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博士文库”之一,该部著作以英语童话为切入点,考察了叙事中的意识形态以及叙事在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说明了以Halliday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的优势以及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方法的依据,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更适合于话语批评。另外,为了说明书中提出的观点,丁建新详细地分析了格林童话,讨论体裁结构潜势、语义特征和词汇语法形式的系统性,分析了童话的体裁结构成分分布和童话叙事中的隐性对话的意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话语批评有如考古学或古生物学,其任务在于从语篇断裂的地层中寻找分散的意义以及这些意义的多重来源。从历时的观点来看,传统阅读/写作理论所强调的语篇的“一致性”将不复存在,我们看到的是“断裂的作者”,“断裂的语篇”。表面上天衣无缝的语篇实际上是杂声的,复调的。在索然寡味的“作者”的标签下隐含着完全异质的“作者身份”。这样的语篇观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诸如“连贯”这样的概念。对于我们来说,语篇远没有许多经典功能主义者所说那么连贯,吏为重要的是,连贯决不是语篇的固有性质,而是解释者外加于语篇的特征,不同的解释者(包括语篇的生产者)可能对同一个语篇产生不同的连贯的解读。同样地,连贯也不应该理解为绝对、逻輯意义上的连贯:语篇组织在一起也许只是对一定的解释者来,说足够连贯,并不排除出现不确定和歧火的可能。而与此同时,对于语篇的解释注定是不完整的。语篇是异质的风格、体裁、语域的混合体,而将这些风格迥异但又相互关联的意义匹配在一起的任务却落到了解释者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