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较集中、简约、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关羽的一生。此后到宋、元、明、清渐次达到高潮。清代《关帝全书》是集大成者。今人中亦不乏佳作名著。但史料的单薄、历史的悠长给我们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相关资料浩繁,但重复者多,臆断推测者间杂有之,对关键事件的翔实史料匮乏,如何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自己苦苦求索的夙愿。本书植根于历史,兼及思想、知识于一炉,努力给读者提供一个历史上真实而鲜活的关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关羽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田福生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较集中、简约、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关羽的一生。此后到宋、元、明、清渐次达到高潮。清代《关帝全书》是集大成者。今人中亦不乏佳作名著。但史料的单薄、历史的悠长给我们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相关资料浩繁,但重复者多,臆断推测者间杂有之,对关键事件的翔实史料匮乏,如何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自己苦苦求索的夙愿。本书植根于历史,兼及思想、知识于一炉,努力给读者提供一个历史上真实而鲜活的关羽。 内容推荐 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关羽诞生、成长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一、后宫支配皇权,造成政局不稳 二、荒唐执政,纲纪大乱 卖官鬻爵 穷奢极欲 三、大兴党狱,摧折忠良 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 第三次党锢之祸 第四次党锢之祸 四、灾害频仍,百姓苦不堪言 五、边患迭起和农民暴动接踵而至,社会动荡加剧 边患困扰 农民暴动、起义不断 第二章 关羽家教及青少年时期 一、关羽家乡是上古尧、舜、禹担任部落首领的地方 女娲始祖 尧、舜、禹故都 关羽祖宅位置 二、中条山麓走出的英雄 关羽故里规范地名 关羽故里地名变迁 家庙、祖庙、祖墓 三、儒雅的家世 关羽祖先之疑 关羽祖父、父之谜 儒雅家世 四、关羽出身 姓氏之辨 生辰之辨 出身之辨 娶妻之辨 第三章 斩杀恶霸,漂泊异乡 一、仗义挥剑,怒斩恶霸 二、灾祸降临家庭,父母身亡 三、跨州越郡大逃亡 过大庆关 驻足卢奴高就 四、龙虎风云际会涿郡 一龙分二虎 张飞悬肉之井 五、千古一拜,桃园结盟 历史真实性问题 结盟地点、时间 质疑称兄道弟 第四章 步入军旅,锋芒初露 一、围剿黄巾军中南征北战 二、安熹县的岁岁月月 安熹政绩褒贬 乡人建塔 谁鞭打督邮 三、参与讨伐张纯、张举的战斗 四、下密县、高唐县任上 随毋丘毅募兵 重返政界 五、董卓乖戾残忍,暴虐不仁 毒杀少帝 窃权柄,肆虐天下 六、参与到讨伐董卓的行列中来 温酒斩华雄质疑 三英战吕布析 七、投公孙瓒升任军侯 败绩高唐 两大营垒的较量 投奔公孙瓒 第五章 千回百折,英雄逆旅 一、公孙瓒与袁绍争霸中为别部司马 界桥之战 龙溱之战 巨马水之战 泰山之战 东救孔融 二、救陶谦转战徐州 曹嵩遭劫难 救陶谦 曹操第二次征陶谦 诸葛亮南迁 刘关张作两州主人 三、徐州争夺战,迎战袁术 四、祸起于吕布,困疲于海西 袁公路策反吕布 刘关张求和吕布 五、吕奉先射戟化干戈 六、计斩杨奉 七、求助曹操剿灭吕布 联曹擒杀吕布 两求公案 第六章 寄留许都期间 一、闭门种菜,韬光养晦 二、许田射鹿,欲斩曹公 三、参与密谋诛曹 四、曹操、刘备论英雄 五、袭杀车胄,反出许都 截击袁术 击斩车胄 曹操派兵征刘关张 第七章 羁留曹营始末 一、兵败下邳 下邳诈降曹操 兄弟各奔东西 二、斩颜良、文丑辨 袁绍讨曹 击斩颜良 继斩文丑 受封汉寿亭侯 三、亡归刘备的时间 官渡之战几个阶段 拜书辞曹 亡归刘备的时间 关羽离曹原委 第八章 汝南相会,重新聚义 一、千里走单骑的悬念 二、刘备集团重聚地点辨析 确山古城之误 聚集在上蔡古城 三、关羽斩蔡阳 第九章 投刘表寄寓荆州 一、北征曹操,激战博望坡 二、关羽阖家团聚在荆州 关于关索 关于关平 关于关兴 三、诸葛亮设计诱三雄 诸葛亮主动出山 孔明重返隆中 关羽随刘备三顾茅庐 四、虎女关银屏出生 五、刘玄德兵败当阳 荆州背景 长坂坡遭遇 前途茫然 六、孙、刘两集团结盟抗曹 诸葛亮奉命使吴 周瑜鲁肃力主抗曹 七、赤壁大战及关羽发挥的作用 赤壁交锋 孙刘赤壁战争中作用分析 孙刘赤壁之战后战略态势 关羽在赤壁之战中作用 第十章 围绕荆州孙、刘两集团展开的争夺 一、刘备求督南郡,留下祸根 所谓借荆州 谋攻益州的较量 求督南郡利弊 二、向北拓地,为攻占襄阳做准备 刘备西上益州 曹公自明心志 青泥关之战 寻口之战 汉津之战 三、执掌帅印,独镇荆州 会师堂山,攻克成都 关云长独镇荆州 四、围绕三郡展开的争夺 吕子明背信取三郡 相峙于益阳 五、单刀俱会,气吞山河 会谈时间、地点 剑拔弩张单刀会 湘水协议 第十一章 以收复襄阳为目标率军北伐 一、备战伐曹 二、受封前将军,假节钺 刘备为汉中王 拜封前将军风波 三、曹营内乱频仍 欲窃神器曹孟德 反曹事件迭起 四、发动襄樊战役,事业达辉煌顶点 率军北征 水淹于禁七军 第十二章孤立无援。饮·恨千古 一、南北夹击,千钧重任 曹孙联盟 奉献玉玺 曹魏反击 二、孙权毁盟,偷袭荆州 笑里藏刀的盟友 公安、江陵倾覆 三、兵败麦城,章乡之难 困守麦城 夹石受阻 遇害地点辨析 遇害时间 四、关羽败亡引发的政治震荡 吓反孟达,赐死刘封 诡计高手吕蒙病亡 一代奸雄曹操忧死 刘备、张飞为谊身亡 第十三章 关羽的政治思想 一、浓厚的正统观念 传统的纲常观 传统的孝悌观 传统的克己观 二、匡辅汉室的政治追求 三、实践隆中对策战略,发动襄樊战役 第十四章 关羽的军事思想 一、关羽军事战略思维的“得”与“失” 战略思维的“得” 战略思维的“失” 二、关羽在战术运用上的特点 治军从严 能屈能伸,能柔能刚 注重保护自己,防范敌人 巧借地形地貌,水陆并用 第十五章 关羽的人格魅力和名将风采 一、关羽所具有的超人之勇 二、义薄云天的非凡气概 君臣之义,对刘备忠无二心 关羽义的核心是知恩图报 三、磊落坦荡,心嗷日月 四、不为利禄所动的崇高风范 第十六章 历史上涉及关羽的悬念及评价 一、刘、关、张故里探源 刘备故里 张飞故里 二、刘、关、张家庭概略 刘备家世 张飞家世 三、关羽是否奉命北伐 四、关羽使用何种兵器 五、关羽何时刮骨疗毒,医者是谁 六、刘、关、张、诸葛姻亲、血亲知多少 关羽姻亲 张飞姻亲 刘备姻亲 诸葛亮姻亲、血亲 七、刘备为何没给关羽封侯 八、刘备不发兵援荆州论 刘备主观上的失误 不兵援荆州是孔明计谋 九、荆州失陷谁之责 一叹,战略目标的失误 二叹,关羽战略思维不高 三叹,力量对比悬殊 四叹,内部贪生怕死 五叹,刘备不援 六叹,盟友不友 十、关羽陵墓知多少 当阳大王冢 洛阳关林 成都衣冠冢 关庄村关羽墓 十一、风雨竹的悬念 附录: 一、《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正文及译文 二、清解梁州守王朱旦的《帝祖墓碑铭》 三、《东汉桓、灵、献三帝及三国大事年表》 四、关羽年谱 五、东汉皇权继统世系图表 六、关羽崇拜的历史发展年表 七、关林、关庙及怀念关羽楹联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毛泽东同志的祖籍湖南,三国初创时大体相当荆州长沙郡,关羽董督荆州管辖这一带,三国大事亦引起他的关注。1954年初春,毛泽东在杭州跟当时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谈到关羽姓氏时,他让去查《中国古代历史小说考》,指出那里讲过“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 三是关羽确曾变易过名字,原先取名长生,后为云长,在社会传言中连同姓氏都一并混淆在一起了,给改姓之说以口实。 由此而来的关羽原先姓氏之说便产生。最典型的有四种:一种讲关羽姓冯,名贤字寿长。《陈常关公考》载:“解州冯家村乃关与冯两姓子孙守之家。司农牧河东昭询其故云,侯本姓冯,少年杀人潜逃,为关吏所诘,因指‘关’为姓。”其他传说类同梁章钜的《归田琐记》所载。二种讲关羽姓常,是解州常平村常铁匠在蒲州普救寺的山门洞捡来的。其父母因家贫养活不起偷偷放下的。长大后取名长生,随父打铁,因解梁熊员外霸占水井,抢占一名叫杏姑的姑娘,而杀死熊扈和家丁,亡命途中变姓变脸,在涿郡城门指“关”为姓。三种说关羽姓崔。山西龙潭寺深水潭黄龙黑龙争斗,黄龙化为一个白胖小子,由卖豆腐的崔老汉收养,官府打死崔老汉,关羽用柴刀杀死官府八十三口,逃亡过程中,变脸变姓,其他内容与前边故事雷同。四种说关羽父亲姓夏,是本村祖传乡医,其妻胡氏美丽娴惠。当时解州有个绰号叫“恶狼”的财主一心想霸占胡氏,就设计害死了夏大夫,强娶胡氏为妻。时胡已怀孕三个月,不久生下胖乎乎的男孩,“恶狼”知是夏大夫的孩子,没到满月,便把孩子扔到了大路边,胡氏因此跳楼自尽。正巧一位叫关成忠的老汉从解州卖豆腐回家,发现了啼哭的婴儿,就抱回去扶养了他。关羽长大后随父亲做豆腐卖豆腐。养父见他身材魁伟,又爱耍刀弄棒,就送他到解州学铁匠。这几则故事顺应人们相信关羽逃亡中变易姓名的心理,由其出生地东汉时下冯村、常平村等化来的。 应该肯定地讲,关羽就姓关,正史有明载。《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根本没有提到关羽变姓之事。裴松之所注,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以补缺、备异、惩妄、论辩等为宗旨,保存大量史料,亦无此说。这表明在三国、晋时期,没有关羽易姓的传说,当时野史也没有记载。如果关羽易姓,作为三国时期重要人物,历史一般不会失记。重要人物涉及姓氏变易问题,必载入。如蜀志载,马忠少养外家,姓狐名笃,后复姓,改名忠。王平,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吴、魏志亦载,张燕本姓褚,朱然本姓施,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等。关羽果然有姓氏之变,岂能王、马、朱、张记载于史料而不记载关羽呢?假如历史失记,三国、晋两朝野史中均无蛛丝马迹就可想而知了。从关羽个性上去分析,关羽家传至孝,亡命过程易姓,功业有所成就时不可能不恢复父姓,而轻易埋真姓于一生中。《陈常关公考》评论分析得很有道理:“史臣于本字长生,尚追记其始,岂本姓冯,而反略不之载,有是理乎?” P34-36 序言 中国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国度。《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五云:“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对英雄的概括可谓入木三分。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产生了灿若群星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有传奇的一生。然而,对后世影响时间之久远,震撼之强烈,范围之广泛,非关羽莫属。 关羽作为东汉末年驰骋疆场的猛将,作为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作为蜀汉基业的创始人之一,由于他身上闪耀出忠肝义胆的伟大品格,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也因为这种品格与劳动人民维护自己权益的意愿相拍和,关羽成为中华民族海内外儿女一致崇敬的大英雄。可以说,关羽身上表现出的对主之忠、克己之正、处世之义、作战以勇,已成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在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和鼓励后人注重品行、舍利取信、舍生取义等社会公德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关羽一生是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生于古解梁地,发轫于涿郡,战于徐州,殁于荆州,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彰显了巨大的人格魅力。一生追随刘备,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忠君报国,为义而动,为天地正气抛家,困苦面前不皱须眉。他从出生地解县杀恶霸亡命出走,先到卢奴贩粮度日,后到涿郡三杰相识,投在刘备麾下。在参与围剿黄巾军时历经涿郡、巨鹿郡、南阳郡,因匡辅汉室立功,在中山国安熹县任职;又先后在北海国下密县、平原国高唐县、平原县暂时驻足;在诸侯兼并割据期间,辗转于青州、豫州、幽州、兖州、徐州、冀州、扬州,最后功败垂成在荆州。他执掌荆州帅印六年,发动襄樊战役达到一生为之奋斗事业的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战绩,显示了文韬武略的超群绝伦风姿。遗憾的是惨遭魏、吴两大巨头的南北夹击,在内忧迭起、盟友毁盟偷袭下,败走麦城;英雄末路,战殁于南郡临沮章乡。可以说关羽一生戎马倥偬,踏遍了今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湖南十省。论武勇,为三国时顶尖上将;论智谋,让被世人称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称赞。特别是其忠于刘备不二,在事业最低潮时,面对曹操的金钱、美女、爵位,不为所动,与刘备的君臣契合,与同僚的肝胆相照,危难困苦时恒心不泯,确实感人至深。当然,他参与围剿农民兄弟的历史局限性,性格上的狂妄骄横这些弱点也暴露得非常充分。他执掌荆州帅印,而痛失荆州,使刘备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但千百年来人民没有挑剔这位英雄人物,而是溢美之词一浪高过一浪,成为后来的武圣,并演绎了许多神话故事,以至满清一朝,关羽庙宇遍布海内外华人生活的地方。 评论历史人物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我认为应坚持两个标准:一是唯物史观标准。即所处时代的局限及对历史和社会的贡献;二是道德标准。政治家们往往从宏观品评人物,黎民百姓则喜欢从微观透视人心。因此,最恰当的方法是两者兼而有之。否则,历史上曹操、秦桧就会是大赢家了。因此,对关羽人格必须肯定,并大张旗鼓的宣扬。否则没有是非美丑,真假善恶,混淆视听,有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对这位近两千年的古人也是不公道的。 在诸多研究关羽的史料和素材中,一些文章就英雄人物弱点妄加贬损,迎合世俗心理,这是与中华民族传统优良道德不相容的,是与历史的真实性不相容的,也是与我们应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格格不入的。历史是不容抹杀的。对关羽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崇高道德情操进行总结,对其人格魅力进行剖析,在有限的历史素材中客观真实地再现关羽的品格特征,使正义的精神、崇高的品德能够发扬,使不利于社会进步、事业发展、人们厌恶的一面能够给后人以借鉴,这是本人撰作《关羽传》的基本目的。 河北保定与山西运城在中国历史上有深厚的渊源。尧帝生于兹,长于兹,而最后流落河东,成就伟业。关羽生于河东,长于河东,而流落保定涿州。两人秉性不同,但都是有口皆碑的伟人。 笔者祖籍古燕赵田光故里,少年时期便受诸多刘、关、张英雄故事的熏陶,对他们崇敬之余更多了一份热爱。特别是他们身上反映出的崇尚信义、行侠仗义品格与燕赵大地古朴民风一脉相承,为自己倍加尊崇,这是撰作《关羽传》的主要动力。 此外,葬送东汉王朝的桓、灵二帝均为保定这块黄土地上出生的人,他们执政荒唐,殃及百姓,丢失江山,贻误子孙,也应该引以为鉴,是笔者关注并写下去的一个因素。 在我国历史上对关羽的研究,成果珏硕。最早的还属《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较集中、简约、形象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关羽的一生。此后到宋、元、明、清渐次达到高潮。清代《关帝全书》是集大成者。今人中亦不乏佳作名著。但史料的单薄、历史的悠长给我们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相关资料浩繁,但重复者多,臆断推测者间杂有之,对关键事件的翔实史料匮乏,如何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是自己苦苦求索的夙愿。本书植根于历史,兼及思想、知识于一炉,努力给读者提供一个历史上真实而鲜活的关羽。 步入学堂,涉猎了有关书籍,积累了素材。嗣后,又留意各种线索。近几年,几次到关羽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寻觅历史遗珍,又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史料。本着求实的态度,对所有素材连缀剖析,以求达到伐石采玉、探渊索珠之效。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得到诸多专家的鼓励、指导,还参考和吸收了当今研究关羽的最新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谢意。如有史料疏漏,观点偏颇,或得粗而弃精之处,还就教于方家及读者。 田福生 2007年10月 后记 《关羽传》付梓之际,感慨顿生。 当今中国书刊之多,已是百目千目难以遍览。但从历史角度,写威名赫赫关羽一生的并不多。本人选择写关羽,关键是想写诞生于保定的刘备、关羽、张飞这个特殊集团。并试图有所侧重地探究事涉关羽的疑难问题。 本书撰作过程承蒙诸多领导和各界的鼓励支持。得以玉成其关,感激之情,言所难罄。 把关定向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小伟先生欣然作序,并提出系统的宝贵意见。文史出版社领导及同仁多所指教。 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朱正明先生,及山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刘备、关羽、张飞庙宇、纪念地在资料、照片方面提供方便。 文字内容方面,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河北省《三国演义》研究会副会长谢美生、原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邓子平、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洛保生、保定地方志编审孙进柱或提供资料,或对是书文字润色斧正。 市政协机关诸位同行给予了指教,部分政协委员对出版给以排忧解困。 书成,凝结着诸多领导、师友的心血。同时得之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在大学期间留意搜集三国史料;得之于近三十年购求相关书籍。本书起草2000年谋篇动笔,四五年后搭起了一个框架。为求忠实于历史,校正修订二十余遍,但仍感不尽如人意,其漏、误、粗、浅之处在所不少。如有再版,容当来日弥补提高。 对鼓励、支持本书撰写和出版的领导、专家、朋友鼎力相扶,铭感不胜。寸草有心,岂忘大德。是为记。 田福生 2007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