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守候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马季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叙述了马季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在峥嵘岁月里品尝的酸甜苦辣,着重讲述了马季与师徒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尤为珍贵的是,马季还在自传中吐露了他对相声艺术发展的肺腑之言和对家人、对儿子的殷殷之情。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讲述的是马季在粉碎“四人帮”前的经历,包括如何走上相声道路,以及在“五七”干校的经历,下部则是粉碎“四人帮”后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结尾部分还收集了马季对人生和事业的一些感悟。

内容推荐

  本书是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以自传形式撰写的。此书在马季先生逝世之前不到一个月才得以定稿。  书中叙述了解放初期的相声发展,马季先生和同行在中南海里的演出,相声在“文革”时期的遭遇等等 ;还着重讲述了与老师和徒弟之间的情谊以及艺友之间、搭档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  书中揭示了马季先生从事相声艺术50多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其中,还穿插了马季先生在八九十年代,当他的事业到达巅峰期时,对相声发展的一些困惑和感想。

目录

       上 部

第一章 我的少年时光/1

 相声的启蒙/1

 一场意外的业余演出/8

第二章 我学相声的黄金时期/12

 初入说唱团/12

 老师侯宝林/14

 相声初下江南/19

 偷学《卖布头》/21

 知不足而努力/24

第三章 我难忘的几位领导/30

 创作启蒙者王决/30

 会做思想工作的徐曙/32

 古怪性格的陶钝/35

 爱护我的两个团长/39

第四章 去生活中找作品/43

第五章 “红墙”里的演出/50

 毛主席说: “还是下去好!”/50

 周总理的教诲/53

 领导人的关怀/59

第六章 艰难的“文革时期”/62

 历史的闹剧/62

 我的大字报/65

第七章 “五七”千校的经历/72

 嫩江的两次历险/72

 带病去河南/76

 对相声充满希望/79

第八章 特殊时期的创作/84

 几经周折的《友谊颂》/84

 引起风波的《战歌嘹亮》/94

     下 部

第九章 走自己的路/103

 辞去团长职位/104

 演员与“走穴”/110

 我的苦恼/117

第十章 艺友和搭档/121

 刘宝瑞先生/121

 老郭爷与少郭爷/124

 最早与最长的搭档/131

 创作的好伙伴/137

第十一章 相声的海外推广/147

 第一次出国/147

 香港与台湾/150

 相声在东南亚/157

 相声在美国/169

第十二章 关于相声“马家军”/173

 我的师徒观/173

 我割断了儿子与相声的缘分/209

第十三章 相声以外的事情/214

第十四章 我的人生感悟/224

 感悟一/225

 感悟二/227

 感悟三/230

 感悟四/233

试读章节

吴常坤每天放学后到茶社帮着收牌。那时候实行零打钱,一毛钱买五个小竹牌,可以听五段相声。每个段子说完,台下喊一声“好咧”!就有几个人出来收一个牌。有的观众特别喜欢某一个段子,就会多给牌,收牌的人大声宣叫: “这位先生赏×个牌儿!”算是感谢。吴常坤帮忙收牌,就把我安排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可以不要牌。

我第一次听相声就被它深深迷住了:怎么有这样好的东西?

比如,《卖布头》说的都是生活中的事情,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在演员嘴里一下子具有了神奇的魅力,一件寻常事,通过演员的表演变得妙趣横生,让你大乐。那时候,“小蘑菇”常宝坤初露头角,跟他父亲常连安表演“数来宝”,说大同药房的寿星牌生乳灵,“生乳灵,怎么这么鲜啦,留着就喂常连安啦……”临场现挂,别提多逗啦!

相声演员真不简单,眉毛一挑,大嘴一撇,手比划几下,再唠叨几句,就能把人逗趴下。我真是羡慕极了,心想:同样一件事别人说着不逗,到他们嘴里怎么那么可乐呢?这可真叫能耐!相声演员在我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按今天的话说,他们就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

此后,我总跟着我的班长去听相声,听了一段时间,对他们的段子《卖布头》、《双簧》、《当票》、《拉洋片》等都耳熟能详了,但是我还是百听不厌,一有机会就如饥似渴地去听相声。我有一个表兄在北京大学读书,周末经常来我家,我就磨着他带着我们去茶社听相声。我们很快找到一个小窍门,五个牌听六段,乘人家收牌的还没喊,赶紧溜掉。

可以说启明茶社就是我的启蒙学校,我在这里得到了最早的相声艺术的启蒙,那些演员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此时相声艺术已经植根于我幼小的心,让我难舍难弃。

记得有一次,母亲让我去买麻酱,回来的路上,我右手高举着麻酱,学着相声名家的叫卖声。我边走边喊,把各种叫卖模仿得惟妙惟肖,招来了很多人观看。当走到一个寺庙的门前,一位老人听着,说了一声,行呀,小子。顿时,我高举的麻酱全部扣在了地上。回到家里挨了一顿臭骂。

初中二年级时,父亲去世,迫于家贫,母亲嘱托上海亲戚把我送到上海宏德织造厂学徒,那是在1947年。

宏德织造厂专门织造“德”字牌的枕套和台布, “宏”的就是这个“德”字牌。规模不大,连掌握技艺的师傅带学徒,统统在内,不过二十多人。厂房设在南市港中华路一间弄堂里,是一座二层小楼,上下加起来不到200平米,很破旧。设备也很简陋,十几台缝纫机、锁边机有气无力地转动着。楼下用砖头和木板搭了个桌子样的东西。白天作为熨布料的平台;到夜晚,就是师傅的床了。徒弟没这福分,铺张席子,睡在地上。我每天都很忙碌。早早起床,抢先提起马桶倒掉,冲刷干净放好,又忙着端起师傅的脸盆,一盆盆打好洗脸水;然后把被褥卷好,打扫屋子,擦拭桌椅,伺候师傅吃早饭。我那时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在师傅面前,谦恭礼貌;对小伙伴,情同手足。初来乍到,张嘴还是什么“您吃了吗”这类的京片子,斗转星移,又把“侬”、 “阿拉”熟练地挂嘴边了。我学习方言,速度之快,令人们惊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习了一口地道的上海话。

发行所里有几个跟我岁数差不多的学徒。傍晚,掌柜的下班回家,师傅又不在,这里就成了我们小学徒的天下。尽情嬉笑玩闹,什么劳累和屈辱,都忘得一干二净。掌柜的有台收音机,白天专供掌柜的消遣,晚上就成了我们的宝贝。我学着掌柜的架势,沙发上一靠,二郎腿一翘,半天都不挪一下窝。当时觉得收音机这玩意儿真够神的。

发行所是我们厂的门面,设在闹市区,在河南路与福州路中间,门口是一个药店,二楼等于是两房一厅,一间阁楼分成办公室、成品间和一个厨房。这里每天有两个掌柜和一个财务,有四五位在外负责联系业务,还有就是加我在内的三个学徒了。  当时,刘宝瑞先生在南京说相声,电台经常播放他的相声,还有高元筠的山东快书,同样是十分吸引我的节目。当年电影界所谓慰问“国军”,也说相声。我在收音机里听到过电影明星梅熹、石挥说的相声《打灯谜》,觉得也很有意思:

甲 衣服脏了,打一灯谜。

乙 什么呀?

甲 没洗。

乙 梅熹(没洗)?——我呀!我说一个你猜,盖房离不了他?

甲这是谁?

乙石灰(石挥)呀。

甲嘿!

这时候,我听相声已不仅仅是为了消遣,而是开始模仿、学习,暗暗地把许多段子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不久偷听收音机的事情暴露了,老板的一顿臭骂是免不了的。后来虽然不能听收音机了,但是我每天心里念叨的就是相声,相声已经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P4-7

序言

这是一本准备了很长时间的书稿,接近完成时,却在2006年12月20日早晨戛然而止。书稿还摆放在书桌上,批注和修改只完成了一部分,那些红色的字迹也成了父亲的绝笔,永远印在我的记忆中。

几年以前,父亲可能是觉得老之将至,而又心有不甘,开始愿意接受各种节目的访问,说些陈年往事,悦己娱人。我一直惊叹于怹的记忆力,能够携带那么多细节穿越岁月烟尘,张三的容貌、李四的眼神、王五说话嘴里的零碎儿…被他细细道来,感觉有时文字之于语言就象化石之于恐龙,剩些横七竖八的轮廓,而历史不过是博物馆,打死也看不见恐龙的表情。出于好奇,也是职业病,我会提些问题。或者时间充裕,就陪悠聊聊当年的那些事儿一假设这样了,结局会不会是那样?答案往往有些宿命,谁也无法跨越性格、环境和时代,倒是让我在这种讨论中长了见识。父亲曾经想让我记录下这些故事,连同我们的对话,一起保留下来。我没敢答应,一是热衷名利,营营苟苟身不由己;二是血缘亲情会阻断我的理性,半途而废是看得见的。

半途而废不是父亲的性格,怨开始物色人选,整理记忆。很多朋友帮忙,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出了几稿,光是自己对着自己的录像就留下了几十个小时。作为一个艺术家, 怹到底想留下些什么样的文字,向这个世界交待怹丰富多彩的一生?作为一个亲历者,怹心中到底有多少沟壑迂回,埋藏着50年来风云变幻的影像底片?作为一个出人头地的“名人”,怹到底承受了多少善意、恶意、有意、无意和随意的理解、误会、褒奖与中伤?天假以年,这本书其实会给读者带来更多。

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书,是根据怹晚近的口述整理而来,因为尚未修改完成,我也不能知道怹是否满意。同样因为人类记忆的特殊性,我更不敢说这就是历史全貌,但是历史是可以被真实记录和解读的吗? “文章自有命,不仗史笔垂”。父亲有知,看着身后哀荣极致,凛凛寒风中成千上万素不相识者送别的场面,和同行、弟子、朋友们哀绝的泪容,一定会给他带去最后的温暖。

《一生守候》这个书名是父亲事先定好的,12月18日还和编辑说好要自己题写。看着现在封面上工整的印刷体,我心里别扭,好像生怕悠生动的一生只是被工整的书写……

                      马东

                   2007年1月2O日晚于家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