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情爱关系的本质、两性的性生理心理、性道德的约束、婚姻的法律规范、情爱的审美实践和情爱的“排他”特性,提出对两性情爱关系的调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情爱文化纵横谈/人文纵横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范可钉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情爱关系的本质、两性的性生理心理、性道德的约束、婚姻的法律规范、情爱的审美实践和情爱的“排他”特性,提出对两性情爱关系的调控。 内容推荐 本书由4章和附录构成。前三章从横向的角度来叙述情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章主要叙述人类性生理活动和性文化的起源,第二章主要阐述两性关系的文化特征,第三章主要讲述两性情爱行为活动的调控意志;最后一章从纵向的角度简述西方情爱文化的历史光点。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公众的普及型人文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性合的演绎隧道 第一节 动物根基与生殖突变 第二节 “玄牝”神与“灵根”柱的崇拜 第三节 “积薪”与“火焰”的性生理运动 第四节 性求心理与感官刺激 第二章 情爱文化的轨迹 第一节 存异与认同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情爱的理想与情爱的现实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 家庭责任的付出与婚姻幸福的获 得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 性爱的意志调控 第一节 情爱文化的本质与调控 第二节 两性性生理心理的差异透视 第三节 情爱文明中的软硬约束 第四节 情爱审美实践的创造 第五节 情爱排他性过程中的“陷阱” 第四章 爱情的历史光点 第一节 古希腊:柏拉图式精神之恋的理想 第二节 中世纪:骑士之爱的浪漫 第三节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推动人间之 爱的再生 第四节 宗教改革:制造了中产阶级爱情 婚姻的神话 第五节 19世纪:弗洛伊德的现代情爱理论 附录 马克思主义情爱观——情爱文化是人类两性社 会生活实践的创造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行走的方式已由四肢匍匐在地演变为直立而行。这一演变使得人类两性的性交方式由后入式演变为前入式。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两性面对面的性交姿势,使得肌肉、皮肤、神经末梢、性敏感区在相互接触中,让性欲得到满足,在生理上产生愉悦感。性交姿势的转变,还使得在灵长类雌性中从没发生过的“性高潮”,为人类女性所独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程,人类两性面对面的性交方式因为能够凝视对方、相互拥抱,成了两性交流情感、表达亲昵、体会温暖的方式。这不仅提高了性生活的质量,也使性交活动与情爱感情融为一体。在西方有人称之为“爱神正看式”。 人类两性性交方式的演变,是性交活动的提升,是性行为的文明进步。 第二个突变,是灵长类雌性的发情周期演化为人类女性月经期。 在雌性动物中,除了长臂猿雌性和人类女性,其他灵长类的雌性的性交行为都要受发情期的限制。灵长类的发情期产生在排卵期的前后几天的时段内,这也是灵长类受孕成功率最高的时期。性学学者分析,有发情周期的雌性,因一年中发情期的时间很短,对雄性的需要比较集中,这让雄性应接不暇、疲于奔命。这大概是有发情期的灵长类没有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重要生理条件。而人类的性交活动,因为没有“雌性发情期”,两性的性授受,发生于性欲的产生而不会受“时期”的限制。 第三个突变,是人类在两性性生活的实践和教训中,规定了“乱伦禁忌”和“月经期禁忌”,使生殖趋于成熟。 在人类发展史上,狩猎促进了部族与部族之间的交往,导致了人类社会的聚集和情爱对象选择的扩大。在部族时期,由于人类数量匮乏,近亲交配繁殖不可避免。随着部族交往的频繁,狩猎同盟的日趋巩固,部族间的通婚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使得人与人的融合,同时也造成遗传基因的融合和多样。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只有“适者”才不会被“环境变化”所淘汰而“顽强地”生存下来。人类成活率的降低,死亡率的增高,使得人类发现近亲繁殖的弊端,“乱伦禁忌”在历史性的选择中产生。据调查,这一“禁忌”具有全球性,人类的每一个民族对它都有高度统一的认识。外族通婚与乱伦禁忌,事实上加速了新石器时代来临之前5万年时间的人类发展。旧石器时代的妇女,大半生的生命都耗费在怀孕、生子、哺育上了,但成活率却是惊人的低。从人类的寿命来分析,大约7万年前,只有20%的人能活到30岁。女性从青春期到死亡,只有十五六年的时间可以生育,而哺乳期又相当长。当时,至少有2~3年是因哺乳而形成的自然避孕期。如果没有外族通婚,没有乱伦禁忌,人口状况会更加糟糕。据估计,1OO万年前全世界的人口总数约为50万,到公元前1万年,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前夕,世界人口约为300万。在90万年间,人口增加了5倍。其增长虽然比“零增长”好不了多少,但也确实保持了增长。在原始时代恶劣的自然及其落后的社会条件下,这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进步。 人类第二个有关性的禁忌是月经期的禁忌。 史前时代,人类视血为生命。人类在进化演变,告别猿类之后,开始了对自然的思索——思索生命、思索死亡、思索血、思索肉。他们从生活中得到判断——血是生命需要的东西,血是生命的本质。他们从人诞生时的血和死亡时的血中得到启示——血带来再生,赐予活力。在古老的神秘仪式上,在对死者、神明、精灵等的祭奠中,都离不开神秘的祭品——动物那殷红的血。 经血,让早期的人类不得其解。他们从人类的生存历史中,知道流失经血不会带走女性的生命,不会给女性带来衰弱和痛苦。但他们对经血的持续流淌无能为力,无法解释,感到困惑,甚至恐惧。为什么伤口流血可以在小时单位内止住,而经血就持续不止。他们视经血为特殊的魔力。在17世纪以前,无论是魔法、巫术,还是炼金术,都要以血来表示它们的神秘性。 人类女性的经血生理现象,使原始社会的人对两性形成特殊的认识。起初,男人对只有女人才有的“魔力经血”感到好奇,感到自卑。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经血是女人成熟的标志,而男人的成熟标志是部族中的“成人仪式”,意在要让男人们知道从“仪式”之日起,就要像女人一样负起为部族添丁增口的天职。整个“成人仪式”鲜血淋淋,充满了血腥味。这“血腥味”就来至“经血”,他们认为“血足以致之”。后来,他们又认为,“经血”就意味着女人,看重“经血”也就要看重女人。男人不仅要在女人的经期回避性活动,还要给女人放假休息。女人自然默认这一“原始尊重”。 P6-8 序言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那本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说:“我们已经从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关键是看它占领、开拓领土的观念,转向一个国家和公司积累财富的关键是搜集、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 为此,我想将《周易》中的如下名句作点诠释: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我的诠释是:人类的文明,以落实其人文性为宗旨。我们观察自然的文采,是为了洞察大自然的发展变化规律。观察人的文采,是为了构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人间。 如果这一诠释能够成立,那就证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在2OOO年前就认识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更进一步认识到人文社科知识是文明的落脚点:构建美好和谐的人间社会。 因此,我们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人文纵横书系》是为构建美好和谐的社会、构建美好和谐的世界服务的。 构造美好和谐的社会和世界,为的是使人生活幸福、快乐。不少哲人都说过:哲学是使人生幸福、快乐的艺术。推而广之,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其底蕴都在于使人拥有这一生活的艺术。 《人文纵横书系》将努力全方位、跨时空、多视角地向广大读者奉献“使人生幸福、快乐”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0多年前,我在拙著《笑话·幽默与逻辑》的初版序言中说过:“幽默逻辑是一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新兴人文科学应用性交叉学科,我们对她的探索和研究从一开始就注意到应将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结合起来。”其实,又有哪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呢?我与本书系的首批作者们达成共识:大家都尽力在写作中达到科研、教学、普及与应用相结合的境界。 以上提出《人文纵横书系》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的一些写作目标,其目的正在于像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那样,使我们的作者与广大读者一道去提高“搜索、分享和捕获知识的能力”。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限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过,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知识发展走向的一大潮流。所以,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重在普及的《人文纵横书系》中,也点缀着这一伟大潮流中的几朵小小浪花。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写作与阅读中,都经常会涉及对以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问题。其实,这无论于作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对某一文本的诠释与解读是因人而异的。如果说,大家已经认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美学鉴赏原则的话,那么,为什么就不能认可“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对同一文本的诠释和解读”这一话语原则呢?当然,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必须具有积极意义。怎样才算有积极意义?我认为,本书前面雅斯贝尔斯和钱穆的两段话已经作答:那就是要发掘历史上的伟大文本对人类的贡献,发掘以往文本的当今意义,而不是去死抠文本所谓的“本来意思”。要知道,文本是由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与文本原型总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对文本的诠释和解读与文本本身百分之百相同。因此,确定对文本诠释和解读的优劣就只能以对其当今意义发掘的优劣而定。联想到最近某些人对某学者的“抵制”,说这位学者对《论语》和《庄子》的诠释和解读“偏离了文本本身”,“给人造成了误导”,甚至以骂人的方式训之“极度无知”。对此,我们只需设问:如果真按某些人的意愿,对《论语》和《庄子》都千篇一律以训古方式来解读文本的话,还有何发掘经典文本的当今意义可言?谁愿去劳神费力耗时地听你那些被别人嚼烂了的说教! 更有甚者,有位朋友背上写着十个大字“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故意在某公共场合出现。我们仅就其10个字本身而言,说明这位“仁兄”对孔、庄太缺乏了解!大家知道,孔子“仁者爱人”,他有着博大的包容性,岂会“着急”?庄子具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广阔胸襟,此时,他正骑着那方圆几千里的大鹏的背“扶摇直上九万里”逍遥游去了,这“生气”二字与庄子先生有何缘分? 《人文纵横书系》的作者们免不了都要对各自所涉及的文本进行独立的诠释与解读。他们的诠释和解读都力求以发掘文本的当今意义为准绳,而绝不“躲进故纸堆里成一统,管他当下已是2l世纪的和谐中国还是2 OOO年前的历史正当战国与春秋”! 当然,对作者们的诠释与解读,以及其他的写作内容与形式,等等,其缺点、错误难免,恳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人文纵横书系》第一辑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感谢该社的领导和有关同志,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本书得以顺利问世。 重庆华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人文纵横书系”主编 谭大容 2007年3月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