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歌的教育历程(卢梭爱弥儿如是说)
分类
作者 李平沤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卢梭的生平经历以及对《爱弥儿》一书人物、内容的分析入手,为我们解读了卢梭教育思想的精粹。卢梭认为人的教育要经历三个阶段,教育者应根据人在每个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这期间,人要接受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最基本的。他将教育的功能从知识的灌输提高到了对人的善良天性的呵护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上,认为成功的教育是使一个人成为“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用的人”。卢梭还通过对“苏菲”这一角色的描写阐述了对女性教育问题的见解。

内容推荐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18世纪法国政治著述家、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卢梭于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他出生后8天,母亲因产后失调去世;10岁那年,其父与一军官发生斗殴,逃离日内瓦。幼小的卢梭从此成了孤儿。他从来没有上过学,全靠自学成才。他那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是自己刻苦努力和丰富人生经历的结果。他当过雕刻匠的学徒,当过流浪儿,当过富人家的仆役、跟班和家庭教师,几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他都经历过。因此,他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状况,能洞察社会的积习和政治腐败的原因,每有著述,都能表达老百姓的心声,切中时弊,受到人民的欢迎。卢梭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山中来信》《论法国音乐的信》《就戏剧问题致达朗贝尔的信》和自传体小说《忏悔录》等。

在西方的教育史上,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经典著作,书中阐述的许多思想和原理,哺育了现代教育学。本书从卢梭的生平经历以及对《爱弥儿》一书人物、内容的分析入手,为我们解读了卢梭教育思想的精粹。

目录

序/1

上篇 绪论/1

 一、卢梭为《爱弥儿》付出了沉重代价/3

 二、卢梭教育思想的萌发和理论体系的形成/12

 三、《爱弥儿》是卢梭哲学思想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19

 四、《爱弥儿》的写作方法/25

 五、《爱弥儿》中的人物和各卷的内容/31

1 《爱弥儿》中的人物/31

2 各卷的内容简介/33

中篇 如歌的教育历程/49

 一、人生的第一个时期/51

1 人要受三种教育/51

2 对天性的呵护应始自孩提/57

3 自然的教育的双重作用/63

4 婴儿的啼哭/70

5 孩子的牙牙学语/71

 二、人生的第二个时期/76

1 童年的基本状况/77

2 童年时期的思维/79

3 消极的教育/91

4 本章的小结/95

 三、童年的第三个阶段/98

1 好奇心——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 /99

2 “这有什么用处?” /100

3 判断力的培养/102

4 “我对书是很憎恨的” /104

5 他为什么让爱弥儿读《鲁滨逊漂流记》 /107

6 一桌盛宴引发的思考/109

 四、我们所施行的教育到这个时期才开始/114

1 一个重大的抉择/115

2 我们即将进入社会的大门/116

3 一个萨瓦省的牧师的信仰自白/122

4 《信仰自白》惹祸殃/128

5 如何使他身临危险而心不受危险/135

 五、游历归来始成家/141

1 女子与男子的教育有所不同 /142

2 健康的夫妻生活/145

3 现在是到了让苏菲和爱弥儿相会的时候了/147

4 终身伴侣慎选择/152

5 游历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154

6 《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 /158

7 在地上也如同进了天堂/164

 六、《爱弥儿和苏菲》 /168

 七、本篇的小结/171

下篇 教育是百年大计/173

 一、《爱弥儿》中的几个基本论点和教育原理/175

 二、政治教育从尊重人格开始/180

 三、道德教育步武先贤/187

 四、美学教育取法自然/192

 五、需要注意的是他说话的动机/197

 六、寓言什么时候学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201

 七、卢梭的宗教思想/205

1 迷途知返的羔羊又跑出了羊圈/205

2 卢梭的宗教思想的形成/209

3 卢梭致函博蒙大主教告诉他《信仰自白》的内容/213

4 本章的小结/216

 八、卢梭笔下的女性/220

1 一篇批评男权的文章/221

2 两个令人喜爱的女人/222

3 本章的小结/224

结束语/227

附录一 朱莉论儿童教育/231

附录二 卢梭年谱/258

附录三 参考书目/271

后记/273

试读章节

第2卷

本卷开始谈人生的第二个时期,论述的是从孩子学步开始到10岁或12岁时的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因为这时候孩子已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脑筋思考了。不过,在这个阶段,老师关心的重点,依然是增强他的体质和训练他的感官。要让他快快活活、无忧无虑地嬉戏,而不要使他感到任何形式的束缚。这样做,会不会使孩子变成一个难以管教的顽童呢?不会。因为在他尽情玩耍的过程中,老师将时时注意培养他的本能,让他学会使自己的欲望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加以调节,和体力保持平衡,而不产生自己的能力无法满足的欲望:“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再痛苦了。”(第79页)

卢梭提醒人们:在这个阶段,不必急于教孩子读书识字,不可让孩子成天沉沉闷闷地啃书本,而应当让他多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发现他从前没有见过的新奇的东西。

拉封登用诗体写的寓言故事,朗朗上口,很有趣味,能不能让孩子读呢?卢梭认为在这一阶段还不太适宜,因为“寓言可以用来教育大人,但对孩子们就应该直截了当地讲真理”,“拉封登的寓言”,没有哪一个孩子是真正学懂了的。要是他真正学懂了的话,那就更加糟糕了,因为其中的寓言对他那样年龄的人来说,是那样的拐弯抹角和不相适应,以致不仅不能使他学到良好的德行,反而使他学到了许多的坏毛病”(第128页)。

卢梭在书中引用了拉封登的((乌鸦和狐狸》这篇寓言故事做例子,对它逐句进行了分析。(第129~132页)他告诉人们:只有几岁的孩子还非常天真,没有必要告诉他们世界上有一些撒谎和吹牛拍马的人,而至多只能告诉他们说:拿孩子逗着玩的人,的确是有的。“但是,一块奶酪就把整个事情弄糟了,因为你不是在教他们怎样把自己的奶酪紧紧地含在嘴里,而是教他们怎样想办法把别人嘴里的奶酪骗出来。”(第133页)

洛克主张“用理性去教育孩子”(第89页),卢梭对此极不赞成。他不主张长篇大论地对孩子讲什么道理,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还不明白什么叫“道理”,只有到了教育的后期,他才具有明白事理的能力。卢梭说,他发现“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第89页)。

卢梭告诉人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第91页)。

与基督教的看法相反,卢梭认为人天生是善良的,在人的身上不存在什么“原始的恶”,因此,应当努力保护儿童的天真状态。他认为:“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第96页)

“消极的教育”或日“负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关于它的含义,卢梭在1762年11月18日《致博蒙大主教的信》中有一个简单的解释。他说:

我把使孩子身体的各个器官臻于健全发育的教育称为“消极的教育”,因为身体的各个器官是我们用来获取知识的工具,先使它们发育完善,然后才用它们去获取知识,并通过感官的训练,培养我们的理智。“消极的教育”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懒入教育。完全不是的。它虽不教为人的道德,但它能防止人去做恶事;它虽不教人多少真理,但它能防止人产生种种谬误。

卢梭提醒人们:对于儿童,应当“让大自然先教导很长的时期之后,你才去接替它的工作,以免在教法上同它相冲突。你说你了解时间的价值,所以不愿意有分秒的损失。可是你没有看到,由于错用时间而带来的损失,比在那段时间中一事不做的损失还大,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子,远远不如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第119页)。

最后,卢梭把他培养到了12岁的爱弥儿与用其他方法培养的同龄儿童做了一个比较,让人们看到用他的方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你现在要不要对他做一个比较的观察呢?叫他同别的孩子混在一起,他爱怎样做,就让他怎样做。你马上就可以看出……在城里的孩子中,没有哪一个孩子的动作比他更敏捷,而他则比他们当中哪一个孩子的身体都长得结实。在乡下的孩子中,他的气力和他们的气力是一样的,但手脚的灵巧则胜过他们。对孩子们所能理解的一切事情,他比他们都更善于判断、推理和预测。……

他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它们是齐头并进的。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第208~209页)

P34-37

序言

20世纪60年代,商务印书馆约我译卢梭的《爱弥儿》,译文脱稿后,在即将发排付梓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百业俱废,稿子的出版工作遂告停顿。直到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拨乱反正,一切又才重新步入正轨。这部在书橱里存放了十余年的稿子,才拂去尘封,排上出版日程,于1978年6月首版问世。

现在,时代的车轮进入了21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约我撰文解读《爱弥儿》。自拙译完稿搁笔,至今已时隔50余年,要从头再读原书,从这部长篇巨制中撷其精微,剖析义理,站在时代的前沿加以解读,实非易事。因此,自承担这项任务以来,即着手准备,重新研读原书和卢梭在此书发表之前及之后的著作,唯卷帙浩繁,笔者学力有限,虽反复阅读,但心得不多,理解亦不够深入和全面,好在抛砖引玉,可以得到读者的指正,故不揣谫陋,将点滴体会整理成文,呈献给读者。

在西方的教育史上,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经典著作,书中阐述的许多思想和原理,哺育了现代教育学。瑞士的佩A·塔罗奇(1748~1827)、德国的弗洛贝尔(1782~1852)和意大利的蒙特梭里(1870~1952)都从《爱弥儿》中吸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他们在幼儿教育及青少年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不过,《爱弥儿》不完全是一本只专门探讨教育问题的书,正如卢梭在回复一位读者的信中所说的:《爱弥儿》是“一本哲学著作,它的目的是在论证作者在他的其他著作中提出的这一命题:‘人天生是善良的’”。

细读全书,的确如此。卢梭在此书卷首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第5页)如何才能使人不变坏呢?最好的办法是:保护他的天性不受恶劣的社会环境的败坏,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抵抗社会毒害能力的人。为了论证他的理论,卢梭虚构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学生,从这个学生诞生,一直把他培养到进入社会,这时候,卢梭告诉人们:爱弥儿“从我的门下出,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第13页)。卢梭把教育的功能,从知识的传授提高到了对天性的呵护和道德的培养上。这部洋洋洒洒、以简明畅晓的文笔阐发深奥哲理的著作,苦心经营,其主旨全在于此。

笔者解读此书所用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李平沤译《爱弥儿》2001年10月第9次印刷本。

正文后面的附录(《朱莉论儿童教育》,摘自卢梭著《新爱洛伊丝》第5卷书信三。这封书信,实际上是一篇教育论文;书中的主人翁朱莉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见解,可以说是对卢梭在《爱弥儿》中陈述的论点的最佳诠释。

后记

法国文学史家古斯塔夫·朗松说:《爱弥儿》是一本笔调最优美,在教育问题上论述最全面和最富启发性的书。这部长达50余万言的著作,文字十分平易,然而,正是在简洁平易的文字中阐述了许多深邃的哲理。笔者此次应山东人民出版社之约,撰文解读此书,深感难度甚大,学力有限,不得不多方求助友人,或解析书中义理,或寄送所需参考资料,特别是洛克桑’阿萨纳女士和谴基-拉米诺先生,每有所求,皆尽快予以满足,不远万里将所需资料从巴黎寄到北京,使本书的撰写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全书撰写工作告竣之际,谨志一言,对阿萨纳女士和拉米诺先生以及所人帮助我的国内外朋友,表示真诚的谢意。

在笔者撰稿期间,北京邮电大学江裕佩女士帮助我整理资料,通读稿件,付出了许多辛劳,笔者在此一并致谢。

李平沤

2007年10月19日于北京惠新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