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找出路
刚进入社会找工作的新人,在寄出履历表之后,纵使发挥守候情人的耐心,仍然盼不到一家公司的录取通知,于是三五好友见了面也免不了搬出这句话来抱怨一番,仿佛不景气是比sARs更难缠的全民公敌,好多生意不好、时运不济、工作不顺乃至家庭失和,全都是它的错。
不景气固然意味着钱不像以前那样好赚,工作也不好找,但绝大部分人和下面这两位仁兄比起来,情况也许还不算太糟。
一位老牧师坐游轮到另一个国家去,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一群海盗,把船上的乘客洗劫一空,还把他们全部关进一座古老而偏僻的监牢里。
为了逃出去,老牧师开始在牢房的墙角挖洞,想挖一条通到外面的地道。十年后,地道终于挖通了,可不是通到外面,而是另一间牢房。老牧师在那里见到了另一位同船的中年人。
沮丧虽然在所难免,但电没困扰老牧师太久,不管怎么说也多了一个一起逃亡的伙伴。于是两人通力、合作,一边挖一边讨论、思索,心想这里纵然是铜墙铁壁,百密也必有一疏。果然这漏洞最后就被他们找到了,于是地道一通就通到外面,他们得以重见天日……
虽然这故事只出现在我看过的一部电影里,但两人挖地道、找出路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同时也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八岁就穿着破裤子帮忙喂猪、采凤梨、扛木柴,到邻居家借米老是被羞辱。但凭着—股不服输的精神,我从一个小业务员干起,成为今天的董事长、企管顾问及两岸知名演讲家。这一路上辛苦地与现实搏斗的过程,不也是在困境中找出路吗?
“我把肉丢给狗吃,它还会对我摇尾巴。我把东西丢给你们,不过就是有去无回!”这是我小时候到邻居家借米时,经常被对方当面奚落的话。
“阿贵,今天又穿破裤子来上学啦!”这是我从小学到中学,调皮的同学见面时给我的“问候”。
“上班时间,推销员不得进入。”这是我二十五岁当业务员时,贴在许多公司门口、给我当头棒喝的标语。
冷言冷语是另一种补品
我当时没有听到或看到这些冷言冷语就去跳楼,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住在乡下,实在是太穷了,放眼望去只有破旧的平房和猪舍,无楼可跳;再则是在不断地被环境摧残蹂躏之下,脸皮大概和唧皮一样厚,为了生存也没有太多时间来多愁善感。所以越到后来就越能不把这些冷言冷语当一回事,更不曾因此而放弃希望,只是不断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方法,力争上游。
一路走来,除了想争口饭吃,也是为了争口气。
其实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童年都有一个共同点:穷。他们当年在物质条件以及求学和工作机会等方面,普遍都比现在多数年轻人差,他们赢的关键就在于两个字——争气。只要肯争气,没有什么可以困住一个人,就怕自己用一些错误的做事态度和方法,把自己给困件了。
很多人在不景气时,只想着生意难做、工作难找,却没有用心思考:为什么别人的店面可以门庭若市,自己只能在门口纳凉打蚊子?同样是从学校毕业,甚至还同班,为什么别人能找到工作,自己却不能?于是不是去求神问卜就是成天唉声叹气。但到庙里烧香求签,得到的回应总是模棱两可,最终还得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断叹气只会使人更泄气,根本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随时给自己打气加油
不景气不是世界末日,只不过会加速淘汰不争气的人,肯定有能力的人,因此不景气并不可怕,就怕你不争气,在激烈竞争中出局。 争什么气呢?第一个要争的是“士气”。如果当老板或主管的,一旦业绩下滑就成天在员工面前唱衰,大叹景气差生意难做,如战败的公鸡般垂头丧气,只会连带打击员工的士气。也许公司原本还没那么快崩盘,被老板这么一叹再叹,员工售亡、瓦解,有能力的开始另寻出路,最后搞得公司想不倒闭也难。找工作的年轻人和上班族也是如此,如果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别说幸运之神要退避三舍,就是鬼见了都会发愁!
有一句话说得好:忧伤的心境使骨枯干。
所以越在困难的时刻,越应该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去迎接挑战。随时给自己打气,也给身边的人加油,保持赢家的精神到比赛最后一秒,你就赢!
光有信心没有种子,充其量只是“膨风”,还必须要有“才气”。你不必像唐伯虎那样吟诗作对、能写能画,但一定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即使无法带动潮流,最起码也要做到与潮流同步。还要活用知识,懂得从高人那里“偷”智慧,并加以运用。因为就算有再多的赚钱机会,没有执行的能力也是枉然!
此外,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生活,可以仅靠一己之力成就大事。因此,成功的人往往不一定是考试永远第一名的人,而是人气最旺的人,哪一个有成就的人不是有贵人相助、上司提拔,又受到同事与客户的拥戴?4-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