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紫砂壶收藏鉴赏百科/专家解读古玩收藏入门百科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王健华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01 宜兴紫砂陶有何特点?

紫砂壶,主要指自明代正德年间以来江苏宜兴蜀山镇生产的紫砂壶。这种紫砂壶是用当地特产的紫砂烧制而成的无釉硬陶,质地坚硬,呈赤褐、淡黄或紫黑色,有优良的宜茶功能。宜兴紫砂陶的出现与发展,并不是普通陶器的优化,而是与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首先,紫砂壶是在宜兴地区产茶和盛行饮茶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明初禁砖茶,改用散茶,饮茶由煮饮改为沸水冲泡,明中期兴起用茶壶泡茶,都是促使紫砂壶诞生的环境条件。

其次,紫砂壶的出现并不是当地陶瓷业的品种扩大,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紫砂壶的成形工艺没有受到传统陶瓷工艺的束缚,而是向锡器手工艺“镶身”技法学习和借鉴,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制壶工艺。

第三,宜兴紫砂陶有优良的宜茶功能,得益于宜兴南部产出的一种特殊陶土——紫泥。而这种紫泥是在明代正德年间才与普通陶土分离出来。人们从这时才认识到紫砂泥不同凡响的性能。紫泥熟土(经过加工)中含有石英砂,含铁量较高,有极其良好的可塑性,干燥收缩率小于8%,烧成温度在1150℃左右,烧成后器表光滑,质地呈细砂粒状,断面的细砂粒状更明显,故叫紫砂。

第四,紫砂壶的出现后,随着文人饮茶风气日盛,又陆续有喜欢紫砂壶文人参与设计,其中不乏著名的文人雅士,他们的介入使得紫砂壶技艺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融壶艺、诗词、书法与篆刻于一体的茶具,成为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02 陶朱公是宜兴陶业的祖师爷吗?宜兴是中国历史上的陶都。当地陶工相传m陶朱公”是当地陶业的开山祖师。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宜兴陶业在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都要祭祀祖师爷“陶朱公”。

03 为什么说紫砂壶创始人是金沙寺僧?

谈及紫砂壶的起源时,各种陶艺古籍都记为是金沙寺僧的首创。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实,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周高起的记载是据当地制艺人的传说。我们仔细分析这则传说可知:金沙寺僧是第一个把紫砂泥从一般陶泥中分选出来,此前紫砂泥一直与陶土被视为低档原料,只用来制作水缸之类的日用粗陶器。金沙寺僧因不是陶工,所以成形工艺没有采用制陶业常用的工艺手段,而是另辟蹊径,即周高起所言“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所以从选用紫砂泥和确立成形工艺来看,金沙寺僧是当之无愧的紫砂壶的创始人。金沙禅寺在宜兴县东南20公里湖汉镇。

04 最早的紫砂艺人是谁?

历史上第一位见于记载的紫砂艺人是供春。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明正德、嘉靖年间的民间紫砂艺人供春(又称龚春),原是宜兴吴颐山的家僮,在金沙禅寺中侍候主人吴氏读书。寺内一老僧善制茶壶,供春便私下从老僧学艺,技艺大进。有一次,供春所制之壶,偶然被主人吴颐山看到,感到该壶形制朴古雅,顿有情趣,又是以前未曾有过,便叫他照样再做几把,并且请当时名流来鉴赏。名流们看后都说好,从此供春壶名声大噪,不消数年,竟成为制壶名家。供春所做的紫砂壶“器薄质坚”,为时人所爱,收藏家竞相收购,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记载。张岱《琅嫒文集》有“供春壶铭”:“古来名画,多不落款,此壶望而知为供春也。使大彬冒认,敢也不敢。”供春所做壶式,除供春壶外,据传还有“龙蛋壶”、“委角印方壶”等壶式。但学界未见供春真品,所见均后仿品。

05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之说属实吗?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之说,仅仅是一种推测,役有考古实物的支持。一般是依据宋人诗文中提到的茶具名称,如北宋学者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宛陵集》15卷),北宋著名的文人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中有“喜共紫瓯吟日酌,羡君潇洒有余情”之句,宋人《满庭芳·试茶》词中有“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园”之句。故有人认为“紫泥新品”、“紫瓯”就是最早的紫砂器。

由于北宋饮茶用小碗(盏)名为“茶瓯”,所以“紫瓯”当是“紫泥茶碗(盏)”而肯定不是壶;而且宋代因斗茶而盛行黑釉盏,有黑色釉与花色釉(黑结晶釉),故仅据诗文尚不能确认“紫泥新品”、“紫瓯”就是紫砂器。宜兴羊角山宋代紫砂

06 窑址能证实什么?

1973年下半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羊角山新建隧道窑时,发现了一处北宋时烧造无釉砂器的龙窑遗址。出土物有壶、罐两大类。壶类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的残器,紫砂罐有高颈罐和矮颈罐两种。罐肩饰横系,器形扁圆,有的带流,有的无流,有的带短柄把手。据研究,宜兴羊角山窑址出土的紫砂器残片都是用甲泥和紫砂泥混合烧成的,说明当时紫砂泥还没有被人重视,证明宋代并没有纯净的紫砂陶,也印证了金沙寺僧发现紫砂泥的记载是可靠的。另外,从口盖的结构来看,宋代紫砂器是罩形盖和平盖,盖上还没有子口,主要用于煮水,为一般日用陶器,与明代正德年间的紫砂壶明显不同,故不能证实明代紫砂壶起源于北宋。

07 元代时宜兴紫砂器有何发展?

目前有关元代宜兴紫砂器的资料发现不多,仅有几条文人笔记,记有当时用紫砂罐泡茶,紫砂罐上出现了划刻铭文。如明代文人蔡司沾在《霁园丛话》记有:“余于白下(即今南京市)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为元、明之际的隐士,生于元大德元年(1297),卒于明初洪武年间。

08 沏茶方式与茶具的选用对紫砂器的发展有何影响?

因沏茶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选用新型茶具,这在我国古代已发生过多次。唐代茶具以青瓷碗为最佳,原因是唐代中期改用蒸青法制茶,饮茶要将茶叶碾碎,置于瓶缶中,然后用沸水冲泡,即陆羽提倡的“窿茶”法。蒸青茶烹煮后,茶汤呈绿中泛红色,用釉色青绿的瓷碗盛放,茶汤显得冰清玉洁。所以茶圣陆羽说“邢不如越”,即是说饮茶,邢窑的白瓷碗不如越窑的青瓷碗好。

宋代制茶仍是蒸青法,但宋人饮茶却喜用黑釉茶盏。原因是宋代盛行“斗茶”,黑釉茶盏便于观察茶色,便于显现白色茶沫,因而成为斗茶者的首选。宋人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新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培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茶家自不用。”

明代制茶改用炒青,洪武年间,朝廷曾下令禁止制造贡茶,此后,贡茶团饼仅用于边境交易,国内已改用散茶(即叶茶),饮茶逐渐由煮饮改为沸水冲泡,又一次引起了茶具的演变。起初是用茶碗,明代中期以后兴起用茶壶泡茶。因为用壶泡茶比盏更宜于保暖,茶香不易散逸,又可防止尘埃落人,故用茶壶泡茶很快得到推广,并成为时尚。明人许次纾《茶疏》载:“住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昕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宜兴紫砂壶就是在顺应人们用壶沏茶的习俗中出现的,并以优良的宜茶性能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P2-6

目录

紫砂壶基础知识

一、紫砂壶的历史

二、宜兴紫砂泥

三、紫砂壶制作

四、紫砂壶的品种分类

紫砂壶鉴赏

一、明代紫砂壶鉴赏 

二、清代紫砂壶鉴赏

三、民国紫砂壶鉴赏 

四、现代紫砂壶鉴赏

五、现代紫砂陶艺 

六、紫砂壶鉴赏与收藏

序言

近十几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间收藏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出现,为我国民间收藏活动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交易方式。

现代艺术品收藏活动的本质是利用社会公认的艺术收藏品作为媒介的投资理财活动。艺术收藏品一般都具有稀少性(甚至是唯一性)、历史性、资料性、资源性、艺术性、社会认同性和高价值。因此,能成为现代艺术收藏品的,都应当具备上述种种特性。例如过去很少有人认为是文化艺术品的明清硬木家具,正是具备了上述种种特性,在现代的条件下成为了最热门收藏品类。但一般家具,也正因为缺少上述一些特性,故不能成为艺术收藏品。

艺术品收藏最核心的问题是识别真假和价值评估,这也是广大收藏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凡见过鉴定专家鉴宝的人,莫不为专家慧眼识真伪的能力所折服,认为他们有鉴宝秘诀。其实鉴宝秘诀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有,是说专家的确实有过人经验和眼力,所以在鉴宝的瞬间能想到常人所想不到、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说没有,是指专家的过人能力也是基于对艺术品全面了解和毕生的专业实践经验,鉴宝时运用了这些知识和经验。由此可知,艺术品收藏是一种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活动,需要站在一个相关知识的平台之上。因此,全方位了解每一种艺术品的相关知识,才是鉴宝的秘诀。

为此,我们精选相关资料,编辑了《专家解读古玩收藏入门百科》,每册介绍一种艺术品收藏门类,并以问答形式,对艺术品的源流与发展、制作工艺、品种分类、造型特点、装饰特色、原材料、断代辨伪、流传情况、收藏行情等作了重点介绍,并配有许多图片,供读者鉴赏。本书按类别编排,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虽然收藏艺术品能力的提高,还要有待于在有经验的人带领下进行更多的实践,并非是读几本书就可以跃跃欲试的。但从文化角度读读此书也是有益的,至少能帮助读者了解、体味一种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术之所在。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内容推荐

宜兴紫砂以特定的材质性、工艺性、文化性和优良的宜茶功能而著称,可以说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收藏品之一。紫砂收藏历来讲究文化鉴赏性,从明代中期起,收藏紫砂名人名作便成为最鲜明的特点,人称[时玩]。

历代紫砂名作,是紫砂艺术发展的见证,也是今人进行紫砂收藏鉴赏的知识平台。看懂了历代紫砂名作,便了解了宜兴紫砂。本书的特点也在于此。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专家解读古玩收藏入门百科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紫砂壶的源流与发展、制作工艺、品种分类、造型特点、装饰特色、原材料、断代辨伪、流传情况、收藏行情等作了重点介绍,并配有许多图片,供读者鉴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