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姓氏文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建魁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知道中华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吗?你想知道中华姓氏得姓方式吗?你想知道中华姓氏三大族系是什么吗?你想知道中华姓氏十大始祖吗?你想知道家谱是如何产生的吗?你想知道前人、今人常用取名方式吗?

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这是一本关于介绍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专著!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 姓氏是代表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在今天的社会里,它没有什么意义了。但是,从它的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它却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书即是一本关于介绍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专著,书中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中国姓氏文化解析、中国当代百家大姓等。

目录

第一卷 中国姓氏文化解析

 一、中华姓氏的产生

1.中华姓氏知多少

2.中国人的姓与氏

3.中华姓氏得姓方式

4.容易读错的姓氏

 二、新旧《百家姓》

1.旧《百家姓》

2.新《百家姓》

 三、中华姓氏始祖

1.中华姓氏三大族系

2.中华姓氏十大始祖

 四、姓氏郡望与堂号

1.郡望

2.堂号

3.房号

 五、姓氏家谱

1.家谱的产生与发展

2.家谱的体例

 六、名、字与号

1.名

2.字

3.号

 七、取名方式面面观

1.历代取名流行色

2.古今重名现象

3.前人常用取名方式

4.今人常用取名方式

 八、姓氏楹联与字辈谱

1.堂联与祠联

2.堂联的文化内涵

3.字辈谱

 九、姓氏趣闻与谜语

1.姓氏趣闻

2.姓氏谜语

第二卷 中国当代百家大姓

 一、李姓——感激木子得来的姓

 二、王姓——王族后裔惯用之姓

 三、张姓——创制长弓得来的姓

 四、刘姓——始自尧裔刘累之姓

 五、陈姓——出自淮阳洛阳的姓

 六、杨姓——出自山西洪洞的姓

 七、黄姓——出自河南潢川的姓

 八、赵姓——出自封地名称的姓

 九、周姓——出自古代周国的姓

 十、吴姓——太伯、仲雍后裔之姓

 十一、徐姓——出自古代徐国的姓

 十二、孙姓——祖字命名得来的姓

 十三、朱姓——邾氏去邑形成的姓

 十四、马姓——赐号简化形成的姓

 十五、胡姓——以谥以国命得的姓

 十六、郭姓——虢氏声转而成的姓

 十七、林姓——源出比干之子的姓

 十八、何姓——韩氏音讹而成的姓

 十九、高姓——以邑以字命得的姓

 二十、梁姓——源出陕西韩城的姓

 二十一、郑姓——出自姬友封国的姓

 二十二、罗姓——古代火官后裔之姓

 二十三、宋姓——源出河南商丘的姓

 二十四、谢姓——以国以邑命得的姓

 二十五、唐姓——祁姬二姓派生的姓

 二十六、韩姓——以封地为源头的姓

 二十七、曹姓——出自古代曹国的姓

 二十八、许姓——隐士许由后裔之姓

 二十九、邓姓——商周邓国后裔之姓

 三十、萧姓——出自古代萧国的姓

 三十一、冯姓——源出河南荥阳的姓

 三十二、曾姓——源出古代鄙国的姓

 三十三、程姓——以邑以国得来的姓

 三十四、蔡姓——出自叔度封国的姓

 三十五、彭姓——寿星彭祖后裔之姓

 三十六、潘姓——出自河南固始的姓

 三十七、袁姓——陈国伯爰后裔之姓

 三十八、于姓——出自古代邗国的姓

 三十九、董姓——以字以职命得的姓

 四十、余姓——源出秦臣由余的姓

 四十一、苏姓——出自昆吾之子的姓

 四十二、叶姓——以封邑名得来的姓

 四十三、吕姓——出自古代吕国的姓

 四十四、魏姓——以邑以国命得的姓

 四十五、蒋姓——出自周公之子的姓

 四十六、田姓——出自陈公子完的姓

 四十七、杜姓——始于酒神杜康的姓

 四十八、丁姓——源出姜尚之子的姓

 四十九、沈姓——源出国名邑名的姓

 五十、姜姓——始自炎帝神农的姓

 五十一、范姓——出自士会采邑的姓

 五十二、江姓——赢姓江国后裔之姓

 五十三、傅姓——始自商相傅说的姓

 五十四、钟姓——以邑以官得来的姓

 五十五、卢姓——源出山东长清的姓

 五十六、汪姓——源出古汪芒国的姓

 五十七、戴姓——以谥以国命得的姓

 五十八、崔姓——季子让国得来的姓

 五十九、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的姓

 六十、陆姓——出自河南嵩县的姓

 六十一、廖姓——源于古代廖国的姓

 六十二、姚姓——源于虞舜生地的姓

 六十三、方姓——黄帝臣方雷氏之后

 六十四、金姓——源出少昊名号的姓

 六十五、邱姓——避孔丘讳所改的姓

 六十六、夏姓——来自国名人名的姓

 六十七、谭姓——源出山东莒县的姓

 六十八、韦姓——出自古室韦国的姓

 六十九、贾姓——源出山西襄汾的姓

 七十、邹姓——出自山东邹城的姓

 七十一、石姓——卫人石碚后裔之姓

 七十二、熊姓——源出黄帝国号的姓,

 七十三、孟姓——以次以字命得的姓

 七十四、秦姓——以国以邑命名的姓,

 七十五、阎姓——出自姬姓封邑的姓

 七十六、薛姓——出自古代薛国的姓

 七十七、侯姓——古老而又多源的姓

 七十八、雷姓——出自诸侯国名的姓

 七十九、白姓——以字以邑得来的姓,

 八十、龙姓——古老而又多源的姓

 八十一、段姓——源出郑国叔段的姓

 八十二、郝姓——出自山西太原的姓

 八十三、孔姓——源出子姓宋国的姓

 八十四、邵姓——出自周代召公的姓

 八十五、史姓——古代史官后裔之姓

 八十六、毛姓——源出姬昌两子的姓

 八十七、常姓——始自黄帝大臣的姓

 八十八、万姓——出自姬姓人名的姓

 八十九、顾姓——出自国名封号的姓

 九十、赖姓——源出古赖子国的姓

 九十一、武姓——以名以谥而得的姓

 九十二、康姓——源出卫国康叔的姓

 九十三、贺姓——庆氏避讳而改的姓

 九十四、严姓——庄姓避讳而改的姓

 九十五、尹姓——以地以官命得的姓

 九十六、钱姓——出自西周官名的姓

 九十七、施姓——源于夏朝方国的姓

 九十八、牛姓——宋国牛父后裔之姓

 九十九、洪姓——共工后裔所改的姓

 一○○、龚姓——共氏避难而改的姓

附录一:新《百家姓》主要郡望与常见堂号一览表

附录二:新《百家姓》主要郡望置废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中华姓氏知多少

宋代一位老儒编了一本《百家姓》,被称为旧《百家姓》,里面收录了数百个姓氏,但这些姓氏远非中国姓氏的全部。那么,中国古今有多少个姓氏被使用过呢?1987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袁义达据对中国姓氏的研究指出,中华民族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过的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 969个,其中单字姓氏5 327个,双字姓4 329个,三字姓氏1 615个,四字姓氏.569个,五字姓氏96个,六字姓氏22个,七字姓氏7个,八字姓氏3个,九字姓氏1个。当然,这11 969个姓氏也并不是中国姓氏的全部,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 136个。2006年,袁义达等人经过数十年的搜集整理,得出中国人曾用和正在用的姓氏总数为23 000个左右,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姓氏数量的最新统计。

2.中国人的姓与氏

姓,是中国人标志其家族系统的称号,一般通称为姓氏。自古以来,姓与名相连,作为识别一个人的符号,具有不可缺少、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姓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化而变化。

“姓”,在母系氏族社会时已经产生,距今至少有5 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母系氏族社会,“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世系的计算只能以母系为准。凡一个氏族的成员都出自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从母得姓,即古书上所谓“因生赐姓”。“姓”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即“女所生也”。中国产生较早的姓,如姬、姜、妫、姚、妊等,多从女旁,就说明了这种情况。由于同姓成员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他们逐步懂得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因而在先秦时期,同姓是严禁通婚的。

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就是由图腾转化而来。1921年因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处于母权社会的繁荣阶段。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像,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

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他们所居住的河南淮阳一带,也应当是产生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传说黄帝与炎帝交战时,黄帝训练熊、罴、虎等六种野兽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这六种野兽也应该是六个氏族的图腾。黄帝是熊氏族的首领,所以又称为“有熊氏”。不过,黄帝时已经迈人父系氏族社会的门槛了。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氏”字的造字结构,在甲骨文中是“木本”之意,即植物的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氏最初是表示部落支系的居住地,往往借用图腾、徽号和地名作为标志。男子称氏,氏随父亲而来。氏到后来逐渐转变为专指部落首领相沿承袭的尊号。如黄帝号轩辕氏,炎帝号神农氏等。炎黄时代,中原地区(特别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中原地区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源。

先有姓,后有氏;姓是氏的源头,氏是姓的分支;姓侧重于血统关系,氏强调地域的概念;姓是决定能否通婚的依据,氏则用来区分贵贱。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有姓无氏;男子称氏而不称姓,女子称姓而不称氏。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的瓦解和社会的急剧变革,“姓氏相别”的制度发生动摇。到秦汉时期,姓氏逐渐通用,合二为一,姓氏体系基本定型,“姓氏合一”这一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3.中华姓氏得姓方式

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时的姓现在能够查到的总共不到50个,而氏则直到今天仍在不断产生,今天所说的姓也即先秦时期的氏。

中华姓氏主要有以下几种产生方式:

第一,以古姓为氏。如姬、姜、姒、风、子、任、伊等。  第二,以国为氏。以国为氏这种方式,产生的姓氏较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楚、郑、吴、韩、魏、许、吕、管、蔡、霍、曹、陈、蒋等均是以国为氏。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鸟,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外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以安为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天竺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第三,以行次顺序为氏。有三种情况;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孟、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孟、伯、仲、叔、季等姓氏。如鲁桓公之子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孙便称为孟孙氏,简称孟氏。仲孙氏、季孙氏等姓氏也属此类。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如汉初迁六国后裔及豪强大族于关中,齐国田氏分支较多,为便于区分,分别排列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后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今天仍有第五氏等的后人。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4: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