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驰、上海博弘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达、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波、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险峰、深圳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丹阳等人,是近年间国内私募基金的投资高手,分别有投资收益连续9年年均增长100%、3年累计收益率逾400%乃至1天套利获利400万以上的骄人业绩。而他们各位都有着极强的个性色彩,投资理念和方法不尽相同。本书让这七位同台亮相,全面展现他们征战沪深股市的心路历程。
想在中国股市黄金时代赚钱,看七大投资高手的七种投资风格,哪一种适合你。当代中国人需要的投资智慧尽在书中!
本书汇聚了七大中国股市投资高手,全面展现了他们征战中国股市的非凡经历、投资理念、赢利手段,可以说,只要你从中学到一招半式,你都可以在中国股市大有斩获。这七位高手是: 李驰(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3年累计收益率超过10倍)、李振宁(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连续9年年均增长100%,中国十年牛市的预言者)、刘宏(上海博弘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对冲基金的领头羊,1天套利获利400万以上)、刘明达(深圳市明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年复合收益率近300%,国内唯一获得瑞银投资配置的私募)、石波(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7年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之一,个股收益超300%)、吴险峰(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5香港彭博财经荐股第一名,多只股票实现十几倍收益)、赵丹阳(深圳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4支基金的管理者,3年累计收益率逾400%)。
第一篇 李驰和价值投资之路
之一:英雄莫问出处
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李驰常说的一句话。在私募基金圈内,“剩者为王”的定律给了李驰以恰当的定位。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李驰早在1989年初就来到深圳,先后任职于蛇口工业区、宝安集团、深业集团、香港怡东国际财务投资有限公司,见证过多起海内外证券市场的风风雨雨是李驰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李驰在证券投资行业浸沉17年,经历过三次国内市场牛熊转换、两次香港市场牛熊转换、1997年金融风暴、2001年全球科技股股灾,丰富的投资经验使得李驰善于从价值投值的基点出发,领先市场抓住机遇。
在李驰的投资哲学中,尽管“理性”是最核心的地位,但李驰本人更多属于性情中人。
李驰甚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如果你有机会与他聊天,你会发现他的叙述如此富有激情。他语句诙谐,且字字珠玑。即使你无法见到李驰,光阅读他的博客,你也会发现他的个性如此丰富、立体,他身上饱含着太多的特征:
他很理性,强调投资的第一要诀是理性。
他很自负,自己目标是:“做中国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以为一直都做到了。”
他很张扬,说“我们一直有信心在任何市场、任何时期做出保本承诺,牛去熊往我们一直兑现着我们的承诺,第一不输,第二记住第一,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做到了。”
他很骄傲,因为他说“巴菲特,叹天下何人识君!”
他很懒惰,他买进股票后,基本不动。
他很灵活,说“积聚财富亘古不变法则:低买高卖”,哪怕是持有万科这样公认的上市公司常青树,他也不会持有几十年或者一辈子。
他很诚实,说“我们的投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可流通A股,流通A股组合仅仅是我们投资冰山中显露出的一角。我们也一直投资于国内可流通B股、A股或B股的法人股、香港和国外上市公司股票、未来可能于国内外上市的公司股权;我们是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PE)的混血儿,而目前的私募信托投资产品无法满足我们此类多元化投资领域的要求”。
他很坦白,告诉别人,“好公司+便宜价格:买进。”
他很有责任感,自己开了博客只是为了宣扬价值投资,说“开博初期,怀着一颗宣传价值投资的善心,坚持到今天”。
他很有创意,能说出诸如“越不繁,越不凡”、“慢即快,少即多”、“洗脑和催眠”、“中心思想、女人与花”等投资妙语。
他有些冷,那些“皇帝的新衣,领导说你行才行”、“人造美女也是美女”、“三反运动”、“该大的部位大”等分析市场的话语让人记忆深刻。
他很敏感,否则不会说“如果有朋友觉得我的预测可能影响大家的正确判断,在此正式收回前几天的一段话。”
他很随性,经常不打理自己管理的资产就出去旅游。长时间的外出度假,对于同威资产公司的同事,尤其是李驰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他有这么多优点和不足,但我们更无法否认,李驰很受人欢迎,从他开博客一年多来,其点击率超过100万人次,而且,数以万计的人认真阅读,并发表评论、参与讨论。
P7-
这是一本私募基金个人记录的书籍。
从事报道这么多年,尤其跟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报道超过5年,但是,我发现,在私募基金行业,人是最有意思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李振宁的博学、但斌的理想、李驰的激情、刘明达的梦想、刘宏的专业、石波的开朗、吴险峰的朴实、赵丹阳的谨慎、林园的张扬、杨骏的敏感、肖华的勤恳、王丹枫的职业、刘方生的学术、李春喻的责任……每个私募基金经理。他们都是如此与众不同。
我经常会奇怪,在公募基金行业,经常看不到基金经理的个性,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其个性也十分模糊;更多情况是,大多数基金经理的个性都被埋藏在一大堆格式化的流程、公式化程序后面,被融入在公司的个性中。这里,基金经理个性已经不十分重要,他们,好像固化在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
但是,只要公募基金经理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人立刻变得如此丰富、立体,比如肖华、石波,一旦从公募基金行业转移到私募基金行业,他们个性立刻就表现出来。
本书主要采访了7名业内著名的私募基金总经理或负责人,他们分别是李驰、李振宁、刘明达、刘宏、石波、吴险峰、赵丹阳,之后附上《your money》理财月刊采访其他私募基金经理的文章。
我也知道,书中的文章不能描尽私募基金行业的生存状态和人物形态,但是,阅读此书,你可以知道私募基金行业中最优秀的一批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这就是我编写本书的初衷。
而且,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征和需求,选择模拟对象学习或者为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资产管理者。
你或许就是未来中国的巴菲特
谁是中国的巴菲特?
谁是中国的私募英雄?
要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的选择远远多于本书中记述的人物。未来中国的巴菲特或许已出现在本书中、或者大隐于市、或者就是你,亲爱的读者。
一切皆有可能。尽管我们希望本书记述的人物有朝一目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的巴菲特,以令我们作为记录者有追寻实现后的成就感。
但我们更希望的是,你,亲爱的读者,未来,可能就是本书的正确答案。这几乎是我们记述完这次小规模的未来中国巴菲特海选之后找到的,赋予本书出版发行最好的理由:透视多个具有代表性、已经获得一定财富与投资修为的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经历与投资理念,以给更多渴望获得投资成功的读者以参照。
为了使这种参照更为直接、有效,我们没有选择纯粹的理论说教,而是选择了与当今中国投资最为成功的一批私募基金经理进行坦诚的交流,将他们投资生涯浮沉的心路历程、投资理念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投资中财富的增减等等一一呈现。
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论及投资的一套套理论相对容易,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获得成功则困难得多,而已经获得一定成功,并且具备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潜质的人实实在在的投资经历就显得弥足珍贵。
不同的性格一定呈现不同的投资方式、接纳不同的投资理念。
因此我们提供了相对丰富的参照标本:李驰、刘明达、但斌、赵丹阳、林园、李振宁、刘宏、石波、吴险峰。在当今中国,这些人可能不一定是因为投资而获得了最巨额的财富,但一定是最能代表各类主流投资风格的标志性人物。
我们希望,你,亲爱的读者,在遍览各种投资人物、风格之后,能相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样本,以此坚定并渐次使自己的投资理念趋向成熟,终至使自己的投资不断走向成功。
如果有幸能达到这一目标,这将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为此,我们要感谢本书中记述的基金经理,感谢他们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我们要感谢某某老师,在此书记述过程中的指导与教海。我们要感谢你,亲爱的读者,专注地读完本书。
如果有一天,你,亲爱的读者,成为了中国的巴菲特,记得在拍卖与你共进午餐的权益时,给我们优惠。
李驰 通过阅读他的投资理念,中国投资者将会有一个参照,那就是——巴菲特理念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去投资。
李振宁 他的投资生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如何去操练,从简单投资转变成一个市场前进的推动者和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以及这一切背后有着怎样的投资逻辑和财富秘籍。
刘明达 与他交流,你很难听到市场中那些最常见的话题:指数、波段、热点、板块、轮动……从始至终,他似乎只醉心于一件事:寻找一家可以连续持有三年到五年以上的公司。
刘宏 他是“市场中性数量化套利型对冲基金”的探索者,从2002年就开始了数量化套利型对冲基金的研发与操作,并取得超额的回报,现在,刘宏带领着他的火箭科学家团队,每天都在沪深两市“安心地”通过套利交易“捡钱”。
石波 “投资伟大的企业”,这是他信奉的圭臬,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投资股票的本质是投资企业,好企业才是价值的源泉。
吴险峰 吴险峰认为,即便对于普通投资者,哪怕你是一个小散户,关于投资,首先的是形成自己的成功理念。只有这样,成功投资才会有乐趣,成功投资才能被复制。
赵丹阳 “活着是第一位”是赵丹阳的投资哲学之一。“只有那些曾经倾家荡产的人才懂得风险,知道在这个市场上赚钱是件蛮难的事情,才会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手中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