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侯伊莎女士既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博士,又是深圳市盐田区民政局局长,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有较好的条件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去深入观察和思考社会管理体制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侯伊莎博士是一位极富开拓创新意识的年轻干部,在担任盐田区民政局长期间,对基层社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许多大胆而又富有成效的改革,得到了基层群众、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深圳市盐田区改革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理念、措施、体制被学界称为“盐田模式”,并荣获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本书从一个“盐田模式”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观察者的特定角度,对盐田区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
第一章 导论:意义、方法与框架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社区发展的现实关怀
二、个案选择及其理由
三、理论创新和贡献
第二节 国内外既有研究述评
一、社区理论:发展脉络与研究范式
二、中国学术界社区研究状况
三、社区研究新视角——治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制度主义分析方法
二、文献分析方法
三、个案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盐田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强弱的判断标准
一、国家与社会强弱概念的提出
二、功能性标准
三、自主性标准
四、合作性标准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传统理论模式
一、“弱国家一强社会”理论模式
二、“强国家一弱社会”理论模式
第三节 “强国家一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提出及其特点
一、“强国家一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提出
二、“强国家一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特点
第四节 “强国家一强社会”新理论模式的制度基础
一、强国家的制度基础
二、强社会的制度基础
三、“强国家一强社会”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型塑
第五节 当代中国“强国家一强社会”模式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脉络:以社区体制为视角
二、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逻辑特征
本章 小结
第三章 “盐田模式”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盐田模式”的历史基础
一、历史深处的积淀:盐田地区的社会传统
二、近20年盐田地区的行政制度变迁
三、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盐田区创建社区治理体制过程
一、第一次制度创新:“居一企”分离及其绩效
二、第二次制度创新:“议行分设”理念下的“一会(合)两站”体制
第三节 第三次制度创新:“会站分离”的社区治理体制
一、“一会(分)两站”的制度框架
二、创建“一会(分)两站”制度的动因分析
三、制度创新的z字型博弈过程分析
四、“一会(分)两站”制度的执行过程分析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盐田模式”的初步绩效
第一节 “盐田模式”的民意评价:2005年民意测评
一、分析的事实基础
二、调查对象及分析维度
三、盐田区公众对社区居委会选举改革的满意度测量
四、盐田区公众对个人与社区共同体关系的意向性测量
五、盐田区公众对“盐田模式”的认知和价值判断
第二节 “盐田模式”的民意评价:2007年民意测评
一、2007年民意调查情况概述
二、盐田区公众对区委区政府工作满意度测量
三、盐田区公众对社区治理体制的建议
四、盐田区公众对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建议
五、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第三节 “盐田模式”的实践绩效
一、政治层面
二、行政层面
三、社区层面
四、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层面
第四节 “盐田模式”的学理评价
一、“盐田模式”的创新性
二、“盐田模式”的成效性
三、“盐田模式”的普适性
四、“盐田模式”的过渡性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盐田模式”的成功要素、思考和启示
第一节 “盐田模式”的成功的要素
一、社会资本与路径依赖
二、香港的影响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政府主导的渐进改革策略
五、政府精英一社区精英互动
第二节 “盐田模式”的思考
一、以“一会两站”化解社区行政化
二、以多元主体解构一元主体
三、以“强政府”达成“强社区”
第三节 “盐田模式”的启示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强国家一强社会的基础工程
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最佳起点
三、培育社会资本是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任务
四、政府肩负主导强社区的重任
五、激活制度也是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