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音乐:经典收藏》在选用DG专署音乐家著名录音版本前提下,根据我国读者对古典音乐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以作曲家和音乐流派为纲,对作曲家生活年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重要作品诞生的成因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分析,并对收入的作品作了非常详尽而特色独到的解说。它是真正的名家经典荟萃,而且曲目完整;收藏性;作为载体的彩色图书气度高贵、设计别致、造型典雅、印刷精美、包装豪华、是书橱上最引人注目的中心,同时也是高雅礼品首选;无论是作曲家传略还是唱片中的乐曲解说,文字都是优美流畅且浅显易懂的,是真正的普及读物,这种普及并非低层次的,只是对欣赏音乐者提供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参照读物。每本六十幅左右的珍贵文献图片有助于阅读者和聆听者真实感受到作品的时代与情绪的氛围。
这套丛书的第一批10册包括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柏辽兹、格里格、李斯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瓦格纳10位著名作曲家,每册附配的3张CD为其最脍炙人口的完整音乐作品,基本涵盖该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最者的注意的是,唱片版本的选择基本具有终极的意义,不仅是名家版本,而且录音效果都是最佳的,是真正的听觉极限体验。
在借鉴国际相关产品的部分优势前提下,为每本书附配三章唱片,特别精心设计了特殊盘托模具,既属于国际流行的环保包装,又沉稳大气,造型雅致。本书为特殊24开本,硬壳精装。图书部分为全彩印,配有精心选择的数十幅图片,前后环衬加贴透明盘托,底衬图片,以放置三张CD。
在世界音乐史中,巴赫家族无可争议地占有特殊的地位。根据目前的研究,巴赫家族中共有50多人从事音乐职业,其中几人为音乐史中最杰出的大师。17世纪后半叶,巴赫家族的许多人占有了魏玛、埃森纳赫等地区几乎所有的音乐职位,一个辞职或去世,立即由家族的其他人继位。家族中最早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是面包师傅瓦伊特·巴赫,但是他的孩子们更加喜欢音乐,他们是巴赫家族中最早的“职业音乐家”。巴赫家族早期的音乐家当中,有几人特别值得一提,即约翰·米夏埃尔·巴赫(Johann Michael Bach,1648-1694)、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约翰·克利斯托夫·弗利德里希·巴赫(Johann Cnristoph Friedrich Bach,1732-1795)、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而其中翘楚当属约翰·寨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他1685年3月21日出牛于德国埃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在德国莱比锡去世)。
J.S.巴赫足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其父是一位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镇上的乐手。巴赫是家里最小的儿子,9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隔年的1月再婚,结果婚后不到一个月便去世了,留下了新婚小久的妻子和五个还不能自立的孩子。由于失去了家庭,巴赫的童年并不是幸福的,为了学习和生计,巴赫15岁时步行300多公里前件吕内堡,参加那里专为贫困而有天赋的少年提供津贴的圣米歇尔教堂少年合唱团,自此巴赫开始痴迷于学习音乐和演奏管风琴。在那远离家人的地方,他和比他大20岁的作曲家、管风琴师格奥尔格·伯姆建立了友谊,伯姆在生活上和艺术上都给予他很大帮助。
少年巴赫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学的孩子,他热情钻研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在德国和意大利的作曲家特别是库普兰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巴赫刻苦学习的结果,就是在他18岁的时候被任命为阿恩施塔特的教堂管风琴师,创作了最早的几首康塔塔和前奏曲与赋格。P4-6
贝多芬1770年12月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佛兰德裔家庭,关于他出生的确切日期,一说为15日,一一说为16日,后者较为可靠,因为受洗日在17日,德国天主教一般要求婴儿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受洗。只是贝多芬在一封信中把他出_牛在哪一年也搞得复杂化了:“很不幸,我活了一段时间都还不知道自己几岁。我有一本家谱,但是却遗失了,天知道是怎么掉的。”
贝多芬的祖父路德维希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定居波恩,不久便成为宫廷乐师,并在1761年担任乐长。贝多芬的父亲约翰在贝多芬出生的时候也成为科隆选帝侯兼大主教马克西米连·弗利德里希的宫廷乐帅及男高音歌手。贝多芬幼年时由父亲教授音乐,后者是一个缺乏见识的粗暴的酒徒,他愚蠢地以为只要严厉地要求孩子勤学苦练,做繁重的作业,就可以让贝多芬成为第_个莫扎特,从而名利双收。在贝多芬7岁多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安排他登台表演,并以“六岁的小儿子”欺骗观众。当时演奏些什么,观众评论如何,都没有留下任何纪录,显然,梦想成为神童父亲的愿望落空了。P4-5
俄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yotr Hyich Tchaikovsky)1840年4月25日(格里高利历5月7日)生于沃特金斯克,他的家族起始于18世纪,属于世袭的从事宫廷看门人一类职业的不封爵位的小贵族。柴科夫斯基家族身佩蓝天白鸥纹章,几代人为沙皇效劳。柴科夫斯基像大多数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那样与兄弟姐妹们度过了舒适的童年,他从小身体瘦弱、忧郁善感,但很早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极高的领悟力,同时也表现出极度敏感。他的家庭对音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过有法国血统的母亲喜欢唱歌,也能弹简单的钢琴曲。于是1845年底,她和家庭教师芳妮姑娘试图教小贝佳(柴科夫斯基的幼时昵称)弹钢琴,但不久就决定让他远离音乐,因为他那神经质的性格使家人觉得让他学音乐是一件危险的事。当时柴科夫斯基最喜爱并产生强烈印象的音乐是莫扎特的歌剧《唐·乔瓦尼》。 1848年,柴科夫斯基全家搬到莫斯科,已经退休的父亲想在那里寻求一份合适的工作,但当时那里正在流行霍乱,于是他们只好又来到圣彼得堡,然而这里依旧无立足之地。几经周折,1849年,柴科夫斯基一家终于在西伯利亚边界的阿拉巴耶夫斯克安了家。不过惟独柴科夫斯基一人留在了圣彼得堡,因为当时俄国上流家庭的子弟,长大后可走的路只有两条:一是作军人,二是作官吏,所以双亲决定让柴科夫斯基留在圣彼得堡读法律预科。次年柴科夫斯基如愿进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就读法律。1852年舂,柴科夫斯基全家迁居首都圣彼得堡,但是6月母亲就不幸感染霍乱去世,从此柴科夫斯基变得更加敏感和忧郁。
1854年,柴科夫斯基写出了他的第一批钢琴作品。随后就开始随居琴赫尔继续学习音乐。由于在法律学校的学习成绩优异,1859年毕业后柴科夫斯基在司法部谋得了一个公务员的职位,从此过上了上流社会的那种社交生活。但是音乐的吸引力量完全可以让他作出某种取合。P4-6
弗朗茨·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郊区汉普夫,他的父亲提奥多尔在一家学校任副校长,他与伊丽莎白·维茨共生14个孩子,舒伯特是第12个,也是5个存活者之一。
提奥多尔是一位热情的业余音乐家,他很快觉察到小舒伯特的音乐天赋,便亲自教他拉小提琴,并让长子伊格纳兹教他弹钢琴。不久,里希特塔教堂唱诗班的指挥霍尔策也开始担任他的老师,除了让他担任童声高音领唱和学习声乐知识外,还对他进行中提琴、管风琴和大管的训练。11岁的时候,舒伯特被王室小教堂唱诗班接纳,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自动进入王城神学院学习了。这是一所寄宿中学,学校对面是维也纳市中心的维也纳大学。除了唱诗和系统的学习之外,舒伯特还在学院乐团担任第一小提琴手,有时还客串几把指挥。放假回家的时候,他便在家庭四重奏中拉中提琴。舒伯特虽然没有机会在专业音乐学校学习,但他在王城神学院里先后得到过鲁济卡教授管风琴和通奏低音、萨里埃利教授对位法和作曲理论,并常有机会接触莫扎特和格鲁克的舞台音乐作品。舒伯特很早就显示出作曲技能,在王城神学院期间即写出第一交响曲、一首三乐章的钢琴四手联弹狂想曲和五首弦乐四重奏。一般来说,他在1812年9月根据席勒的诗谱写的《池塘边的年轻人》被认为是他刨作的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
然而,舒伯特决定献身音乐的愿望却得不到父亲的支持。提奥多尔虽然为儿f的音乐灭赋感到自豪,但他希望舒伯特能够接受最完善的教育,日后能成为政府职员,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保障的生活。不过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尽管父子存在一定分歧,也没发展到失和的地步。这对舒伯特来说是非常幸运的。P4-5
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奠基人爱德华·哈格鲁普·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于1843年6月15日出生在挪威卑尔根(Bergen),1907年9月4日在卑尔根逝世。格里格是将自然界融进自己乐思的第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极具北欧风格,诗意浓厚,总体上属于叙述性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对这位挪威历史上最受人爱戴、最为著名的作曲家而言,卑尔根不啻为一个理想的出生地,所谓“地杰人灵”是也。卑尔根既是活跃的文化中心,又是繁荣的商业都市,并拥有挪威典型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地理,群山巍峨,峡湾美丽,民风奔放粗犷,欢快热烈的民间舞蹈,除了卑尔根丰富的民族艺术传统之外,在这里开始艺术活动的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牛、作家比昂逊以及后来发现格里格的“伯乐”——小提琴家奥利·布尔,都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并激励着格里格,成为根植于格里格心中永恒的创作源泉。他在60诞辰时所作的演讲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感怀:“我的素材取自卑尔根及其周围的一切。这里的自然美景、民间生活、以及充沛活力都给予我灵感。呼吸着北海码头上令人兴奋的气味,我确信自己的音乐蕴含着鳕鱼的味道。挪威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挪威的传说和历史及其自然景观,从早年起就在我的创作和想象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格里格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挪威的风光,尤其是卑尔根周围的景色,这些美景赐予格里格灵感。卑尔根北边和南边分别是漫长的松涅海峡和哈当厄海峡,北大西洋凉爽的海风带着泡沫翻卷的波浪经过无数的岛屿、山岩和礁石向陆地吹来;而东边——也就是挪威人称作“西部”的地区,高山耸立,上面覆盖着大片的松林,视野开阔。作曲家的想象力受到大自然的滋润和哺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P4-5
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是莱奥波德·莫扎特第七个孩子,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莱奥波德是一位禀赋甚高的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作曲家兼副乐长,同时也是一位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的教育家。他的作品《玩具交响曲》至今仍经常上演,在他生前最得到赏识的成果是一本有关小提琴演奏法的专著,该文1856年出版,正好是莫扎特诞生那一年。
莫扎特很早就显露出音乐才华,4岁起便由莱奥波德亲自教授钢琴,不到一年便不仅能和姐姐玛丽亚.安娜合奏二重奏,而且还创作了协奏曲和小步舞曲。1762年1月,莱奥波德领着两个孩子出现在慕尼黑选帝侯的宫廷内,小莫扎特在键盘乐器的琴键上铺上一块布演奏,再做即兴演奏,使所有到场的权贵大吃一惊。在慕尼黑,莫扎特第一次观赏到意大利歌剧,令他兴奋不已,终生不忘。同年9月,他们三人再次启程,这次的目的地是维也纳。当他们在皇宫为皇帝和皇后演奏时,皇帝提出让小莫扎特用一根手指头演奏,他毫不犹豫地照做了,而且干净利落地弹了好几首曲子。那天,当他参观富丽堂皇的宫殴时不小心在地板上滑倒,后来成为法国王后的玛丽·安东涅特公主上前拉了一把扶他起来。而莫扎特在向皇后告别时,甚至高兴得“跳上她的双膝,两手环绕她的脖子,结结实实地亲了她一下”。在维也纳期间,两个孩子的表演行程异常紧张,经常一天做三场表演。结果莫扎特不堪重负,病倒在床两个星期,人的元气几乎消耗殆尽。P4-5
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瓦格纳出生于莱比锡布鲁尔街。他的父亲弗利德里希是一位低级警官,有教养,爱好艺术。他在瓦格纳出生半年后去世,他的朋友——集演员、画家和诗人才华于一身的路德维希-盖耶尔接管了他的一切。在瓦格纳刚满周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与盖耶尔结婚,并举家迁往德累斯顿。身为演员之子,瓦格纳对剧场的幻想世界大为着迷。他在盖耶尔充满关爱的期望中成长,后者保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
威伯的歌剧《自由射手》1821年6月在德累斯顿的首演,是德国音乐史上的转折点之…。这场演出不但象征德国乐坛不再为罗西尼等意大利作曲家所主宰,同时也建立起德国真正的浪漫歌剧。瓦格纳深深着迷于剧中的超自然事物与音乐的情感张力,从而对威伯崇拜得无以复加。为了精通《自由射手》,他开始积极练习钢琴技巧。后来他承认,威伯确实是第一个让他激起对音乐热情的人。
1822年12月,瓦格纳进入德累斯顿的科洛伊茨学校学习,通过丰富的古典文学教育,他过热的少年想象力稍微冷却。他在那里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诗剧。希腊的历史和荷马史诗仍然让他对英雄、神话与传说世界产生持久的热情。1827年从科洛伊茨学校毕业时,他认定自己“将成为一名诗人”。
1827年,瓦格纳的家再度迁回莱比锡,瓦格纳转入该城最好的尼古拉学校读书。第一年他便开始写作一部“莎士比亚式”的五幕悲剧,名为《劳伊巴德》,剧情极其血腥,到最后没有一个活人。因为贝多芬的去世在乐坛引起的震动,使他成为瓦格纳心目中的新英雄。从1828年起,音乐是瓦格纳的主要兴趣所在。他先是从图书馆里借作曲读本自学,然后又向当地的一位音乐家戈特里布-缪勒学习,并持续数年之久。据瓦格纳在自传中记载,他生命中的转折点发生在1829年。当时他听到著名女歌手威廉明娜·施洛德一德沃琳特演唱的《菲德里奥》,他说:“回顾我的一生,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体验,可以和这件事对我的影响相提并论。……当晚,她让我发下誓言,走上成为今日之我的宿命之路。”1830年10月,瓦格纳将他改成钢琴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送交美因茨的出版商弗朗茨·朔特,未获理睬。同年进入托马斯学校,开始向希普学习小提琴。1931年秋天开始跟随圣托马斯教堂唱诗班乐长威因里希学习音乐课程,后者从和声与对位等最基本的方法入手,将瓦格纳丰沛的音乐才华导入正轨,使其受益良多。1832年,瓦格纳正式的音乐教育告一段落,这时他已经写下许多作品,其中受莫扎特和贝多芬影响很大的《C大调交响曲》于当年在布拉格首演。P5-6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主将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埃登布鲁克附近的小镇雷丁。他的父亲亚当是埃斯特哈齐公爵庄园的管家,对音乐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海顿和胡梅尔的钢琴演奏。他曾在日记里表达过对李斯特的殷切期望:“我儿,你是天赐的,你将实现毁了我青春的艺术梦想!”李斯特不满六岁即跟亚当学习钢琴,并对音乐展现出无比狂热。他7岁开始作曲,三年后便在邻近小城市举行个人演奏会并大获成功,由此而得到几位匈牙利贵族支付的六年学费。李斯特的父亲用这笔钱请到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和萨里埃利做李斯特的老师,并举家迁往维也纳。
在维也纳期间,李斯特有幸见到贝多芬,后者还出席一次他的音乐会,并亲吻他的额头为之祝福,贝多芬说“继续口巴,你这天之骄子,你将带给许多人快乐喜悦,这实在是最好不过的事。”
在维也纳获得成功之后,亚当·李斯特希望儿子能够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但巴黎音乐学院的规矩是不招收外国学生,院长凯鲁比尼也不想为李斯特破例。结果,尽管一一场音乐会就使李斯特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宠儿,他也只能投师安东’雷哈和菲迪南多·鲍尔门下接受私人授课。
1824年,李斯特前往伦敦举办演奏会获得非凡成功,他甚至受邀到温莎城堡为英王乔治四世演奏。接下来的几年,李斯特在忙碌的旅行演奏期间,还先后创作了《12首练习曲》、《辉煌的快板》、《辉煌的圆舞曲》及一部独幕歌剧《唐·桑丘》。1827年夏天,年仅16岁的李斯特终感体力不支而在巴黎病倒。在医生的建议下,李斯特父子二人前往布洛涅温泉浴场治疗,不幸老李斯特在那里染上伤寒去世。P4-5
19世纪上半叶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艾学家、评论家、指挥家赫克托·桕辽兹,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格勒诺布尔附近的小镇圣安德烈海岸。他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位同情法国大革命并且具有自由思想的医生,他比较富有,而且乐于助人,虽然不懂音乐,但却深知音乐对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他从来未打算让柏辽兹将来以音乐为业,但却鼓励他广泛地接触音乐。因此,柏辽兹先后学习了吹口哨、打鼓、吹竖笛和长笛,当然最拿手的是弹吉他。当时在小城镇里,他还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钢琴,更不可能受到正规的音乐教育。尽管如此,柏辽兹的音乐之路还是受到来自家庭的阻力。父亲希望他将米子承父业做个医生;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认为以音乐为职业是有罪的。然而,正是在五花八门的摸索当中,柏辽兹越来越热爱音乐,也日益显露出音乐方面的才能。他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尝试写一些简单的重奏曲、混成曲和浪漫曲。而且他在接触音乐的同时,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是喜欢古典名作,尤其是维吉尔的作品,后来又被感伤的夏多布里昂迷件,在日常举止中多有模仿。
1821年,18岁的柏辽兹在格勒诺布尔通过中学毕业考试后,遵照双亲的意愿前住巴黎,非常顺利地被医学院录取。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日后衣食无忧的医生的,但是,在他所喜爱的音乐面前,解剖学课程不仅枯燥,而且令他厌恶至极。他开始频繁出入巴黎歌剧院,观赏大量演出,还经常到巴黎音乐学院阅读音乐总谱和书籍。这个时候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格鲁克的歌剧《伊菲戈涅在陶里德》,使他从中体会到音乐与文学的奇妙结合和由此所唤起的崇高热情。1823年,柏辽兹应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勒絮尔之请,写下他第一部大型作品《大弥撒曲》,音乐史学界一般将此部作品作为他正式音乐创作的起点,虽然它在1925年才获得上演的机会。1824年,柏辽兹实际上已经修完医学课程并顺利获得学位,但就在此时,他做出了令他的父母最难以接受的决定:为了音乐,他决定放弃医学。在与父母艰苦的斗争中,他最终获得胜利,从医学院退学并转投巴黎音乐学院读书,代价是从此从父母那里得不到任何资助。P4-5
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市根厄区,他的父亲是汉堡剧院的低音提琴演奏家,经济困窘但非常注意孩子的音乐教育,勃拉姆斯童年时即从其父学习小提琴,奥托·科塞尔(O.Cossel)是他的钢琴启蒙老师,而爱德华-马克森(E.Marxsen)则引导他初识德国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并教他钢琴和作曲,1843年,勃拉姆斯作为钢琴演奏者第一次在汉堡参加公演。后来为了感谢马克森的伯乐之恩,勃拉姆斯特意将自己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献给老师。
小约翰内斯当年学习的时候是相当用功的,但这绝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对锡制玩具兵有着执着的喜爱,他有成队的玩具兵可以组合摆放,直到晚年,他仍以为朋友的小孩列阵玩具兵为乐,这个嗜好令他感到轻松愉快。勃拉姆斯的童年平淡无奇,不过他运气还不错,从两次灾难中死里逃生,一次是大火,一次是车祸。
1848年9月,他在汉堡作为钢琴家首次登台举办个人音乐会,显示出他那非同寻常的演奏技艺。但是为了谋生,十几岁的他便开始教授钢琴,并经常在下层酒吧里弹琴和配歌,并写作了上百首娱乐性的小曲。
1851年,勃拉姆斯结识了犹太裔的匈牙利小提琴家雷门伊(Remenyi),这使他终生受益。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