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为官处世36计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福春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位杰出的政治人物,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本书采撷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详实地介绍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用人之术,处世之方,并归纳总结了他为官处世的36个计谋招法,集知识性、历史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每一个想了解曾国藩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采撷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详实地介绍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用人之术,处世之方,并归纳总结了他为官处世的36个招法,集知识性、历史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每一个想了解曾国藩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目录

第一计 志存高远 立志不息

1.立志为本,志存高远

2.立志不息,发奋自强

第二计 背有靠山 冒险上书

第三计 运筹帷幄 治军有方

1.改弦更张,独创湘军

2.舍小图大,虚虚实实

3.稳慎用兵,不可过急

第四计 踏平坎坷创出新路

1.坎坷路上“生死不弃”

2.打通困难是好汉

第五计 刚毅倔强果断坚定

1.有“倔强”之气概

2.遇事坚持自己的“定见”

第六计 给人面子 留有余地

1.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2.凡事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第七计诚交天下事业之基

1.选择朋友关乎事业成败

2.交友分清忠与奸

3.与贤人联姻,自得贤人相助

第八计 礼法结合 以治天下

1.以礼自治,以礼治人

2.严明法纪,以法治吏

第九计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1.任劳任怨反遭清廷处分

2.面对各种艰难委曲求全

第十计 不搁旧例荐举人才

1.不拘旧例,荐举人才

2.保奏实缺,十分谨慎

3.保举幕僚,注重条件

第十一计 勤政为民 赢得人口

1.体察民众之苦

2.爱民众,赢得民心

第十二计 功高不争愤稳把权

1.功高不争,忠君报清

2.处事不烦稳如山

3.身居高位而不骄

第十三计 久居高位自戒弊端

1.身居高位有三端

2.预防三种习气

3.改过迁善有三戒

第十四计 有求于人委婉而言

1.掌握与上相处之道

2.既给面子,又不放弃原则

3.不得罪巨室

第十五计 大事苦争小事放躲

1.以条约为凭

2.既抗争又妥协

3.维护主权为重

4.为小民生计着想

第十六计 刚柔兼济 亦方亦圆

1.刚柔兼济,相反相成

2.把握刚柔尺度

第十七计 危难之时知难而进

1.危难之时,勇于向前

2、患难之际,掌握进退的主动权

第十八计 做大场面 丰满羽翼

1.把台面做大吸引人才

2.羽翼未丰时不可轻动

第十九计 激之以情寻觅人才

1.激之以情求才

2.呕心沥血揽才

第二十计 培养人才煞费苦心

1.陶铸一世之人

2.谆谆教诲,煞费苦心

3.青出于蓝胜于蓝

第二十一计 录用人才 不拘一格

1.以德为本,选择人才

2.打破资格限制,广揽人才

3.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第二十二计 求人之道 不得不休

1.千方百计求才

2.爱才如命,以礼相待

3.人才多,地域广

第二十三计 知人善用人垦其才

1.量才器使 才尽其用

2.选将制度严格

3.庸才不举,非才不用

第二十四计 赏功罚过 分明据实

1.赏罚分明,将功罚过

2.赏罚据实,不论亲疏

第二十五计 善昕人言集思广益

1.善听人言

2.集思广益

第二十六计 事事细心 苦心经营

1.苦心经营每一步

2.面对信任,更加谦让

3.注意保护自己

第二十七计 欲立立人 欲达达人

1.为人处世,讲究仁礼

2.利己利人,达己达人

3.鼓励下属,谋求发展

第二十八计 患难与共 赢得人心

1.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2.困难时凝固人心

第二十九计 深谋远虚巧她周旋

1.隔岸观火,巧妙避嫌

2.深谋远虑,巧妙周旋

第三十计 勤政敬业 治事有方

1.以身作则,兢兢业业

2.处理政事,要点有四

第三十一计 戒傲自律,退让有木

1.为学戒傲

2.居家戒傲

3.为官戒傲

4.治军戒傲

第三十二计 屠安思危 消除隐忧

1.身居高位,居安思危

2.推美让功,持盈保泰

第三十三计 藏锋蓄志 伸屈自如

1.藏锋是为了蓄志

2.善于自我保护

笫三十四计 立下规矩 自我坚守

1.主张精神修养

2.认真检讨每一天

第三十五计 队身示范 言传身教

1.在读书上示范

2.在生活上示范

3.在工作上示范

4.在清廉上示范

5.在孝友上示范

第三十六计 功成身退 以退护官

1.大喜之时有隐忧

2.韬晦三计保权位

3.退让权位减责任

附录 曾国藩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曾国藩决心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条,为维护封建的纲常伦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大显身手,实现其“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

立志可以使人有所追求,生活有了方向,人才变得充实。他自省说:自去年(1852年)12月20日后,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坐着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啊!

曾国藩认为,有志者事竞成。他说,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得到仁,这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那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孑L孟那样的人物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在一起,那也只能他们是他们,我还是我啊!

曾国藩认为人应该立大志,他说:君子立志,应有包融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因此,君子所忧虑的是德行不修炼,学问不精通。所以,当顽民得不到教化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蛮夷入侵中原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小人在位贤才受害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天下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泽时,他们就深深忧虑;这真是所谓悲天悯人啊!所有这一切才是君子所要忧虑的,至于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曾国藩为他的六弟小试受挫,就抱怨命运不济而大惑不解,说:我私下忍不住要笑他气度太小,志向不高远啦!曾国藩的一生极为高远的志向,为了砺志他曾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为了磨砺志向,曾国藩曾两次改名。曾国藩乳名宽一,名子诚,字伯涵。进入弱冠之年,曾国藩自己改号“涤生”,他在日记中写道:“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抒发了曾国藩弃旧图新,发奋自强的理想与信念。

曾国藩改号涤生,说明他能自律,十年以后,他旧事重提,说明他自律严格。曾国藩之所以能有所作为,就在于他能不停地磨砺自己的志向,日日反省,天天自新。他的功业,不在他的道德,也不在他的文章,而在他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永无休止的洗涤和更新。

曾国藩在得到翰林的地位后,又一次改名以砺志。

这时,他将名字子城改为“国藩”(暗寓“为国藩篱”)。这时在他为自励所作的五句箴言中,首先一句就是立志,他要荷道以躬;要与之以言。就是要以一身,担当中国的道统。在人生过程中,遭遇任何危险困难,只要神定不慑,谁敢余悔。曾国藩的倔强精神,于以概见。德业之进,全靠有恒,铢积寸累,自然成功。他的五句箴言,许多人都铭之座右,读之思之行之,并觉受益无穷。

同时,为了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之藩篱,他抓住机遇,努力读书。许多人一人仕途,便将书本束之高阁,专在官场中去鬼混。可是他自入翰林院任侍郎后,还在拼命读书。他曾自立课程十二条,悉力以赴。  一个做了高官的人,还要自己规定功课,按日施行,这种自律精神,不仅在今日很少见到;即在古人中,亦很难得。可见,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P4-6

序言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曾言:“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认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称曾国藩足以成为他的老师,他说,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别的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他把《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曾国藩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

“曾国藩热”之所以经久不衰,来源于曾国藩独到的思想精华。在曾国藩身上,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独到见解,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砺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所以说,这些都是有实用价值的财富。他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与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著名军事家相媲美。他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其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他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他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他被誉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丝毫不为过。

但是,曾国藩历来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无论如何评价他,也抹不掉他平生的二重性:一是,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这不是说他生性就爱杀人,而是他的忠君报恩思想使然,是其历史局限性之所在。正如他给其弟的信中所说:“余食禄有年,受国恩厚,自当尽心竭力办军务,一息尚存,此志不懈。二是,身处腐朽没落晚清时代的曾国藩,为挽救清朝的灭亡,他躬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他那“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的自律名言,尤值得今人所鉴戒,又是其现实意义之所在。

总之,从为官从政的角度上讲,曾国藩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个成功者。但他的一切做为都是从维护封建帝王统治角度出发的,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勤政为民,执政为公,舍小家为国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本质区别。这正是我们今天看待曾国藩时该持有的原则立场,否则我们就无法正确分析曾国藩的功过是非。

本书采撷大量生动的历史案例,详实地介绍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用人之术,处世之方,并归纳总结了他为官处世的36个招法,集知识性、历史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每一个想了解曾国藩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