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爸爸阎肃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阎宇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6.爸爸觉得妈妈可能看上他有四个优点:老实、诚实、结实、忠实,才嫁给他的。

爸爸是晚婚模范。因为多年来要供养母亲和弟弟、妹妹,而且又一直勤奋学习、工作,自己的个人问题也就一拖再拖。眼瞅着都过三十了,也没顾得上自己的婚姻大事。爸爸和我说过,之前也有人给他介绍过一位女同志,不过人家嫌我爸爸穷,人又太瘦,没看上他。

在爸爸结束下放回到北京后,当时空政的团长黄河伯伯替他着急了。黄河伯伯原是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抗日战争时,和我的大姨姥姥林野同在冀东军分区的尖兵剧社。黄伯伯还是我大姨姥姥的入党介绍人。有一次在他们的老战友聚会时,黄伯伯说,我们空政有一小伙子,才子一个,至今未婚。我大姨姥姥听后立即说,我有一外甥女儿,校花一朵,尚未婚配。两位老战友说完哈哈大笑,一拍即合,就这样,经组织安排,我的爸爸妈妈这对才子佳人走到了一起。

妈妈李文辉,祖籍河北省,出生于遵化县驸马寨一个生活富足,在当地德高望重的大户人家。

太姥姥名叫黄善堂,祖上是浙江绍兴人,是清朝皇宫“内卫”黄天霸的后代,并世袭负责拥兵驻守位于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太姥姥和太姥爷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为使婚后儿孙满堂,特按风水先生的指点,在一片皇上封给黄家的依山傍水的山林地上,建立了新的家院。这里鸟语花香,门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宅院后山上长满了青松翠柏,四周栽种着栗子树、核桃树、枣树、柿子树、桃树、杏树、梨树、山楂树,几乎北方的果木都全了。

说来也神,风水真的应了人丁兴旺。太姥姥在连续生下四子之后,又先后产下五位千金。我姥姥就是家中的二姑娘,大姨姥姥是大姑娘。

太姥爷张玉堂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深明大义,乐于助人,待人真诚侠义,其家中三子、四子,也就是我的两位舅姥爷,从小习练“黄家”武术,行侠仗义,又满怀爱国热情。在抗日战争时期,出钱买武器、粮草,组织了抗日武装,使冀东一带的日本军闻风丧胆。但因被奸细出卖,在1943年的一个夜晚,遭到日军“围剿”,队伍损失惨重,突围的人均无下落。

太姥姥及太姥爷视英勇抗日的八路军亲如子弟,冀东著名的八路军将领、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将军,就经常率部驻扎在张家大院。包将军每到太姥姥家,都亲切地称太姥姥为妈妈,称太姥爷为爸。据说太姥姥曾坐着四挂大马车,怀里抱着一挺轻机枪,装成怀抱孩子的样子,通过了数道鬼子关卡,把机枪交给了包森将军。不幸的是,这位威振冀东的八路军将军,在1943年的一次战斗中中弹牺牲了。但他的爱国之心,深深感动了张家大院,张家长女张少珍,也就是我大姨姥姥,就是在包森将军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大姨姥姥是我们家非常传奇的一位长辈,她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1年参加革命的。当时加入了冀东军分区的尖兵剧社,成为一名文艺战士,她自己将名字改为林野。

在1945年8月对日的最后一战中,大姨姥姥所在的尖兵剧社被日军包围,子弹打光了,她和另外一位女战友,继续用石头砸向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抓住,仍视死如归,决不投降。万幸的是,很快就因日本战败投降而获救。

解放后,大姨姥姥先后任北京越剧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办公室主任。家里的很多晚辈,都得到过她无私的帮助。大姨姥姥一直身体都很好,六七十岁时,依然健步如飞。现在已是87高龄了,我们都希望她健康长寿。

姥姥张少芝,善良,美丽,在1936年嫁给了从东北逃难进关的姥爷李盛林。开始也住在遵化县老家,妈妈、二姨和大舅都是在那儿出生的。对于妈妈小时候的回忆,我觉得最搞笑的一件事是:姥姥家的一个长工,名叫树林子,有一次他回家探亲,回来的路上,饿了,竞用他媳妇换了几个大饼吃。回到姥姥家,被姥姥知道后,臭骂一顿,拿钱给他才去把媳妇又赎回来。

1945年日本投降后,姥爷怀念起东北老家,于是1947年带着全家回到了东北鞍山。但因姥姥不习惯东北的水土、气候,又怀念家乡,于是1948年初又从鞍山乘火车回到沈阳,打算再转车回北京。没想到,辽沈战役开始了,沈阳到关内的火车全不能通,一家人只好在火车站附近的小旅店里住了下来。因战事的持续,火车一直不通,住旅馆的花费又大,一家人就搬到沈河区小南门外的一个四合院里租住了下来。谁想这一住,就再也没走成。随后沈阳及东北全境都解放了,姥姥、姥爷一家人,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沈阳人。

妈妈比爸爸小7岁,是家中老大,美丽大方,聪明勤奋,学习很好。在读完初中后,为了尽早工作以减轻家中负担,即选择了一所中专——沈阳卫生学校读书。毕业后,先后在兴城、涿州工作,在部队任军医。认识爸爸那会儿,据说妈妈曾在那年代特有的生活会上,被别人提意见说她“好结交知名人士”,估计是说爸爸呢。

妈妈的几个妹妹都不太同意她嫁给我爸,原因有三,嫌我爸一矮,二丑,三大。后来妈妈还是嫁了,当然妈妈够好看的了,哪儿还用得着爸爸也好看啊。

爸爸觉得妈妈当时可能是看上他有四个优点:老实,诚实,结实,忠实。他呢,主要是对妈妈的职业挺满意,觉得家里有个医生,老少三辈都受益。这叫什么恋爱观啊?

但对于爸爸的身高没有比妈妈高多少的问题上,妈妈曾说,她是被爸爸骗了。因最早见到的,是爸爸寄来的一张照片,爸爸当时比较瘦,脖子又伸得挺长,妈妈就误以为他还挺高的,于是就同意了。直到后来见面后才发现有点儿上当,但也晚了。

1961年爸爸妈妈结婚了。

当时的婚礼很简朴,妈妈在结婚前从涿州空军第六航校来到北京,在街上买了块布料,自己做了条裙子,就算是婚礼的礼服了。爸爸给妈妈买了双皮鞋及其他饰物,反正身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自己穿着笔挺的军装,那时他肩上扛着上尉军衔。

那时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刚结束,国家属于困难时期。粮、油、糖都要票,布也要票,婚礼上只好买的是铁盒的“高级糖果”。爸爸向来人缘特好,婚宴上来了很多客人,大多是他团里的同事和领导,非常热闹,我姑姑曾说她从未见过那么热闹的婚礼。团长、政委先后致辞祝贺,我大姨姥姥也代表娘家发了言,说:“感谢空政为我们培养了这么好的姑爷。”政治处也给爸爸妈妈送来贺礼,是一镜框装的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来的宾客中有乐队的、歌剧团的、话剧团的,人才济济,都能安排节目,也都会捉弄新人。大家弄了很多节目,其中有个节目叫“采茶扑蝶”,是要求我爸爸边唱边跳,并拿条枕巾围在腰上,又拿条毛巾把眼睛蒙住,手持一把芭蕉大扇,必须扑着我妈妈才算完成。大家呢,都围着爸爸拿着枕头逗他,不时“尖”着嗓子学妈妈叫“我在这儿”,弄得爸爸扑来扑去,却总扑不着“正宗的蝴蝶”。

还有一个节目叫“怀中抱月”,大伙儿让爸爸抱着妈妈,并在嘴里含着一块糖,含糊不清又深情地说:“啊!美丽的月亮,我的心在荡漾,令人神往……”说完话,就要求爸爸把含着的糖送入妈妈的嘴里。这时本该说“甜不甜?”但因妈妈是医生,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卫生不卫生啊?”弄得大伙儿哄堂大笑。闹洞房一直闹到深夜,大家唱啊,笑啊,歌声不断。

第二天,大家一起去了当时很著名的“康乐酒家”,吃常静师傅做的名菜“桃花泛”。这在当时是最高级的饭菜了,不仅收钱,还花了不少粮票。

爸爸、妈妈就这样结成了夫妻,但有件事一直很搞笑,他们俩有时不是一个“辈分”的,我总说他们是差着“辈儿”的夫妻。因爸爸那时的团领导黄河伯伯,跟妈妈的姨妈是战友又兼老领导,所以妈妈得管他叫黄伯伯。但爸爸呢,和黄伯伯是同事,也差不了多少岁,也就只能叫大哥了。

这下可好了,我有时陪爸爸、妈妈一起去看黄河伯伯,进门时爸爸对我说:“叫黄伯伯好。”我就叫:“黄伯伯好”。可我刚叫完,听妈妈也是叫“黄伯伯好”。等到临走时,妈妈拉着我说:“跟黄爷爷说再见。”我只好说:“黄爷爷再见。”唉!可真乱。

不仅如此,有很多人给我们家寄贺年卡,明信片都这样写:

阎肃叔叔、文辉大姐:新年好!

开始时看不懂,后来就习惯了,反正他们俩真不是一个“辈分”的。

P29-35

后记

丙戌年末,值本书初版两年际,又再版,受邀添些闲话续尾,以示纪念。

更值本人于将不惑之年,娶得善良、美丽、单纯之爱妻,实乃人生之大喜。

婚礼上,主持人问我和新娘有什么心愿,可爱的新娘紧张地直看我,我于是做了代表,说:“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母亲。以前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说过,我和我妈不投缘。她喜欢文静、安静、干净的孩子,可我呢,正相反,一直淘气,她不喜欢我。朋友听后,瞪着眼说,废话,哪个妈喜欢你这样的啊,我要是你妈,早把你放山上喂狼了。现在我想明白了,看来我妈跟我就算很有缘了,尤其是在我前几年最困难的时候,一直坚定地支持我,所以,非常感谢我的妈妈。”说完,我向妈妈鞠了一躬。妈妈听了这话,立时流出了眼泪,我知道她感到了一丝安慰。

主持人又让我向岳父、岳母大人谈谈感想,我于是表忠心道:“能把新娘这样的人才请回家当领导,是我一辈子的光荣。从小到大,我老爸只教我两样传家之宝,一是熟背唐诗宋词,二就是怕老婆。在外面德高望重的阎老,回到家里,地位比我也就高点儿有限,在我妈面前,那是毫无抵抗能力。怕老婆可以说是我们家传绝学,所以,请丈人、丈母娘放心,我一定把具有阎肃同志特色的家族传统,认真继承,发扬光大。”

在来宾的笑声和掌声中,老爸走上台,说道:“今天我只关心两件事,一是台北高雄选举,蓝绿对决,好不热闹,我很是惦记,回去我就急着看结果。另一件,哈哈,就是小儿阎宇和仙女娜娜结婚,我好羡慕啊!我们那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墙上就挂着个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就把婚给结了。”说着,老爸从兜里拿出张稿纸,接着说: “前些天,我写了首歌词,其实是给我老伴儿写的,儿子他妈快70岁了,想想一路走来也很不容易,所以今天呢,就想把这首歌也送给你们小夫妻,也算是一种嘱托,是一些真情实感吧。”听到这儿,大家又都鼓起掌来。

老爸抬头看看我,又看看大家,接着说,歌词名叫《伴君行》:

一叶扁舟浪花中,

去年海北,今岁江南,明朝河东,

任黄花碧水,青山红叶,白发秋风。

随你奔波这久,也算是五彩人生。

咽下了千杯喜,百盅泪,万盏情,

仍留得一颗心,七分月,三更梦,

淡定从容伴君行。

缘分早注定,心海已相通,

携手坎坷路,遥对夕阳红。

把惆怅、怨恼、寂寞、悲凉都抛却,

将忠诚、理解、宽容、和善拥怀中。

人生难得是相逢,

记得年年定情夜,香飘渺,月朦胧。

老爸浑厚的声音念完歌词十几秒,整个婚礼会场依然静静无声,大家好像都在回味,随即爆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我看到,来宾席上的一些人的眼睛里似乎都有些湿润了。

有这样的老爸,伴我走过这半生,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如果要说心愿,那就是盼望老爸老妈健康,开心,长寿吧。

目录

1.爷爷年轻时,因能跨马提缰一跃而过家乡的护城河,而闻名十里八乡。

2.爸爸在一篇作文中写道:“突然一道惊雷掠过,咔嚓一声,整个天空为之一颤,好似天绅倒挂!”被老师批了四个大字——何来怪词!

3.随着爸爸一个个名字念下去,一个个恶霸地主被拉下去处死。那天一口气枪毙了四十多人。

4.爸爸说,像他这样在空政一个单位工作50年的,可是真不多见。

5.一个年轻的空军军官对爸爸说,他当年就是听到《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后,才立忐要当空军的。

6.爸爸觉得妈妈可能看上他有四个优点:老实、诚实、结实、忠实,才嫁给他的。

7.《江姐》整整修改了两年,最后连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场传来的歌声,边和面边流眼泪,大伙儿才觉得行了。

8.老爸,我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9.爸爸也贴了一张大字报,上面写着:最高指示“《江姐》不是毒草”!

10.小时候,和爸爸去颐和园,他能把长廊上的每幅画部讲得清清楚楚.活灵活现,居然连一朵牡丹花也能说得神乎其神,估计这是他瞎编的。

11.爸爸在中国京剧团,从事样板戏的创作工作,并任创作组组长。

12.很多人认为阎肃老先生性格开朗,随和,从不争强好胜。爸爸在外面的确如此,可在家里他对胜负观还是看得很重的。

13.我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读后感竞赛,爸爸帮我写了一篇文章,得了三等奖。

14.《敢问路在何方》,是妈妈找爸爸走的“后门”。这是爸爸写的第一首通俗歌曲,也可以说是他人生态度的写照。

15.爸爸属于家长作风不浓,比较民主的家长,而且会自我解嘲下台阶。

16.爸爸的“演艺”生涯从中学时代就开始了,他的收山之作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代号美洲豹》。

17我帮爸爸写了一首歌词,却署了阎肃的名字。爸爸到处跟别人说,找人更正,像个正事似的。

18.从策划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爸爸一共搞了十五六次“春晚”,春节加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19.《雾里看花》唱红以后,有入说这首歌写的是男情女爱,也有人说歌词里蕴含着禅机。

20.我跟老爸说:“国家三代领导人,分别着了您的三部大戏,合影时您还都是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这也算得上一项世界纪录了吧。”

21.从我记事起,别入就叫爸爸是“阎老肃”,后来成了“阎老”,如今老爸基本上被官称为“老爷子”。

22.爸爸一生得到过无数的荣誉,可他把名利看得很深。他常说:“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后记

序言

我的爸爸是阎肃,挺有名的。

因为他这名字,小时候可没少让我头痛。那年代在中国的街道上,没有广告牌,有的只是标语牌,大多数还就只是那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小孩子们呢,也没有其他本事,遇到别的小孩儿家长的姓是跟“名词”或常用词谐音的,或怪点儿的,他们就能反复不停地喊叫个没完。比如姓石的基本上就被冠以“石灰婆”了,你要不拿出点儿强有力的方法制止,他们能喊上一年。

“严肃活泼!严肃活泼!”知道我爸爸名字的那些孩子,一见我就喊。为这事儿,我没少和他们打架。我每次因为这个打架而被老师罚站时,心里准嘀咕:爸爸可真坏,干嘛叫这么个名字啊。而且哪儿一出事,广播里还准要说:一定要严肃处理!您忙得过来吗?

这给我的童年惹下了不少麻烦的名字,是爸爸参加革命后自己起的。他原名叫阎志扬。

爸爸是家里的长子,按老辈排是“志”字辈的,他下面有一弟弟,一妹妹,又一弟弟。二叔阎志强,姑姑阎志翔,四叔阎志刚。扬、强、翔、刚,真有些抑扬顿挫,不过也够拗口的。

爸爸在外面很少提及他的家庭,其实在家里说得也不多。我就敢说,我姐姐肯定不知道我爷爷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小时候第一次听爸爸提起他爸爸,是因为有一次肯定又是我犯了什么错误,在妈妈的严厉训斥下仍死不承认,拒不悔改。爸爸正好走过来,摆出一副假装和我是“一头儿”的姿态说:“我小时候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因为老是跑出去唱戏玩儿,结果没考第一,心想这回肯定得挨打了,我就主动举着根棍子,走到你爷爷面前说:‘爸,我错了,你打我吧。’你爷爷一看,这么主动认错,大手一挥:‘算了,以后要考好!’一场打没了。”爸爸说完这段经历,脸上还露出些得意之色,好像是他外交史上的开山之作。我听他讲完就说:“噢,那你也像爷爷那样说算了,我就承认。”

对于爸爸的家庭及童年生活真是知之不多,只能靠一些碎片般的回忆,大致勾勒一下。

内容推荐

本书生动诙谐地描写了著名艺术家闫肃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和他对艺术创作孜孜不倦的追求,表现了艺术家闫肃童心未泯的可贵性格。作为闫肃之子,该书不仅语言风格上亦庄亦谐,更重要的是为广大读者展示了号称“春节晚会专家”的闫肃一些晚会创作内情以及如《西游记》主题歌、《江姐》、《雾里看花》等许多著名作品诞生的幕后故事、创作艰辛和些许隐情。

该书附有一百多幅珍贵图片。

编辑推荐

阎肃,剧作家、词作家,数百场大型晚会的撰稿、策划人,被总政治部授予“终身艺术家”。

对亲朋、对子女,闫肃爸爸和蔼可亲“不严肃” ,对艺术、对事业,闫肃爸爸认真执着“特严肃”!

本书作者是阎肃的儿子,他用幽默的语言,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这位给全国亿万观众带来欢乐的“老爷子”弃笔从戎、投身革命的一生经历,严谨、勤奋的创作精神,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阎肃有一个亲密融洽、其乐融融的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