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哈德·纽曼加入著名的飞虎队。在飞虎队里,大家都称他为“德国佬赫尔曼”。天下事常常就充满了矛盾,赫尔曼虽然是一个“敌侨”,但他竞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名军士长。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后来他为什么又成为了通用电气副总裁呢?本书将为你揭示这其中的所有谜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纽曼回忆录(从飞虎队员到通用副总裁)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格尔哈德·纽曼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格尔哈德·纽曼加入著名的飞虎队。在飞虎队里,大家都称他为“德国佬赫尔曼”。天下事常常就充满了矛盾,赫尔曼虽然是一个“敌侨”,但他竞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名军士长。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后来他为什么又成为了通用电气副总裁呢?本书将为你揭示这其中的所有谜团! 内容推荐 格尔哈德·纽曼(Gerhard Neumann)生于上世纪初期的德国,早年经过三年严格的满手油污的学徒训练,随后进人密特威达工业大学机械系学习,这为他将来的事业奠定了非常有益的基础。纳粹在德国盛行、日本侵华开始的时候,他来到了中国,参加了陈纳德将军组织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他利用几架被打落的日本飞机组装了一架日本“零式战斗机”,使我方更加了解敌方飞机性能的优势和缺陷,为战胜日本空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后,他和自己的女朋友用一辆自己组装的汽车穿越了亚洲大陆一万多英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显示了他精湛的技艺水准和冒险精神,展现了动力机械所固有的美感和力量。 纽曼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是他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岁月,他从一名普通的测试工程师做到副总裁。他负责研发的J-1590喷射发动机成为世界飞机发动机的主流产品,赢得了全球范围的赞誉,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他是一名天才的领导者,他的出色管理才能为通用电气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瞬间之差 第二章 在德国的学徒生涯 第三章 中学生活 第四章 不继父业,学习设计 第五章 离德远走,东抵香港 第六章 初抵昆明,往来要人间 第七章 飞虎队里的德国佬 第八章 揭破日本零式战斗机之谜 第九章 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士军士 第十章 初访美国 第十一章 国会专案特授公民 第十二章 带爱人重返中国 第十三章 横跨亚洲一万里 第十四章 过了德黑兰即入顺利之境 第十五章 进入通用电气公司 第十六章 神奇的GOL-1590发动机 第十七章 通用电气的喷射发动机世界 第十八章 所向无敌的竞争 第十九章 广游则博闻 第二十章 回顾与前瞻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头一个月,德国所有十八岁到三十岁的男人都应征入伍。我的父亲已三十三岁,但他仍自愿从军,在军队受过基本训练后,被派在法国的凡尔登城和堪勃兰附近的战壕里过了三年。1916年圣诞节他回家休假,这是1917年10月我降临这个世界的原因。 1918年11月停战后,爸爸又回到了他的本行——管理并经营1860年成立的北德羽毛产品公司,这时它已成为德国经营羽毛和鸭绒两家最大的公司之一。公司的这些羽毛都是从东欧匈牙利和北欧芬兰的农民那里收购来的,用大洗衣机清洁、干燥后,放人接通的玻璃舱内,用垂直的强风机往上吹,重的羽毛绒落在吹气El附近,轻的被吹到最上面的舱内。羽毛就按尺寸大小分开了。然后,抽气泵把分好类的绒和毛分别抽人到大袋里,运往被子和枕头制造厂。羽毛在清洗的过程中,产生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恶臭味。这使我当时下了决心将来绝不从事羽毛业。 我在德国的二十一年中,很少见到父亲。他的一生只围着事业转,只有几个夏天的夜晚和他一起到附近的兵营散步,看士兵换岗。我父亲西格弗里德和母亲弗丽达都出生在普鲁士,他们有犹太的传统,但未入教。实际上他们认为自己是具有犹太血统的德国人,而不是德国犹太人,就好像在圣诞节时,摆一棵圣诞树是纽曼家中的传统。我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喜欢滑雪、滑冰、打网球、下棋、打桥牌等活动。她雇用两个女佣料理家务。她的家族里出现过一位弗里茨·哈勃博士(Dr.Fritz Haber),制造氨的发明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火工业非常需要氨,为了表示奖励,在1928年德国国王授予他德国最佳公民的荣誉奖。1918年哈勃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我母亲唯一的哥哥是佩带“铁十字”勋章的陆军上尉——迫击炮营的营长,1918年11月停战前六天在法国阵亡。我有两个姐姐:安妮里斯和尤拉,我很少和她们来往。尤拉十七岁时,骑马摔下来,就医时才发现得了癌症,已经属晚期,并且扩散了,1932年她才十八岁时就去世了。大姐安妮同年在法兰克福嫁给了一个牙科医生,他们却在希特勒上台以前就搬到耶路撒冷去住了。 我的故乡法兰克福奥德,是德国两个法兰克福之中较小的一个,那个大的而且众所周知的是德国西部的法兰克福梅茵。我家的法兰克福依傍奥德河畔,在柏林以东五十英里,是普鲁士的布兰登堡的省城,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我们有自己的大学。17世纪时曾遭到瑞典国王古斯塔瓦二世阿道夫的围攻。一百年后,普鲁士大公弗瑞德里克率兵驱逐了入侵的俄国人。名诗人翰瑞·冯·克莱斯特诞生于此。探险家亚历山大·冯·汉伯尔特也在此地读过法兰克福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允许德国有国防军十万人,这些部队大部分驻扎在法兰克福。每当星期日,为军人做礼拜的军乐队,唤醒了奥德河畔沉睡的城市,让大家非常兴奋的是骑兵的乐队打着军鼓,吹着军号,马队以整齐的步伐穿过市区时壮观无比。 纽曼家的房子是一个现代化的别墅,大花园里有许多果树,包括樱桃树。和其他的普鲁士家庭一样,纽曼家的家教非常严格,对父母是要绝对服从的,对父母的教诲绝不许说“不”,甚至于,在家里吹口哨都是不礼貌的,是绝对禁止的。他们会问:“你以为你在哪儿?在马棚里吗?”对大人说话不许把手放在裤子口袋里。违背这些规矩,是要受处罚的。或者星期六下午不许去看电影,或者把我的集邮本锁一星期。有一次,我在大门前用气枪打坏了街上的汽灯,被罚三十天不许动那枪。普鲁士人认为动感情就是没有男子汉气质。父母从不吻孩子,只是晚上上楼睡觉前贴一下脸颊。晚上九点钟必须上床,绝对不准哭闹。至于自由,课余时间可以随意去玩,但是必须先完成作业。“先工作,后娱乐”是丝毫不能改变的。但二十年后,我在美国的家里,若想实行这些规矩,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1927年,查尔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有史以来空前地从纽约往东飞越大西洋直达法国巴黎的壮举,激发了人们对世界整体的想象,虽然我衷心地希望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是个德国人,但对林白“圣路易斯精神号”(Spirit of St.Louis)飞行的成功同样地感到兴奋。当然,很巧的是:林白却是一个德国种的美国人。尤其,最引人注意的是同一年有好几个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都企图从东向西飞越大西洋,他们好像却没有想到那样做会遇到强烈的逆风,结果没有一个成功。而且好几个飞行员还因此丧生。然而第二年,考尔(Kohl)、冯一赫那弗尔德(Von Hunefeld)和菲茨莫里斯少校(Major Fitzmaurrice),两个德国人和一个爱尔兰军官,驾着单发动机全金属的“容克”飞机,第一次从东向西飞过了大西洋。 1927年,我快十岁时,一架四座位的上单翼飞机降在一个1914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在法兰克福狭窄的草地跑道上。只要付费五马克,就可以带人在附近上空飞行十五分钟,五天以后,我从我的积蓄里凑出了五个马克,骑车跑了十公里到了机场,买了一张票就在附近上空兜了一个圈儿。起飞后达到几乎三千英尺的高度,每小时五十五英里的速度,很快地我看到了我们的房子和花园、上学的路、图书馆、运动场和古老的市政府。我认出那一个个小黑点是人,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害怕。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这件事不能告诉父母,但是在饭桌上,我压抑不住我的兴奋和经历了惊险后的喜悦心情,描述了从空中所看到的城市、我们的房子和上学的路等等。父母没有责备我,反而三个月后,他们自己也搭乘从柏林到德里斯顿的定期班机作了一次旅行。 同年,我开始了为期六年的男子高级学校的学习。三门外语是必修课,六年拉丁文,四年法文,三年英文或希腊文。我选了英文。在语文和历史方面我是个平凡的学生,但数学、物理、体育和地理,我的成绩优秀。有一次,我忘记了一条印度的河名,是从阿萨姆山流人加尔各答附近的孟加拉湾的。一位有白胡子跟我同名的纽曼教授罚我或在他的家里拔一下午的草,很通常的惩罚,或用钢笔整芹地抄写三百遍“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印度”。我选了后者,很有效,我再也没有忘,己过这条河和它的位置。P9-11 序言 我第一次遇见格尔哈德·纽曼(Gerhard Neumann),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点在中国昆明。从那时起,我就被他充沛的生气及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冒险经历所迷惑住了。格尔哈德跟我先夫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GeneralClaire Lee Chennault)认识以后,他加入了著名的飞虎队。在飞虎队里,大家都称他为“德国佬赫尔曼”。天下事常常就充满了矛盾,赫尔曼虽然是一个“敌侨”,但他竞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名军士长。 格尔哈德的工程才干、风趣、幽默感,以及他与上下同仁问极好的和睦关系,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爱戴。前任美国战略空军司令,也是后来的空军副总司令布鲁斯·霍洛威将军曾经说过:“格尔哈德在中国战场上具有崇高的价值。有他担任飞机保养队长,就像让查理·凯特林(通用汽车公司著名工程师与发明家)去经营一个小小的雪佛兰汽车维修站一样。” 纽曼因为拼装了一架被飞虎队击毁的日本零式战斗机,以及他为战略情报局(OSS)在远东方面所做工作的非凡成就,致使美国国会采用专案立法授予他美国公民身份。战后,他曾偕同他美斟籍的夫人与一只爱犬乘吉普车横贯亚洲,完成一次万里跋涉的壮举。他从一个未经烙印的野马般的小经理,被提升到执掌通用电气公司几十亿美元的喷气发动机部门的领导。这些令人惊讶的生涯,更丰富地增加了他奇特生活的情趣与色彩。 格尔哈德·纽曼代表着各种传统、文化、才智的特殊融合,不仅铸成了美国部分的过去,而且肯定地亦将塑造美国的未来。 后记 我认识格尔哈德·纽曼是在中国的昆明,那是1940年,我13岁。一天放学刚回到家,门房老头儿匆匆到上房来告诉我大门外来了一个外国人,叽叽咕咕,不懂他说什么。问我怎么办。我走到大门口儿,从铁门栏杆空隙中看见一个衣着稍显狼狈的外国人,一边放着一个像铺盖卷的布袋,另一边放着一个铁皮做的工具箱。他说的话我听不懂,但我知道他说的是英语,因为我听得出几个字,那是我第一年在初三英文课里学过的,如I,you,he,one,two,three。我只好用手势让他进来,在等候室里坐坐。同时我打电话告诉我父亲。正好那时我父亲秘书处里有一位姓费的英文秘书,费先生到我们家后,沟通的困难就解决了。原来这外国人来自德国,名叫格尔哈德·纽曼。因为他看见我们院里停着一辆德国“奔驰”(Benz)小轿车,而他从前又曾在德国Benz车厂工作过,因此,想问我们那车是否需要维修或保养。就是缘分吧,正好那时这车换排挡时偶尔会发出一种怪声,我就请他检查检查。他稍稍检查并试开后说他知道是什么毛病,修理也不太麻烦,我就让他修了。纽曼替我们把那车修好后,又连续到我们家来了一个星期把其他几辆车也做了彻底的检查和保养。我们对他的工作很满意,想来他对我们付给他的酬劳也还满意,只是纽曼又将面临失业困境。父亲让我给亲友们打电话介绍纽曼去照顾他们的车子,后来又让他用一个在大观路(当时属郊外)上的铺面改装成一个小小的修车店。时值美国来华助战(抗日战争)的飞虎队飞行员日益增加,又因为这些外国人来华助战并非美国政府行为,而属于非官方的志愿队,因而未配有美军的吉普车,所以都得把自己的私家车从美国带到昆明来。这些车子的主人也成了纽曼修车店的客户。纽曼先生的生意日渐兴旺,很快就达到了自给自足。 纽曼认识了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修车业还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因陈纳德很欣赏他的才华和能力,而且两人颇有一见如故之感,不久陈纳德就任命纽曼为飞虎队的军士技工长。珍珠港被日军偷袭,美国对日宣战,飞虎队即被扩编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那时,美军正规编制只有陆、海两军,空中作战则附属陆、海军之下。当时美制的航空队,如第十四航空队,基本上相当于现代军制的一个空军师),陈纳德当即被晋升为第十四航空队的准将指挥官。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门房跟我说纽曼先生又来过,留了一个条子。这时我的英文小有进步,并在字典的协助下,明白了条子的大意。条子上简单地写着:因有要事,必须立刻离开昆明,后会有期!我万没想到,后会之期竟在三十年之后,后会之地却在美国。 三十年后,我和表兄龙绳文在华盛顿见到了纽曼先生。纽曼把他的自传送给龙绳文和我各一本。在一次长达几乎五个小时的叙旧电话中,纽曼和我毫无保留地畅谈过去。他最后嘱我当我读他自传中有关昆明的往事部分,务必非常认真。若遇与事实不符之处,让我记下来告诉他,他可以在下一版付印前加以纠正。 这正是我翻译此书的缘起。在翻译过程中,我参考了台湾张维先生的译本,在此表示热忱感谢。 李保均 2007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极为有趣和诙谐的作品。 ——通用动力公司董事长 大卫·F路易斯 格尔哈德·纽曼一生充满了离奇、富有刺激性的冒险,他更是一个具有高度成就的工程师和高层管理,的确是一个杰出人才,也是我们最敬爱的人。 ——麦当劳·道格拉斯公司董事长 桑福德·N.麦当奈尔 看过格尔哈德这本书的人应当会得到我跟他在商业来往上得到的结论,就是这个行业仍有开拓自由的精神。 ——波音飞机公司董事长 T.A.威尔森 格尔哈德·纽曼的无畏、重诺加上他高尚的人格组成了任何高级管理人必具的先决条件。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 弗雷德·波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