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讨论和介绍物流系统中货物仓储的理论、方法和实务问题。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主要涉及仓库营运设施与设备、库场规划与布局设计、仓储商务管理、仓储作业管理、特殊货物仓储管理、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仓储安全管理、仓储管理经济分析、仓储保税制度以及仓储系统优化等。
本书主要为从事物流领域工作的读者服务,特别是以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实务工作的人员为主要读者。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运输经济,以及企业管理等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培训用教材。
本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为绪论,在给出仓储基本概念以及仓储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仓储管理研究的对象,介绍了仓储的功能,描绘了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侧重于讨论仓库营运设施与设备,包括仓库的分类、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库建筑与设施、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第三章讲述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介绍了仓库选址方法,给出了仓库规模设计、仓库布局设计、仓库货位布置以及货物堆垛设计的方法。第四章论述了仓储商务管理,内容包括货源组织、仓储合同管理和仓单管理等。第五章仓储作业管理,介绍了与仓储管理相关的几种主要作业方式和要求,如入库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发货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等,并给出了仓储运营的评价指标。第六章对冷藏仓库、油品仓库、危险品仓库以及集装箱堆场管理分别作了介绍,以突出这些货物在保管中的特殊要求。第七章是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讨论了几种较新的仓储管理方法,包括定量订购与定期订购方法、ABC库存控制法、EOQ库存控制模型、MRP库存控制方法、JIT库存控制方法以及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管理。第八章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专门讨论了货物仓储中的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讲述了仓储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的一般方法,并且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确定仓库的合理规模。第九章介绍了仓储安全管理,包括仓库治安、仓库消防和仓储生产安全。第十章是有关仓储管理的经济分析,如货物仓储的成本和收入、仓储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提高仓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途径等。第十一章专门研究了仓储保税制度。介绍了保税仓库的种类、国外仓储保税的有关制度,以及我国仓储保税制度。在论述我国的保税制度时,主要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模式为背景。第十二章致力于从系统的角度对仓储系统优化进行探讨,内容涉及仓储系统的可行方案、仓储物流系统的合理化、零库存问题、仓储增值服务以及物流系统中的配送中心等。为帮助读者了解一些与本书内容有关的我国法规和政策,在第二版中,每章附有学习目的、1~3个案例以及复习思考题。
在我国,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侵入我国,并按照他们的方式开埠通商,使我国沿海运输和商业活动骤增,从而也使与之相关的仓储经营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商业性仓库也称之为“堆栈”,即是堆存和保管货物的场所。堆栈经营者将资金投入堆栈业,并配备一定的设备,专门用于存放他人的货物,收取栈租。在租用堆栈中,保管货物的契约凭证是栈单。单上所列项目有寄托人姓名、住址,保管场所,受寄物种类、品质、数量和包装种类、件数、记号,栈单填发地和填发年月日,保存期限,保管费用,受寄物及其保险隋况等。当时的堆栈根据其服务性质可分为码头堆栈、铁路堆栈、保管堆栈、厂号堆栈、金融堆栈和海关堆栈等几类。
我国工商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堆栈业也较发达。如东南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的主要工商业城市由于处于货物的集散中心,堆栈业发展较快。例如,1929年上海的大小仓库已有40多家,库房容量达到90多万吨。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在接收了旧中国官僚买办的堆栈,并对私营仓库进行公私合营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新中国的仓储业。20世纪50年代,各地纷纷建立了国营的商业性仓储公司,并成立了仓库同业公会,对行业起领导作用。在1953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仓储会议上,明确了国营商业仓库实行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即对于较大型的仓库由各地商业部门统一收回,拨交仓储公司经营,并与我国商业流通的三级批发管理体制相一致,形成层次清楚,大小规模配套,集中、分散结合的物流系统的仓储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仓库在我国仓储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单纯地进行储存保管货物的静态储存一跃而进入了多功能的动态储存新领域,成为生产、流通的枢纽和服务中心。特别是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出现,使仓储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发展过程中,仓储活动取得了巨大的飞跃,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后勤保障作用。就我国仓储业的现状讲,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明显部门仓储业的特征。自从我国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后,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以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生产资料流通完全纳入了计划分配轨道,企业所需要的物资只能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进行申请,经过综合平衡以后,再按各部门进行计划供应。而各部门为了储存保管好分配来的各种物资,就需要建立仓库,于是,层层设库的现象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部门仓储管理系统。
最初,各部门建设仓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本系统或本部门物资供应的需要,这些仓库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而且仓库大部分是平房仓库,占地面积大,储存效率低。仓库的重复建设不但加大了我国的基建投资,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加之我国是一种部门仓储业,因此,出现同城同类仓库来回倒库的严重问题,造成货物中转环节多、货物旅行等不合理物流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在发展经济急需建立仓库时,又由于资金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到位修建。仓库布局的这种不平衡,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城市或区域整体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
2.仓库的拥有量大,但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是以行政部门为系统建立仓库,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为满足自身使用的方便都设立仓库,这就使我国的仓库拥有量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仓储管理部门,也没有做过全国仓库拥有量的统计,所以,仓库拥有量的底数并不十分清楚。
我国的仓库数目虽然很多,但是仓库管理水平却不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思想上对仓库管理不够重视。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争取货源上,一旦货物到手,往仓库里一放,就以为是万事大吉了,至于如何管理好库存物资,就不太关心了。再加上我国社会上普遍对仓库工作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仓库管理不需要知识,也不需要技术,致使仓库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仓储机械设备也较少,因而仓储管理水平较低。
3.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以后,仓储技术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各地发展不均衡。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的仓储技术传人我国,我国的仓储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自动化仓库。与此同时,人们对仓储工作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重视仓储管理工作,并注意引进先进的仓储技术和提高仓储工作人员的素质。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在仓储技术方面还处在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状态。我国目前各仓库所拥有的设备状况不一,有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例如,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实行计算机管理,而有的仓库却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仓库作业主要靠肩扛人搬,只有少量的机械设备和铁路专用线,且利用率不高;有些设备已经老化,有些已经陈旧,但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更新,只得“带病”作业,隐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仓库设备状况相差悬殊,各仓库作业效率不均衡,这些现象使我国的仓储综合效益难以提高。
4.大部分仓储业务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仓储部门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历层次不高,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5.仓储管理方面的法规还不够健全。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是仓储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严格的责任制是现代化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规范每个岗位职责的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不少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有些规章制度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和新建。在仓储管理法制方面,我国的起步较晚,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同时,我国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不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仓储业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是,这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货物流通的需求仍不相适应,仓储能力和技术水平仍远未满足需要。例如,用于存放冷冻农副产品的专用仓库的数量尚不能保证对货物的及时收购。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仓储业在规模和水平上所反映出的差距更大。在国外已普遍采用的一些仓储形式在我国却还鲜为人知。当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广泛的国际交流,国外许多先进的仓储技术和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被引进,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正逐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P3-5
物流发展正在进入供应链管理的阶段,原先在物流链中以简单的“仓储”功能体现的仓库正在向多功能的物流中心演化。因此,仓储在物流链中所扮演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由此也愈加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物流学”是一门研究在更广含义上的货物空间位移和时间变化的学问,而其中的仓储主要反映了物流过程中相对静止的状态。当我们希望重构物流的时空关系时,仓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
这些年来,随着物流热的兴起,我国已经出版了不少有关仓储管理方面的论著和教材,其中,由中国物资出版社于2003年1月出版的《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第一版)是其中深受读者欢迎的教材,几年来,这本由我们主编的教材已经发行三万多册。然而,物流知识的日新月异,仓储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为此,作者深感有必要对这本教材进行较大地修改,以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
《物流企业仓储管理与实务》第一版出版时共十一章,分为:绪论、库场规划与营运设施、库场规划、物流仓储的运营、特殊货物仓储管理、库场控制与管理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仓储安全管理、仓储管理经济分析、仓储保税制度以及仓储系统优化。
这次再版,对本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如增加了“仓储商务管理”一章,丰富了规划布局方面的内容,并使仓库作业内容从传统的进、出、存管理延伸到新的物流服务功能。同时,突出了供应链条件下的仓储管理的新要求。
2.知识内容上更加贴近新的发展。对每章已经陈旧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的知识。如在仓储保税制度一章中,根据新的制度规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3.知识的介绍和表达上更为完善。第二版对原书中知识表达的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进行了修改,对许多知识进行了更为详尽的介绍,使本书更具有可读性。
4.体例更适合学习。如每章开篇增加了“学习目的”,使读者在开始学习该章之前,对其中的重点和学习要求有所了解;又如,每章后面都提供了案例,使读者通过案例更真切地理解理论知识。每章后面所列出的复习思考题则有利于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
5.为了便于教学,提供了与第二版配套的教学课件,以顺应现代教学方法的需要。
第二版的知识体系由以下十二章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在给出仓储基本概念以及仓储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仓储管理研究的对象,介绍了仓储的功能,描绘了仓储在物流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侧重于讨论仓库营运设施与设备,包括仓库的分类、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库建筑与设施、装卸搬运设备、保管设备。第三章讲述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介绍了仓库选址方法,给出了仓库规模设计、仓库布局设计、仓库货位布置以及货物堆垛设计的方法。第四章论述了仓储商务管理,内容包括货源组织、仓储合同管理和仓单管理等。第五章仓储作业管理,介绍了与仓储管理相关的几种主要作业方式和要求,如入库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发货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等,并给出了仓储运营的评价指标。第六章对冷藏仓库、油品仓库、危险品仓库以及集装箱堆场管理分别作了介绍,以突出这些货物在保管中的特殊要求。第七章是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讨论了几种较新的仓储管理方法,包括定量订购与定期订购方法、ABC库存控制法、EOQ库存控制模型、MRP库存控制方法、JIT库存控制方法以及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管理。第八章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专门讨论了货物仓储中的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讲述了仓储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的一般方法,并且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确定仓库的合理规模。第九章介绍了仓储安全管理,包括仓库治安、仓库消防和仓储生产安全。第十章是有关仓储管理的经济分析,如货物仓储的成本和收入、仓储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提高仓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途径等。第十一章专门研究了仓储保税制度。介绍了保税仓库的种类、国外仓储保税的有关制度,以及我国仓储保税制度。在论述我国的保税制度时,主要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模式为背景。第十二章致力于从系统的角度对仓储系统优化进行探讨,内容涉及仓储系统的可行方案、仓储物流系统的合理化、零库存问题、仓储增值服务以及物流系统中的配送中心等。为帮助读者了解一些与本书内容有关的我国法规和政策,在第二版中,每章附有学习目的、1~3个案例以及复习思考题。
本书由真虹和张婕姝合作完成,真虹与张婕姝共同确定全书编写大纲。真虹负责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的修订,张婕姝负责第五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的修订,以及新撰写了第四章。胡蓉负责第十一章的修订。在第二版修订中,研究生张鹏、卫依煌、童维博、杜俊、张明香和邹宗余参与了资料搜集、打印和课件制作等工作。
本书包含了编著者多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在写作过程中,编著者也阅读和参考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编著者完成这本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其中的一些内容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物资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发行中他们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在此,我们深表谢意。
在本书第二版的修订过程中,尽管希望追求尽善尽美,但编著者仍感能力所限,再加上时间也比较仓促。因此,在本书的内容和体系上仍有进一步修改、完善的需要。为此,作者真诚地欢迎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