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旅应该活得轻松,即使身患重病也无需沉重。
这里选入的有散文、小说、剧本和诗歌,看似庞杂,其实是个故事集。作者是想把自己同癌症斗争的体会告诉大家:癌症没那么可怕,它欺软怕硬,得了癌症能治好,并能长寿,还能为社会做奉献。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为生命的奇迹和为生命壮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命的奇迹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金铠 |
出版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生之旅应该活得轻松,即使身患重病也无需沉重。 这里选入的有散文、小说、剧本和诗歌,看似庞杂,其实是个故事集。作者是想把自己同癌症斗争的体会告诉大家:癌症没那么可怕,它欺软怕硬,得了癌症能治好,并能长寿,还能为社会做奉献。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为生命的奇迹和为生命壮行。 内容推荐 这里选入的有散文、小说、剧本和诗歌,看似庞杂,其实是个故事集。作者是想把自己同癌症斗争的体会告诉大家:癌症没那么可怕,它欺软怕硬,得了癌症能治好,并能长寿,还能为社会做奉献。 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奇迹。作者认为,这个奇迹是301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炎唐和他的同事们创造的。他们的创新精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值得赞扬。 目录 代序:一部用生命写的书——记一位征服死神的明星 引子 生命因爱而精彩 上篇 生命的奇迹 一、大难临头,给生命以时间 和死神开了个玩笑 身上发现定时炸弹 吴阶平说:这种病例从没见过 马克·吐温的幽默启发了我 生命岂能听天由命 我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力量 弟弟要把他的肾给我 只有不怕死,才有可能逃生 病床上过年,五味俱全 奇迹在这里诞生 我也有了复活节 活着,真好 做人的基本功 二、大难不死,给时间以生命 回报社会,还爱于民 地狱与天堂 融入社会,如鱼得水 没想到我也当了明星 咱也办个展览 电视台记者来访 抗癌与吃蛇 心理健康与癌症康复 心理也需要营养 战胜癌症有诀窍 孔子长寿的启示 战胜疾病靠医生,战胜死神靠笑星 笑对死神,笑对人生,其乐融融 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 从将军肚说到吃素 下篇生命的凯歌 三、生命美在奉献中 我要为老年人献上一份爱心 老来正是潇洒时 老来健身不算迟 青山不老,夕阳更红 我在空军初创的日日夜夜 喜外之喜 张学良于凤至的传奇姻缘 马克思燕妮的典范之恋 名重当世,光照后人 生命不息,读书不停 马克思主义还年轻 母亲节的思念 做人的一面镜子 革命人永远年轻 人生需要精彩 一封难忘的信 四、离休未敢忘忧国 多灾多难阿富汗 美国打伊拉克是福是祸 日本垂涎俄罗斯石油 俄罗斯石油流向何方 俄罗斯,鱼和熊掌想兼得 小泉一语泄天机 小泉拜“神”,意在招魂 参拜就是崇拜 正义审判岂容翻案 日本是东亚的麻烦制造者 “中国威胁论”——新的天方夜谭 中秋说月 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五、生命的凯歌 生命的凯歌 老伴儿——献给精心陪护我的老伴 心愿 畅想曲 绿叶——献给第15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 根儿——邓公百年诞辰感怀 故园寻梦——为建国55周年而作 渤海情 思念 生命的天使——献给抗击非典的医务人员 我活着,我快乐 白发赞——建军80周年有感 古诗学吟 续篇 为生命壮行 六、北游奇遇 俄罗斯——我心中的处女地 爱辉古镇见沧桑 黑龙江:热情似火,冷若冰霜 飞越黑龙江,对岸啥模样 不速之客深夜来访 一个泥足巨人 人民币得宠 俄式水饺啥味道 让座的风波 房租的尴尬 狗的王国 生日野菜宴 路漫漫,吃饭难 在别墅里过“五一” 地下铁?地上铁? 过贝加尔湖想起苏武 一位老布尔什维克的心声 难忘大马哈鱼 窃贼专盯中国客 神秘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风情 一个冷酷的爱情故事 冰天雪地的生活情趣 神奇的因纽特人 站台上的抢购 你好!莫斯科 红场并非红色广场 三谒列宁墓 克里姆林宫印象 戴勋章的乞讨者 莫斯科郊外的风光 和俄作家侃大山 谁在俄罗斯最富有 莫斯科的自由市场 俄罗斯,面包会有吗? 俄罗斯人怎样过圣诞节 俄罗斯人对冰雪情有独钟 中国人?外国人? 圣彼得堡拾趣 冬宫揽胜 别具一格的俄式茶饮 俄罗斯人无酒不欢 访托尔斯泰庄园 畅游伏尔加河 吃在俄罗斯 俄罗斯送礼成风 俄罗斯人爱幽默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中秋 俄罗斯人习俗缤纷多姿 俄罗斯美女如云 效游历险记 朱可夫回忆录出版内幕 俄罗斯人眼里的中国 祖国在我心中 后记 试读章节 身上发现定时炸弹 1986年底,在门诊部体检,医生说B超显示我左肾边缘不齐,要我去会诊。我当时没在意,也没空,因为刚从桂林开会回来,论文需要修改,以供《管理世界》杂志发表。后来心脏病犯了,才住进医院,趁机查了一下肾。B超室小陶很熟,她告诉我:你左肾上长了东西,我想给你排除,但怎么也排出不了,而且更糟糕的是,发现你只有一个肾! 后来又去301医院会诊,医生看了B超报告,啥也没说,给我开了住院单。我对医生说,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请把实情告诉我。医生说,既然这样,我就直说:你右肾萎缩,左肾有肿物,需要住院切除。有人问我会诊结果,我说:报告你们一个好消息,我身上发现了定时炸弹。 当时30l医院没床位,医生又带我到友谊医院会诊,医生说,手术复杂,危险性大。问患者在北京吗?我们医生指着我说,他就是患者。医生很惊讶:为啥不早告诉我。陪我的医生解释说:我们什么都不瞒着他。我也笑着说:恩格斯有句名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吴阶平说:这种病例从没见过 301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炎唐教授是全国有名的专家,他感到我的病情奇特,便去请教吴阶平教授。吴老是泌尿外科的权威,曾任周恩来总理的医疗组长。他看了我的病例说,一辈子做了上万例手术,这种病例从没见过,人都有两个肾,有一个肾的十分罕见。一个肾又长了瘤子,简直没听说过。办法只能切掉大半个肾,但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台。而且肾脏缝合在国际上也是个难题,很容易向腹腔漏血漏尿,那就别无良策,只好做二次手术,把残肾全切,结果就是尿毒症! 吴老还说,根据他的临床经验,‘肾上长瘤子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恶性的。 我听了这话,心中不平,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船破偏遇顶头风。那几天,脑子里老是回荡着文天祥的正气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心中有一种悲壮的豪情。 马克·吐温的幽默启发了我 那几天思想很乱,理不出头绪。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马克·吐温对死的态度。 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这天可以随便愚弄人,实际上是开心节,拿别人寻开心。有一年过愚人节,美国一家报纸登了一则讣告,说大作家马克·吐温不幸逝世。人们大吃一惊,心情十分沉重,纷纷前去吊唁,却发现马克·吐温谈笑风生。大家才知受了愚弄,人们怒不可遏,纷纷谴责报纸可恶,有的甚至提出要控告它。马克·吐温却笑着说:这家报纸报道我死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把死的时间提前了些。他的幽默使大家转怒为笑。 马克·吐温启发了我。我想对呀,人总是要死的,何必那么紧张,莫如泰然处之。人们祝愿死者安息,不就是让他安安静静地休息吗?回想一生受苦受累,受穷受罪,小车不倒只管推,从没好好过一个星期天,如果把死当做一种休息,倒也不错,甚至是一种超脱。想通了,情绪也就平静了,心情犹如雨过天晴。 生命岂能听天由命 我躺在病床上,冥思苦想。人在生死关头,需要做出决断的时候,反而冷静了。我心里明白,301医院泌尿外科拥有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他们去请教吴阶平这位泌尿外科的权威,说明他们心中无底,否则,我这个无名小卒的病例不会惊动吴老。而吴老看了我的病例后,坦然表示,他行医一生,所遇病人成千累万,却从未见过我这种病例,因而也没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可见,我的病给医生们出了一道难题。怎么办?手术中如大出血,就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我想,吴老这话不是随便讲的,他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不手术,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真是进退两难。人在走头无路时,往往会出现宿命论的想法:不去管它,听天由命吧!任其自由泛滥,癌细胞在体内就会泛滥成灾。就是说,你不消灭它,它就会一点点蚕食你,最终吃掉你! 我参加过《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的翻译和选编工作,对马、恩的生平和著作较为熟悉,遇到难题往往习惯于去想想他们是怎么说的。这时,我想起了恩格斯的至理名言:“消极防御必败无疑。”“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不仅打仗,同癌症斗争也是一场生死搏斗,也不能搞消极防御。这时,我耳边响起了刘伯承元帅的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思想霍然开朗。我认定:要生存就得抗争,而且不能消极防御,必须积极进攻,就是说,要把命运掌握自己手中,而不能听天由命。 我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力量 我部领导得知我的病情和吴老的会诊意见后,深感手术风险大,成功的希望渺茫,表示不同意手术。说,让他好好活些日子算了。面对死神,我冥思苦想。对世界来说,我是个小数点,但对家庭来说,我就是半个世界!我想: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只能向死神投降。不,共产党人身体可能衰弱,但意志坚强。癌魔虽然可恶,但它想摧毁我的斗志?妄想! 看来同癌症抗争也像打仗一样,要鼓足最大勇气,挖掘生命潜能,积极主动进攻。打赢了,就可以死里逃生。打输了,吸取教训,为后人探路,死也值得。 这也许是我为党献身的最后机会了,不能放过。于是我决定手术。当医生讲了可能发生的情况,让老妻签字时,她手直哆嗦,老泪在眼圈打转。她承担的压力太大了,我赶忙握住她的手说:“别难过,我现在需要的不是眼泪,而是力量!” 老妻抹去眼泪,挤出一点笑,但笑得太苦涩了。我深深体会到,亲人比病人受到的心理折磨更多,压力更大。 弟弟要把他的肾给我 我同癌症抗争不是孤军作战,单打独斗难以战胜癌症。要战胜它,需要集体的合力,使我最受感动的就是人们的爱心,是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呕心沥血,细致人微,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为了准确掌握病情,提前给我做了造影。为防手术失败,给我做了动静脉吻合术,以备做血液透析用。医生的责任重大,职业神圣。P4-7 序言 代序:一部用生命写的书 ——记一位征服死神的明星 司君恒教授 世界上有许多明星。笔者今天要介绍的不是影星、歌星,而是一位抗癌明星。他以科学的态度、乐观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向死神宣战,证明生命所具有的伟大力量。他的生命是一首燃烧的诗篇。这位抗癌明星就是何金铠同志。 只有一个肾,还得了癌 何金铠同志原是军事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离休后住进了总参北极寺休干处。他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身材。一张朴实的农民式的脸上,常常带着亲切的笑意。他性格开朗,风趣幽默,十分健谈,娓娓道来,不知疲倦。有时他也和老伴一道去俱乐部跳舞,他的舞姿娴熟,步法轻盈。看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会是一个癌症患者。 有一次,我在《参考消息》上读到摘自香港《信报》的文章,题目是《中俄经贸合作见闻》。文章笔墨流畅,叙述了许多在黑河民贸市场上以货易货的趣事。比如俄方在黑龙江上用一船化肥(尿素)换去了我方的一船西瓜,双方都很满意。最后看见署名是何金铠。见到他时我就问:“老何,你什么时候到中俄边境上去了?”他说:“1993年我给黑河一个单位当过顾问,上俄罗斯考察了好几个月,经常和俄罗斯人打交道,就写了一些介绍俄罗斯风情和中俄边贸情况的文章,发表在香港《信报》上。” 后来,一位老同志对我谈起他,说他写的东西很多,一年有几十万字。我吃惊了。我也常写点文章,写个万把字的文章有时还很费力。真不知道他是怎样干的。 见到他时我便说:“听说你一年要写几十万字,是吗?” 他笑着说:“我喜欢写点东西,有时还译校些书稿。”我知道他精通俄语。 “哦,真不简单。都离休了还这么干。” “因为我是一个被人从死神手中抢救出来的人。经过死亡考验的人,更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所以我很珍惜时间。” 我不解地问:“你看起来还算健康啊!你得的是什么病?” 他说:“癌症。我天生只有一个肾,而这个肾还得了癌。可是我没有死,得癌症后我已经又活了十几年。”我听了十分惊奇。 于是,老何便向我谈了他生命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 向死神宣战 1986年,何金铠被查出患了肾癌,那年他只有55岁,正是研究工作出成果的时候。他想,也许不久自己就要告别人世,告别家人,心里不由得感到沉重和悲伤。 肾癌是可以采取切除手术治疗的,可是经过B超检查,医生发现他只有一个肾,而在这仅有的一只肾上还长了一个癌瘤。吴阶平教授会诊时说:一生做过上万例肾脏手术,从未见过这种病例。如果切除这只肾,那就意味着尿毒症。所以只能部分切除,但手术很可能大出血,有生命危险;即使手术成功,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肾,漏血、漏尿的问题也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因此,手术没有把握。 单位领导担心老何下不了手术台,不同意做手术,他们想让老何好好活些日子算了。 哈姆雷特说:“生还是死,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今老何面临着的是精神崩溃,等待死亡,还是和死亡抗争的问题。他想了很多很多。想起了马克·吐温对待死的故事。有一年愚人节(4月1日),纽约一家报纸登出一则讣告,说马克·吐温逝世。他的亲友惊悉这一噩耗后,纷纷前去吊唁。见到马克·吐温活得好好的,才发现受骗。大家非常气愤,纷纷谴责这家报纸,甚至想控告它。马克·吐温却笑着说:“这家报纸报道我死的消息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把死的日期提前了一些。”这对老何很有启发。他想对呀,人固有一死,怕也没用,莫如泰然处之。自己这一生忙忙碌碌,吃苦受累,从没好好休息过。把死权当一种休息也未尝不可。安息不就是安安静静地休息吗?他想透了,心情也就平静了。于是他反而转过来做家属和医生的工作。 老何自知这样的病例十分特殊,具有科研价值。想到得了这种病,为党工作的机会不多了,手术虽然危险,但可以为医生们提供一次实践、研究的机会。即使手术失败,也可以给临床留下一份资料,为后人探路,那自己也就死而无憾了。他安慰老伴说:“与其消极地等待死,不如采取积极的办法去求生。还是做手术好。”他向医生表示:“手术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推回病房,一是推进太平间。我已视死如归,你们就大胆干吧。” 那时正是家家户户准备过春节的日子,可是老何一家却笼罩着浓重的阴云。春节里,老伴忍着悲痛要给他照张相留做纪念。老何心里明白,但他在照相时露出了坦然的微笑。 老何知道,如果手术失败,自己就会告别人世,于是抓紧时间工作。直到手术前一天,他仍然在病床上赶书稿。 1987年2月5日,是老何难以忘怀的日子。早上7点,护士便来病房推他进手术室。他见同室的病友个个脸上流露着忧虑,便笑着安慰大家说:“要是我回不来,那就是出院了。” 单位领导、同志以及家属亲友30余人守候在手术室外,大家焦急地等待着。 301医院泌尿外科专家的医术是高超的。他们打开腹腔后,看到瘤子是完整的,就决定改变原来的手术预案,保留肾脏,剜除瘤子。手术整整做了10个小时,医生和护士们顾不上吃饭,终于把瘤子完整地取出来了。 手术以后,主刀的泌尿外科主任李炎唐教授说:“手术意想不到的成功,属国内首创。”后来他们专门为这次手术写了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一些外国专家曾专程来京交流。 事后,医生对老何说:“你这样的病例没见过,你这样坚强乐观的病人没见过,手术时单位来那么多人也没见过。” 肿瘤医院的医生曾说,因癌症而丧生的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死于恐惧。老何对待死亡的镇静和泰然处之的态度,无疑对他征服癌症有很大的帮助。他和医生一块创造了奇迹,他活下来了,他是301医院医生的骄傲。 给时间以生命 1988年,老何的生活又有了一次重大转变,他离休了。他看见同志们去上班,心里很羡慕。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上班工作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而自己却离开了工作岗位。这时,老何想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给生命以时间,给时间以生命”的号召,他认为活着本身并不是目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奉献,活着就要为党工作。 除了癌症以外,老何还患有多种疾病,如心脏病、肺气肿等,但是他仍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被国际友联聘为特邀研究员;他上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国画;他参加了首届全国老年知识竞赛,为了这次竞赛,他准备了上千道题,每天看书到夜里两点,由他任组长的军科代表队在竞赛中获得团体冠军;他参加癌症康复会,为癌症患者介绍经验;1988年他被聘为深圳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顾问,创办了《信息参考》内部刊物,连年获深圳市政府的嘉奖。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同志对他说:“《信息参考》我每期必看,办得很好。” 老何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著书立说、译校工作等方面尤为突出。他曾与人合作,翻译了日本长篇名著《战争和人》、苏联长篇小说《战争》、《莫斯科1941》、《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他写了近百篇文章,如《马克思主义还年轻》等。他写的《斯大林的儿子在战争中》一文,曾多次被各种杂志转载。他还译校了朱可夫回忆录等系列丛书。 老何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总是能抓住那些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 1990年,老何参加全国老年知识竞赛时,跑遍了北京各大书店,发现老年读物奇缺;在一个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却没有一本比较完整、系统的老年百科全书。他意识到了社会的需要,决心为我国亿万老年人尽一份心力,编一本老年百科全书。做这件事谈何容易,从制定计划、编写纲目到出书,整整用了5年时间。他跑图书馆和书店,自己花钱买了上百本参考书,阅读、分析、比较,博采众长,制定了编写纲目。他邀请近百位专家共同撰稿。这部百科全书涉及学科众多,如老年生物学、医学、法律、文艺、烹饪、体育等等。有的部分如老年心理学、老年生物学请不到撰稿人,他就自己动笔,不懂就先学再写。这部书中由他撰写的词条就达700多条,共35万多字。他还负责审稿、统稿。他不得不宵衣旰食,辛勤以赴。有的清样他们校对了6遍,最后这部书的清样合起来竟有50斤重,洋洋200多万字。在编写这部书的5年中,老何几乎没有过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大年初一他也在工作。手术时老何被切掉了两块肋骨,坐久了就直不起腰,站久了又弯不下腰,他只好经常变换姿势坚持工作。一个患了癌症的老年人还要这样辛苦,孜孜以求,这是为了什么呢?老何说他并不觉得苦,他觉得这样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因而也很快活。 老年百科全书出版后,老同志反映很好。有的同志说它是老年人的良师益友。人事出版社领导说:“这本书填补了一项空白。”书很快就销售一空。我抚摸着那厚厚的两百万字的老年百科全书,不胜感慨。难以想象,这样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竟然出自一位癌症患者之手! 日本著名医学专家伊丹教授提出了一种对付“不治之症”的新办法,即“认识生活价值”,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来治疗癌症的疗法。如果要为这种疗法提供例证的话,我想老何的生活是最有说服力的。 老何的时间是具有充沛生命力的。他没有向死亡的威胁低头,他以顽强的意志证明了生命的价值。他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成了光荣的抗癌明星。1992年他被评为北京市抗癌明星,1993年他获得全国抗癌明星称号,后来他又被评为总参系统的先进离休干部,军科先进离休干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和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栏目,先后对他进行了专访。他的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人物》和《世界名人录》。 革命初期,不少革命家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老何是另一种类型,他是身染重病,心忧天下。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一首燃烧的诗篇。 蒋介石的扮演者赵恒多和他住一个楼,赵也是癌症患者。老何安慰他说:“大家都说你戏演得好,人也好,不愧是明星。” 老赵说:“你也是明星嘛。” 老何哈哈大笑说:“我算啥明星,三无牌的,无名、无利、无闻。” 老赵说:“不,你是用生命和鲜血赢得的。” 的确如此,这本书就是他用生命写成的。故事真实动人,实话实说,惊心动魄,而又不乏风趣幽默。故我愿把它推荐给大家,共同分享老何的快乐。 (原载《退休生活》杂志1997年12期,略有修改) 后记 本书的部分文章,特别是第四、六两章的大部分曾在香港《信报》发表过。其中,有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写的,例如介绍苏联刚解体时情况的文章,如今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为保持文章原貌,这里未做修改,请阅读时留意。 由于本人精力有限,书中有的文章是我女儿何丹帮助撰写和整理的。因为是自己的女儿,所以感谢的话就不说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