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亲历》依然秉承一种格调和品味,在众多电视栏目中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因此,尽管节目总是在深夜播出,但依然是电视观众喜爱程度和忠诚程度非常高的电视栏目。
四年来由一个充满热情的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的电视节目,本书的容量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应是其中的精华了。对读者而言,把曾经喜爱的电视节目捧在手上阅读应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见证亲历(第1辑时代风云)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见证亲历栏目组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见证·亲历》依然秉承一种格调和品味,在众多电视栏目中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因此,尽管节目总是在深夜播出,但依然是电视观众喜爱程度和忠诚程度非常高的电视栏目。 四年来由一个充满热情的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的电视节目,本书的容量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应是其中的精华了。对读者而言,把曾经喜爱的电视节目捧在手上阅读应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内容推荐 “见证容颜的变化,见证梦想的起源,见证我们共同的历史,见证中围每一天的变革。”每当深夜,当《见证·亲历》栏目的片头在每一个昏黄的灯光后面响起的时候,方寸之间的屏幕里就又将开始精彩的故事和耐人寻味的人生…… 这里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纪实,有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神秘的北京之行,有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政府的响亮的声音,还有赤脚医生踏遍乡问扶弱救困的脚步,这里有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们的生命激情,也有生于七十年代人们的梦想与征程。这里有的不仅是历史的回音,还有真实生活的投影,和每一天中国的变革。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为了那方寸间的精彩,我们一次次地追赶历史的脚步,解密曾经的真实,追问时问的跨度,触摸真实的心灵。并希望把这些我们曾经的努力传达给电视饥前的你们。 目录 序 真情怀旧 用心见证 一、北京·1918 1.鲁迅“诞生” 2.蔡元培改革北大 3.陈独秀叱咤风云 4.李大钊传播新知 5.野心勃勃的段祺瑞和想复辟的溥仪 6.邵飘萍“铁肩辣手” 7.毛泽东的第一次北京之行 二、离开延安370天 1.撤离延安 2.小河遇险 3.沙家店设局 4.胜利东渡 三、亲历毛泽东两次出访 1.毛泽东的行囊 2.蜜橘与大葱 3.迟来的会晤 4.毛泽东发火了 5.圆满的句号 6.旧地重访非昨日 四、李宗仁归来 1.神秘的北京之行 2.莱蒙湖畔的密谈 3.险象环生的归途 五、日内瓦1954 1.临行之前 2.蓄势待发 3.锋芒初露 4.会场内外 5.和平之声 六、西哈努克在中国 1.流亡时刻 2.珍贵的友谊 3.在北京的日子 七、影像中的抗战风云 1.呐喊 2.罪证 3.英雄 4.地下工作者 5.战争中的女性 6.敌后游击战 7.少年英雄 8.人性在硝烟中闪烁 后记 试读章节 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1947年3月18日晚上,毛泽东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服务于中央领导人的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几乎同时接到转移的命令。中央办公厅秘书处的部分人员负责把中共中央的重要档案和文件转移到山西的晋绥解放区。时为中央前委机要秘书的李智盛还记得当时整理档案准备转移的情况:“把重复的,有两份以上,三份以上的,印刷的,全部烧掉,留下一份,这样就精干了,可以缩小数量。因为当时没有汽车,完全要走山地,要靠牲口驮。”考虑到档案的重要性,由一个连护送秘书处进行转移。 毛泽东乘坐吉普车离开不久,胡宗南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到了延安城下。 在敌人的炮火中,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随行队伍向延安东北方向转移。转移途中要经过延安机场,为防止敌人的侦察部队在那里设埋伏、埋地雷,时为中央前委警卫科科长的慕丰韵被派往先期侦察地形。慕丰韵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都觉得侥幸,“我带了个骑兵连就过去了,那个时候也没有扫雷器,怎么办呢?我就告诉骑兵连,拉一条直线,冲过去。有地雷就响了,没有地雷就过去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地雷,队伍平安地通过了,很快消失在山川之间。 3月19日,由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经过七天七夜的顽强战斗,主动撤离延安。 胡宗南部队于19日占领空城延安,便立即着手部署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蒋介石也于当日来到延安督战。胡宗南命令整编第1军军长董钊率五个整编旅五万余人,向延安西北方向安塞猛扑过来,希望能找到西北野战军的主力部队。 而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在前往刘家渠村的路上。为寻找撤离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和西北野战军主力,国民党的飞机发现了这支人数很少的队伍,开始对其进行低空扫射。毛泽东和随行人员撤离延安后第一次遇到了敌机的进攻。 毛泽东乘坐的汽车挡风玻璃被打破了一个洞。但毛泽东很乐观也很风趣,他说:“唉,敌人就这么大本事,四架飞机就是把挡风玻璃打几个洞嘛。”他还将碎掉的有散纹的玻璃比作一朵花。这让时为中央警备团战士的邬吉成津津乐道。 3月2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来到高家硷村,并在这里过了一夜。在高家硷,国民党中央社散布谣言,说毛泽东带少数人员,带着很多金银财宝,向延安东北方向逃窜。广播这头,毛泽东听到以后对刘长明等人说:“他说咱们向东北方向,这一次咱们是向东北方向;说逃窜那未必,我们是主动撤离延安,未必是逃窜;说少数人员这也对,我们就少数人员。但是说我们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你们看你们有没有,翻翻你们兜里有没有金银财宝。我们什么都没有。” P35-37 序言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就是人们所常称呼的新影做一个白描式的概括,那么最确切的应该是——历史感。 新影本身就极具历史感,从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到1953年新影正式成立,直到今天依然在进行的中央时政资料的拍摄,和中国近代历史密不可分的关联以将近7000小时的纪录电影资料告诉人们她无疑是中国国家影像最权威的纪录者。曾经有人用两个词来形容新影的资料——浩若烟海和深不可测,前者是说新影的资料之多,而后者则是说新影资料的广泛和全面。而《见证·亲历》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并得以发展。 《见证·亲历》栏目自2003年5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以来,至今已播出三百多期节目,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1900年以来中国的时代风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然而在这里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一个简单展示和回顾,而是以今天的眼光去重新发现、重新解读,如果说过去新影的电影资料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整体历史的影像纪录,但是在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民生的整体纪录中缺失了一些个体和细节的话,那么《见证·亲历》无疑是在对此进行补充。在节目中,从时代的风云人物到普通百姓都对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无论喜悦和悲伤都不再是他们个人的情感,而成为电视机前观众的精神共鸣。而常让人有时空交错之感的是,这些亲历者很大一部分都被新影的纪录电影或特意或无意地纪录过,今天的讲述者即是历史镜头中的人物。时间所积累下的力量因此而得以彰显。 在《见证·亲历》中我们不但看到一个时代,更看到了大时代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因此在这个历史回顾类的栏目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的温情,个体命运在历史时代中的起落沉浮总是让人唏嘘。 透过这个栏目我们也看到作为电视人的一种坚守和责任。在全民娱乐的今天,在一些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节目也开始在追求收视率的前提下戏说和演义的今天,《见证·亲历》依然秉承一种格调和品味,在众多电视栏目中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因此,尽管节目总是在深夜播出,但依然是电视观众喜爱程度和忠诚程度非常高的电视栏目。 四年来由一个充满热情的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的电视节目,三本书的容量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也应是其中的精华了。对读者而言,把曾经喜爱的电视节目捧在手上阅读应该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高峰 2007年10月 后记 爱上历史那一年,还没有《见证·亲历》栏目。 爱上历史那一年,是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奔三”的我正处在一片迷茫之中,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变奏。那时的我,已经在做和历史相关的一些电视节目。然而对于历史,却有着年轻人无知的隔膜和冷淡。我不知道自己也说不上有多喜爱的这份工作还能坚持多久。 爱上历史那一年,学会了骑自行车。尽管是一个冬天,我坚持骑着单车,穿行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做前期采访。一位知名的作家,看着我被风吹红的脸说“现在还有骑着自行车采访的电视记者吗?”也是在那次采访中,我知道了我喜欢的这位作家的各个时代的经历。原来,在他那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和中,却有着太多的人生悲喜,太多的大起大落。正如多年后,采访黄华时,这位中国外交界的风云人物翻看着刚刚出版的以他名字命名的专题画册说:“我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我是‘生逢其时’阿。” 两位长者的话都让我无限感慨。这就是历史,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时代总会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刻下痕迹。 我曾经问过金冲及先生,历史是否让人沉重?老人双目炯炯,“那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历史。” 一直以来很喜欢一位学者的话,“历史是一条黑暗的河流,记录的光束将它照亮。”我常反思我工作的意义,对于浩大的历史,这种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和记录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而当有一天,我坐在电视机前,为片中某个人物而感动的时候,我突然省悟,在历史的洪流中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记录,总有着某种温暖的意味。而我们作为创作者,因为传递了这种温暖也同样感到温暖。 一直以来,我对于接受栏目采访的人们心怀感激,是他们的幸福与伤痛构成了我们节目的精彩。 说到感谢,首先要感谢那些我所认识和不认识的新影前辈,新影自身的历史是《见证·亲历》的强大后盾,在我们感叹新影资料丰富的同时,我们知道这是几代人的共同积累,他们昨天的工作就是我们今天的财富。 感谢我的前任王燕女士,是她为这个栏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是一个对电视充满了激情的理想主义者,而她的执著与敬业对于《见证·亲历》的创作团队至今仍有着某种精神的引领。 感谢中国书店出版社的刘小晖女士,一个偶然的电话,老故事餐吧里的一见如故和近三个小时的长谈催生了这套书,而在合作过程中,她的热情和效率常常使我们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本套丛书最终得以顺利出版。 感谢所有为《见证·亲历》工作的编导们,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把节目的制作仅仅当作职业。现在栏目创作团队里已经出现了“80后”,他们是如此年轻,常常是心怀忐忑地开始第一部片子的创作,常常会对自己操作的选题产生困惑,甚至有时候还会质疑他们所要表现的陈年往事对于这个喧嚣时代的意义。但是,我知道,在某一天,他们会像我一样,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时刻,爱上历史,无可救药。 《见证·亲历》栏目制片人 胡永芳 书评(媒体评论) 我和蒋介石国民党一样,都是失败者,但是我跟他的唯一区别就是,我从来不把失败这件事放在心上。我个人无关紧要,由于我个人的失败,一个新的中国正在诞生,这是我所欢迎的,我所高兴的。 ——李宗仁 面对中国的支持和所提供的舒适牛活条件,我当时常常感到不安。在那一段可以称作是“金色流亡”的日子里,我自己的自尊心一直在烦恼着我。事实上,我越依赖于中国的慷慨和殷勤,我就越觉得尴尬难耐……可是我的东道主却极力劝说我,说我的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穿越过隧道,就可以见到辉煌的光亮。 ——西哈努克 5月8日,当法国代表团步人会场时,他们都戴着黑纱、打着黑色领带、哭丧着脸。看着他们的样子,越南代表团中有人笑了一声,法国外长皮杜尔气急败坏地说道:“这么严肃沉重的场俞,你们笑什么?我们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还幸灾乐祸!同你们这些幽灵打交道,真没有什么可讲的!”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法语很好,没等翻译就反唇相讥:“噢,难道你们是在跟幽灵打仗!” ——师哲 时为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俄文翻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