们非凡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真、善、美的不断探索和热烈追求;既勾画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精神轨迹,也呈现出文化生命的幽妙之境。当然,众多外省籍的作家或路出名区,或盘桓胜地,洒潘江、倾陆海,在江西留下无数璀璨的诗文——其中不乏光照千秋之笔,这也为江西文学增添了烂漫光彩。 历史的脚步匆匆,但历史从来不会消逝,时间积淀下它的全部意义与文化典藏。江西历史上所有文学和艺术的杰作,都将与人类的伟大文明一起生存下去,如浩浩赣水般奔流不息,万古流传。 目录 卷首语 一、田园诗魂 一座奇峰:江西文学辉煌的崛起 1.掼纱帽的陶渊明 2.五柳先生,菊花与酒 3.从“乌托邦”恋歌到自祭挽歌 4 陶渊明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文坛宗主 他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宋代文学的天空 1.一颗种子等待着发芽的机会 2.从时文到古文 3 从“朋党”到醉翁 4.将古文运动进行到底 5.诗词气象领风骚 6.欧阳修的恩师——晏殊 附:晏几道——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宰相风骨 宋代文学史沉甸甸的一章 1.一声深沉的政治浩叹 2.英雄块垒,笔底波涛 3 璀璨诗文,光照千秋 4.曾巩——王安石的老乡兼挚友 四、江西诗派 走近“宋调”,去倾听那个时代的清俊宏丽之音 1.神骏不凡的千里驹 2.这一身傲骨:中国失意文人的典型代表 3.自成一家始逼真 4.与诗歌相辉映的书法艺术 附:诚斋体——一个人的诗派 五、词中圣手 他创立了文人词的审美规范 1.隔江疏影一清客 2.自作新词韵最娇 3.流美沉郁的白石道人歌曲 六、天地正气 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 1.丹心不灭照汗青 2.啼鹃带血歌正气 3.南宋江西的爱国文人 4.南宋的苏武——洪皓 附:洪迈的《容斋随笔》和《夷坚志》 七、东方戏圣 中国戏曲的巅峰 1.又一位挂冠而去的叛逆文士 2.就在演戏的那天晚上,院中的山茶花忽然都开了 3.中国戏剧史上极为罕见的文化现象 4.“临川四梦”和东方的莎士比亚 附:蒋士铨——清代文坛的“孤凤凰” 八、星聚赣鄱 千里逢迎,雅歌无尽 1.光照临川之笔 2.驭诗如风的李白 3.滕王阁的魅力 4.“江州司马青衫湿” 5.精彩了江西山水的东坡诗文 6.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唐伯虎的悲喜剧 九、画坛绝响 中国文人画的空谷绝响 1.奇崛坎坷,一代仙才 2.“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 3.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 附:江西古代书画名家 十、伶伦遗韵 中华乐舞之源 1.从远古祭祀演进而来的傩舞 2.许和子的歌唱艺术 3.采茶戏和灯彩歌舞 4.弋阳腔、宜黄腔和昆曲改革家魏良辅 后记 试读章节 田园,纯净自然的田园,一个伟大而孤独的灵魂永远住在那里。他用自己的足迹和心灵,向人们展示了一条精神还乡之旅。他带来的平淡清逸的诗风,至今还吹拂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纯朴、本真生活的向往。 他就是陶渊明,一个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后改名潜,寻阳郡柴桑(今九江西南)人。史书记载,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湖南武陵人,出身低微。但他从军后军功卓著,是晋朝的开国元勋. 东晋初期,因平定苏峻之乱,受命为都督八州军事,兼领荆州、江州刺史,封长沙郡公。陶侃的功名已很显赫,但在东晋那个特别看重家族出身的门阀制度里,仍遭到贵族官僚的鄙视,因他是溪族人,故被骂为“溪狗”。尽管如此,陶侃无论在朝廷还是在地方上任官都以正直闻名。一方太守,所辖千里之地,他能够尽量将朝廷的恩惠普及全郡百姓,所谓“直方二台,惠和千里”。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和父亲陶逸也都做过太守。父亲虽然曾经“寄迹风云”(比喻身人仕途),却能够“冥兹愠喜”,即无论官位升降,都无喜怒之色,从容以待。 祖辈都曾是经邦济世的人物,因此,一种远大的理想很早就种植在陶渊明的血脉里了。他从小遍读儒道经典和“异书”,一心想报效国家,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手持一把闪耀着寒光的锋利宝剑,独自骑着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驹,怀着满腔热情去远游。他所选择的行游方向在哪儿呢?就在与敌国交界的边疆。从大西北一直到东海边,都留下了我们这位年轻侠客的身影。 “忆我少壮吋,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这些意气飞扬、志趣高蹈的诗句,让我们窥见早年陶渊明的昂然抱负,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年轻时的梦想,那就是“致力中原”,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其实在陶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成为历史。他八岁就失去父亲,而且他这一支又不是陶侃的嫡嗣子孙,因此,在他小的时候,家道就已中落。他在《自祭文》中这样回忆:“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綿絡冬陈。”说来可怜,从曾祖父、祖父一直到父亲都曾官居高位,一旦家中长辈死了,竟然过上家无隔夜之炊、大冷天仍穿着葛布衣衫没棉衣可以过冬的苦日子。这不免让人欷獻感叹。 时值晋宋之交,军阀割据混战,东晋王朝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社会又急乱生忧,动荡不安。陶渊明娶妻生子以后,生活更是不堪重负,有时连吃饭都发生问题。亲朋好友都劝他出去谋个一官半职,以便摆脱困境。 29岁那年,陶渊明开始涉足宦海,先后做过州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的一位叔父(史家分析可能是当时任太常博士的陶夔)还走关系替他谋过职,但所有这些任职时间都不长久。他最后一个官职是在彭泽县令任上。在这座相对偏远的县城里,远离政治斗争中心,又有公田俸养,每日可以饮酒作诗,陶渊明觉得日子倒也自在。我们天真的陶诗人,从来不懂得说假话的。对这最后一次为官,他说得很坦诚: 于时风波未静,心殚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归去来兮辞序》) 陶渊明死后大约100年左右,梁代一位酷爱文学的皇太子萧统,就是那位编了一本著名的《昭明文选》,人称昭明太子的,专门替他写了一篇《陶渊明传》。传中这样说:彭泽县官衙所属的公田有300顷,陶渊明看了后很高兴,于是指令衙吏们统统用来种糯米,因为糯米可以用来酿酒,并且说,这下我可以经常泡在酒里面啦! 也许有人会说,这位可爱的陶诗人刚上任就学会了以权谋私,竟然用公田里的收获来给自己酿酒!不过事实大约不是这样子的。那时,官俸其实异常的低,作为一名七品县令,工资不过五斗大米,何以解决一家大小的温饱?于是就允许用公田里的收成来充数,所谓公田的收入也等于是俸禄的一部分。 既然公田里的收入可以用来养家糊口,那用来种什么就不能由陶渊明一个人说了算,这个时候,夫人干政就开始了。于是,“夫人固请种秔”。陶夫人从家庭大局考虑,坚决要求种可以用来填饱肚子的稻米。夫主外妻主内,夫人的话不能不听,陶渊明欣然从命,将原先的计划指标改为:糯米250顷;粳米50顷!不过,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那可恶的督邮给搅黄了。 上任刚八十来天,就赶上年底,上级派一个督邮(一种检查县令政绩、宣达上级指示的官员)到地方检查工作,县吏告诉他,接待土司应当穿起全套的官服行头来迎接,以示尊重之意。一听小吏说对这种不学无术的人还要穿着官服行礼拜见,便长叹一声:“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当天就封印挂冠,也就是后人常说的“掼纱帽”,驾一叶小舟,回到庐山山脚西南部的老家去了。 受不了官场肮脏之气的陶渊明回到故乡,确实感受到了从囚笼中放飞、从不自由的生命状态中解脱出来的喜悦。他这样欣喜地歌咏:归去吧,田园就要荒芜了!我从来不想出仕,却身不由己地陷人官场,实在令人惆怅而悲伤!过去虽然已不可挽救,未来却可以弥补。我误入迷途不算太远,越来越感到今是而昨非。P9-11 序言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江西是最早孕育中国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江西人凭借自然与资源优势所创造的难以计数的经典推动着江西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可以说,一部江西的发展史,就是经典诞生的历史。 这片古老的土地,人文荟萃,“文章节义之邦”的盛誉自古传扬。这里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尊师重教、勤奋笃学的风尚长盛不衰,历代名人辈出.群星璀璨,如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唐宋文学八大家江西就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家,其中王安石又被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宋代中国著名学者朱熹、陆象山,宋代最大诗派——江西诗派创始人黄庭坚,诗词作家晏殊、晏几道、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享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17世纪中国最有成就的科学家宋应星,明末清初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清末著名工程师詹天佑等都诞生在这里。这些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独领风骚,彪炳史册,光耀千秋,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现代史上,江西也有许多名人,如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方志敏,杰出的爱国主义战士、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新闻工作者楷模邹韬奋,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等等,他们作为江西人的杰出代表,在各自奋斗的领域中,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影响。 这片红色的土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开辟;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形成;现代工人运动在这里发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孕育……这些红色经典,记录了江西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红色经典,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情结。 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一方令人心驰神往的绿色家园。连绵秀丽的山峦,清澈纯净的水域,如诗如画的田园乡村,把这片大地装点得秀美多姿。境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闻名中外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钟灵毓秀,俊伟缥缈,云雾四季变幻;雄伟的井冈山,把革命的胜迹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又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的龙虎山,神奇的传说和旖旎风光,为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位于赣东北的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黄山之奇松,庐山之飞瀑的特点;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她精妙地构成了中国大地上最佳的生态园,是世界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成为天然的世界珍禽乐园。16.69万平方公里的赣鄱大地,满目青翠,处处皆景,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观光宝地之一。 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又是瓷器的故乡,在英语中,表示瓷器的china,后来成为中国的代称,而中国的瓷都就是江西的景德镇。景德镇具有近2000年的制瓷历史,它集全国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景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四大特点成为中华民族一个特殊的文明符号。景德镇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和辉煌成就,对世界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难以计数的经典,是古老中国文明的缩影,汇入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经典史册,她传承着中华文明,辉映着江西的历史,照亮了江西前行的长路,江西人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当代江西人,我们有责任真实地记录这些经典,客观地反映这些经典,把她介绍给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世人为后代留下一部系统而又翔实的历史资料。我高兴地看到,现在,《经典江西》丛书完成了这个任务。这套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纂,分《红色摇篮》《绿色山水》《千年窑火》《客家故园》《书院春秋》《赣鄱华章》六个分册,系统地介绍了江西灿烂的历史文化,生动地描述了江西的自然风光,讲述了江西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再现了江西的文明瑰宝,集中展示了千百年来江西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是一部融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通俗读物。我希望,丛书的编纂出版,能引起所有关注江西建设和发展的同志的研究兴趣;使江西人从中受到教益,外界由此增进对江西的了解。 经典是历史的,不朽的。但任何经典,都不能成为妨碍人们继续前进的沉重负担,我们不能为前人创造的经典所束缚而固步自封。因为我们的历史再悠久,文物古迹再精美,文明的源头再长,这都是昨天的故事,不再是今天的资本。先辈们创造的业绩和经典的可贵,在于给后人提供继续前进的力量,在于激发人们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智慧。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现在,江西的历史还在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前人创造的经典里和既往的历史经验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如何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的要求,如何从江西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精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再创江西今日的辉煌,是每一个江西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我相信,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一定能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增长智慧和才干,在建设江西、富民兴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江西新的经典,续写当代江西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后记 《经典江西》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非常关心这项工作,并欣然作序。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担任主编并审定了全书。在编委会的指导下,丛书各分册作者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本书的编写得到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的热情关心和支持,余伯流、陈雨前、胡青、夏汉字等同志给予有关作者许多帮助,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马雪松、叶青、赖功欧对丛书进行了审阅,郭佳胜同志为搜集丛书图片做了大量工作,饶彬华、李曜、陈彦同志参与了丛书的组织协调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时间比较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