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末代状元张骞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培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张謇的父亲张彭年,先祖原来是江苏省东台县栟样茶镇吴家的赘婿。而张家却祖居通州西亭,所以吴家迁到海门常乐镇时,张家的人就往来于通海两地。张彭年因要兼挑两家便娶了两房妻子。葛氏娘子生子大儿子小名吴长沅,金氏娘子生了四个儿子,依次为:二儿子小名吴长庆,三儿子小名吴长春,四儿子小名吴长泰(又名吴起元),就是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庵,人称啬公张四先生。

张彭年因儿子多,怕单靠种田难以养活家小,便以织布为业,兼带着做点小生意,肩挑货郎担子走乡串户。他读书不多,但识些字会记账。由于他为人忠厚诚实,门户上的主顾相信他不欺人,生意就越做越好,手里逐渐也有了些本钱。家里人又吃苦耐劳地种田,因此日子还过得不错,在当地算是个小康之家。他晚上回家常教儿子们认方块字。张謇从小就很聪明,三岁的时候就认得好几百个字,而且从来不要教第二遍。张彭年很是欢喜老四张謇,四五岁时就能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念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张彭年的三弟张彭庚对兄嫂道:“孩子天资聪慧好学,何不叫他跟着哥哥们一道去读书求学?”

这时张謇的三个哥哥都附在靠近一家的私塾里读书。先生姓邱名大璋是个老学究。这所私塾是西亭镇上一户小康人家办的。户主名叫尚良,背后有人喊他是“草鞋董事”,即在乡下是个帮人的说合者。他因和州衙里一个书办沾亲带故,又读过几年书,所以在这西亭小镇上,每每有人家口角纠纷,或是田房买卖,他都要插手;若是打起官司来,他州里有门路。久而久之,他就成了西亭镇上爱理闲事的土豪乡绅。他四十岁上才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取名尚兴。儿子七岁时就请了个塾师在家里教书。他为人精明,舍不得多花钱钞,和先生讲好每年的束修由他承包,外招的附塾学生,所收的束修全部归他。而且附塾读书的人家,四时八节还得多少送点礼物给他。他望子成龙,求才心切,希望儿子能比他多喝点墨水。可是他那宝贝儿子,却被他夫妇俩惯得不痴不呆,快十一岁了,书虽念得不少,但功课却做不上来。邱老先生在东家面前不好直说。而长泰(张謇)在邱老先生那里,读到十岁就读完《四书》《五经》。

邱先生非常喜欢他。有一天先生出了四个字的上联:“月在水中”。许多学生不是文不对题,就是对不上来。张謇却脱口对道:“日悬天上”。邱先生大喜。过了几天邱先生又出了个上联:“舟浮浅渚”。学生们又都对不上来。张謇站起来道:“人在上流。”邱先生更为欢喜,便道:“长泰。再加几个字。你能对不能对?”张謇(长泰)道:“那就试试看吧!”这时正巧邱先生看见有个军人骑着白马驰去,便出对道:“人骑白马门前过”。尚兴站起来道:“先生,我对得起来。”邱先生瞧着他不屑一顾地道:“你会对个啥啊?”尚兴高兴地道:“我捉乌龟河边去!”一群学生听了都哄堂大笑起来。邱先生喝道:“别笑!尚兴,你这是胡说些什么?”尚兴道:“我捉乌龟先生是真的。”邱先生把脸色一沉:“又胡说!”尚兴分辨道:“先生乌龟我是真捉了的不胡说。那只乌龟先生我在缸里还养着四脚会爬哩!”引得大家又一阵哄堂大笑。邱先生晓得和他缠下去更不行,便把戒尺惊堂一拍大声喝道:“肃静!长泰你对对看!”张謇朗声应道:“我踏金鳌海上来!”邱先生急匆匆地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好大气派啊!”

第二天晚学一放,邱老先生就急匆匆地来到张彭年家。张彭年因为有四个儿子在邱先生身边读书,此来定是为自己儿子的事。便叫妻子炒了几只鸡蛋,暖了一壶酒陪着邱先生用道:“几个小儿费老先生的心,久已就想请老先生来吃杯水酒。”邱老先生停下杯箸道:“实不相瞒!老夫今晚正是为了令郎而来的!”张彭年倒抽一口气,大吃一惊道:“老先生是为哪一个小儿不听话啊?”邱大璋道:“就是你家长泰,我实在教不下去了。”张彭年一听气上来了道:“这个小畜生,竟敢得罪老先生!老先生,我向你老赔罪,让我好好责罚他就是。”邱先生见张彭年误会了来意,便连连摇手笑道:“大哥!你误会了呀!你家长泰聪明得很,出口成章。说实话我的学问有限,不能误了他的前途。但是我虽然教不上来,却想荐个饱学先生来教长泰。你看如何?长泰这孩子将来大有出息,可千万不能耽误了他啊!” 

张彭年这才听清了邱先生说话的来意,心里乐滋滋地道:“邱老先生,长泰虽比哥儿们聪明些,可我并不想让他进学中举,只要能够识几个字,会记草纸账也就算了。我们种田人家会盼望有什么人才出呀?”邱大璋把铜框老花眼镜向上推了一推,朝张彭年正色道:“大哥!你错了!像长泰这样的孩子难得啊!他将来有了出息,耀祖荣宗,就是你家子子孙孙的福气啊!”张彭年见邱老先生还真的当回事,心想不能当面拂了他的美意,便道:“好是好啊!老先生,象你老人家一年的束修要二十千上下,如请个才学高的先生专教经馆,怕不要四十千多么?待我和我家里计较、计较,再烦老先生荐馆。”邱大璋郑重地道:“大哥!你平时不要吝惜这几个钱,将来孩子有了大出息,就不是这几个钱能派用场了。不要说到那时父母兄弟沾光,就连老夫我这个启蒙先生也会沾大光的!”正在这时张彭年的三弟张彭庚踱了进来,请叫了邱老先生施礼坐下。张彭年就笑对兄弟道:“老三!邱老先生说长泰聪明有出息,劝我另请先生教家馆。”张彭庚道:“对呀!老先生的见识不错呀!你现在有四个孩子。一年的束修也要花好几千,不要打小人算盘,比如说长泰如果进学。中个秀才,考上举人,别说你了,就连我脸上也有光彩呀!”张彭年的心被说活了,想想自己手里这几个钱还花得起,便拜托邱老先生在年内荐个博学多才的精古先生来家里住馆教书。

约莫过了十几天,邱老先生来说,已帮张家物色约请了西亭的一位老先生宋蓬山,他是个出名的秀才,他的儿子早入泮水,也是个秀才。说好了一年束修三十六千,来去接送,供应伙食,先送定金六千文,约定翌年正月十六开馆,只教本堂四个学生,不教附读学生。

张彭年虽则是个兼做生意的种田人,可是他为人很慷爽,对乡邻亲戚中的贫乏人家,时常济人之急。他自己却省穿省吃,不肯稍有浪费。他对邱老先生于每年年底都要送点礼物表示谢意。因来年宋老先生要来住馆开学,便在年底之前自己挑了糕酒之类,到宋家去送了年礼。P1-3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老学究惊才荐经馆 小神童诗社露头角

第二章 为进学冒籍遭索诈 宋孝廉翻脸不认亲

第三章 杨训导存心敲竹杠 王院长修札讲人情

第四章 张秀才请求改学籍 彭学台同意归本宗

第五章 张季直定策援朝鲜 袁世凯投效得良师

第六章 张謇奇谋诱敌人彀 朝鲜乱党土崩瓦解

第七章 张参赞寻觅闵王妃 袁先锋异国配佳偶

第八章 张季直痛斥袁司马 朱洪武威逼沈万四

第九章 沈绍元屏选甥姑爷 张孝廉意外遇良缘

第十章 张季直京师跳龙门 中状元受知翁太傅

第十一章 求真才科场闹笑话 不速客殿撰起疑云

第十二章 袁世凯京都谒老师 张状元具疏劾权臣

第十三章 状元府举哀祭太爷 殿撰公满服结鸾俦

第十四章 荐康梁翁尚书削职 办实业张状元还乡

第十五章 抱义气拜山访同帮 施诡计州官唆地痞

第十六章 汪知州被窘大生厂 张殿撰计穷上海滩

第十七章 空城计稳渡风险关 状元公喜迎金沧江

第十八章 慈禧太后避难西安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第十九章 盛宣怀害怕洋鬼子 保东南安堵赖啬公

第二十章 张殿撰从容说刘督 三总督联保奏当今

第二十一章 袁巡抚惯耍两面派 立尚书托庇赛二爷

第二十二章 张状元弃政走商道 沙太史集资办实业

第二十三章 张殿撰千佛寺拽像 沙翰林东岳庙受阻

第二十四章 贤良寺请托知客僧 致美斋初识沈云芝

第二十五章 实业教育同时并举 议会立宪别有用心

第二十六章 摄政王议罪袁宫保 张状元电邀沈教习

第二十七章 余冰臣宠妾虐发妻 袁世凯新德迎恩师

第二十八章 洹上村试探袁项城 磨盘园专访沈雪君

第二十九章 武昌起义全国响应 黎大都督临危受命

第三十章 清朝廷召回袁宫保 徐绍桢光复南京城

第三十一章 袁世凯起复人中枢 张殿撰助南北和谈

第三十二章 孙文任临时大总统 张謇资助民国经费

第三十三章 张季直人清流内阁 袁世凯做复辟迷梦

第三十四章 白金钻戒陡起风波 张謇化解挤兑危机

第三十五章 张孝若赴美国留学 沈雪君声誉驰海外

第三十六章 谦亭旖旎情思缥缈 杜威任公通大讲学

第三十七章 报恩泽制赠喜子图 酬夙愿助成刺绣谱

第三十八章 黄泥山践诺营芳冢 承天寺抗洪救灾黎

第三十九章 梅兰芳傲骨忤督军 张啬公诲人迎义犬

第四十章 李升伯经理大生厂 张啬庵惠泽南通州

序言

《末代状元张謇传奇》一书的主人公,姓张名謇(公元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排行第四,人称张四先生。乃江苏南通人氏,出生在海门县常乐镇上一个兼营商业、手工业作坊的富裕农民家里。自幼聪慧,智力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精通诸子百家。他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七岁考中举人。他到过南京,给江宁知府孙云锦当过幕僚;他到过山东登州和朝鲜,当过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的高级军机参谋;他到过开封河防局,参加过治黄导淮的水利勘察和施工设计。他还为家乡研究开发农田水利和教书育才、编修县志等。

光绪二十年,正逢慈禧太后六十寿辰。那时, 四十二岁的张謇,本来对“功名”二字已经恬淡。但在父命难违、兄长催促的情况下,才勉强去京城参加全国会试。在长达三十五天的春闱中,初试他就得了第六十名贡士,复试又升为第十名。主考官从相国到各部大臣都赞扬张謇的文才好。后来,经过光绪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这位通州布农的儿子竟被点中一甲一名进士,旨授甲午恩科头名状元。翌晨,光绪又亲临太和殿主持盛大的庆贺仪式,并赐恩荣宴。金殿香烟缭绕,鼓乐喧天,百官朝拜。张謇被授予六品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张謇风骨岐峥,才气横溢,不喜钻营,不附权贵。他在金榜题名、大魁天下后不久,看到权臣当道,国是日非,便具疏参劾总理大臣、当朝宰相李鸿章的误国之罪,震惊了当时的朝野。李鸿章因他丁忧归里,未能拿他怎样。张謇在光绪、宣统两朝,官阶虽不算高,但对当时内政外交,却颇有影响。辛亥革命时期,他放弃立宪主张,赞成共和,拥护孙中山的民国临时政府,担任实业部长。并以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名义领衔,通电全国各省咨议局和内外蒙古,敦请他们一致赞成共和。满清的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民国肇造时,那隆裕太后所下的逊位诏书,便是出自张謇的手笔。  

袁世凯就任总统后,不久敦请熊希龄出任总理。熊君无法推辞,提出要梁启超、张謇两人为其阁僚才肯就职。袁世凯千方百计请出了梁、张二人。张謇出任阁僚的背景是:其一,袁世凯叠电张謇,请其出任总理,张謇辞谢不就,被逼不过,就推荐熊希龄,而熊希龄必欲张謇出山,才肯就任总理。其二,张謇自己所开办之企业和公共设施,在某些方面必须倚重政府给予支持;其三,他有个最大的抱负——治理淮河,想借袁世凯之力而酬其志。故于国民二年九月十一日,由袁世凯宣布任命张謇为工商兼农林部长。这样,熊希龄的内阁才告组成。这时的梁启超系中国文豪。张謇深孚东南入望,而且又是实业家兼教育家,在政治上是极有见地的人物。到了民国四年,袁世凯筹备帝制已成公开秘密。张謇便继梁启超、汪大燮之后拂袖而去。

张謇见自己的抱负,既然不能在全国有所施展,便一心一意扑在江苏和通州的实业、教育、交通、水利、垦牧上面。在社会建设上,创建师范学校、伶工学校、织绣局、女红传习所、博物苑、图书馆、盲哑学校等,甚至卖字支持育婴堂的经费。他在近三十年中,高瞻远瞩、殚精竭虑地把南通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轻纺工业城市——中国近代第一城(经全国两院院士、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吴良镛大师的科学论证,已正式对国内外宣布)。因此,毛泽东特别提请人们不要忘记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过贡献的张謇。

《末代状元张謇传奇》一书之大致布局,拟分张謇的读书与成名时期:张謇的金榜题名、大魁天下前后;戊戌政变至宣统三年的张謇;辛亥革命至军阀时期之张謇等趣闻轶事。至于张謇后期与世界美术家、刺绣大师沈寿之间过从较密的罗曼蒂克,本书当据历史资料和可靠传说,以生动传神之笔略有所抒。

在此,作者声明,通过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传记文学描述和传奇故事演绎,旨在褒扬啬公张謇先生的人格骨气、聪慧才智、开拓创新及其光辉业绩和爱国情怀。题材借取史实资料作框架,结合民间可靠传说撰写而成。这里先抛出一个引言。以示文之大观。并热切盼望张謇先生在海内外的至亲好友和广大读者。阅后不吝赐教。

内容推荐

张謇(公元1855—1926)自幼聪慧,智力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精通诸子百家。他十六岁考上秀才,二十七岁考中举人。他到过南京,给江宁知府孙云锦当过幕僚;他到过山东登州和朝鲜,当过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的高级军机参谋;他到过开封河防局,参加过治黄导淮的水利勘察和施工设计。

张謇风骨崚峥,才气横溢,不喜钻营,不附权贵。他在金榜题名、大魁天下后不久,看到权臣当道,国是日非,便具疏参劾总理大臣、当朝宰相李鸿章的误国之罪,震惊了当时的朝野。李鸿章因他丁忧归里,未能拿他怎样。张誊在光绪、宣统两朝,官阶虽不算高,但对当时内政外交,却颇有影响。辛亥革命时期,他放弃立宪主张,赞成共和,拥护孙中山的民国,临时政府,担任实业部长。并以江苏省咨议局议长名义领衔,通电全国各省咨议局和内外蒙古,敦请他们一致赞成共和。满清的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民国肇造时,那隆裕太后所下的逊位诏书,便是出自张謇的手笔。在近三十年中,他高瞻远瞩、殚精竭虑地把南通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轻纺工业城市——中国近代第一城。因此,毛泽东特别提请人们不要忘记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有过贡献的张謇。

编辑推荐

作者借取史实资料作框架,结合民间可靠传说,以生动传神之笔对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先生传奇故事进行撰写,为读者展现张謇先生的人格骨气、聪慧才智、开拓创新及其光辉业绩和爱国情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17:14