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让你开心而不是让你“受罪”、供你享受而不是供你“学习”的诗词读本。
随意翻开,你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侂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你增长了见识,你中寓了谈资,你刷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你进来了,你感受并且享受了。你漫小经心仃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你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你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语不惊人死不休/同一首诗 |
分类 | |
作者 | 孙涛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让你开心而不是让你“受罪”、供你享受而不是供你“学习”的诗词读本。 随意翻开,你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侂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你增长了见识,你中寓了谈资,你刷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你进来了,你感受并且享受了。你漫小经心仃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你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你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何?一言以蔽之,打油诗之大结集也。惟智慧者能幽默,恃才高者方打油。看似打油诗,实皆智慧词,自古及今,才人雅士如解缙、纪晓岚、郑板桥之辈,矜才斗智,舞文弄墨,作过许多妙趣横生的俗词,但大抵率尔操觚之作,却颇有匠心在其中,更经民间口口相传,敷衍成若干段风流佳话。年轻作者孙涛再逞一支快笔,以诗为经,以事为纬,插科打诨,读来令人喷饭,掩卷更留余香! 目录 编者说我“诗”故我在(附记)/1 作者说人去余音未散,夜夜梦回唐朝/5 导读同一首诗,N种读法/8
第一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 孙悟空本是个妖精/2 老猪本是个神仙/8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14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如何/21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28天赐状元刘若宰/39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49
第二章黑狗变白狗,白狗身上肿/57 老天降下杀人刀/58 “狗肉将军”的打油诗/64 玉皇大帝卖私盐,一个苏州拖面煎/71 淮西妇人好大脚/81 天上的福星在人间有形象代言人/88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97 文财神,武财神/104 这世上有很多喝着稀粥还摇头晃脑来两句诗的/108 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先生不说话?/115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120 八仙/125 “题壁诗”有点像现在的网络发帖/135 我也曾在陈绝粮,从不曾见这班饿鸟/143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151 朱元璋作过许多打油诗/158 金鸡犯玉兔,猪猴不到头/164 春宵一刻值千金,一朵梨花压海棠/171
第三章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181 骂人的艺术/182 “国骂”像国花国鸟一样少不了/188 竹苞者,个个草包也/193 其实纪晓岚与和珅碰面并不多/200 妙解“老头子”/206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210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220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226
第四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33 饱吹饿唱/234 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23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46 诗宴/254 杜甫诗自可为一代之史/264 名句索引/273 精彩评论摘编/280 试读章节 猪八戒是出了名的丑仙,在这个世界上,丑人的故事更是多得很。 唐玄宗时有个安西牙将刘文树,此人口齿伶俐,善奏对,玄宗很欣赏他的才华。但这个刘文树长得有点儿返祖,貌似猿猴,特丑!唐玄宗非常讨厌刘文树那张脸,一看他长得那个上窜下跳的小样儿就来气,于是暗中令俳优黄幡绰想法戏弄戏弄他。 刘文树很快通过小道消息知道领导嫌他丑,要捉弄他,可知道又能怎么样?皇上要拿他开心,谁阻止得了?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为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面子,刘文树赶紧走后门拉关系,他私下找到黄幡绰谈判。 刘文树平时最恨别人说他长得像猿猴,他语重心长地跟黄幡绰讲了番“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的大道理,又花了大把银子,请求他到时不要称呼“猿猴”啊“猩猩”啦以及类似的话语,黄幡绰满口答应。 过了几天,刘文树有事来见皇上,黄幡绰一看玄宗连连使眼色,就凑到刘文树面前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刘文树钱花到了,一点儿也不怕,扬着个脸让他随便看。黄幡绰看了半天点点头,转身对唐玄宗说,万岁啊,大家都说刘文树这张脸长得像猴子,瞎说!要让我看啊,其实——文树面孔不像猢狲,猢狲面孔特像文树! 刘文树差点儿没气吐血! 现代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虽说那是“猴祖宗”,可大家都跟刘文树一样,说谁像猴谁都不干。最好玩的是碰到两个人长得都有点儿猴头猴脑,大家都瞅着对方像是在玩老祖先的“模仿秀”,为了分出谁“表演”得最像,有时还满大街找裁判。 话说尚书令何尚之与太常颜延之都长得瘦瘦小小,这二位都喜欢开玩笑,何尚之说颜延之是“猿”,颜延之称何尚之为“猴”。一天两个人同游太子西池,聊着聊着又回到谁像猴的老话题上,颜延之一把抓住个路人,指着何尚之问他: “你说,我们两个人谁像猴?”这位临时的裁判老兄还挺尽职,看了半天,指着何尚之说: “他像!” 颜延之乐坏了,不承认不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你猴你就猴,不猴也猴!颜延之这唧唧的一乐坏事了,那位公正的裁判一看他那个尖嘴猴腮的小样儿,眼都直了,斩钉截铁地二审“判决”如下:那个人看着是像猴,不过“君乃真猴”! 颜延之、何尚之听了皆笑倒。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得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唐朝规定,四品官穿深绯,五品官穿浅绯,这都属于高官了,皇帝看得开心,居然随随便便就赐给了这位耍猴人,难怪寒窗苦读十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罗隐会吃猴的醋。 《大唐新语》中也记载了一则故事,语言结构和上面刘文树那个差不多,不过可比那个恶心多了,这是个拍马屁的。御史大夫杨再思有一次见到武则天的宠物张宗昌,满脸严肃地跟他探讨一个学术问题: “人言六郎似莲花,再思以为不然,只是莲花似六郎耳!” 杨再思所说的“六郎”可不是杨家将里的杨延昭,那年月还没到杨家将威风的时候,张易之、张宗昌这两个武则天的相好儿,时人称为“五郎”、“六郎”。人生于世,拍马屁这活儿或多或少是个人就干过,不过能把一只“鸭”夸得比莲花还出污泥而不染,也真得有点儿不凡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肠胃功能,从此天下名士都视杨再思如粪土。 P14-16 序言 《唐诗地图》最为风行的时候,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深圳一位作者打来的,说他也写了一套有关诗词的书,跟同类的书不同,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出版。我请他先寄一些过来看看。过了几天,我就读到了这套书的部分章节。 这套书的确与众不同。虽然同样是围绕诗词,可它结构这些诗词的方式很不一样。它首先没有受年代的局限,从《诗经》到现代新诗,只要是觉得好的,皆入法眼。它更加没有沿袭按作者或按主题编写的惯常思路。这上千首诗词,先被作者融会于心、共冶一炉,然后,依照写作之时的感觉、意绪或者思考,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排列组合,伴着意识流般形散而神不散的自由风致,通过作者那一手灵动漂亮的文字,汩汩而流,自然而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作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侃侃而谈,不光品味诗词、月旦人物,而且纵横古今、上天入地,穿插了大量历史知识、文化典故、趣闻逸事乃至当红段子。 这样的内容,这样的结构,这样的学养,这样的态度,复合而成一种醇厚的趣味。我想,这正是这套书最富魅力也最难克隆的地方。 萧伯纳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看莎士比亚,是因为幼年时老师强迫种下的恶果;林语堂也说过,许多中国人离校以后终生不再读诗,是旨趣未到而学校逼其必做所致。我们对这样的经验一点也不陌生。就是功利化的、本末倒置的、活生生抽掉趣味与快乐的被异化了的语文教育,败坏了我们对美丽诗词的胃口。从小到大,被迫背下的引不起太多感觉的诗句越多,我们对诗词的兴趣消失得便越彻底,这真是太可悲了! 看得出来,作者努力让诗词回归自身,还原被失败的教育遮蔽直至扭曲了的诗词本身丰富的趣味。他不引导您去探究诗词的原意,琢磨作者表达了什么;他更多地怂恿您放开怀抱,追问自己从诗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在这套书里面,没有意识形态,没有正统观点,没有中心思想,也没有什么专家意见;有的,是突出的个人感受,是借由个人感受重新释放出来的浓缩在诗词当中的人生与情感,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趣味盎然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审美愉悦。 也就是说,这是一套让您开心而不是让您“受罪”、供您享受而不是供您“学习”的诗词读本。随意翻开,您就能立马进入一个轻松快意的魅力空间,仿如盛夏纳凉或冬夜围炉的当儿,听一位有学问、有品味而且有情趣、有生气的年轻朋友,从容自在、信马由缰地聊天。您增长了见识,您丰富了谈资,您刷新了对某一些诗句的领悟;更重要的是,您进来了,您感受并且享受了。您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昨晚在床上翻两页,今早在厕上读几行,明天在出行的车上触景伤情吟一句,终有一天,您浸淫既久翻烂了书,恭喜您好歹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在眼下这样一个物质泛滥的时代、欲望奔突的时代、消费至上的时代、信息过剩的时代、流行文化的时代、行色匆匆的时代和全球化的时代,自我因为受到太多不同方向的牵引而离心离散离异并终至花果飘零。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葆有一缕唐诗宋词的芬芳,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为包括《唐诗地图》和《宋词地图》等在内的“文化快旅”丛书(本社,2004年6月)所写的“策划者说”中,我曾经这样说过:“我们依稀感觉,经过十几二十年太多的物质、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潮流异常密集的压缩饼干式的狂轰滥炸之后,中国的心灵,可能开始向往经典的恒定、经典的纯粹、经典的隽永,以及经典所特有的已然陌生却终究亲切的深刻的‘故园之思’。” 当时还是“依稀感觉”,现在显然“强烈觉得”。我强烈觉得,在这样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亲炙中国诗词经典的优雅与美丽,完全是一种福气。这些诗词的经典,是物质之外的性灵,是流俗之上的精华,是驳杂之中的单纯,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欲望的解药,是现实的想象,是此时的别处,是人文的温暖,是乡愁的慰藉,是无尽流浪途中远方那一盏撩人的灯火,是中国心灵对文化深处精神密码丝丝入扣的认同,是无可替代的贴心会心与舒心,是离散的自我的向心之力和凝聚之气,是家,是“在”。怅望青山,仰观白云,我“诗”故我在! 所以,当我终于读到作者孙涛近150万字的全部书稿的时候,我震撼,我感动! 孙涛今年才35岁,为了完成这套书稿,花了整整15年。在查找资料的阶段,他在半年的时间之内几乎翻遍了深圳书城数千册相关书籍,手抄的笔记高可盈尺。着手编写之初,还没有电脑,他手写的初稿达20多万字,修改时又逐字逐句抄了三遍;中途鸟枪换炮,他全凭一己之力将书稿输入电脑,结果打字速度突飞猛进,至今仍然保持每分钟一百多字的速度。最后修订,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宁可惨淡度日,也辞掉所有工作,专心致志,隐居偏僻小镇10个月! 孙涛通过坚韧的工作,对他心目中上千首中国经典诗词,进行了个性化的和时代性的演绎。他替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通读者,开凿了一条通往诗词世界的迷人之路。一旦上路,您将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不胜收。因为孙涛,读者诸君您有福了。饮水思源,我们都应该感谢他。 孙涛这套大书,对我们的编辑工作也提出了挑战。除了通常的工作,我们还自动担负起“导游”的职责——作者铺路,编者导游。我们做了多种形式的提示,立起了不少路标,就是为了方便读者您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入口”进来,从容上路,各取所需。我们还专门炮制了《同一首诗,N种读法》,就在后面。这是说明书,也是导游图,您可以参照。您当然也可以完全弃之不顾,凭着自己的性情与智慧,自我探索,走出只属于您自己的私家路径。对于这样的读者,我们首先致以十二万分的敬意! 我们还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反弹琵琶之举:不要图片。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诚然。我们拿到这套书稿的第一反应,也是要图文并茂地处置之。可后来我们放弃了这个惯常的想法。哪怕是再精美的图片,一旦具象,一经坐实,总难免固化、收窄和侵略读者您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最为担心的。我们就想保留诗词自身开放的想象空间,好让您更加不受干扰地以自己的个人视野与之交融,升华出更高的审美境界;让诗词更充分地呈现出纯粹的文字之关和韵律之美。图片当然自有图片的美;可在图片泛滥无孔不入目迷五色审美疲劳的时节,不要图片,素面朝天,是不是反而有一种以白当黑返璞归真的清新空灵之美?这还得请您来判断。 谭庭浩 2006年1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