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藏书。自正式出版后一百多年来,《爱的教育》一直畅销不衰,至今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并且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连环画,对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展示了孩子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对老师和同学纯真而深厚的感情。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眼泪。尽管这是一本主要写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学生看的书籍,但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的广大读者,也是一本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当你打开这本书,一点一滴地阅读它,你才会理解,为什么它是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为什么第一个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夏沔尊先生,在初读这本书时会热泪盈眶!
《爱的教育》是一部用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意大利男孩子,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接受了他父亲的良好教育和深刻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是一个优秀的中产阶级少年学生。在小说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觉角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整整一个学年中他的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故事从十月份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书共有一百个章节,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星期一
今天开学了。在乡下过暑假就是快,做梦似的,三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就要读小学四年级了!早上妈妈带着我去巴雷蒂学校注册。可我一点也不想去学校,还流连在暑假生活里,真是美极了。通往学校的每条道路上满是人流,那两家文具店的生意很红火,学生家长们挤在里头,忙着为自己的孩子添置什么书包呀、本子呀、笔呀,诸如此类的,学习用品都成了抢手货。等走近校门口一看,更是熙熙攘攘的,几个门卫和校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没让大门受阻。肩膀忽地被人拍了一下,我一看是我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他还是那样笑嘻嘻的,那样乱蓬蓬的一头红发。他说:“瞧啊,恩里科,你长大了,我们也只好分开了。”
他这么一说,真让我心里不是滋味,尽管我早有心理准备。我们一同挤进了校门。教学大楼的门厅里站满了,连台阶上都没了余地。那些手牵着孩子,拿着上个学年的成绩单陪孩子前来注册的男男女女中,除了父母,也有爷爷、奶奶或者仆人;有的看似是普通工人,有的则像是政府官员。教学大楼里的人们如同呆在大剧院里,四周一片嗡嗡声。底楼的那间大教室及那七扇通往不同的小教室的门,再次走进我的视野里,让我倍感亲切,整整三年啊!我都在这过的。穿梭在人群里的老师之中,有我二年级时的一位女老师,现在就站在她的教室门口,伤感地看着我,冲我招呼道:“恩里科,今年你就要搬到楼上的教室了!我们在路上都很难碰面了呢!”
很多孩子的母亲,气喘吁吁地围住校长,看神情大概是没能拿到名额。与去年相比,校长先生的胡子又白了些,而我的同伴们,也都长高长胖了。在底楼的一年级教室门口,已分好班级,有些小孩紧抱住父母的腿,犟得像头小毛驴,不肯撒手,也不肯抬脚进教室;另一些是进去了,却跑动不停,不肯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更有甚者,眼看着父母就要转身离开,便放声大哭起来,父母只得返回身来哄着安慰。见此情景,在旁的老师们只能干着急没办法。我被分在了佩尔博尼老师的班里,教室就在二楼;而我弟弟则分到了德尔卡蒂老师的班级里。十点钟的时候,我们班上的五十四个人全都到齐了。这其中有我三年级时的同班同学,约有十五六个,包括那个总拿一等奖学金的模范生德罗西。身在教室,我的心却飞向了那快乐的暑假生活:蓝蓝的天,高高的山,绿绿的树……全都历历在目,而这里却是如此狭窄。我又想念起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和蔼可亲的他真是童心未泯,总和我们玩到一处,笑在一起,他这个老师倒更像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遗憾的是,我大概再也不能常看到他和那乱蓬蓬却又非常可爱的红头发了。想到这些,我禁不住伤感起来。我们新老师的头发很长,呈灰色,高大的身子,没有胡子;一条笔直的皱纹横在前额上;嗓门很粗犷;看人时,眼睛紧紧地盯着,像是要把我们的心给看透。他似乎从来都不会展开笑脸。
我暗自道:“开学才第一天呢!接下来,足足还有九个月!还有多少功课,多少月考,多少辛苦正等待着自己啊!”出了校门,妈妈就在门口等着我,我突然觉得自己还真的和那些刚入学的小孩一样,也需要母亲的安慰呢!于是,我就跑过去亲吻她的手。她安慰我说:“不用担心,恩里科!我们来共同对付这一年。”就这样,我还是心情舒畅地回家了。不过,我再也不能和原来的老师一起玩了,再也看不到他灿烂的笑容了。我心目中的校园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吸引人了。P1-2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藏书。自正式出版后一百多年来,《爱的教育》一直畅销不衰,至今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并且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片、连环画,对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爱的教育》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我国著名文学家夏沔尊先生从日文和英文转译介绍到中国,在当时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被很多教师奉为教育经典。五四期间,《爱的教育》被朱光潜、丰子恺、陈望道、黎锦熙、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籍。
《爱的教育》是一部用日记的形式写成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的意大利男孩子,他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接受了他父亲的良好教育和深刻影响,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诚挚友善,是一个优秀的中产阶级少年学生。在小说中,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觉角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在整整一个学年中他的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故事从十月份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的七月份,全书共有一百个章节,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这部作品虽然并不是小学生自己写的日记,但它因为由作家模拟小学生的视角精心设计、构思而成,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真实可信,极富有亲切感。全书的内容由三个部分穿插而成:一个部分是小主人公的记事,写了从开学第一天到学期末整个一个学年中各种各样的学习与生活的内容,这是这部作品的主体;第二个部分是由老师讲述给同学们的“每月故事”组成,一共九则故事,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中富于教育意义的事件;第三个部分是父亲、母亲、姐姐写给小主人公的话语,富于启发性。三大部分构成了一个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各种人与事。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叙事,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故事宣扬的主题丰富多彩,表现了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由于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生活极为熟悉,特别是对孩子心理入木三分的洞察,更由于他拥有一颗孩子般纯真的爱心,《爱的教育》因而凝聚了一种纯美的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爱的教育》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展示了孩子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对老师和同学纯真而深厚的感情。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眼泪。尽管这是一本主要写给九岁至十三岁的学生看的书籍,但对于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的广大读者,也是一本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当你打开这本书,一点一滴地阅读它,你才会理解,为什么它是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为什么第一个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夏沔尊先生,在初读这本书时会热泪盈眶!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凝聚着《爱的教育》全书的精魂。通读全书,作者笔下的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都在完美地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爱,就像空气,每天围绕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里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其实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首先恰恰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爱”的对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具体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父母,老师,同学,邻居,所有普通的善良者,所有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所有为他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祖国。《爱的教育》的作者当然希望通过这本书给读者以“爱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并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平凡生活中“爱”的感染。作者通过小主人公的日记,引导读者用一双儿童的眼睛,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去观察“爱”、品味“爱”、感受“爱”,并与小主人公以及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沉思、憧憬……
《爱的教育》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纯洁无瑕的爱。——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把劳动所得的三十个铜子儿丢了,在校外的街道上很伤心地哭泣,这时一群三年级的小女孩过来了,她们纷纷拿出自己口袋中的钱币。那个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儿被包围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衣服、帽羽、丝带和发卷中间。三十个铜子已经凑齐了,可钱还是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里。最小的几个女孩子没有钱,她们就使劲挤进圈子里,把自己的花束送给他……你瞧,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呵!
作为一部优秀的世界名著,《爱的教育》可以说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也可以说是写给每一位成年人看的。《爱的教育》虽然写的是意大利孩子的生活,但这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与我们的生活却是那么接近,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使我们从中学到很多爱的经验,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善良,是心灵的鲜花;这鲜花的种子应该播撒在每一个人的精神原野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的教育》应该成为所有成人和孩子用心阅读的一部“教育圣经”。
《爱的教育》的作者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一八四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于意大利古里亚地区因佩里亚省一个名叫奥内利亚的海滨小城,他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向往军旅生活。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当时的意大利爱国主义思潮正在风起云涌,自然也在亚米契斯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学毕业以后,亚米契斯进了摩德纳城的一所军事院校继续读书。军事院校的训练方式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他后来一直都认为那是他步入社会之前,学习怎样自我约束和如何与人相处的一条必经之路。二十岁时,亚米契斯从这所军校毕业,加入军队,曾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的军事要塞统领,并参加了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争。
亚米契斯的写作生涯也和他的军旅情结密不可分。由于对写作的热爱,他后来在军队中担任了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将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颂扬,这使他成为当时著名的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爱国志士之一。在此期间,亚米契斯还利用战争的间隙,把他的所见所闻用故事的形式记载下来,并以他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并出版了处女作《军旅生活》,从而一举成名。正是这本书的成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他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继续走下去。一八七。年罗马解放后,亚米契斯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的文学创作。
亚米契斯早年曾周游世界,他离开军队后先后在欧洲、北非和近东各地旅行,写下了《伦敦》、《西班牙》、《波兰》等不少游记作品,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作者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一八七九年至一八八九年的十年间,是亚米契斯创作的繁荣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有关社会题材的作品。与此同时,他积极关注社会问题,继而投身政治,参加社会主义运动。他自称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而事实上,他更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情感为中心,文风自然、朴素、清纯,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情感。
丰富的人生阅历,赋予了亚米契斯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博爱主义精神。因此,他笔下的许多作品都以真挚、火热的激情,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以求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和地位的平等这一伟大理想。他接近社会主义运动后,把社会主义思想同博爱精神融为一体,创作了长篇小说《一个教师的小说》、短篇小说集《学校和家庭之间》等教育题材的作品,提倡平民教育,试图以此协调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
亚米契斯一向认为教育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他赋予自己一项神圣的使命,立志要把青少年培养成未来的理想公民。一八八八年,四十二岁的亚米契斯集十年心血,如愿写出了他最成功的伟大作品《爱的教育》,从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将鼓舞无数青少年读者迎接命运的挑战,用爱心去创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