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巴菲特价值投资精髓: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
巴菲特集中投资精髓: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将你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巴菲特投资理念精髓: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
巴菲特投资哲学首要之处:记住股市大崩溃。就是说,投资要稳健,以确保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并且要永远记住这一点。其次,让自己的资金以中等速度增长。
沃伦·巴菲特被世人誉为股神,他所创造的种种奇迹,在投资界被传为佳话。毫不夸张地说,他是当今世界最为精明的股市投资者。他那独特、深刻但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投资智慧和哲学已成为全球股票投资者的“圣经”!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我们精心编写了探讨投资智慧的书籍《巴菲特最有价值的8条投资商律》。
本书共分为8大部分,分别详细阐述、深度挖掘了巴菲特最为独特、最具可操作性的八条投资规则。在阐述股神巴菲特全新的投资理论或策略的同时,并结合大量投资界案例加以分析,极具可读性。此外,巴菲特精辟而深刻的言论,也会在瞬间激发读者的灵感,让自己有所启发,从中受益。在本书的最后,我们精选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投资法则和获利秘诀等,文字简洁而深刻,可谓字字珠玑!
很多投资人经常受到市场上谣传下一个空头市场即将来临的威胁,于是心生畏惧,进而成为受害者。通常这样的言论一出现,股票经纪人就会打电话告知投资者赶快卖股票以换现金,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可以趁你卖股票时赚取手续费。当然,下一回你将手中现金再次投入股市时,那些人就又有手续费的收入了。
有人认为投资者这样的作法很愚蠢,首先,空头市场不可能会如计划所排定的时间而发生。再说,那些股票预言家,预测错误的次数和他们猜对的次数一样多,如果某人相信了空头市场即将来临而卖出手中不错的投资,那么这人会发现,通常卖出股票后,所谓的空头市场立即转为多头市场,于是又再次错失良机。
但这些投资者可能又说,如果空头市场不会降临,他可以再回到股市,同时以比较低的价格再买进先前出清的股票。但实际上在他们卖股之后,必须缴交易所得税和付出手续费,所以他们拿到手的现金会比原先的要少。此外,就算是空头市场真的来临,而他们想趁机再买回原先的股票,也要等到股价跌到可以弥补你所付出的税负和手续费的价位。费雪也提到他所认识的朋友,很少会在空头市场时再度介入股市。
柏纳德·巴洛克依他的经验给投资人一个建议:“别期望总是可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是不可能办到的——除非是骗子。”巴菲特的解决方法是全然忽视所谓的空头和多头市场。他可以做到是因为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股票,如果股价过高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投资报酬,那么他也不会买进。每日市场的变动不会影响巴菲特,而巴菲特也不去考虑这些事,他所思考的是要投资哪些企业,并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它们。
巴菲特观察到,纵使“多头市场”在反转时也可能涌进大量买盘;而在空头市场,仍有许多公司的股票被贱价抛售,通常巴菲特会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来找寻投资机会。
例如1973年,美国股票处于低潮、市场人士大为恐慌之际,大家想尽办法抛售自己的股票,精明的巴菲特却全线杀人,到1975年股票大幅上扬,巴菲特赚得腰包鼓鼓。
最精典的战役是在1987年。
1987年10月18日清晨,美国财政部长在全国电视节目中一语惊人: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扩展,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
结果,就在第二天,华尔街掀起了一场震惊西方世界的风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跌508点,六个半小时之内,5000亿美元的财富烟消云散!
第三天,美国各类报纸上,那黑压压的通栏标题压得人喘不过气来:“10月大屠杀”、“血染华尔街”、“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大崩溃”、“风暴横扫股市!”……
华尔街笼罩在阴霾之中。
这时,巴菲特在投资人疯狂抛售持股的时候开始出动了,他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他中意的股票,并以一个理想的价位吃进10多亿美元的“可口可乐”。
不久,股票上涨,巴菲特见机抛售手中的股票,大赚特赚了一笔。
在大家认为空头市场的时候,巴菲特并没有卖股票换现金,也没有袖手旁观而缺乏行动。他眼中所看到的尽是机会,而其他的投资人只看到恐惧。
当然,他还有急流勇退的气魄,该出货的时候决不含糊,留一点残羹剩饭让别人捡拾。他的投资生涯一半是等待机会,还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研究和学习,出手的时候仅仅是他完成的一点作业。而我们百姓投资证券市场往往喜欢做“蜂拥而至”里的“那一只蜜蜂”,不喜欢做孤独等待出击时刻的“猎鹰”。风平浪静的时候不下水,大浪淘天的时候跳进去,结果就是淹不死也呛了半条命。 P11-13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喻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富豪,比如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以及软件大王比尔·盖茨,他们的财富都来自某些产品或发明。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白手起家,仅仅依靠股票和企业投资,就成为当今世界顶尖级的富豪。
从巴菲特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哈萨威至2006年的41年间,从艾森豪威尔时代到布什执政,无论经济是繁荣还是不景气,无论股市是牛气冲天还是低迷疲软,巴菲特在市场上的表现从总体而言是非常优秀的。二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投资组合的年均收益率却达到了28.6%的水平。巴菲特奥秘无穷的独特投资哲学和投资理念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每年都有许多人像圣徒朝圣一样赶到奥玛哈聆听巴菲特的投资分析,把他说的每句话都奉为经典。仅仅为了取得与巴菲特共聚午餐的机会,段永平就付出了六十多万美元的代价。巴菲特的投资动向一直被许多投资者视为不可多得的财富。通常他的一句话就能使一支股票高涨入云或者将其打入地狱。
令许多投资者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巴菲特本人并没有写过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详细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及其投资实践(虽然曾有人整理过他的一些投资观点及年报汇编,甚至有很多美国的作者曾专门收集巴菲特的言论出版发行。研究巴菲特的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真正懂得巴菲特的人有多少呢)。巴菲特将自己的“生财之道”总结为:“当我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者宏观经济学家。”巴菲特从一文不名到富可敌国,依仗的是对“基本面”的分析利用,是他的“老实本分”(他的同行们却热衷于发明数理模式,甚至聘请天体物理学家,用两个星体相撞的计算方式来进行“赌博”),而不是技术分析、内幕消息的巧妙利用。市场对巴菲特的理性投资行为也予以了高额回报。
一位具有哲学家气质的投资人,多年以来一直特立独行,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蔑视并回避了许多常人难以抗拒的诱惑(这些诱惑后来大都被证明是巨大的灾难),他拥有的金钱数额足以让世人疯狂,而他仅把钱当作实现他梦想的副产品,这就是巴菲特——一个被上帝赋予了黄金头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