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简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澳)杰弗里·布莱恩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个人开始这本书时,都忍不住要惊讶起来,世界的历史怎么可以这样写呢!本书讲述了人类在过去400万年的历史。从人们走出非洲去寻找新大陆开始,到车水马龙的世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作者用拉家常的语言,独特的写法,展现世界发展的点点滴滴;让过去的历史变得生动,让过往的人变得清晰,还有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和强大的帝国的兴衰。

内容推荐

  一部更加关注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史学读本;一部引起全世界历史学家高度关注的权威专著;一部来自南洋、挖掘久被忽略的大洋洲文明的奇书;一部为我们通俗讲述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的世界史书。

讲述人类在过去400万年的发展历史:从断裂的人居世界到逐渐集合起来的近代世界,日常生活的细小情节和辉煌故事的巧妙融合,“像乘坐干线列车通过一些最迷人的风景”似的独特叙述架构,具有张力的散文化表述语言和小说化叙事手法,让本书成为有史以来最长久的历史类畅销书,也让布莱恩获得了澳大利亚“非常了不起的历史学家”荣誉。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来自非洲

 第二章 当海平面上升时

 第三章 第一次“绿色革命”

 第四章 黑夜的苍穹

 第五章 河谷的城市

 第六章 令人惊异的海洋

 第七章 黄河之主,恒河之王

 第八章 罗马的崛起

 第九章 以色列和救世主

 第十章 基督诞生之后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的标志

 第十二章 雁过群山

 第十三章 向着波利尼西亚

第二部分

 引子

 第十四章 蒙古人

 第十五章 气候与疾病的危害

 第十六章 新的信息载体

 第十七章 鸟笼

 第十八章 印加人和安 第斯山脉

 第十九章 宗教改革

 第二十章 远航印度

 第二十一章 新世界的馈赠

 第二十二章 科学的玻璃眼

 第二十三章 生计清寒

第三部分

 第二十四章 一副纸牌的倒下

 第二十五章 越过撒哈拉沙漠

 第二十六章 尊贵的蒸汽动力

 第二十七章 人人将平等?

 第二十八章 全球解缚

 第二十九章 世界大战

 第三十章 原子弹与月球

 第三十一章 没有果实,没有鸟类

后记

补充读物

试读章节

他们生活在200万年前的非洲,数量很少。尽管他们与其生活在当今世界的后辈相比,身材往往矮小一些,不过,他们大致可称为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直立行走且攀爬技术娴熟。

他们主要以水果、坚果、种子和其他可供食用的植物为食,不过在初始阶段,他们主要吃肉。他们的工具简陋。如果他们想打磨石头,他们无法把打磨好的石头带到很远的地方。他们或许能够运用棍子来进行防御或者进攻,如果一个小的啮齿类动物藏在洞穴里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会用棍子来进行挖掘。他们是否会用灌木和枝条搭造简单的帐篷以驱挡冬日的寒风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能够找到洞穴的话,他们当中一些人肯定会住在洞穴里,但是,这样一个永久的居住场所可能会严重地限制他们的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对人类获取足够的食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以土地为生就意味着人类需要走很远的路,到那些可以采集到种子或者果实的地方觅食。人类的食物是一系列“发现”的结果,经过数十万年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就是:一种看似无害的食用植物可能事实上有毒。一些人肯定是在旱灾和饥荒之际,在废物中捡寻新的食物时中毒而死。

200万年前,这些被称为“原始人”的人主要居住在现今叫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地方。如果按照水平方向将非洲划分为三个区域,人类占据着中部或者热带地区。这一区域的大片地方很可能是草地。诚然,一二百万年前气候的变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在某些地区草地大量取代森林现象的发生,确实可能促使人类逐渐与其亲属——猿类分离,在地上度过更多的时间。

人类进化的过程虽然并无回忆或记录可查,但它却早已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我们今天谈论的是自埃及金字塔建造以来的漫长时段,但是与人类业已经历的漫长历史时期相比,这段时间只是眨眼一瞬。在坦桑尼亚发现的一份早期记录揭示了这一点;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走在刚刚受到雨水冲蚀而软化的火山灰上面,他们留下的脚印在太阳炙烤之后慢慢地被一层层泥土覆盖。这些脚印确定是人类留下的,距今至少360万年。即便这一事实在这个有生命存在的世界历史上也是年幼稚嫩。最后一只恐龙大约是6400万年前灭绝的。

在东非,早期的人类喜欢在湖边、沙质的河床或者草木茂盛的平原地带搭建帐篷,一些遗迹在这些地方仍然可见。他们也能适应较为凉爽的气候。在埃塞饿比亚,他们更喜欢住在海拔1600米或者2000米的开阔高地上。一些山地上四季常青的森林地带也是他们的乐土。他们的适应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类在为维持生存、繁衍子孙而进行的残酷斗争中通常是赢家。在非洲,人类的数目远远超过各种体积庞大的动物,有些动物的攻击性很强,但是,人类仍然丁口兴旺。就人类所居住区域的资源而言,人类的数目过于庞大,所以,人类向北迁移,长时间的干旱或许也是一个动因。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人类在大约200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向北迁徙。从非洲西北部延伸出来、经过阿拉伯半岛的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可能暂时地阻挡了他们的迁徙之路,但非洲和小亚细亚之间的狭窄陆桥则很容易跨过。

他们一小伙人一起迁移,既是探险者,也是定居者。他们在每一个陌生的地区都不得不适应新的食物,当心野生动物、毒蛇和害虫。这些开路人有一个优势,其他那些坚决地反抗这些边界入侵者的物种无法阻挡。

与其说这是一场长途跋涉,毋庸说这是一场接力赛。可能由6个或者12个人组成的一伙人在迁移了很短的一段距离之后,定居下来。后来者越过他们或者迫使他们继续前行。穿越亚洲的迂徙可能用了1万年或者20万年。他们必须翻过道道山坡,跨过重重沼泽,穿过宽阔的大河、湍急的水流和冰冷的河水。在河流水量增大之前,他们能在非常干燥的季节涉过浅滩或者在高地跨过河流吗?这些探险者会游泳吗?答案不得而知。在夜晚,身处陌生地带的探险者们必须选择一个隐蔽之处或者安全的地方歇息,如果没有警犬的守护,他们必须派一个人值夜,以防受到野生动物的侵袭。

在缓慢而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人类历史上众多漫长迁徙中的第一次迁徙是这些来自热带地区的人们迁居到远比其先祖所体验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寒冷得多的地区。他们在寒冷的夜晚是否能够用火取暖无法确知。当一束闪电引起邻近地区的火灾时,他们可能点燃一根棍子并把燃烧着的棍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从而采集到火种。当这根棍子燃烧殆尽,火势甚微之时,他们会再拿一根棍子,点着它。火是如此珍贵,以致它一旦为人类获取,就受到细心的呵护。但是,人类的粗心大意以及大雨都会使火熄灭,干燥的木材和引火物的缺少也会导致火种丧失。因此,当原始人采集到火种之时,他们一定是把它当作一件极其珍贵的所有物一路带着,正如早期的澳大利亚人带着火种旅行一样。

人类很晚才具备“生”火而非从点燃物中“借”火的能力。最终,人类通过干木材摩擦生热的办法“生成”了火。他们也会敲击一块黄铁或者其他适合的岩石,进出“火星”。在这两个过程中,某种非常干燥的引火物以及轻轻吹凉尚未燃尽的引火物的技巧都是不可或缺的。

熟练的使用火是人类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它是人类在数千年间无数个灵感和实验的结果。在澳大利亚几个偏远地区一直残存至20世纪的生活方式向我们表明:人类使用火的方法是多么地富有创造性!在澳大利亚内地平坦无垠、晴空万里的旷野上,土著居民点燃小簇的火堆,用烟雾来发送信号,这的确是一种聪明的发报方式。他们也用火来做饭、取暖、熏烤猎物。在夜间,除了“盈月”之时,他们可以借助月光在仪式中起舞庆祝之外,火是唯一的照明物。他们也用火来加固原始的铲子、加工木棒来做成矛。火还被用来焚化死物、在人的皮肤上文出仪式所需要的图案、驱走在选定的宿营地的高草中栖息的蛇。火也是驱虫剂。猎人们在每年的某些时候错落有致地烧掉杂草,下雨的时候,新草就长出来了。火的实际用途如此之多,以致直到近期,火仍然是人类所掌握的最有用的工具。

今天,人类拥有的器具似乎会使我们对野生动物的脚爪充满同情之感。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人类才是值得同情的对象。人类在身材上与生活在周围地区的许多动物相比要矮小、瘦弱一些,其数量也少于个别的庞大动物种群。他们在每一个地区与其他好斗的物种在数量上相比,在整体上都居于弱势。在亚洲,一种长着硕大的弯角的猛犸象在数量上肯定远远超过人类,这些庞然大物在附近地区吃草时,人类会偶尔看见它们。

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即便在1996年,在印度的一个邦还发生了33个孩子被一群狼咬死的事情。在非洲故土,豹子和狮子准是被人类吓坏了。人类组织能力的缓慢增长对自身防御特别是夜间防御来说,显然至关重要。若无这种合作御敌的能力,冒险踏入新的热带地区的原始人很容易就被食肉兽消灭。在有些地区,不足12个人的先遣队可能消亡了。

大约180万年前,这次迁徙的先遣队到达了中国和东南亚。我们对人类一系列的漫长旅程一无所知,不过,史前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下一个世纪会揭示出更多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生活在内陆的原始人很可能在较晚的时候才在海滨地区安家,他们征服浅海区域的时间则更晚。

近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外侧一个岛屿出土的文物揭示了人类在80多万年前曾经在此居住的遗迹。这些遗迹是在多山的弗洛里斯岛古老的湖泊沉积矿中发现的,它们确凿无疑地证明:人类已经学会了建造下水用的小船并把这些小船划进大海,航海本身则是未来之事。为了到达弗洛里斯岛,一次从离弗洛里斯岛最近的岛屿出发,勇敢地向东而驶的跨海航行实施了。即使在海平面最低的时候,从离弗洛里斯岛最近的岛屿出发,用小船或者木筏跨海的距离也至少有19公里。这也许是到那时为止,人类所进行的距离最长的海上航行。在此意义上,它与人类在20世纪的首次登月之旅颇为相似。

这些探险者和拓荒者日常生活的模糊印记今天仍然随处可见。一处位于北京附近地区的人类营地遗址近期受到仔细的挖掘,厚厚的灰烬和木炭显露出来。那些营火或许是40万年前熄灭的,不过,它们保留着人类用餐的遗迹:烧烤过的鹿骨和朴树果的外壳。

P11-14

序言

去年某个时候,具体日子已记不清了,北京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通过我在外交部工作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我,说有一本由澳大利亚学者写的世界史,希望我能帮他们翻译一下,以便出中文版。

最初我对此事犹豫不决,因为它的写法飘逸、史实年代过简,并不太适宜作中国学生用的教材。后来在翻译过程中细读细嚼,才发现此书优点甚多,不仅于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历史会有助益,就是从学术研究角度看也有参考价值,虽然不一定作教材使用,但却是一本难得的大学素质教育读物。

第一,我国过去引进的世界史书,不是来自东洋就是来自西洋,鲜有来自南洋的。西洋史书以“西欧中心论”者居多,近年来虽然提倡“全球史”,以便纠歪,但骨子里仍难脱“西欧中心论”的影响。东洋的世界史书,最初大多亦是“西欧中心论”的传播者,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为大国,又有人企图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史,也难免偏颇。本书作者杰弗里R26;布莱恩乃澳洲学人,我们终于有了一本可以引进的,既不同于东洋也不同于西洋的,而是来自南洋的世界史书,在学术上无疑是有意义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从结构到内容,在克服上述两种倾向方面,都做了很大努力,对大洋洲文明的重视就是一例。

第二,本书作者执教于墨尔本大学,又到哈佛大学进行过一年研究,出版过32本著作并因而成为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尤对经济史有深入的研究,这一背景赋予本书以特色。一般的世界史著作,把大量的笔墨和篇幅放在重大政治和军事事件的考证和描述上,而本书却对人类发展史上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情有独钟、着墨甚多,而且对它们的记述和解读既充满激情又注重细节,娓娓道来,绵延悠长。与其说本书是一本世界史,不如说它更像一本文明史,而且从结构到文字一以贯之,读来十分顺畅,又印象深刻。

第三,本书作为《世界简史》压缩版,总共不过20万字,但正因为它是原著的压缩版,在不大的篇幅中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且常常为我们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譬如,我们一般从M.T.瓦罗的《论农业》之类著作中寻找有关古罗马农业的知识,而本书作者却根据维吉尔的《农事诗》,向我们介绍罗马人驯养野马的“吉祥日”。又如,许多中外学者都热衷于谈论中国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而本书作者却非常看重他治理黄河的业绩,并留意到当时为庆祝工程完工而修建的“宣房”。再如,玻璃在一般史书中只是作为文明史中的一个史实来处理,而本书作者却用很大的篇幅来揭示它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让我们充分地了解到“玻璃的启明作用”。总之,即使从纯知识吸收的角度,本书肯定也值得一读。

为此,我在这里向广大读者,特别是我们的社会大众慎重推荐此书,你们一定会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你们需要的大量历史知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何顺果

2007年11月

后记

人类近期的历史如同一场令人大为惊异的涅檠,其躯体的大多数部位都有了替代品。

2000年前,人类的双腿不可或缺,除了马匹和航船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双腿。当人们劳作之时,当人们散步之时,腿把他们送往想去的地方。除了极少一部分工作可以坐着完成之外,人们在大部分工作时间里靠双腿站着干活。放债者和学者在工作时或许坐着,其余的人则都站着工作,无论是播种还是收割,无论他们是传道者、士兵还是厨师。甚至书写工作也往往站在一个高高的桌子上进行。但是现在,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和公共汽车代替了双腿。

同样,在2000年前,胳膊及其肌肉在大多数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海上,风力有所助益,但是,人们必须用胳膊升起巨大的船帆或者在无风的天气情况下划船。牛的力量对犁地而言至关重要,但是,人类必须使用臂力来操控犁。胳膊的肌肉和手指对生产食物、建构住所和提供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一连串急剧的变化接踵而至:水车、汽船、独轮车、火药、炸药、液压起重机、手提钻、推土机、铆钉机、洗衣机、真空吸尘器、缝纫机、水果采摘机、钻孔机、计算机键盘和难以胜数的其他替代品,有助于或者取代了人类的胳膊和手。人类胳膊和手指发生的改变甚至比双腿的改变更为巨大。人类的手指甚至能够把核导弹从一个大洲发射到另一个大洲。

人类的头部也已经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改变。望远镜、显微镜、电视、雷达、眼镜和印刷机增强了眼睛的功能。耳朵所闻之事更多,嘴巴所言之物更明,声音通过收音机、扩音器、电话和音乐录音磁带传送到更远的地方。大脑的创造力已经从计算机那里受益良多并且通过计算机反映出来。口服避孕丸已经改变了人类的性行为。牙齿的功效不但因为牙医学和假牙的制造,而且由于人类饮食和食物加工过程的变化而得以延长。基因研究进一步扩展人们对人体的了解。

图书馆和档案馆同样扩展了人类的记忆特别是集体记忆。令人称奇的是,得益于计算方法的革新、历法的创制、文字的出现和那种具有独创性的强记忆力一即押韵技巧的辅助,这种人类记忆的扩展早在罗马帝国崛起之前就具有重大意义了。与之相反,在双腿、胳膊、嘴巴、牙齿、眼睛、耳朵、记忆和人类疾病诊断的效能方面,所取得的大多数令人惊愕的收获却是在15世纪之后才产生。

在上述影响深远的变化中,没有任何一项改变了人类的意志、人类的躁动以及人类对自由或者顺从的渴望。如此众多的科学和技术成就仅是表面文章。在这个乡村和城市进行批量生产的时代,填饱肚子要比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容易,制服疾病要比规范人类的行为、终止战争容易。

世界几乎同一

技术进步增大了一个特定的领导人或者一个群体的潜能。一万年前,一个部落的头领很少能够对相距100公里之外的区域施加影响。世界如同一个泛着数千条各占一方的细小涟漪的池塘,每一条涟漪都反映着一个部落内部极小的一块影响区域。这些涟漪的活动范围在比较大的帝国一一中国人的、印度人的、希腊人的、罗马人的和阿兹台克人的帝国兴起之后大大扩展了。

上述帝国中,每一个帝国的影响区域仍然很小。战争和交通运输的技术如此盛行,以致人们实际无法从根本上控制普通民众向四面八方扩展。两千年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帝国能够向远方扩展。罗马帝国在其如口中天之时曾经有可能征服并且控制印度甚至中国的部分地区,但是,它的统治或许转瞬即逝。希特勒如果取胜的话,很可能无法控制整个世界。战争、通讯和书刊检查技术不允许他妄自为之。

今天如以往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可能控制整个世界。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随着世界的收缩和各地之间距离的缩减,通过咨议或者武力建立一种世界政府的尝试很可能付诸实施。但这个世界政府是否能够长久存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事情是预先注定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会让任何一类读者都感觉愉悦的珍贵的书。

——《公告》彼得·克莱文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一个迷人且有洞察力的写作者。

——《太阳导报》萨伦·哈得森

历史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最值得拥有的权威著作。

——《纽约时报》大卫·布鲁克斯

这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它由始至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我到几年后还在一遍遍地读它。布莱恩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他把世界的历史、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压缩在这几百页的小书中。

——亚马逊网站编辑 permalink

此书优点甚多,不仅于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历史会有助益,就是从学术研究角度看也有参考价值……是一本难得的素质教育读物。

——何顺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