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毛泽东相约几个同学到湘江中游泳。他兴致勃勃地最先入水,不慎进入一个游涡。毛泽东奋力搏击,苦苦挣扎,但怎么也摆脱不了险情……本书写得真实生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段历史,可以补充和丰富党史军史材料,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是很宝贵的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历险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作者 | 山齐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1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毛泽东相约几个同学到湘江中游泳。他兴致勃勃地最先入水,不慎进入一个游涡。毛泽东奋力搏击,苦苦挣扎,但怎么也摆脱不了险情……本书写得真实生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段历史,可以补充和丰富党史军史材料,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是很宝贵的教材。 内容推荐 1936年6月21日清晨,国民党高双城部勾结地方反动武装近千人,偷袭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此时正在酣睡,警卫员贺清华不得不把他唤醒。周恩来也催着他快撤。敌人蜂拥从西门进来,毛泽东不慌不忙从南门撤出,他在一条山沟里隐蔽前进,不料又遇到一股敌人。1936年7月3日,毛泽东同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陕北小城保安。不久,国民党军开始大规模“围剿”红军,保安城内充满战争气氛。这天上午,3架国民党轰炸机偷袭保安,在毛泽东窑洞左边投下几颗炸弹,警卫人员大惊失色,毛泽东却乐呵呵地说:“怕什么呀,他投他的弹,我办我的公,井水不犯河水嘛!”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他一边处理着党政军日常公务,一边抓紧时间读书和著述。这年7月的一天,工作了一夜的毛泽东上床休息。突然,院子里响起清脆的枪声,一粒子弹射进毛泽东的窑洞,窗户上出现了可怕的弹孔。毛泽东一下被惊醒了,他大声喝问:“哪个打枪?!”1938年4月,一个化名为沈辉的特务,随着中央大学教授访问团潜入延安,混入边区政府教育部门,欲刺杀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他悄悄来到毛泽东驻地观察,想伺机下手,然而始终没有得手。其同伙在落网后十分纳闷:这个杀手为何不同他们联系?为何迟迟不肯动手?…… 目录 第一章 风云初起 1.初识湘江水有情 2.指挥若定退乱兵 3.“一大”会场遇险情 4.密探走近毛泽东 5.智斗省长被通缉 第二章 农运潮中 1.“养病”遇险韶山冲 2.汉口街头巧脱身 3.稳坐大轿离板仓 4.两块银元换性命 第三章 苏区险难 1.稳坐塘边戏顽敌 2.两次突围军情急 3.重病之中闯险关 4.自云山下呼声急 第四章 长征路上 1.枪林弹雨过湘江 2.突破天险险更大 3.草地惊变走为上 第五章 延安岁月 1.紧急避险瓦窑堡 2.保安城里不保安 3.子弹打进窑洞里 4.高级杀手进延安 5.日寇轰炸延安城 6.千钧一发擒刺客 7.特务近在咫尺间 8.重庆履险谈笑还 第六章 转战陕北 1.依依难舍别延安 2.给我添了一朵花 3.两次转移两遇险 4.巧与敌人擦肩过 5.斗智斗勇在河边 6.有惊无险过黄河 第七章 走向胜利 1.险遭车祸五台山 2.爆炸声震城南庄 3.重兵偷袭西柏坡 4.火车难进“清华园” 第八章 开国前后 1.前门大街擒刺客 2.特务盯上中南海 3.阴谋炮击天安门 第九章 南北之行 1.访苏路上有险情 2.海滨浴场斗恶浪 3.专机突然失踪了 4.南宁之夜夜不宁 5.身历武汉大动乱 6.险象环生南巡路 第十章 伟人暮年 1.游泳池边报病危 2.乐曲声中治眼病 3.笑傲死神永世存 注释索引 后记 试读章节 20世纪之初,古城长沙南门外的“书院坪”上,耸立起一座颇具规模的西式楼房,阔阶广庭,堪称堂皇。一道精美的铁栏杆成为它的围墙,外面临街开了一条不很宽的马路,书香飘溢,学子悠悠,这便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春天,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其中有个湘潭县韶山冲的学生,随校转入一师,被编入本科一部第八班学习。这一年他21岁,方正清秀的面孔,炯炯有神的眼睛,身材颀长,举止沉稳,穿着学校发的蓝色校服。不过,他最爱穿的是件灰色的学生长袍。到了冬天,为了抵御寒意,便在长袍里再加一件短褂。他的裤子总是显得有些肥大,而他从来也不在意。到了夏天,他又打起赤脚,几乎从来不穿袜子,一双布鞋显得特别耐穿,裂了口子也舍不得把它扔掉。在湖南一师,校方要求学生使用全国通行的“国语”,而这个学生对此不大用心,总也难改他的湘潭口音,因而被不少同学认为有些“土气”。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所谓“土气”的学生,谈吐和举止一点也不土气。他手不释卷,文笔出众,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身边很快出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更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就是这个当初被认为“土气”的学生,成了改天换地的民族英雄,一位震撼世界的东方巨人——毛泽东! 然而,伟人的人生起步并不全都引人注目,正如晋代大诗人陶潜先生所言:“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毛泽东这位普通的湘潭农家子,刚进湖南一师时,在枝丫相连的学林中,并没有显出多么特别。但是很快他就像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木,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当时,学校订了35种校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然而毛泽东对此置若罔闻,屡屡违反校规。比如:他不遵守作息时间,别人都上床睡觉了,他还在走廊上、茶炉室或阅览室读报看书。为了对付校方的统一熄灯,他自制了一盏油灯,下面用一节竹筒垫起,一次不慎燃了蚊帐,几乎引起一场大火,惹得议论纷纷。又如:毛泽东不能按照教学计划听讲,讨厌必修的自然科学课程。还有,毛泽东喜欢看些“闲书”,每次外出,总要到有旧书摊的玉泉街和府正街走走,带回一本又一本学校禁止看的“闲书”。如此等等,全是有违校规的行动。因而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开除毛泽东的决定。然而,这位不守规矩的学生却受到一些教师的喜爱和器重,使得校方的这些决定并未认真执行。毛泽东在一师的同学、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萧三先生回忆说: “学校行政方面不喜欢毛泽东同志之破坏校规,但又爱他之有才能。有几次行政方面为顾及自己的‘威信’,讨论开除他出校的问题。这时一个很有威望和信仰的教员杨昌济先生说道:‘毛泽东是一个特别的学生,你们不懂得他,不能拿寻常校规来论!’” 这里,需要说一说的是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号怀中,湖南长沙板仓人。出身书香门第,是很有名的“长沙的大儒”。他早年留学日本、英国,并考察游历过德国、瑞士。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在湖南一师教授修身、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毛泽东很喜欢杨先生讲的《西洋伦理学史》,每课必到,认真听讲,工工整整写了7大本笔记。杨先生不仅在讲堂上谆谆教导着他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深深影响着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杨先生是个唯心主义者和进化论者,他非常相信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他废止早饭,行深呼吸,主张静坐,喜好体操,并特意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澡盆,不分春夏秋冬坚持冷水浴。他这样解释说:“人必须每天做一件艰苦的事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冷水不仅磨炼意志,还能增强体质。” 杨先生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紧紧吸引着满腔热情的毛泽东,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加以效仿,去掉早餐,洗冷水浴。再后来,还利用风、雨、太阳等自然条件坚持锻炼。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还专门谈到了这段有趣的生活:“我们在田野里,山上山下,沿着城墙,跨越溪流地行走。无雨时我们就脱去衣服,名之为雨淋浴。阳光灼烁时,我也剥去衣服,名之为日光浴。春风和暖时,我们又算是一种新运动,叫‘浴风’,在已经结霜的天气,我们还露宿田陌间,或是在十一月,我们还在寒溪中游泳。”P1-3 后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革命前辈和诸位时贤的一些文章、资料和研究成果,均在正文后一一注明。本书选用了吴印咸、吕厚民、杜修贤等摄影家拍摄的一些照片,同时还选用了一些历史照片,在此,谨向以上诸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即将付梓,借此机会向中国青年出版社表示由衷的谢忱,感谢他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付出的艰苦劳动。同时也感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们,他们对书稿进行了认真审阅和史料核实,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此外,济南社会科学院文史所研究员董正春、山东杏林学院院长常翠鸣、我的好友李青田也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由于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有疏漏,敬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山 齐 2005年11月第一稿于济南 2006年3月第二稿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