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反映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特殊时代背景下,心灵和生存受尽磨难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一生。故事从北平临解放开始。兵临城下,周围的人纷纷逃离。林巧稚收到了傅作义夫人送来的机票,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也伸出了橄榄枝,一个儿时的迫慕者不畏艰险、不辞辛苦地从台湾到北平找她,但她留了下来,因为病人需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堂没有路标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赖妙宽 |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反映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特殊时代背景下,心灵和生存受尽磨难的长篇小说。小说以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一生。故事从北平临解放开始。兵临城下,周围的人纷纷逃离。林巧稚收到了傅作义夫人送来的机票,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也伸出了橄榄枝,一个儿时的迫慕者不畏艰险、不辞辛苦地从台湾到北平找她,但她留了下来,因为病人需要…… 内容推荐 小说以著名妇产科大夫林巧稚的生平为线索,反映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心灵和生存所面临的磨难。对西方科学、民主的向往和对祖国贫穷、落后的忧患,基督信仰与其产主义的冲突。人道精神与革命行动的矛盾,让许多知识分子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变形、消亡。林巧稚以一个弱女子的坚韧、基督徒的圣洁、学者的高超技艺,保持了自己的信念和人格,也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留给人们一种思考:中国的知识分子何以在政治的漩涡中保住自己的骨气。 故事从北平临解放开始。兵临城下,周围的人纷纷逃离。林巧稚收到了傅作义夫人送来的机票,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也伸出了橄榄枝,一个儿时的迫慕者不畏艰险、不辞辛苦地从台湾到北平找她,但她留了下来,因为病人需要…… 目录 第一章 战争的脚步声 第二章 两个老同学 第三章 鹭通的心病 第四章 离别 第五章 林可胜及鼓浪屿往事 第六章 一张机票 第七章 不速之客 第八章 女人的命题 第九章 海的女儿 第十章 叉一次擦肩而过 第十一章 上帝的助手 第十二章 一夜之间 第十三章 解放 第十四章 惶惑 第十五章 革命洪流 第十六章 圣殿倒塌了 第十七章 打开心灵的窗户 第十八章 张开翅膀翱翔 第十九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章 重逢 第二十一章 亲亲泥土 第二十二章 折翅的天使 第二十三章 回归 第二十四章 天堂之路 试读章节 林巧稚认为,自己生活的转折点是1948年年底,如果人生有转折点的话。想到这儿,她有点难为情,“转折点”这个词对她来讲太盛大了,似乎不是她的东西;她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转折点,只是有些特别的时刻给她留下特别的印象。那时,接二连三地来了那么多的事情,按她的说法是比半辈子遇到的还多,很难不叫她手忙脚乱地去应付。宁静有序的生活被打破了,使她有些惊愕和不知所措。但生活终究没有折到哪里去,她终究还在医生的道上走。 林巧稚是个严谨细致的人,她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考。但是,在某一时刻,在特定的地方,当她偶然正视自己的存在时,头脑中就会闪过一种恍惚,有时竟如梦一般,既不真实又清晰可见,便隐约感到自己的人生中有一个重要的时刻无法跳过。这样,1948年年底北平临解放的那一幕就会浮现出来。当然,对自己存在的认知于林巧稚常常是稍纵即逝的,有时根本是茫然不知,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太空,别人可以看到它的轨迹,它却只有与其他流星交会时,才会发现自己。林巧稚就是这样一颗埋头燃烧自己的流星,她对轨迹以外的事情知之甚少。 所以,1948年年底,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家和民众的命运都面临重大转折的时候,她仍在北平协和医院这个小天地里默默地忙碌。当老同学陈易修从背后叫住她,问道“嘿,你走不走啊”时,她还不明白是什么事,仍笑着问:“去哪里呀?” 这是大概10月份的某天早晨,林巧稚像往常那样踩着钟点去上班,陈易修叫她时,她正要登上协和那个招牌似的圆形露台。这个露台对着协和大门,嵌在主楼的门厅前,有三道汉白玉阶梯可以走上去,正中一道是直线,两侧为弧形。协和医学院从建院起就有这个露台,设计者也许是为美观起见,但那一直两弧的阶梯却是一种分野。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资历高和有身份的人走正中的台阶,普通人从两侧走。这个露台对每个走进协和的人,都有一种警示作用,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进协和。林巧稚和陈易修已经属于走正中阶梯的人。 林巧稚已走到阶梯的上端,她站着回头等陈易修。陈易修紧走几步,还没靠近就神秘地说:“你想去哪去哪,就是离开老北平。”他跟上后,他们一起往主楼走。 与他们迎面而过的下级医生都让开道,立在一旁,对他们点头招呼:“主任早!” 他们一边回礼一边交谈。林巧稚问:“为什么要离开北平?”她在北平生活了二十几年,可没想过要离开。 陈易修说:“你没听说要打仗了吗?不少人准备走。” 陈易修有意把话说得严重一点,但他的神态与所说的内容相去甚远,笑嘻嘻的,既有掌握着秘密的得意,又有藏不住秘密的兴奋,对打仗的担忧却是怎么都看不出来。而后一句话,纯粹是为了引起林巧稚的重视,有些添油加醋的味道,他自己就还没想过要不要走。 林巧稚对陈易修说话的样子是早已熟悉的,因为她有关外面的消息大多由陈易修提供,而且都是陈易修自己找上门来说;但她每次听他卖关子都照样很焦急和好奇,脸上也表现出由衷的敬佩和喜悦。所以她马上又严肃又认真地问:“不是整天在打仗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干吗要走?” 陈易修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听说这次会大打,弄不好要改朝换代。”他迅速瞥了林巧稚一眼。 林巧稚想象不出大打是什么样子,改朝换代又意味着什么。本想再问一问,但看到就快走到两人分开的地方,陈易修在内科,她在妇产科,他们应该在K楼一层入口处分开,就先问她关心的事情:“你想走吗?” 陈易修又看了她一眼,像以往那样急忙说:“我要问问你呢。”他总是这样,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林巧稚一个重要新闻,想法却要听林巧稚的;当然是让林巧稚先说,他才来反驳或附和。 林巧稚笑了笑,她知道,每次都问不出结果。他们就喜欢这样说话,两人只是郑重其事地议论一番,最后不了了之。在他们身上,已有自己固定的行为模式,不会轻易被改变的,说话只是需要,结果并不重要。 陈易修对此也习以为常。到了路口,他们互相摆摆手,各走各的,对刚才的谈话内容都不太认真。林巧稚一进病房,就把此事抛到脑后了。 查完房的时候,一个产妇的丈夫忧心忡忡地跟在林巧稚后面问:“林大夫,她什么时候会生?” “快了。” 那丈夫说:“能不能让她快点?” 林巧稚笑问:“怎么?急着当爸爸了?” “不是不是,”即将当爸爸的男人显得很羞涩,“我是个军人,随时可能开拔,怕看不到。” 林巧稚看那男人一眼,不像军人,倒有几分儒雅之气,与他说的“开拔”有点对不上。她安慰道:“不要急,生产有个自然过程,还是要等的。” 男人点点头,心事重重的样子。 林巧稚已经走了,又转过身来,隔几步远问男人:“你是说,要打仗?” 男人的眼神发直,对着她说:“是。” 林巧稚“哦”了一声又走了,她身后跟的一群查房的医生和实习生,都跟着她一停一动,但没人说话。林巧稚想到了陈易修说的事,看来真要打仗了,连生孩子都不安稳。她对主管的大夫说:“这个病人要注意观察,有事叫我。” 第三天凌晨,这个产妇在产钳助产下,生下一个七斤二的胖小子,是林巧稚亲自接生的。她高兴地说:“好样的,让你父亲瞧瞧。”她把婴儿举起来,让母亲过目。 还躺在产床上的产妇突然“哇”地哭出来,一问,才知道她丈夫已经走了,不知还能不能回得来。 林巧稚看着一身血污的母亲和孩子,打仗的印象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却是与血泪和骨肉分离联系在一起的,不禁叹了一口气。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