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学探索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年1月17日)
努力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路
——对赣州实践的调研与思考
(2006年7月1日)
立足欠发达省情实际,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
(2006年10月28日)
加强村落社区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2006年11月1日)
中国一个农业省份的发展之路
——在英国牛津大学暨剑桥大学的演讲
(2006年6月6日~7日)
发展观的由来、演变与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2004年5月29日)
用未来引领今天
(2007年9月26日)
树立新的科技发展观
(2005年6月11日)
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2005年12月1日)
在战略上注重抓住机遇,在战术上注重化解挑战
(2007年1月8日)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2007年3月20日)
抓住一个根本,实现五个新突破
——深入学习浙江经验
(2007年5月14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卷篇
——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
(2007年7月16日)
二 战略思路
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决不动摇
(2001年8月15日)
努力搞好鄱阳湖资源深度开发与新产业培育
(2001年8月29日)
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2年1月1日)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3月28日)
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依靠科技
(2004年11月16日)
着眼整个国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2005年2月16日)
切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2006年1月20日)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实践
——在国际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高级官员研修班的港
(2006年4月24日)
“一村一品”,富民强县
(2006年5月25日)
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2006年11月18日)
三 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开创农业农村新局面
(2003年2月12日)
移民建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03年2月22日)
发展县域经济,演好江西崛起“重头戏”
(2003年7月15日)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3年7月30日)
正确处理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三个关系
(2004年2月4日)
着力解决农村社会发展这条“短腿”问题
(2004年6月2日)
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的融合度
(2005年1月18日)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更好服务“三农”
(2005年4月20日)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7年1月10日)
加快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2007年2月5日)
四 粮食安全
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03年11月18日)
统筹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2004年2月4日)
牢牢把握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
(2004年6月3日)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社稷的战略产业
(2004年7月28日)
五 林权改革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建设绿色产业体系
(2004年6月7日)
深化林权改革,实现兴林富农
(2005年4月16日)
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7月)
继续深化林权改革,大力推进林业发展
(2007年6月1日)
六 旅游经济
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2003年9月26日)
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后花园”战略
(2003年9月28日)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2005年4月27日)
一项富民工程,一个支柱产业
(2006年5月21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兼谈对江西旅游业的回顾与展望
(2007年5月31日)
七 文明和谐
提高境界,开阔眼界
(2002年12月1日)
江草江花处处鲜
(2001年12月22日)
绝不能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
(2002年1月29日)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2002年12月20日)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2003年5月)
让赣鄱风光永远迷人芬芳
(2003年9月18日)
不忘前贤,激励后人
——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七十周年》一书写的序
(2004年7月)
东江是沟通赣粤港的亲情血脉
(2004年12月14日)
稳定低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2006年2月12日)
引进项目中的三条“底线"
(2006年3月17日)
山江湖工程是江西走向世界的绿色品牌
(2006年4月21日)
江西农大要为促进江西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06年6月21日)
扎实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2007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