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蓝调文丛》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新作,从中可以窥其老到的文字功底与独特的观察视角。更可贵的是,文章字里行间隐含一种冷隽的幽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人寥落的小径/蓝调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文俊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蓝调文丛》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本书收录了作者的新作,从中可以窥其老到的文字功底与独特的观察视角。更可贵的是,文章字里行间隐含一种冷隽的幽默。 内容推荐 作者素以翻译福克纳小说著称,但也擅写散文,已出版散文集《妇女画廊》、《纵浪大化集》、《寻找与寻见》等多种。这本《行人寥落的小径》里所收大多是他的新作,从中可以窥其老到的文字功底与独特的观察视角。更可贵的是,文章字里行间隐含一种冷隽的幽默,这是作者七十多年的人生体验再加上中外文化的浸润才得以凝成的,使人读之如回眸前法影事,既觉得亲切,又略感辛酸。 目录 第一辑 艰难行进 自制贺卡 威尼斯的回忆 搬家 我的“静轩” 五十周年琐忆 五十周年漫忆 冷摊奇遇 艰难行进 秋天的思念 关于芳草地的回忆 三联书店与我 了不起的女儿 在急救中心过春节 第二辑 回家 清秋时节忆丁君 怀念冯至先生 相逢 过迟的悔咎 梅家哲嗣 有关冰心的一件小事 对卞之琳先生一篇佚文的点滴回忆 又见白尘先生的书桌 回家 第三辑 他穿着奇装异服走了 桂冠诗人爱穿牛仔裤 一百二十五年后发出的最后大笑 吹奏手模仿福克纳得奖 西班牙艺术品夏夜被盗 海明威家族又出不幸变故 父子黑店内幕大白天下 理查德‘拉索的小说《帝国瀑布》 ”绿林好汉”再拿布克奖 他穿着奇装异服走了 他写过一本最仁慈的书 格里克——第三位美国女性桂冠诗人 第四辑 克娄巴特拉传奇 克娄巴特拉传奇 “翱翔的天使”与“哀悼” ——珂勒惠支和巴尔拉赫的故事 伯内特夫人的两部作品 梭罗的《瓦尔登湖》 关于塞林格的《九故事》 欧·亨利的三篇作品 《爱玛》译序 《圣经故事》的启示 第五辑 挽弓当挽强 说chow 一次译诗讨论会上的发言 里根四封信的译余赘语 因为不是第一,所以格外努力(答谢词) 先知们的话语 挽弓当挽强 对《掠夺》的交代与说明 第六辑 行人寥落的小径 一次酩酊大醉 海明威与福克纳眼中的对方 《喧哗与骚动》译序 ”他们在苦熬” ——《我弥留之际》代序 《去吧,摩西》译序 《押沙龙,押沙龙!》译序 《福克纳评传》序 《福克纳画传》序 福克纳致考利的七封信 从《喧哗与骚动》到《押沙龙,押沙龙!》 行人寥落的小径 第七辑 秋田拾穗 笑说我的笔名 我与梅绍武的书缘 钱锺书先生信中所提到的方志彤 憨大倒还是有的 机场里也有好人 杨澜的一鞠躬 买书琐记 镀金时代的人世百图 一件中断多年的工程 也可以像她那样地写 《小说鉴赏》序言 “翻译家是半个先知” 凯蒂:福克纳最心爱的人物形象 尘缘未了 试读章节 搬家 是啊,又快搬家了。 从数月前拿到新居钥匙的那一天起,就忙开了:请人装修,添置家具……最累人的是把旧居内需要搬去的东西一一打包,逐步运走。光是书就几乎装了两车。如今,旧居只剩下吃饭、睡觉必需之物,真有点不习惯呢。 是啊,又快搬家了。从半个世纪前离开父母家起,我到底搬过几次家呢7连自己都记不太清了。 想当初,独自一人,拎了个铺盖卷和一只小箱子,进了北京。一开始,住的是几人一间的集体宿舍,毫无个人隐私可言。几年后,结婚了。总算有了一个房间,却连厨房、厕所都是没有的。记得新婚之夜,从舞会回来,还是和妻子费了好大的劲儿,把靠在门外那张单位发的双人木床抬进屋里架起的呢。从那时起,搬家频频。一会儿住这个院子的东厢房,一会儿住那个院子的耳房。到六十年代,也许是因为小两口的木屐声让同院的大人物听了心烦吧,居然蒙恩,拨给我们一间一套的住处,这才总算有了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 从那时起,历经“文革”与后“文革”,将近二十年,我们一直都住在那里。孩子从小猫那么点大到长成个半大小子,都与母亲挤睡在一张床上。冬天够暖和的,夏日炎炎,就像进了蒸笼了。那阵普通人用不起空调。况且光用电扇,闸盒就已经热得烫手,经常会自行罢工。 到1986年,“积分”渐多,分到了一套小三居。好歹每人都有了自己的空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渐渐变差,嘈杂、吵闹,汽车整夜不停地在枕边碾轧,时不时还传来特种车的怪吼,让人受不了。另外,家中东西也越来越多,“物”在挤压人,整个儿一副异化现象。去年大病一场后,想想再不住得好些,真是枉来人世一场了。于是贴了些钱,换了一套三室二厅的房子,居住面积几乎翻了一番,地段也比较僻静了。现在,一切大致就绪,单等煤气一通,就可以乔迁了。 有时去新居整理物件,累了,坐在餐厅深处(相对而言),朝远处(也是相对而言)的窗户望去,周围黑幽幽的,看什么都有点朦胧,窗外却明亮、清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洞之中,心也自然沉静了下来。听着音响里放的一张CD,啊,是TakakoNishizaki(西崎崇子)演奏的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216)呢。熟悉的“Adagio”乐章响起,在空空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忧郁与缠绵。此时此际,想想自己的一生,失去的东西不少,得到的也有一些。美国女诗人伊利莎白·比肖伯在一首诗里列举她一生所失去的,如:钥匙、母亲的表、宝贵的光阴、朋友、三所房子、家园和祖国(她晚年离开美国迁居巴西)……我也有所失。我失去的是什么呢?双亲、一位走得太早的姐姐、最应出成果的青春岁月、本该得到的发展机会……然而我也并非一无所获:我有亲人、有也许还不算太菲薄的成绩以及友情、家园,还有人生阅历……失也好,得也好,如今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孔子说过:“富与贵,于我如浮云耳。”真不知他老人家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 窗外,白云悠悠,是北京如今少有的高爽天气。我的心在如泣如诉、似怨似慕的小提琴声中飘荡与起伏。琴声哀婉而又甜美,像林间沁出的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伤痕累累的心。 我的“静轩” “静轩”是一幅拓片,两个大字为隶书,后面三行小字:“板桥郑燮书于淮署”,又恢复为他的“板桥体”。了。这拓片是若干年前从琉璃厂淘回来的,让我装入紫檀木镜框,挂在书桌左上方的墙上,姑且借来充当自己的“轩名”。书桌是花梨木的,很大。当初(说起来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花四百元高价从隆福寺拉回来的。有一阵,这也是餐桌兼小儿的课桌。现在,除了老妻偶尔要在上面折叠晾干的衣服外,已经是“专物专用”,名正言顺成为我的写字桌与电脑桌了。陆灏的一句“金克木八十岁还学会了电脑“刺激了我,周晓苹的不断撺掇成全了我。何况家中还有儿子这样一个比马俊仁脾气小得多的教练呢。 我的书房看着很大吧,不过照片未收进处放有饭桌,右方还放有电视机,因此这里也是餐厅、客厅与起坐间。好在自从生过一场大病之后,我晚上已不工作。来客极少,看电视(或DVD)的人里也有我一个。因此,谈不到受打扰的问题。 说起来还得感谢当今的务实政策,它使我们能在前年夏天贴了一些钱买下现在的比较宽敞的居所,使我这病后之身,得以在搬家后效率不算低地译成两本书,写成一部《福克纳画传》,还涂鸦出几篇小文章。这里离有名的潘家园旧货市场极近,周日可以去淘淘古董(这方面经常要打眼)与旧书(这上头,老板您可就蒙不了老朽了)。用两三元一本的代价,我差不多配齐了英国”侦探小说女王”P.D.James的Dalgliesh系列。而不久前我为译林出版社译的一本伯奈特的《小公主》,原书也得自这里的地摊。 在这个书房里,我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笃悠悠每天做上几小时喜欢做的工作,一边听听包括郎朗、李云迪在内的新录制的CD(来路欠正,请城管工商多多包涵)。有时会蹬上旧自行车,去买点菜,买点鲜花与水果,哄家里那位伊丽莎白三世的欢心。见到那位笑容满面(雀斑也满面)卖茶叶的南方人女摊主,就跟她聊聊新“龙井”何时能到货。倘若这一天,还收到了自己新作新译的样书,那就是个大喜的吉庆日了。我会快活得像只”大牛虻”,像位“快乐的战士”(华兹华斯语),即便调我去当广东省或海南省的省长,我都不干。这里歪用了“南面王”的意思,还得敬请各位高明原谅。 P11-15 序言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之所以命名为“蓝调”,是因为丛书的写作风格与蓝调音乐的率性发挥颇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常年浸淫在外国文学和文化中,严谨缜密的思维和自由潇洒的漫笔交互影响,使得他们笔下挥洒的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而这正与蓝调布鲁斯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蓝调文丛”的亮相,必将为读者奏响一阙声部丰富而余韵悠长的蓝色乐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