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庄重文文学奖获奖者作品精选(9)
分类
作者 中华文学基金会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第九届庄重文学奖十位获奖者毕飞宇、红柯、国风、西川、徐坤、何向阳、柳建伟、关仁山、张梅、刁斗的优秀作品。在他们当中,七位是小说家,两位是诗人,何向阳是评论家和散文家。本书精选收录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一斑而窥全豹,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十个人参差多采、各臻其美的创造。

内容推荐

“庄重文文学奖”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原庄士集团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顾问庄重文先生于1987年倡议出资,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一项青年文学奖,并以庄重文先生名字命名。设立本奖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学创作,造就文学新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

本奖主要奖励对象为近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优异成绩,年龄在40岁以内的青年作家,从1988年首届至2005年第十届,先后有吕雷、高洪波、贾平凹、王安忆、舒婷、苏童、陈建功、史铁生、铁凝、吉狄马加、扎西达娃、张宇、方方、池莉、彭见明、毕飞宇、红柯、西川、邱华栋、东西、梅卓等共162名青年作家获奖。他们年富力强,出类拔萃,是我国文坛的生力军。

“庄重文文学奖”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在鼓励、推进青年文学创作方面业绩突出,功不可没,已成为全国最有权威的青年文学奖之一。

本书是第九届“庄重文学奖”获奖优秀作品精选集。

目录

总序/张锲

深深的怀念真诚的祝愿

序/李敬泽

差异和丰盛、宽阔

毕飞宇作品

青衣/小说

红柯作品

过冬/小说

阿力麻里/小说

鹰影/小说

雪鸟/小说

国风作品

望月/诗歌

我有一个梦想/诗歌

香山红叶/诗歌

背影/诗歌

心海/诗歌

我们走出苦难/诗歌

故乡恋/诗歌

大地之歌/诗歌

我眷恋这块土地/诗歌

你是我心底的歌/诗歌

西川作品

鹰的话语/散文诗

徐坤作品

厨房/小说

狗日的足球/小说

一个老外在中国/小说

何向阳作品

十二个:1998年的孩子/评论

柳建伟作品

苍茫冬日/小说

关仁山作品

九月还乡/小说

张梅作品

殊途同归/小说

刁斗作品

重现的镜子/小说

试读章节

乔炳璋参加这次宴会完全是一笔糊涂账。宴会都进行到一半了,他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烟厂的老板。乔炳璋是一个傲慢的人,而烟厂的老板更傲慢,所以他们的眼睛几乎没有好好对视过。后来有人问“乔团长”,这些年还上不上台了?炳璋摇了摇头,大伙儿才知道“乔团长”原来就是剧团里著名的老生乔炳璋,80年代初期红过好一阵子的,半导体里头一天到晚都是他的唱腔。大伙儿就向他敬酒,开玩笑说,现在的演员脸蛋比名字出名,名字比嗓子出名,乔团长没赶上。乔团长很好听地笑了笑。这时候对面的胖大个子冲着乔炳璋说话了,说:“你们剧团有个叫筱燕秋的吧?”又高又胖的烟厂老板担心乔炳璋不知道筱燕秋,补充说:“1979年在《奔月》中演过嫦娥的。”乔炳璋放下酒杯,闭上眼睛,缓慢地抬起眼皮,说:“有的。”老板不傲慢了,他把乔炳璋身边的客人哄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坐到乔炳璋的身边,右手搭到乔炳璋的肩膀上,说:“都快二十年了,怎么没她的动静?”乔炳璋一脸的矜持,解释说:“这些年戏剧不景气,筱燕秋女士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烟厂老板一听这话直着腰杆子反问:“什么景气?你说说什么景气?关键是钱。”老板向乔炳璋送出他的大下巴,莫名其妙地颁布了他的命令,说:“让她唱。”乔炳璋的脸上带上了狐疑的神色,试探性地说:“听老板的意思,老板想为我们搭台?”老板的脸上重又傲慢了,他一傲慢脸上就挂上了伟人的神情。老板说:“让她唱。”乔炳璋对小姐招招手,让她给自己换上白酒。炳璋捏着酒杯站起身,说:“老板可是开玩笑?”老板不仅傲慢,还严肃,一严肃就像作报告。老板说:“我们厂没别的,钱还有几个——你可不要以为我们光会赚钱,光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我们也要建设精神文明。干了。”老板没有起立,乔炳璋却弓着腰站起来了。他用酒杯的沿口往老板酒杯的腰部撞了一下,仰起了脖子。酒到杯干。乔炳璋激动了。人一激动就顾不上自己的低三下四。乔炳璋连声说:“今天撞上菩萨了,撞上菩萨了。”

《奔月》是剧团身上的一块疤。其实《奔月》的剧本早在1958年就写成了,是上级领导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交待给剧团的。他们打算在一年之后把《奔月》送到北京,献给共和国十周岁的生日。可是,公演之前一位将军看了内部演出,显得很不高兴。他说:“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女青年为什么要往月球上跑?”这句话把剧团领导的眼睛都说绿了,浑身竖起了鸡皮疙瘩。《奔月》当即下马。

严格地说,后来的《奔月》是被筱燕秋唱红的,当然,《奔月》反过来又照亮了筱燕秋。戏运带动人运,人运带动戏运,戏台本来就是这么回事。不过这已经是1979年的事了。1979年的筱燕秋年方十九,正是剧团上下一致看好的新秀。十九岁的燕秋天生就是一个古典的怨妇,她的运眼、行腔、吐字、归音和甩动的水袖弥漫着一股先天的悲剧性,对着上下五千年怨天尤人,除了青山隐隐,就是此恨悠悠。说起来十五岁那年筱燕秋还在《红灯记》中客串过一次李铁梅的,她高举着红灯站立在李奶奶的身边,没有一点铮铮铁骨,没有一点“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霹雳杀气,反倒秋风秋雨愁煞人了。气得团长冲着导演大骂,谁把这个狐狸精弄来了!?

但到了1979年,《奔月》第二次上马了。试妆的时候筱燕秋的第一声导板就赢来了全场肃静。重新回到剧团的老团长远远地打量着筱燕秋,嘟哝说:“这孩子,黄连投进了苦胆胎,命中就有两根青衣的水袖。”

老团长是坐过科班的旧艺人,他的话一言九鼎。十九岁的筱燕秋立马变成了A档嫦娥。B档不是别人,正是当红青衣李雪芬。李雪芬在几年前的《杜鹃山》中成功地扮演过女英雄柯湘,称得上红极一时。但是,在A档和B档这个问题上,李雪芬表现出了一位成功演员的得体与大度。李雪芬在大会上说:“为了剧团的明天,我愿意做好传帮带,我愿意把我的舞台经验无私地传授给筱燕秋同志,做一个合格的接力棒。”筱燕秋眼泪汪汪地和同志们一起鼓了掌。《奔月》被筱燕秋唱红了。剧组在各地巡回演出,《奔月》成了全省戏剧舞台上最轰动的话题。所到之处,老戏迷抚今追昔,青年人则大谈古代的服装。全省的文艺舞台“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春天”。《奔月》唱红了,和《奔月》一样蹿红的当然是当代嫦娥筱燕秋。军区著名的将军书法家一看完《奔月》就豪情进发,他用苍松翠柏般的道劲魏体改换了叶剑英元帅的伟大诗篇:“攻城不怕坚,攻戏莫畏难,梨园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下面是一行行书落款:“与燕秋小同志共勉。”将军书法家把筱燕秋叫到了家中,他在抚今追昔之后亲自将一条横幅送到了筱燕秋的手上。

谁能料得到“燕秋小同志”会自毁前程呢。事后有老艺人说,《奔月》这出戏其实不该上。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出戏有一出戏的命。《奔月》阴气过重,即使上,也得配一个铜锤花脸压一压,这样才守得住。后羿怎么说也应当是花脸戏,须生怎么行?就是到兄弟剧团去借也得借一个。否则剧组怎么会出那么大的乱子,否则筱燕秋怎么会做那样的事?

《奔月》剧组到坦克师慰问演出是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这一天李雪芬要求登台。事实上,李雪芬的要求不过分。她毕竟是嫦娥的B档。相反,过分的倒是筱燕秋。《奔月》公演以来,筱燕秋就一直霸着毡毯,一场都没有让过。嫦娥的唱腔那么多,戏那么重,筱燕秋总是说自己“年轻”,“没问题”,“青衣又不是刀马旦”,“吃得消的”。其实大伙儿早就看出来了,闷不吭声的筱燕秋心气实在是旺了,有吃独食的意思。这孩子的名利心开始膨胀了,想着法子横在李雪芬的面前。可是谁也没法说,领导一找她,她漂亮的小脸就成了猪肝。筱燕秋没心没肺,就有猪肝,她是做得出来的。领导们只能反过来给李雪芬做工作,让她“多指导指点年轻人”,“多扶持扶持年轻人”。可是李雪芬这一次的理由很充分,李雪芬说,她演《杜鹃山》的时候就经常下部队,今天下午还有很多战士冲着她喊“柯湘”呢,她在部队有观众基础,她不上台,“战士们不答应”。

李雪芬在这个晚上征服了坦克师的所有官兵,他们从嫦娥的身上看到了当年柯湘的影子,当年的柯湘头戴八角帽,一双草鞋,一把手枪,威风凛凛的。而今夜的柯湘却穿起了古装。李雪芬嗓音高亢,音质脆亮,激情奔放,这种高亢与奔放经过十多年的巩固与发展,业已构成了李雪芬独特的表演风格,即李派唱腔。基于此,李雪芬在舞台上曾经成功地塑造过一连串的巾帼豪杰,透过李雪芬的一招一式,观众们可以看到女战士慷慨赴死,女民兵英姿飒爽,女知青豪情冲天,女支书须眉不让。李雪芬在这个晚上重点展示了她的高亢嗓音,战士们有组织地给她鼓掌,掌声整齐而又有力,使人想起接受检阅的正步方阵。没有人注意到筱燕秋。其实戏演到一半,筱燕秋已经披着军大衣来到舞台了,一个人站立在大幕的内侧,冷冷地注视着舞台上的李雪芬。谁都没有注意到筱燕秋,谁都没有发现筱燕秋的脸色有多难看。厄运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降临了,它笼罩着筱燕秋,同时也笼罩着李雪芬。

《奔月》演完了。五次谢幕之后,李雪芬来到了后台,脸上洋溢着一股难以掩抑的飞扬神采。李雪芬就是在这个时候和筱燕秋在后台相遇了,面对面,一个热气腾腾,一个寒风飕飕。李雪芬一看见筱燕秋的脸色便主动迎了上去,左手拉着筱燕秋的右手,右手拉着筱燕秋的左手,说:“燕秋,都看了?”筱燕秋说:“看了。”李雪芬说:“还行吧?”筱燕秋却不开口。说话的工夫许多人已经走上来了,围在了她们的四周。李雪芬掀掉肩膀上的军大衣,说:“燕秋,我正想和你商量呢,你看看这样,这样,这句唱腔我们这样处理是不是更深刻一些,哎,这样。”李雪芬这么说着,手指已经翘成了兰花状,一挑眉毛,兀自唱了起来。

艺人们都是知道的,同行是冤家,即使是师傅传艺,“宁教一声腔,不教一个字,宁教一个字,不教一口气。”可是李雪芬不,她把李派唱腔的一字一气毫无保留地演示给了筱燕秋。筱燕秋不声不响,只是望着李雪芬。

P3-6

序言

          差异和丰盛、宽阔

                李敬泽

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于2003年举办,与上届相隔八年,八年间跨越世纪,新人辈出,本届获奖者均为一时俊彦,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学各门类的新生力量得到检视和确认。

——毕飞宇、红柯、国风、西川、徐坤、何向阳、柳建伟、关仁山、张梅、刁斗。

十位获奖者中,七位是小说家,两位是诗人,何向阳是评论家和散文家。这本精选收录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一斑而窥全豹,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十个人参差多采、各臻其美的创造。

毕飞宇通常被认为是近些年来小说艺术的写实趋向的重要代表,但是,当他追捕事物时,当他求证事物的意义时,他的感性、华美,他对力量、速度、锐利的酷爱,使他在逼仄的“实”中鼓荡出繁复的空间。

红柯热爱长天与大地与高山,在他所书写的新疆,人有一种神话般的庞大、笨重、单纯和壮美——他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空间感远远超出日常经验,他的小说因此重振某些重要的人性价值,比如行动、体力和热血。

徐坤将话语视为一个空问,她游击于其中,机智灵活,她总能见出话与话的冲突和悖谬,她在话与话的间隙中寻求安身之地。她爱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而她自《白话》、《先锋》开始的写作,也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敏锐的旁证。

柳建伟和关仁山的写作体现了文学对90年代以来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所做的有力回应。在柳建伟的小说中,文学获得了强大的论辩力量,他具有在时代和历史的宏大规模上认识现实的雄心,由此,小说成为一种“介入”方式,彰显着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他的写作探索了一种令人兴奋的可能性:让文学重新回到公众意识的中心。

关仁山是乡土的守望者,二十年来,他一直注视着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注视着宏伟历史的运行对农民的经验和心灵的冲击震撼。他的小说移步换景,百感交集,体现着浑厚的生活力量。

张梅和刁斗,两位小说家低调独行。张梅也写散文,她是对中国90年代以来迅猛的都市化进程最早作出艺术领悟的作家之一,她的书写为都市中纷杂隐晦、未经命名的经验提供了一份清晰的镜像。她的从容、淡定,她的恰如其分的尺度感,使她在穷形尽相大惊小怪的语境中反而夺目。

刁斗的力量在于,他是80年代中后期文学探索精神的坚定继承者,他对世界、对人生、对小说艺术的看法,发端于一个信念:小说家应该提出偏僻的叙事,相应的,应该创造形式。由此,他成为一个依然对小说的形式可能性存有好奇之心的小说家。

——以上,是我对这七位小说家的个人理解。我认为,他们站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小说思想和艺术的整体面貌,各有方向、各自探求,在这本精选中我们能够感到因差异而带来的丰盛、宽阔。

本届获奖者中有西川和国风两位诗人,我想我并无资格对诗发表专业意见,我对诗人西川心怀敬意。国风写诗,也写散文,他的诗正如授奖辞所说:“主要是抒发自我理想、人生感悟和充沛情感,昂扬的意志、澎湃的激情、宏伟的气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其创作特色,其中有些篇章已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

最后,我看到一位评论家,她深厚的文字使批评成为一种艺术创造。何向阳在她的评论和散文中思远道而体众心,大而刚而炽热,作为同操批评者,我认为,她实现了一种令人叹服的可能:批评熔铸生命。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8: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