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那么,药还能不能吃?我们到底该怎样用药才是最安全的呢?这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除了普及基础的药物知识以外,本书还极富针对性地讨论了感冒、头痛、皮肤病、颈椎病等14类常见疾病,并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症、用药提示,以及非药物疗法进行了一一详述,帮助读者寻根问底,刨根解源,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里里外外,而且还找到最为简单而安全的治疗方法,相信必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是药三分毒--这样吃药最科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药学 |
作者 | 陆敏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那么,药还能不能吃?我们到底该怎样用药才是最安全的呢?这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除了普及基础的药物知识以外,本书还极富针对性地讨论了感冒、头痛、皮肤病、颈椎病等14类常见疾病,并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症、用药提示,以及非药物疗法进行了一一详述,帮助读者寻根问底,刨根解源,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里里外外,而且还找到最为简单而安全的治疗方法,相信必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因用药失误而致死的人数多达19万。药物的毒副作用早已成为当今的一个流行话题。 是药三分毒!中药如此,西药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药物,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清楚应当如何合理用药,更是很少有人熟知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书以感冒、头痛、失眠、高血压等14类常见疾病的病理、用药依据为脉络,详细阐述了用药过程中的诸多注意事项,作者从人为什么会得病讲起,娓娓道来,讲述了: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各种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患上各种疾病后用药的注意事项 ◎各种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本书列举了大量关于药物的常用知识及用药失误病例,相信必能在如何用药方面给读者带来振聋发聩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为何“是药三分毒” 第一节 镇静药治出畸形儿 第二节 人为什么会生病 第三节 神奇的人体自我修复能力 第四节 药物为什么能“治病” 第五节 为何“是药三分毒” 第六节 扭转药物败局攻克三分毒性 用药小知识:小药丸,大学问 第二章 挥之不去的感冒 第一节 谁动了感冒的弦 第二节 抗菌药对感冒怎么不灵了 第三节 感冒的用药秘诀 第四节 如何减少感冒药的毒副作用 第五节 感冒的家庭疗法 用药小知识:新药一定更有效? 第三章 让人头疼的偏头痛 第一节 人为何会得偏头痛 第二节 可怕的偏头痛药物 第三节 头痛药治出慢性头痛和流产 第四节 阿片类止痛剂的七大罪状 第五节 麦角胺 第六节 头痛的自我疗法 用药小知识:西药中药一点通 第四章 胃病用药有学问 第一节 “护胃日”为你的胃敲响警钟 第二节 使用胃药讲究多 第三节 滥用胃药须小心 第四节 胃病用药有学问 第五节 久用胃药当心骨折 第六节 胃健康的“减五加六”制 用药小知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第五章 毒如蛇蝎的高血压 第一节 高血压给心脑肾致命袭击 第二节 降压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三节 三种人群的高血压预防 第四节 高血压的茶疗与菜疗 用药小知识:假药害死人 第六章 肥胖病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肥胖的“前世”和“今生” 第二节 减肥药物的利与弊 第三节 药物减肥对性别和性的影响 第四节 如何将减肥药副作用最小化 第五节 接吻、毛巾擦身、有氧代谢减肥法 用药小知识:揭开药源性疾病的面纱 第七章 失眠用药蓄积毒 第一节 失眠的原因、症状及危害 第二节 久服安眠药当心蓄积毒 第三节 药物依赖者服药须知 第四节 三种人应忌服安眠药 第五节 裸睡、吃葡萄可治失眠 用药小知识:传说中的副作用 第八章 沉默杀手——抑郁症 第一节 抑郁症的产生和危害 第二节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 第三节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调节 第四节 抑郁症的自然疗法 用药小知识:中药的不合理应用 第九章 便秘不可小觑 第一节 便秘的成因、症状及危害 第二节 非处方药物的危害 第三节 不可长期服用排毒药 第四节 通便约物的毒副作用 第五节 便秘的家庭疗法 用药小知识:什么是药物依赖性 第十章 颈椎病的用药隐患 第一节 颈椎病的症状及引发原因 第二节 治疗颈椎病可选用哪些口服西药 第三节 各种颈椎药物疗效背后的隐患 第四节 颈椎病药物疗法的误区 第五节 颈椎病的自我疗法 用药小知识:怎样解读药品说明书 第十一章 乳腺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第一节 保健品与乳腺病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 丰胸药物不丰胸反致瘤 第三节 乳腺疾病的自然疗法 用药小知识:小小药名有玄机 第十二章 药茶轻解慢性咽炎 第一节 烟酒过度与慢性咽炎 第二节 滥服润喉片扰乱口腔内环境 第三节 慢性咽炎用药要辨清体质 第四节 十种药茶轻解慢性咽炎 用药小知识:是药天生三分毒 第十三章 糖尿病用药误区多 第一节 糖尿病的原始起因 第二节 糖尿病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三节 正确选择口服降糖药 第四节 糖尿病药物治疗六误区 第五节 糖尿病的预防和自然疗法 用药小知识:可怕的不良反应 第十四章 贫血用药有讲究 第一节 贫血也是病 第二节 贫血类药物的副作用 第三节 贫血的自然疗法 第四节 贫血的其他独特疗法 用药小知识:用药六忌 第十五章 皮肤病用药不当会毁容 第一节 头绪繁多的皮肤病 第二节 常用外用激素会毁容 第三节 如何减少皮肤病药副作用 第四节 皮肤病的食疗法 用药小知识:老幼孕用药面面观 第十六章 走出药物的八大误区 第一节 长期服药疗效好 第二节 抗生素是万能的 第三节 偏方治大病 第四节 中草药没有副作用 第五节 联合用药要比单一用药好 第六节 吞服比含服来得快 第七节 谨防广告药物的安全问题 第八节 价格高效果就好 用药小知识:合用药物之利弊 试读章节 第二节 抗菌药对感冒怎么不灵了 某女士因不舒服,参照以往生病时医生开的药方,买了口服青霉素片服用。几小时后,她全身开始出现红色疹子,脸也肿了,医生诊断为服用青霉素导致的变态反应,幸好送医及时,否则性命堪忧。 有位病人患轻度感冒后,自己买了抗菌药来吃,结果竟然转为药物性肝炎。 自古以来,感染作为人类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长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直至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抗菌药应用于临床后,才有效地控制了细菌及其他致病原所致的各种感染,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 然而,抗菌药在人体内的作用却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抗菌药是退烧消炎的灵丹妙药,只要有人发热,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都要先服几片抗菌药再说——其实患了病毒性感冒、鼻塞、流涕,只要多喝水,适当休息,服些退烧药对症治疗几天后病症就会逐渐缓解。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物。一般来说,滥用抗菌药物会引起人体耐药菌株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大大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其结果往往使患者耽误时间,无法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如今,虽然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方面却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说,很多人认为药越贵越好。实际上对付感冒或 一般的感染只婴注意饮食和卫生,治愈的速度要比吃昂贵药快得多,而且根本没有毒副作用。 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自身抵抗力和食物的作用,而是把医好这种小病的希望寄托在感冒药上。而且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很多人还以为,只要是抗菌药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其实,各种抗菌药都有副作用,四环素类、磺胺药等能引起肝脏损害;红霉素会在肝脏内分解,所以胆囊炎、肝炎患者不宜使用;而链霉素需经肾排毒,也不适宜用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此外,滥用抗菌药还会引起药源性疾病。抗菌药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胆内分解,通过肾排出体外,所以如果患者上述器官功能不好,使用抗菌药就会加重病情。 滥用抗菌药还会助长细菌迅速繁殖变异。据专家介绍,青霉素在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时,对球菌的有效杀灭率达100%,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滥用之后,青霉素的杀菌有效率已经降至50%,对金色葡萄球菌近乎无效。 是药三分毒,用得不好,抗菌药不但没有疗效,还会增加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有患者出现丘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死亡。所以专家主张,一般人患感冒后无须使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适当地调节饮食,通常会很快康复。如果患了流行性感冒,应首先自行隔离,及早服用抗流感病毒药,但这种药物只有改善症状的作用。如果感冒继发了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等细菌性感染,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三节 感冒的用药秘诀 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头痛、全身疼痛、四肢无力……为尽快摆脱这些烦人的感冒症状,很多人喜欢吃了感冒药,再吃止咳药、解热镇痛药,或者把两三种感冒药一起服用,以增强疗效。吃完还会自我安慰地说:这下好了,感冒马上就过去了。 可谁曾想,这种吃药方法只会加重病情。因为这些药中所含的成分是雷同的,只不过名称不同。如果联合吃药,其实是在重复吃药,加大了剂量,并有可能用药过量,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实,目前的抗感冒药基本都是复方制剂,含有针对上述所有症状的不同成分,一般来说只吃一种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专家解释说,药店出售的抗感冒药尽管名称各异,但按作用机理分类,主要可分为抗过敏药、减轻鼻黏膜充血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四类。其中,针对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控制呼吸道症状的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减轻鼻塞等毛细血管充血的药物有盐酸伪麻黄碱等;止咳祛痰的药物有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等。 因此,人们在患感冒时,可结合自己的主要症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药物,而不要吃了一种感冒药,又去吃专门止咳、镇痛的药物,以免重复用药,加大副作用。 专家认为,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自然病程为3~7天,所以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控制并发症。如果没有并发症,患者只要服2~3天感冒药,使头痛、咳嗽、喷嚏、流涕等症状有所缓解,就可以停药自养。如果从感冒一开始便同服多种感冒药,反而会使胃肠及肝肾功能受损,代谢紊乱,而导致抵抗力降低,造成感冒的自愈期被动后延。同时,还容易造成患者嗜睡、精神不振、食欲低下等。 第四节 如何减少感冒药的毒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感冒可在1~2周内自愈。这期间患者不必服用抗生素,只有当出现继发感染时,才有必要加用抗菌药物治疗。抗感冒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切忌超量、长时间服用。 禁止同时使用含有同类药物成分的多种药物,以免超量。小儿、老年人、有出血疾病史的人应慎用含双氯芬酸的感冒药。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和精细操作的人员禁用含有扑尔敏、苯海拉明成分的感冒药,以免引起嗜睡、头昏而导致意外。 有溃疡病的病人不宜选用含有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成分的药物,以免引起或加重溃疡出血。 P22-25 序言 有病吃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一个事实是,药虽能治病,却也能致病。早在2004年,《健康报》、《健康文摘报》、《中国卫生》杂志、《大众健康》杂志等媒体联合卫生部门进行了一次历时5个多月、面向全中国的“百姓安全用药调查”,回收上来的有效问卷一共有60 000多份。问卷结果显示:中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十分严重,在全国每年5 000多万住院病人当中,至少有250万人都是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更为骇人听闻的是,中国每年因为用药不当而送命的人竟有19万之多。 药是一个这么危险的东西,但社会大众似乎却并没有对它产生足够的重视——如今中国正在进人健康社会,各种保健品和健康运动大行其道,但人们对直接与其健康休戚相关的药物的了解却少得可怜。据“百姓安全用药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居然有20%的人会根据药店的推荐和广告宣传(截止到2004年11月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居然多达8369个)来选择用药,而即便是在医院,即便是同样的病症,不同的医生所开出的药方也可能大相径庭…… 药真的有毒吗? 中药有毒,所以古人有“是药三分毒”、“药是纸包枪,杀人不见伤”、“药能起死回生,亦能立时杀人”等说法。我国古代医书中记载,“凡药,其性必偏而较烈,否则不能治病。”因此凡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既可用来治疗疾病,也可导致疾病。 中药会有三分毒,这点在《刘太医养生:是药三分毒》当中已有精辟的论述,本书作者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但西药是否也有三刽毒呢?答案是肯定的。 专家指出,西药多为化学合成药品,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并没有选择性,所以许多药物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统计表明,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30%左右都是属于药源性疾病。 由于西药的许多原料本身就是有毒的化学物质,所以它的毒性是必然的。20世纪50年代轰动一时的联邦德国海豹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滥用反应停(沙利度胺),结果先后导致8OO0多位孕妇产下了手脚短小如鳍的怪胎,被称为“海豹儿”。 药物也会致聋,链霉素能严重损害听神经,甚至致聋。我们熟悉的《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所在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就是很好的例子。据报道,该艺术团一共有21位演员,其中有18位都是因为在2岁左右的时候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 许多药物还会对视力有影响,如抗疟药、抗结缔组织病药物氯喹能引起眼内光敏度的色素改变,从而导致视力衰退;类固醇激素如可的松可引起白内障;磺胺类药物及利尿剂,可引起近视和视力模糊;就连普通的感冒药也是凶机无限。据报道,就在不久以前,美国就有5名儿童因误服感冒药死亡,中国也发生过因为滥用感冒药而导致溃疡,甚至全身腐烂的事情…… 在我们平时送入口中或者是通过针剂形式输入体内的药物当中,居然隐藏着如此可怕的隐患,但我们对药物的认识却又如此模糊,想来不由得令人后怕。难怪美国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投入巨I资成立了“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专门研究开发除西药之外的治疗方式。 那么,药还能不能吃?我们到底该怎样用药才是最安全的呢? 这正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除了普及基础的药物知识以外,本书还极富针对性地讨论了感冒、头痛、皮肤病、颈椎病等14类常见疾病,并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症、用药提示,以及非药物疗法进行了一一详述,帮助读者寻根问底,刨根解源,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里里外外,而且还找到最为简单而安全的治疗方法,相信必能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