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贾平凹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见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副馆长、贾平凹之友网站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孙见喜所作的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在本书中作者对贾平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感人。本书披露了有关重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情况、可供喜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缩影。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作者是贾平凹的朋友和贾平凹研究专家。书中对贾平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感人。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不但多,而且有些还曾引起争议,本书披露了有关重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情况、可供喜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缩影。

目录

第一章 捞红薯的小挖扒

第二章 谈恋爱的小花招

第三章 静虚村的耕耘者

第四章 小嫂子的红对联

第五章 《浮躁》里的老铁匠

第六章 仙游寺的美人琴

第七章 老神仙的关穴地

第八章 三毛慕拜贾大师

第九章 西京小说的风波

第十章 《白夜》冲击波

第十一章 回归《高老庄》

第十二章 郭梅是个小同志

第十三章 《怀念狼》及其后碎事

第十四章 从《病相报告》到《秦腔》

第十五章 从民间立场到中国气魄

附录一:贾平凹著作版本分类目录(1977年-2005年)

附录二:近年来研究贾平凹的论文目录(2000年-2003年)

附录三:近年来研究贾平凹的专著目录(1990年-2005年)

试读章节

平娃上小学了,一年级便开始给父亲写信。父亲在山阳县教书,妈妈的话,奶奶的话,都通过平娃的小铅笔传达过去。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年年得奖。初小设在法性寺,一年级的教室在贾家祠堂。

桌子是一溜土墩墩,凳子要自带。那时还没分家,院里孩子多,家里没有那么多凳子。大伯立了规定,考上高小才发凳子,初小一律没有。凳子没有,办法却有,大伯把一捆劈柴解开,用斧砍去毛刺棱角,发给每人两根。平娃是抱着两根劈柴去上学的。两根劈柴往人家凳子上一担,坐着夹屁股,他便骑了上去。于是,四年小学,他是骑着劈柴过来的。

他没有书包,娘用她衬枕头的蓝花布给他包书。没有笔,他自己想出了办法,把竹筷削尖,蘸上墨水就是钢笔;偷一撮大伯羊皮褥上的毛,扎到柳棍上就能写大字。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三门课得了9分。回到家,他要把那个本本拿给娘看,却想不到竟丢了,他为此哭了一晌午。

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功课门门好,人缘也好,深得老师们的宠爱。他由少先队员中队委员升任大队长,胳膊上戴着三道红杠杠。大队长要向他的部下讲话,老师抱他站到凳子上。他爱看戏,远近都要随了大人去,后来还在村上剧团饰演角色,是《穷人恨》中的狗娃。那时候,他演戏的积极性很高。去外村演出,晚上回来常常很晚,娘便温两个“水花”柿子在锅里,算作儿子归来后的夜餐。

戏是极爱演的,可学习从没误过。一年级时,有个星期六下午,娘领他到30里外的县城去看姨,并说好星期天下午回来,不误他星期一上学。可是到星期天下午,姨说什么也要留娘再住一天,娘动摇了,不想走了,并要说服儿子。平娃执意不从,姨便下保证说,星期一早上挡个车,一碗饭的时间就回去了,误不了上课。熬到星期一早上了,三人去挡车,偏巧就没有挡住,眼看日头一竿子高了,姨就留他们吃过早饭再走。这时,平娃对娘说,你去帮姨做饭,我在公路上看人家骑自行车,饭熟了就回来。可是,饭熟了,人不见了,老姊妹方知上了大当。娘急急包了两个蒸馍,上路追赶,她知道儿子对学业是多么重视!

这一年,他刚刚7岁,有胆量独自走完30里路。他心里明白,来时是顺着公路走到县城的,回去也只要顺着公路,终能回来家里。

娘整整追了20里,才看见他的小身影。待赶上了他,离村只有两里路了。他虽然迟到了,但终于赶在放学前回到了学校。

早上去学校,他每天都去得很早。可是教室在庙里,满墙都是神神鬼鬼的壁画。这些五颜六色的面目于拂晓朦胧中很是吓人,这样他便去鼓动全院的堂兄弟们。他们贪睡,他就挨个儿去叫门。大家结伙朝学校去,路过黑洞似的屋巷,路过秋风瑟瑟的包谷地,谁也不敢打头,他便缩了脖子去充好汉。他有壮胆的办法,就是领着大家高声地唱歌。到学校先背书,书背熟了,便在教室门前跳舞、玩火。小脚的厦屋婆扭过秧歌,是分田地那一年工作组领着扭的。

冬日里,破庙里北风穿进穿出,同学们冻得直流鼻涕。一到下课,同学们跺着脚奔出去,他们有自己的取暖方法。向阳背风的角角,他们顺墙挤油油。每个人都可能被拥到墙角那个王位上去。在那里,可以憋了气,架起胳膊,让一排人的冲力把自己抬起来。大家都要攻占这个王位,占领者也随时可能被后来者拐出去。这样,一个轮回下来,脚也热,手也热了,身上说不准还要冒汗呢!只是这种取暖方法特别费衣服,因为挤油油总是贴着墙锉的。平娃人,小外号叫“菜籽儿”,他每一上阵就要被别人打拐子出去。拐出去了,又常常被年龄大的同学捉住“打夯”。他们几个人一齐上,先将他按倒,再捉住两手和两脚抬起来,再高高地墩下去,总要听到屁股蛋子在泥地上“咚”地一响,方才哄散开来。

秋收后,他最乐意帮人家剥包谷。这时候,各家的大人都把自己最精彩的故事讲出来,他们要吸引爱听故事的孩子来给自己帮忙。他们要最早地剥完自家的玉米,以便晒干收藏。特别是一位邻居老爷,他不仅善讲狼和鬼,还能评说薛仁贵征东征西,这故事很长,要从立夏说到立秋。平娃是他最忠实的崇拜者,拿烟取火,端茶水,小脚儿比谁都勤。他缩在人家的膝盖下,整个夏夜全在光棍楼上过。秋后收了玉米种了麦,他还常常往老爷家钻。土墙下有个大妈会唱儿歌,他每每要缠着人家唱个没完没了。所谓“月亮光光,把牛吆到梁上”之类,就是那时学会的。

平娃心灵,可身体发育最慢,比起同龄人来,他总要低上一头呢!甚至和弟弟打架,他也常常吃亏。上体育课是最发愁的,沙坑跳不远,篮球抢不着,只有一旁去看女孩玩石子,跳房房。年龄稍大,看女孩玩也不好意思了,只得一个人坐着,默默地呆想。他是善于想入非非的。地缝里一只蚂蚁,柳叶上一个蝉壳,喇叭花上出现白斑,向日葵上两只彩蝶,他都寻着根儿去看。有时,想得痴迷,竟连吃饭睡觉都忘了呢!特别是天上的月亮,月亮跟前的星星,常常勾起他旷远的遐想。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孤僻了,性格变得内向起来,或者说,他开始独立观察生活了。

小学高年级,每逢寒暑二假,拾柴是平娃的主要营生。他背上扣个大笼,手拿能砍能砸的弯镰,领了弟弟,远山去不了,便在村庄周围转。村庄周围有什么呢?渠堰、河堤、坡根、土畔、坟丛,那里有枣剌疙瘩老树根,有干枝朽木枯树皮;弟兄二人用镰背捶,用石头砸,砍、刨、搂、扒;特别是渠堰上荆梢的疙瘩根,一捶便是马掌大一块,还带一撮毛毛梢,赶黑回去,满满一笼,弟兄二人要可着气力抬呢!

儿子捡得柴火,灶下不愁烧火,娘自然高兴。常常是在出发前,娘要奖赏每人半块煎饼。他们把煎饼卷起来,舍不得吃,走一路,嚼一点点,常常还要用荷叶包一半留着回来的路上吃。有时候,他们自己惩罚自己,那是没有捡到柴火的时候,就将那一半煎饼携回去,退给娘。他们将捡来的柴在房檐下堆得整整齐齐,大头朝外,齐楞楞一堵白墙,常要惹得邻家的羡慕。在棣花东街,贾家老四的两个儿子会拾柴是出了名的。

也有招来灾祸的时候。为了防洪和水利,林木是受到保护的,这样,河堤渠堰常常有人看守。冷不防,他们被人捉住了,轻则扭去见家长,重则夺了笼子和镰刀,甚至还要挨打。遇到这号事,娘是不会袒护儿子的,反正做了错事就不给饭吃。其实,他们怎么饿得着呢!有婶娘,有叔伯,谁家锅底刮不出一碗锅巴?当然,他们也要争气,上树吃蛋柿、下池摸莲藕,自然界有的是营养品。有时候,他们捉了蝉来烧着吃,连肉也有了呢!有时候,他们遭人追捕,就钻芦苇荡、潜荷塘,有打游击的惊险,也有捉迷藏的乐趣。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