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丛书》之一。
中国文化诗学主要回应的时代课题,不仅是文论的阐释力,如何与史论和哲学一样大,而又不失其文论的特性,而且更是,文论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如何重建文论的中国性?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正是深入挖掘一些历史与心灵交会的体验,透过中国诗与中国文化的精神的阐释,来张扬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文论。力图通过诗与文化意识的互动式观照,得到一种新的美学图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诗与文化心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胡晓明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术丛书》之一。 中国文化诗学主要回应的时代课题,不仅是文论的阐释力,如何与史论和哲学一样大,而又不失其文论的特性,而且更是,文论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中国文化?如何重建文论的中国性?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正是深入挖掘一些历史与心灵交会的体验,透过中国诗与中国文化的精神的阐释,来张扬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文论。力图通过诗与文化意识的互动式观照,得到一种新的美学图景。 内容推荐 研究中国文学的大路,重要的是由历史文化的中心一层层透出去,而不应止于片断现象。文学研究者的心灵不应只是在大树的叶面上盘桓,而更应体味那“枝枝自相连、叶叶自相当”的整幅生命之美。中国诗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最高表现,是中国人文精神至美之花。中国诗无论有多复杂的变化,无论有多少历史的形态,其背后总有一种强大而又无形的力量,称之为“中国文化心灵”。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人文与人生人性人道 议政、敦伦、守土:《诗经》与周代人文精神之研究 春秋称诗:意义共喻与早期的诗性共同体 从诗言志到骚言志 屈子之自沉心事及其文化意蕴 芬芳悱恻之美:《离骚》的艺术境界 春阳开动:郊祀歌与儒家乐论的关系 气盛情深文明:两汉乐府民歌中所体现的人性精神 第二编 才情气与心性理 由“陈思赠弟”看曹魏政权的文化品质 阮籍:文化危机与诗人 陶渊明与儒家“德性之学” 屈、陶、杜、苏的相通境界 说李白的瑰丽与皎洁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杜甫诗学与中国文化精神 宋诗的文化意味 第三编 花果飘零与灵根自植 斯文留脉傥关天——郑子尹与同光体:文化诗学的意味(论纲) 摩挲泪眼问青天:义宁陈氏“变”论 陈三立的诗学世界——散原论诗诗二首释证 《石遗室诗话》与晚清民初士人诗歌生活 陈寅恪与钱锺书:一个隐含的诗学范式之争 论钱锺书的以诗证史——以《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为中心的讨论 寒柳诗的境界 从凤城到拂水山庄——论地点和地名要素在解诗中的方法与意义 关于《柳如是别传》的撰述主旨与思想寓意 释陈寅恪“古典今事”的解诗方法 陈三立、陈寅恪海棠诗笺证 重建中国文学的思想世界如何可能?——以新儒家诗学一个案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千年文学的乡愁 第四编 文化心灵、生活世界与多元传统 一篙春水万古心:中国诗学中的清莹境界 自主精神、生活世界与多元传统——诗学读书札记四则 二十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五个传统 二十世纪中国诗学史小言 从文化心灵的角度看中国诗学 什么是诗文考证的正途?——以冈村繁《陶渊明李白新论》为中心的讨论 是以诗证史,还是借诗造史?——以高阳论“董小宛入宫”为中心的讨论 真诗的现代性——七十年前朱光潜与鲁迅关于“曲终人不见”的争论及其馀响 仁学是儒家诗学的根本精神 从几首桃花诗看中国诗的文化心灵 客观了解与文化意识——兼谈古代文论与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柏宁寺到丽娃河 主要征引与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