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蛟龙吼天(解读固体火箭发动机秘闻)/七彩天路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作者 李威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蛟龙吼天——解读固体火箭发动机秘闻》为“七彩天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精选航天战线上的典型故事,讲述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一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历史画面,介绍了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广大职工不断创新固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以及民用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亲和力强。

内容推荐

本书撷取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历史中的一些小片断,讲述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一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历史画面,介绍了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广大职工不断创新固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以及民用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航天走过的光辉历程,航天人创造的辉煌业绩,以及中国航天人独有的精神风貌。从本书中,读者还可以了解许多固体火箭发动机知识和航天科技知识。

本书可作为航天从业人员的基本读物,也可作为对中国航天发展历史和航天科技感兴趣的人士的知识读本。

目录

创业篇

 固体火箭王国探秘

 固体火箭第一芯

 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奠基

 “土地庙”与“头生子”

 一波三折的推进剂研究

 固体发动机的先行者

 固体发动机第一喉

 试验站建设散记

 从两个售饭窗口说起

 选调技术工人的故事

攻关篇

 “158”——大力协同的凯歌

 一次惊心动魄的产品验收

 一次试车的前前后后

 用生命谱写航天之歌

 洒向发动机的情和爱

 科学求实的挖药攻坚战

 血与火的较量

 “土八路”拿下“争气号”

 为首飞建好安全哨卡

成就篇

 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立功

 神箭冲天降恶雕

 蛟龙出海举世惊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西昌往事

 西靶场飞回的捷报

 从“固体第一芯”到神舟逃逸塔

 “生命之塔”铸就巡天丰碑

发展篇

 民用产业:另一条战线

 欲上九天揽月

 用精神赢得信誉

 飞机刹车盘敲开了民航大门

 增雨防雹火箭显神威

 四载春秋,“两大工程”

 西安灞桥:航天固体动力的金色家园

附录 国家至上,争创一流

后记

试读章节

固体火箭王国探秘

一提到固体火箭、固体导弹,一般人心中总有一种神秘感,其实它们并不神秘。固体火箭之所以能推举卫星入轨,固体导弹之所以能自动击中目标,正是由于它们有一套类似于人体结构的内部系统。它们有“大脑”,有“眼睛”,有“心脏”,其中固体火箭发动机就是它们的“心脏”。走进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可以对固体火箭“神秘王国”有清晰的认识。

固体火箭也叫固体燃料火箭,它是以固体燃料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的飞行体。与液体火箭相比,固体燃料火箭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机动灵活,发射准备时间短,密度和比冲高等优点。近年来,固体燃料火箭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我国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经过近10年的探索,到60年代后期,我国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开始进入航天产品研制阶段。在为固体燃料火箭研制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过程中,研究院相继研制成功战略、战术导弹和航天工程所需要的多种固体燃料发动机,其中包括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三级固体燃料发动机、返回式卫星制动火箭发动机、试验通信卫星远地点固体燃料发动机等。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获得成功,此后固体燃料发动机不断改进和发展,展现了当代我国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水平。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诞生

我国固体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是从研制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开始的。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是利用固体推进剂燃烧产生反作用力的动力装置,它的核心是固体复合推进剂。1956年,国防部五院成立不久,推进剂研究室就成立了固体推进剂研究小组。这个小组最初只有3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后来,固体推进剂研究小组人员逐渐增加,到1960年,从事该项研究的科研人员已扩大到70多人。这些科研人员在研究室主任李乃暨的带领和指导下,以固体复合推进剂为主攻方向,对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进行了基础性的探索。

当时,国外对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严加封锁,国内化学工业基础也比较薄弱,与之相关的主要原材料还是空白,起步研究困难重重。研究小组的年轻人尽管没有学过固体推进剂的专门知识,但是他们凭着为尖端技术献身的满腔热情,四处奔波,查找资料,开始向这个陌生的新领域进军。他们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固体燃料发动机的一些技术要素,初步认识到研制固体燃料发动机应该从何处下手。对有启示性的“复合推进剂”、“贴壁浇注”、“星形内孔”等概念和技术,研究人员经过一番分析,摸清了固体燃料发动机的主要内容:使用一种可浇注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用浇注工艺直接把这种推进剂装在发动机壳体内;点燃复合固体推进剂后,复合固体推进剂可以由内表面向外表面均衡燃烧,使壳体不致过热而被烧坏。

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成分,国外资料中只概括地说是由固体氧化剂和燃料黏合剂组成;氧化剂曾采用氯酸钾,后来改用性能更好的过氧酸铵。关于黏合剂,研究人员没有查找到任何资料。后来,有人从文献中发现国外在20世纪40年代初曾合成过聚硫橡胶。聚硫橡胶是一种液态橡胶,具有可流动性和可固化性。液态物质不是可以浇注吗?研究人员从中受到启发,断定聚硫橡胶就是固体推进剂的一种黏合剂,因此决定把聚硫橡胶作为攻克浇注关的突破口。

研究工作首先是从解决原材料入手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了液态聚硫橡胶的实验室合成研究,并于1958年春第一次合成了这种液态橡胶。该所以后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固体燃料发动机提供了多种黏合剂。1958年夏,液态橡胶转入锦西化工研究院进行扩大试制。为了解决氧化剂问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支援了2吨过氧酸钾,随后上海恒信化工厂试制成功过氧酸铵。后来,大连过氧酸钾厂长期承担了该产品的生产仟各。

有了以上两种主要原材料,1958年初,复合推进剂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研究小组在临时改装的几间简陋的理化实验室里,进行了推进剂的配制研究。由于当时聚硫橡胶试验品的质量不高,黏度太大,制成的药料流动性很差,无法浇注,研究人员只好用手工制成像一支普通钢笔大小的小药柱。1958年下半年,在国防部五院举行的一次庆祝大会上,大家点燃了这种药柱,使人们看到了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希望之光”。

为使复合推进剂研制工作在比较完善的条件下更快地前进,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国防部五院同三机部五局西安第三研究所和845厂(现属兵器工业部)建立了协作关系,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所参加研究工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研究、分析、试验,终于找到了提高推进剂流动性的特殊技术措施,使浇注推进剂成为可能。1960年,运用特殊浇注工艺,研制人员顺利地浇注了直径65毫米的试验发动机,并成功地进行了热试车。试验测得比冲值较高,证实了复合推进剂具有较高的能量。赵世昭带领的协作组因此荣立集体三等功。

浇注工艺关的突破,奠定了全面展开固体燃料发动机探索工作的基础。为了推动这项新技术的发展,1961年1月,国防科委召开了全国性的推进剂规划会议。会上明确了各种推进剂的近期研究方向和任务,制订了以能量为标志的复合固体推进剂三年发展规划,动员全国有关单位为实现规划提出的目标同心协力,分工合作。会后,为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国防部五院从事固体推进剂研究的全体人员,整建制地迁往西安第三研究所,使双方的合作更加密切。到1961年底,聚硫橡胶复合推进剂的研究已经突破了实验室的规模。

1962年,国防部五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所,肖淦(原西安第三研究所所长)任所长。固体发动机研究所成立后,第一项任务是助推器改型,用复合推进剂代替原来的双基药,同时研制一种无控制的简单试验发动机,其直径为300毫米。为尽快开展试验工作,在西安845厂的协同下,1962年秋,研制人员首先抢建了一条复合推进剂浇注装药试验生产线。研制人员首次用大型新式混合机混药,顺利地完成一台试验发动机的浇注装药,并在山坡上进行了热试车。P3-P5

序言

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经过一年时间的征集、编纂,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了《七彩天路》丛书,其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分册名为《蛟龙吼天——解读固体火箭发动机秘闻》。该书精选航天战线上的典型故事,面向社会公众发行,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亲和力强。这是一件十分令人高兴并值得祝贺的事。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创建45年来,一代又一代人肩负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转战大江南北,从零开始,艰苦创业,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而又充满辉煌的不平凡道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付出了心血与汗水。45年斗转星移,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终不变的追求是:“国家至上,争创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增强国防实力尽到责任。

45年不懈奋斗,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职工不断超越自我,创新固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国家多项重点战略战术武器型号、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卫星发射等研制生产任务,在重大国防项目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统筹建设了西安、蓝田和襄樊三个产业基地,建设了流程优化、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美好家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坚持“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指导思想,以航天新材料和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为主导民品,形成了军民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近5年来,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抓住机遇,专业技术取得新突破,科研生产再创佳绩,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经济水平跃上新台阶,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的长征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的年度经济总收入由“九五”末的不足10亿元,增长到“十五”末的22.6亿元,2006年突破30亿元,并向着“十一五”末突破60亿元的奋斗目标迈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首45年的发展历程,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广大职工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当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参与编纂《七彩天路》丛书,以献给这一伟大事业的创造者,献给参加到这一事业中来的新一代建设者,献给全国各族同胞和世界上一切关心航天事业的朋友们。

读者可以通过书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了解航天人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辉煌业绩和独有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未来几年,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将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研究院广大职工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固体动力技术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拓展固体动力技术的应用领域,大力发展以新材料为主体的民用产业,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规模化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和谐工程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体制新、布局新、形象新、业绩新,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航天高科技研究院,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研究院努力奋斗。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11月

后记

《蛟龙吼天》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筹划、编撰人员的艰辛劳动,如今终于完成了。

在征集文稿、编纂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多单位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研究院党委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由研究院思想政治工作部宣传处负责组稿、编辑工作。研究院老领导邢球痕院士为本书写了序言。研究院主管领导在百忙中审阅了初稿,认为“航天精神理所当然地应该发扬光大,彪炳史册;进行航天精神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的任务。”这对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是个很大的激励。

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北京东山沟创业开始,到今天在西安灞桥建成航天城,45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任务,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远不是这本小册子能包容的,希望这本书的续篇能一直写下去!

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如胡建华、李德然、许定宇、武仲璋、陈汉君、李春堂、陈立学、张凤林、朱明、易仁俊和刘进民为本书撰写了文章;研究院所属单位的吴新华、李威、王志杰、张久晨、王直翔、任皓、伏萍、刘国伟、李建勇、林巧俭、李栋林等,为本书撰写文章或提供了资料;漆尔佑、王玫、邱青长、熊满仓及研究院宣传处的其他同志,为编写本书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整理、组稿和初审工作,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政工部部长王春河同志,对本书的结构乃至具体的文字表述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谨向上述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涉及的面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大,征集的文章和掌握的材料有一定的限度,对史实的记述难免有所遗漏,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7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