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从目前全国电视节目形态方面发展现存的一些困惑和不很清楚的问题入手,着眼于我国电视节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需要,对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界定、历史源流、基本元素和主要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全面,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精辟,文笔流畅,是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课题研究的开山之作。对从事电视节目学习的学子和从事电视职业的同仁来讲,富有启迪,十分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孙宝国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从目前全国电视节目形态方面发展现存的一些困惑和不很清楚的问题入手,着眼于我国电视节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需要,对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界定、历史源流、基本元素和主要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综合和深入的研究。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全面,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精辟,文笔流畅,是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课题研究的开山之作。对从事电视节目学习的学子和从事电视职业的同仁来讲,富有启迪,十分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电视节目形态正从“内容为王”的时代进入“元素为王”的时代。 本书从目前全国电视节目形态方面发展现存的问题入手,对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界定、历史源流、基本元素和主要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综合和深入的研究,内容丰富,涵盖全面,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精辟,文笔流畅,富有启迪,值得一读。 目录 总论 上编 电视新闻节目族群 引言 第一章 电视新闻节目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二章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 第一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三章 电视谈话节目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四章 电视纪录片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形态 第五章 电视服务节目 第一节 电视服务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服务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服务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服务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六章 电视广告节目 第一节 电视广告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广告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广告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广告节目的主要形态 下编 电视娱乐节目族群 引言 第七章 电视娱乐节目 第一节 电视娱乐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娱乐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娱乐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八章 电视真人秀节目 第一节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九章 电视体育节目 第一节 电视体育节目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体育节目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体育节目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形态 第十章 电视剧 第一节 电视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剧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剧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剧的主要形态 第十一章 电视电影 第一节 电视电影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电影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电影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电影的主要形态 第十二章 电视动画片 第一节 电视动画片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电视动画片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电视动画片的基本元素 第四节 电视动画片的主要形态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二节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历史源流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先后使用了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和马可尼的电视系统在伦敦市郊亚历山大宫正式播送电视节目,这一天被公认为电视正式诞生之日。虽然当天的节目内容是一场盛大的歌舞演出,但如果将电视正式诞生作为一个新闻事件的话,这个事件本身就是被直播的。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还不允许将节目录制之后再播出,而是一边演一边播。从当时留下的照片可以看出,摄影机被放在了表演舞台的前面正中的位置,机位是固定的,只能将进入镜头的人物和场面拍摄进去并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出去。观众看到的是现场正在进行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事件的直播与电视是同时诞生的。 但在这之前,可以说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已经有了一次成功的试验。1927年4月7日,贝尔实验室和美国联邦无线电委员会进行了第一次长距离即时的播送试验。美国商业部长赫尔伯特·胡佛发表讲话,他的演讲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试验电视系统从华盛顿传送到纽约,声音和画面同时成功的传输,赫尔伯特·胡佛成为第一个上电视的政治人物。 1937年9月30日,采用马可尼一电器音乐公司合作研制的405行扫描线,每秒25帧画面的电视制式,英国广播公司(BB(:)播出了英国首相张伯伦从德国慕尼黑谈判归来的事件,节目的名称为《我们时代的和平》。这一事件由3架摄像机同时拍摄,实况播出。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直播的新闻事件。 与世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出现得比较晚,但其发展历程同样也反映了世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1958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就在天安门广场现场直播了《首都人民举行盛大阅兵游行》。1959年4月18日,实况直播了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实况。这两次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都是由于不具备录像播出的条件而不得已为之的。 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租用了外国卫星进行了电视直播,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但此后由于制播条件和舆论监督的限制,电视新闻节目多采用录播形式。 直到1988年,借着电视新闻改革的氛围,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4场记者招待会。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开始进入中国的重大政治活动领域。此后,各届人大、政协会议都成为新闻直播关注的重要内容。 1997年7月,中央电视台对香港回归进行了72小时连续不停的大型新闻现场直播,全面立体地报道了香港回归的过程;1997年11月,中央电视台对三峡截流进行了新闻现场直播;1999年50周年国庆的盛大阅兵式也通过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传遍世界。在这一时期,重大的仪式性事件通过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观众同一的感受和体验,对中华民族来说,更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进入21世纪,北京申奥成功、中国男足冲出亚洲、中国最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新闻事件都纳入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镜头。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进行了连续的新闻现场直播并邀请了多位专家到演播室参与解说和评论。 另外,更多非仪式性事件开始成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题材,如山东洛庄汉墓挖掘直播、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建筑考古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直播等。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更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开始走向日常化。 历经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探索发展之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题材越来越广泛,播出总量明显增多,直播的选题呈放射状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短短十几年间,完成了由赛事关注、政治瞩望到历史价值揭示、自然现象揭秘、人文关怀表达、文化底蕴阐释的跨越。这些题材有: 重大时政事件,如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开幕式,江泽民、克林顿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等,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关注的新闻; 重大庆典活动,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国庆大典等,激发整个民族的壮志豪情; 重大工程纪实,如长江三峡和黄河小浪底截流等,让人们领略民族力量的放歌; 重大体育赛事,如全运会、奥运会、世界杯直播,让人们体味金牌背后的生命较量; 重大案件审理,如重庆綦江彩虹桥垮塌案,成克杰贪污受贿案等,让人们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尊严; 高难度手术,如聚焦肾病患者的《援助》,救治藏族小孩的《生死线上的较量》,为老区送医送药的乡村教师双髋关节置换手术等,揭示了人间关怀的生命主题; 文化、自然现象揭秘,如北京老山汉墓破译、钱塘江大潮、天相奇观、峡谷探幽、海底考古等,带领人们经历一段神奇的旅程; 特技表演,如赤脚高空走钢丝,单骑摩托飞越黄河、长城,飞机飞越张家界天门山山洞、穿越太湖大桥桥洞等,让人们惊叹表演者的技艺之余,感悟人类个性精神的张扬; 科技下乡,现场讲解科学知识,为农民送去实用农业技术,《井深情浓》为老区解决吃水难问题,把直播的触角由意义展示引入到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层面; 文化活动,如服装节、邮票展、航空展等,让人们了解知识,开阔眼界。 上述10个方面的选题,说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这一最先进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正在与最生动的社会政治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报道领域,为赢得竞争增添砝码。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也在自我嬗变过程中不断创新,显示出实现题材跨越后的成熟:即由单一现场发展到多点联播,由事件现场走向与演播室配合,由个体主持走向联动式主持,由单纯介绍走向与场外沟通互动。场面宏大、手段先进、形式多样、欣赏性强,已经成为当代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特色和亮点。 P22-25 序言 李伦 应邀写序,深感荣幸,鞠躬而作。 本书,是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课题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书从目前全国电视节目形态方面发展现存的一些困惑和不很清楚的问题入手,着眼于我国电视节目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需要,对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界定、历史源流、基本元素和主要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综合和深入的研究。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全面,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精辟,文笔流畅,是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课题研究的开山之作。对从事电视节目学习的学子和从事电视职业的同仁来讲,富有启迪,十分值得一读。 本书的出版,是本书的作者、我的事业搭档和东北师范大学同系、同师的学弟孙宝国博士在十余年电视节目生产、创作实践中学习、积累的结果;是在学习、实践中养成的一种科学、高效的职业诉求、研究习惯和方式作用于电视专业研究的结果;是超越自我和现实,对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水平创新的结果;也是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领导重视、支持以及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团队抓住机遇、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结果。 本书的出版,反映了作者及其团队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和一份责任。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研究精神,勤奋刻苦、忘我钻研、精益求精、有所作为的研究态度,理论支撑、提供咨询、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责任。为了完成好这个研究课题,作者几乎牺牲了一年多时间里的全部节假休息日,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几乎每个休息日人们都能在图书馆、书店看到他的身影,几乎目前所有关于电视传媒的书籍他都认真研读和浏览过,总数达600余部。这其间,作者还完成了繁杂的日常工作。初稿完成以后,作者又进行了5次大的修改,大到主题观点,小到一个标点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力图准确、通俗,有新意、有启示。 本书的出版,应该说是一个重要标志。其一,它标志着电视节目形态新概念的确立,这个概念本质地超越了以往电视节目形式所揭示的意义,形态与形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活”与“死”表述。其二,它标志着这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元素论”著作的问世,为今后电视节目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视角和路径。因此,这项研究,一方面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奠基性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这也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独创性的研究工程,突出地体现了研究者对现代传媒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这种追求既是一种判断,也是一种定位,更是一种超越。判断:形态大于形式,包括内容精神;由维亚康母总裁雷石东等人提出的“内容为王”的论断,说到底应该是“元素为王”。定位: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具有质的综合表现;“元素”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超越:突破了那种对电视节目关键词似是而非的认识,找到了新的电视节目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工作。 本书的出版,这也是作者和我们团队的一种情怀,一种选择和一份感动。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是2004年上半年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为了实现“三分东北、影响全国、进入一流”的战略目标而成立的研究机构。正如孙宝国博士在这部书的后记里所写的那样,我们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局领导的信任、关心和支持,也得到了来自局内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热情帮助。正是这一切,始终让我们在心底里涌动着一种要为吉林乃至全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怀。本书虽然是从“元素”和“形态”这两个较小的角度人手,但研究的范围,却几乎包括了中国目前存在的全部电视节目形态。这种选择,对于中国电视节目形态这样宏大的主题的把握,虽然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但这无疑是电视媒体急剧发展变化的形势的需要。肩负研究职责,一不能游离于实践的中心;二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此,也就有了这种选择。至于一份感动,本书能与读者见面,首先得益于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凤霞同志,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姜立、许云朋同志的关心和支持,更要感谢孙宝国博士一年多呕心沥血的劳作。 有人说,可知论是浮躁的根源,不可知论是愚昧的根源。可以这样说,广电理论的研究就是对不可知的探索,对可知的警惕。 信息时代,是传媒的时代。传媒的竞争风起云涌,传媒的触角无处不及,传媒的职业仍显神圣,传媒的学子摩拳擦掌,电视传媒尤为其甚。《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正是对电视传媒时代做出的一种积极回应。 2006年11月12日 后记 《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一书终于要付梓了。愉悦之余,一种感恩的情怀萦绕我的心田。 我要感谢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凤霞同志。她对广播电视应用理论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就是在她的大力倡导和具体指导下成立的,这使我能够有机会借此平台比较系统地开展广播电视应用理论研究,本书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要感谢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姜立同志。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他一直很关心并给予很大支持,鼓励我把它做好。 我要感谢吉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许云朋同志。1994年8月我刚到吉林电视台工作时就与他相识、相知,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许云朋同志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具体指导意见,其中包括建议我将书名定为现在的《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我要感谢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李伦同志。两年多来,我们风雨同舟,相处甚笃。在我心目中,他既是我的领导和同事,更是我的良师和益友。2005年9月,李伦同志就建议我关注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本课题立项以来,他一直给予我力所能及的最大的支持,并牺牲大量宝贵时间,3次通读了书稿,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应我之约欣然为本书赐序。 我要感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朱寰先生。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阶段十数年,他一直是我的授业恩师。成为他的弟子,既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荣耀。 我要感谢我已去世的双亲,他们虽文化不高,但却崇尚知识。二老生前一直以我为荣,这一直是我不断超越自我,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 我要感谢我的夫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郭丹彤博士。我们是大学本科期间的同班同学,又一同考1RT硕士研究生,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成家立业、结婚生子,19年来,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以说,我的每一分成绩都是与她的理解、信任、支持分不开的。 此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电视节目研究成果为本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参考文献,吉林省北方传媒研究中心的张德明老师和赵曙薇女士分别对书稿进行了校正,本书责任编辑则以其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为本书的顺利面世贡献良多,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爱子孙闻博在小学3年级上学期的一篇习作中写下了一段不无深刻的话:“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是在第一次里长大的。我想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不仅仅是一张纸能说清的,而是一本厚厚的书,是我们每个人最值得回忆的故事。”信然。这本书对于我而言,虽已是继《18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字传媒研究》和《学习的电视》之后的第三本著作,但从电视应用理论的角度来看,则无疑是“第一次”全面涉猎。支撑起理论框架的内容可以说集我参加工作12年的全部智慧、汗水以及领导、同事、朋友、亲人的关心和支持,这的确不是几句感谢的话就能说清的,其中由无数故事汇成的温暖和感动,真的足以令我回味终生。 先知先觉者引领,后知后觉者追赶,不知不觉者沉沦。理论研究的作用在于总结过去,梳理当下,启迪未来。如果本书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助益,那么,我就大喜过望了。 孙宝国 2006年11月12日 于长春秋实E景佳园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