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婺源乡村/中国乡土影像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秦俭//龚美玲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桥、流水、人家

李 坑

李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西南距县城12里,是一个以李姓聚族而居并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婺源旅游精品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李坑古称“理田”,建村于北宋,这里的李姓届民均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据《李氏宗谱》记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殿中侍御史中丞李贵懋命长子李洞从祁孚溪新田迁于婺东理源。李洞因先祖唐末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故改村名“理源”为“理田”,以示不忘先祖。

到了近代,人们都以李姓居住于小溪(当地人称“溪”为“坑”)两岸而俗称“理田”为“李坑”了。

明、清时期,李坑的村民大多外出经营,他们的木材、茶叶生意做到了南京、姑苏、上海、广州等地,发迹以后回到家乡便建宅院,修宗祠、桥、路、亭、寺院等,使得李坑一时问成为“婺东第一村”。

如今的李坑四面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河流两岸鳞次栉比的古建筑粉墙黛瓦,沿溪而立,保存完好,布局也极具特色。河上建有石、木、砖各种桥梁数一卜座。除此之外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山光水色与古民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两卷。

李坑非常注重教育,培育人才,故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据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遵父命创建“盘谷书院”。此后,自宋至清几百年问,全村出了18名进士,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还出了一位状元李知诚,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32人,并有1名饱读诗书、能文善诗的文上留下传世件作29部。

P18-

 

中书桥

中书桥位于李坑村口,是婺源现存最古老的桥之一。该桥建于北宋末年,是座单孔砖拱桥,长10米,宽3.9米,高3.5米,砖拱上铺青石板。

据史节记载,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村人李侃中进十后,官至中书舍人。他在京城为官多年回乡省亲,一日漫步村边,见这里行人挑担来行于溪上的木桥时,有摇摇欲坠之感,孩童嬉戏奔走过桥时更令人感到害怕,于是捐资建造了这座稳重大方的砖拱桥。桥建成后,村人为感谢他的恩德,就以李侃的官职定名为“中书桥”。

该桥的桥拱用砖砌成而并非用石所砌,是因为在中国桥梁史上,砖拱要比石拱早一两个朝代,由此可知该桥的历史之悠久。

 

文昌阁

文昌阁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魁星楼”,是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地方,也是乡人为保佑子孙“金榜题名”而供奉“文曲星”的庙宇。

李坑村的文吕阁据说始建于北宋末年,“文革”中毁于大火,现在看到的文昌阁是后来重建的。

文昌阁主体为竹木结构的八角亭阁式建筑,高三层,正对门前有一半圆形水池,圆弧形的一边依次栽着七棵垂柳。阁的门楣上悬挂“星阁高隐”匾额,“星阁”即指文昌阁,“高隐”指的是李坑始迁祖李洞(李洞是个曾经任朝议大夫、殿中御史的隐士)。门两侧为清代村人、曾任户部右侍郎的李昭炜所题的楹联:

楼宇喜登临看两涧清流双凤峙秀;  人文欣蔚起愿五经共读六艺兼通。

阁内有关于该阁的历史展览。

P20-21

 

彩虹桥

彩虹桥位于狮傩庙前,因桥拱建得较高,犹如一道彩虹横跨溪流,故名“彩虹桥”。

该桥桥拱上一边刻“彩虹”二字,一边刻“卫乡”_字。据说在明朝中期,李坑出了一位叫李景溪的风水大师,他按照风水珲论所述,认为水即是财富,村坐的水从此流出,即是村里的财气流失,故特指定在此建造一座较高的石桥,用以扼住关口,并题“卫乡”二字。其实“彩虹”才是该桥的真正名字。

P23

 

村内水口

婺源古时属于徽州。古徽州人十分崇尚风水理论。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水口不仅具有水口的功用,更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因此,徽州人建村落讲究水口,不惜一切地在此处营造、劳作,寄托着美好的希望。为了弥补自然环境不合风水家所设想的理想模式,就需用人工造景来加以调整,使景观趋于平衡与和谐,以满足世俗心理的需求。

水口附近一般都有水口林。水口林又称风水林,以银杏、槠树、枫树、柏树、樟树为风水捌,儿以樟树为最。

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庄的标志,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至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动不已,分外亲切。

P25

 

 李瑞才故居

李瑞才故居为清初木材商人李瑞才所建。由于封建社会营造法规的限制,商人尽管富裕,但是不能称为“贵”(工、农、商、学、兵,商人排列靠后),所以住宅不能建造得像王府那样豪华,而且大门也不能朝向大街,更不能建造“八”字形大门,所以商人的住宅只能开偏门,然后在门楼、门罩处饰以精美的“三雕”(石雕、木雕和砖雕),使之形成一利,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格调。

 

大夫第

大夫第是由奉直大夫(从五品)李文进建造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该住宅的建筑从门面上来看,是沿袭了婺源占民居的建筑形式。门楼为青石门枋,水磨青砖门面,门楼上方砌有门罩,门罩重瓦铺盖,飞檐翘角。门阶设三步台阶,名曰“三步金阶”,寓意步步高升,连升三级。

大夫第的走马转角楼为水结构建筑,上而四周设有美人靠,周围相通。横梁上有精美的木雕,中间有天井。在古徽州的民居建筑中,天井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采光通风,另外还有一个功能是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也就是徽派民届讲究的“天人合一”,即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占代的人们认为水就是财源,下雨天雨水从天井不断地流向家里,就象征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财源滚滚”。

P32-33

目录

婺源乡村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中书桥/20

文昌阁/21

彩虹桥/23

永新桥/24

村内水口/25

李坑古村/26

小桥、流水、人家/28

游人如织的“黄金周”/31

李瑞才故居/32

大夫第/33

大夫第的春蔼堂/34

小姐楼/35

申明亭和通济桥/36

铜绿坊/37

李书麟故居/38

李书麟故居内的存德堂(喜堂)/39

李知诚故居的尚武堂/40

千年古商埠——汪口

村前河流风光/48

村口码头/47

千年古街/48

古街码头/49

俞氏宗祠/50

俞氏宗祠的抱鼓石/52

俞氏宗祠的天井/53

俞氏宗祠仪门上的木雕/54

俞氏宗祠的搴堂——仁本堂/56

俞氏宗祠夭井四周的木雕/57

俞氏宗祠横梁上的木雕/58

俞氏宗祠屋角上的鳌鱼/59

大夫第/60

懋德堂门楼/61

懋德堂的小姐楼、养源书屋/62

一经堂/64

婺源明珠——江湾

伟人故里——江湾/69

龙池/70

西安门/71

萧江宗祠/72

萧江宗祠的永思堂/73

街头牌坊/76

南关亭/78

宗宪第门楼/79

宗宪第的敦崇堂/80

宗宪第的客厅/81

“一府六院”旧址/82

江仁庆故居门楼/83

江一麟纪念馆/84

江一麟纪念馆的敦伦堂/85

江永纪念馆/86

江永纪念馆内的受经堂/明

江永纪念馆内的弄丸斋/89

三省堂(江谦祖居)/90

教书育人40多年的江其曷老人/91

滕家老屋/g2

乡贤园/93

婺源龙尾砚/94

婺源茶叶/95

生态绿洲——晓起

上晓起

上晓起村头风光/99

上晓起村风光/100

村头水口/103

水口亭/104

大夫第/106

江上青故居/107

荣禄第石库门枋/108

进士第/109

敦贵公祠/110

手工茶叶作坊/111

下鹿起

下晓起风光/113

民居/114

村边山林/116

礼耕堂和继序堂/117

继序堂的砖雕门楼/118

继序堂门楼上的砖雕/119

礼耕堂的砖雕门楼/120

双眼井/122

樟树王/123

清代商贾庄园——延村

村头风光/127

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128

馀庆堂/130

馀庆堂的麒麟石雕/132

笃经堂/133

聪听堂小院/135

聪听堂/136

训经堂/137

训经堂窗棂上的雕刻/138

训经堂的牛腿/139

村中的镇宅井/140

《聊斋》影视村——思溪

村边河流风光/144

水口/145

通济桥/147

老街/148

承裕堂/149

聊斋小屋/150

“聊斋小屋”墙壁上的“敬惜字纸”龛/151

迎客宾馆/152

承德堂/153

继志堂/154

银库内的木雕门窗/155

敬序堂/156

敬序堂的冬瓜梁/157

终生平静/158

千年古镇清平/159

彩虹桥/161

彩虹桥风光/182

彩虹桥上的神龛/165

登云桥/186

彩虹桥下的石碣/167

小西湖风光/169

仕宦名轲——理坑

理坑古村/173

村外风光/174

溪弦头/176

巷子口/177

窗厅(友松祠)/179

官厅里的“圣旨”石刻/180

天官上卿/181

花厅/182

尚书第门楼/184

司马第门楼/186

金家井/187

“云溪别墅”门楼(外部)/189

“云溪别墅”门楼(内部)/190

山里水乡——游山

水街/193

题柱桥/195

函谷亭/196

客馆楼/198

客馆楼的术雕门窗/199

方井/200

儒林桥/201

墙壁上的驱鬼符/202

山中桃源——庆源

庆源古村/206

水街/208

婺源旅游小贴士/212

贴心攻略/216

序言

两位作者,历经四年,行程两万多公里,走遍全国130多座古城、古镇、古村落及众多少数民族边远山区,以广阔的视角和不同寻常的心灵感悟,真实记录中国乡土文化。平实的文字结合极富感染力的摄影图片,全方位展示现代人眼中的中国乡土。

内容推荐

  “中国乡土影像”系列包括《皖南古韵》、《婺源乡村》和《江南水乡》三本书。该系列丛书内容包括每个地方、每个景点、每一座古民居、每一座桥、每一座牌坊等等(详细到你想不到的程度)的一幅或多副摄影图片、景点的详细介绍、摄影提示、交通、住宿和贴心小报告等,均是本人亲身前往所拍摄的图片和采集的资料。

本书为其中的《婺源乡村》一书。

编辑推荐

显然,“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当之无愧的。属于古徽州的婺源在今天之所以能够吸引世人的目光,不仅因为这里有风貌古朴的乡村田野,更是因为此地自古以来名人辈出。跟随我们的脚步,将会让您真实地感受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带给世人的震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